学术投稿

体外循环术围手术期的呼吸道管理

吴静;董莉

关键词:
摘要:为防止体外循环术后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正确进行围手术期呼吸道的管理至关重要.我院自2000年2月至今,共开展体外循环术200余例,我们采用了术前、术后鼓励病人咳嗽、咳痰,给病人翻身、拍背、给予气道雾化和化痰药等护理措施,有效降低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同时也降低了医疗费用.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浅述急性间质性肺炎的影像学诊断

    急性间质性肺炎是一种少见的肺间质的病变,不同于一般肺炎.它爆发起病,进展迅速,在短期内可导致呼吸衰竭.笔者从事放射工作多年,对所见该病例的X线和CT影像检查做如下总结.

    作者:豆晓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长期以来,机械通气广泛应用于临床抢救,主要用于治疗呼吸衰竭和支持呼吸功能,大多在呼吸科及重症监护室(ICU)使用.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在危重病人的应用中日益广泛,各个科都会遇到,插管术后护理成为护士必须掌握的专科技术,如果护理技术不到位,将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命,针对这一情况,对非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神经内科等常用呼吸机的科室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不会对机械通气病人进行护理的护士比例较高,故总结我科临床工作中机械通气护理的要点及注意点,供广大护士参考使用.

    作者:廖健敏;吴敏秀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唇腭裂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本文通过对我院1999-2004年间收治的68例唇腭裂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总结,提出了在唇腭裂序列治疗中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分别对手术前后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提出了护理的关键点,并详尽的从心理、饮食、疼痛、局部,后期康复治疗各个方面阐述了护理工作的细节.后讨论了护理工作在唇腭裂序列治疗中的必然使命-媒介作用.

    作者:张玉华;吕永洁;苏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浅谈与老年病人的沟通技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寿命普遍延长,人口结构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化趋势,因此,老年人的健康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老年人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效地进行沟通已成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环节.2005年1月-4月我们对123例老年心理生理变化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与老年患者的沟通技巧.

    作者:姚红;邓春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电话回访在儿科出院病人中的应用

    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改变,新的护理模式越来越体现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我科在2004年6月开始实施对出院病人进行电话回访制度至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袁颖;戴碧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重症监护室交叉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医院感染问题也日益突出,现已成为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重症监护室,由于病人危重,免疫力下降,易并发感染,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威胁生命.针对本科室交叉感染的易感因素,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预防措施.

    作者:邵建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小儿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分析及对策

    小儿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难度较大,其临床表现也具有很多特殊性,通过对我院1995-2004年28例此类病例术后的护理,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王桃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护理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 of the newborn,HMD)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系指出生后不久即出现的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征和呼吸衰竭.主要发生在早产儿,是新生儿期重要的呼吸系统疾病.

    作者:尹秀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谈谈高血压病人的饮食治疗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病,也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据报道我国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有所提前;是目前我国居民健康的第一杀手,现已构成社会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合理的搭配膳食是防止高血压病的重要措施.

    作者:苏福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对小儿发热的护理体会

    目的:发热是许多疾病的伴随症状,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更重要的是疾病发展过程的一种信号,持续时间过久,可影响正常新陈代谢.使体内调节功能失常,并对肝肾以及脑组织等主要器官造成损害,影响小儿健康.方法:对于临床上只有发热症状的患儿,应首先采取紧急降温措施,防止惊厥的发生.常用的物理降温措施有温水擦浴、冷敷、冷盐水灌肠等.常用的降温药物有扑热静、来比林、美林等.其次应做好相应的基础护理:如保持病室环境温湿度适宜,每天定时开窗通风照紫外线.给予患儿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保证足量液体的摄入,并做好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防止口腔炎口腔溃疡,褥疮及臀红的发生.另外,应高度警惕惊厥的发生,尤其是6个月至3岁的高热患儿应随时备好吸痰器,切开包等急救物品.结果:体温的正常与否,是疾病好转恶化的重要信号.结论:处理得当可促进疾病的康复,减轻患儿的痛苦,并可有效地防止惊厥等合病症的发生,保护脑细胞.

    作者:徐世珍;彭春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产后抑郁症的防治

    产后抑郁症是在产后3个月或6个月内发生的抑郁情绪.多在产后2个周发病,产后4-6周症状明显.

    作者:林友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对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护理,其中,男69例,女31例,年龄23-85岁.结论: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有利于配合抢救患者,患者在躁动时不易脱出,同时又能快速给药,提高抢救成功率,并减少头皮针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作者:黄秀梅;李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门诊护理工作中严防差错事故的体会

    门诊是病人进入医院先与医护人员接触的场所,门诊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护士在工作中的任何疏忽,都将引起差错事故的发生,造成护患纠纷.现就如何有效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来谈几点体会.

    作者:朱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读书笔记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护理工作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服务性较强的应用性科学,护生到医院临床学习,就是把学过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加以验证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培养过程.带教老师有责任在这一阶段充分调动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护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提高护生的带教质量,我科在带教中采用读书笔记的方法取得了一些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虞慧红;袁颖;戴碧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家庭康复护理

    目的:通过临床护理和家庭康复护理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康复效果.方法:对出院病人及家属进行科学家庭康复护理知识和技术培训,并及时回访.结果:通过对45位病人进行家庭康复护理指导,其康复效果良好.

    作者:张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术后病人硬膜外镇痛(PCEA)护理体会

    PCEA作为一种新型的术后镇痛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PCA泵以恒速将药物注入硬膜外腔,形成稳定的药物浓度,以达到持续镇痛的目的.此方法全身影响小,副作用少,受到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患者的欢迎.现将160例行PCEA病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宁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59例子宫内膜癌单纯放射治疗及护理体会

    目的:评价单纯放射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效果及护理辅助作用.方法:对59例子宫内膜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Ⅰ期17例,Ⅱ期28例,Ⅲ期14例.体外照射应用60Co γ射线治疗,后装治疗应用192 Ir治疗机.结果:该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64.3%,其中Ⅰ期为79.2%起,Ⅱ期为75.3%,Ⅲ期为31.4%.结论:单纯放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根治子宫内膜癌的方法,特别是Ⅰ、Ⅱ期病例以及年龄较大的患者,同时,细致、有效的护理,是保障治疗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

    作者:周永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门诊病人HBV前S1抗原及HBV-M和HBV-DNA与肝功能的关系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传染性疾病之一.长期以来,临床通过HBV标志物和HBV-DNA及肝功能的检测,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近年来随着对HBV前S1(pre-S1)抗原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HBV感染与复制等方面研究的深入,发现它对诊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临床意义[1].临床上也将检测乙肝病毒Pre-S1Ag用于对乙肝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作者:周晓云;吕惠荣;杨巧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SARS疫情后的不同时期发热病人的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SARS是一种新的传染性强发病急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当它在2003年初在我国爆发后,全国民众都处于一种恐慌状态.紧张、害怕、担心、不知所措,尤其发热病人的心理情绪变化更明显,为了了解在不同时期发热病人的心理状况,我们对来诊的发热病人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牟玉霞;任建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五味子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或华中五味子S.sphenanthera Rehd.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为常用中药,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

    作者:赵永德;崔惠玲;李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杂志

主管:

主办:中华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协会 国际中华名医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