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群英
本文旨在探讨左氧氟沙星胶囊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均为门诊患者,症状较重的重症患者直接收入院治疗,所选患者均对喹诺酮类药物无过敏,且年龄在18周岁以上,无癫痫史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史,无肾功能不全病史,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除外.
作者:李先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传统的多浆膜腔积液常需反复穿刺抽液,易致损伤等并发症,我院自2004年11月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对25例多浆膜腔积液病例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甄玉嫦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发生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好发于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层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并与卧位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张群秀;周晓琴;张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通过激励机制,加大医院管理力度,提升医院社会和经济效益.
作者:顾勤芬;柏玛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的中医调护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5月,406例药物流产,35例药物流产不全清宫的资料.结果:药物流产不全的主要原因:宫缩乏力、药物的副反应.影响药物流产不全的因素:蜕膜及瘀血残留.结论:重视流产后的中医调护.
作者:容丽瑜;吴小琼;胡晓霞;赵曦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心理学已由一门交叉边缘学科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在疾病的治疗与康复中日益显示着其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者:黄石群 刊期: 2006年第09期
2003年10月-2005年6月,我们对2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建设;王志成;高晓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当临床急诊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穿刺成功率大于静脉穿刺时,行动脉-动脉穿刺血液透析同样为一种快捷建立血液通路的好方法.其血液透析效果良好,病人无不适反应.
作者:刘杨保;丁品荣;邱先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壶腹周围恶性肿瘤和胰头部部分良性病变的标准术式,是腹部外科高难度手术之一.由于其创伤大、消化道重建吻合口多,胰漏、胆漏、肠漏等是危及病人安全的严重并发症,所以围手术期护理就显得更为重要.
作者:曹秀荣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剖宫产产妇由于平卧时间较长,容易出现腰酸背疼,感觉不舒服,为此,我们于2005年7月-2005年2月对200例剖宫产产妇术后早期活动进行观察,旨在探讨产妇术后的感染、腹胀、静脉栓塞、泌乳量,从而提高产科的护理质量,增加母乳喂养率.现介绍如下.
作者:姚明莺;仇晓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是常见而又复杂的问题,常表现为急性闭塞或心绞痛复发.本文报告了5例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病人的护理体会:①术前护理: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前3天使用阿斯匹林和氯吡格雷,急诊行支架置入术者立即给予阿斯匹林和氯吡格雷嚼服;②术中护理:术中使用低分子肝素钠,选择合适的球囊和支架;③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钠、阿斯匹林及氯吡格雷;吸烟患者嘱其戒烟;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坚持降压、降脂治疗;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做好出院指导,定期门诊随访.
作者:石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未来的心理护理主体-临床实习护生的心理压力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者:沈永兰;施贵宁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瘙痒是皮肤病常见的症状,诱发瘙痒的病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包括许多皮肤病及某些系统性疾病,外因包括理化生物等诸多因素.
作者:蓝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骨筋膜室综合症是骨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是由于外伤引起四肢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导致肌肉神经迅速缺血、坏死.若不及时处理和诊断,可迅速发展为坏死和坏疽,造成肢体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作者:吕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近年来,X射线的诊断技术,在现代科学中已成为一个重要学科,不仅对于疾病的诊断起着决定作用之外,目前还被广泛用于术中定位如骨折复位、异物取出术、介入性放射等操作中.因此,手术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辐射,对医护人员及患者的防护措施,势在必行.
作者:李素霞;马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通过对23例应用同种异体带瓣管道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患者的观察.认为入院认真的宣教、术前正确的指导可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使病人能积极的配合医疗方案,并加强术后观察,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成功率为95.7%.死亡率4.3%.术后同种管道吻合口通畅,无压差、无扭曲和受压,同种瓣膜活动良好出院,出院后随访无死亡,紫绀消失,生长发育良好,能正常生活、学习.
作者:南远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在手术室,乙肝的传播是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体液、血液进入机体,乙肝病毒通过血液流入肝脏和其他脏器、如胰腺、胆囊、肾上腺基底膜、血管、皮肤、骨髓及血细胞等,并在部分组织细胞内复制.HBV虽能在肝细胞内复制,但乙肝病毒的组成损伤并非是HBV复制的结果,而是机体内一系列免疫反应所致.发病机制错综复杂,感染HBV后转归亦各异.也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发病原因.传染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血压症所致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大出血急症手术的病例时而发生.由于该类病人起病急,出血量大,病情危重,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则变化迅速,有很强的传染性等临床特点,所以在救治及护理此类患者的过程中给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医护人员在实施抢救的过程中能够准确的做出诊断,及时施救,减少死亡发生.同时,在抢救护理该类患者过程中,注意保护好工作人员及其他患者、周围环境不被乙肝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污染.
作者:汪玉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健康教育做为整体护理的一部分,对于内科疾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护理过程中尤其重要,因为内科疾病大部分是终生性的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与护理,在这里笔者就自身实习以及工作的这段时间中对健康教育的心得与理解做如下综述.
作者:朱春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面对当前军队编制体制的调整,伤病员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部队官兵对保健需求的提高以及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军队的护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作者:赵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食管癌胃癌发病年龄以50岁以上多见,术前常有摄入、消化、吸收减少,消瘦甚至恶液质.术后肠内早期营养支持对预防吻合口瘘,促进机体康复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青;高雁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