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

刘立;黄爱萍;梅春峰;魏国栋

关键词:中国传统, 养生文化, 养生学,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临床经验, 中医药学家, 自然科学, 中华民族, 战国时期, 预防医学, 养生之道, 养生理论, 养生保健, 先秦时期, 社会科学, 人文科学, 理论体系, 基础, 黄帝内经, 传统文化
摘要:一、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有数千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因素,以独特的理论体系为基础,以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特点,在世界传统养生文化中举世无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保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学经典着作《黄帝内经》就总结了先秦时期的养生经验,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养生观点,为我国传统预防医学和养生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数千年来,历代的中医药学家和养生学家不断地积累和总结流传于民间的养生保健经验,并着有大量的养生学专着,促进了我国传统养生学的发展。传统文化的养生之道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氨氯地平加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疗效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280例,采取自身对照比较治疗前后血压指标,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效果比较明显。结论:年龄超过六十岁的老年人大多都会患高血压,并且血压波动较大,我们将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用药,血压就能得到较好地控制,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柴加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分期辨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进展

    笔者总结多年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发展具有不同的病理阶段,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终形成痰瘀互结,闭阻肝脏脉络。根据其发展规律,可将非酒精性脂肪肝按早期、轻度、中度、重度分期辨治,或以治痰为主,或以治瘀为主,或痰瘀同治,或从脾论治,或从肝论治,或肝脾肾同调,灵活对待,随证施治。肝气郁滞是脂肪肝初期的主要病机;轻度脂肪肝属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生痰浊;或气机郁滞,水湿不化聚而成痰,日久化热;中度脂肪肝痰之既成,气滞血瘀日久,痰瘀互为因果,终由痰瘀互结致病;重度脂肪肝肾精亏耗,水不涵木,肝失所养;或肾气已虚,气化不及,水运失司,浊阴内生。以上分型为指导临床辨证用药提供思路。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肝组织病理学与酒精性肝病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成为第一大常见肝病。近年来,我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全国的发病率约为10%[1],成为继乙肝之后我国第二高发疾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作者:张长富;郭建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功血的中医病因病机

    现今许多文献把功血和崩漏等同起来是不对的,二者只是部分内容相互交叉。综合古今有关文献论述并结合笔者临床实践,笔者认为功血的病因、病机可以从热、虚、瘀3个方面进行分析。

    作者:赵岩;马玉涵;储俊;邓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论对糖尿病人的护理的优化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提高,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比10年前高出3~4倍,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进行治疗,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周春玲;曹爱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脑血管病的护理体会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一组由脑血管病变或者全身血液循环紊乱所致的脑组织供血障碍性疾病,病情发展迅速,且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但是如果在发病及治疗过程中给予及时正确的护理,可有效的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作者:王瑞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输血科在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输血科在临床用血管理中的作用,以保证医院科学合理的用血。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市某医院临床用血量、用血成分的比例以及输血不良反应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市某医院临床成分用血比例不断增加,成分用血使用率基本接近100%,全血用量明显下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则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由2013年3月的0.86%降至2014年3月的0.38%,不合格血标本数及输血申请单数也逐渐减少。结论:加强输血科对临床用血的管理,及时掌握医院临床用血状况和规律,积极推广成分用血,严格执行用血标准制度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用血措施,对提高临床用血质量和保证输血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樊俊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司邦得治疗成人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司邦得治疗成人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成人急性腹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能量合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司邦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相关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司邦得治疗成人急性腹泻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周成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临终关怀对减少临终老年痴呆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针对老年痴呆症临终关怀的护理要点予以探讨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被诊断为老年痴呆症且在我院临终的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并将同时段入院在我院临终的其它疾病68例老人作为对照组,分析统计其死亡原因。结果:观察组老年痴呆症患者主要是由全身衰竭和肺部感染造成的死亡;对照组非老年痴呆症患者主要是由冠心病、脑血管病以及慢支肺部感染造成的死亡。观察组患者认知能力情况比较得出,观察组中有57例患者为重度认知功能减退,11例患者为中度认知功能减退;自理能力情况调查得出,68例患者中48例患者为重度自理能力下降,20例患者为中度自理能力下降。结论:为了减轻临终前各种并发症以及细菌感染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临终关怀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老年痴呆症患者与非老年痴呆症患者相比,其更易感染细菌、发生并发症,因此其临终关怀除了做常规护理外,还需要加强营养护理和预防细菌感染以及减少老年痴呆症并发症的发生,这也是老年痴呆症患者临终护理的主要任务。

    作者:刘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谈姜黄和片姜黄

    姜黄与片姜黄在临床用药中常混淆不清,有的时候要用姜黄,却用片姜黄;有的时候该用片姜黄,却用姜黄;有的甚至把姜黄与片姜黄视为同一药物,认为片姜黄是姜黄的别名。其实姜黄与片姜黄是两种不同的药物,虽然它们的功效有相似之处,但为了准确用药,提高疗效,达到治疗目的,有必要对它们进行辨析。

    作者:张庆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

    一、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有数千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因素,以独特的理论体系为基础,以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特点,在世界传统养生文化中举世无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保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学经典着作《黄帝内经》就总结了先秦时期的养生经验,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养生观点,为我国传统预防医学和养生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数千年来,历代的中医药学家和养生学家不断地积累和总结流传于民间的养生保健经验,并着有大量的养生学专着,促进了我国传统养生学的发展。传统文化的养生之道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

    作者:刘立;黄爱萍;梅春峰;魏国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腹腔镜并发术后大出血五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后穿刺孔大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5月至2014年12月间5例腹腔镜手术后穿刺孔大出血的病例资料:结果5例病人术后出血量500~2000ml,均经再次剖腹探查2例、腹腔镜探查3例,后确诊为腹壁穿刺孔出血,除2例胆囊床出血外,其余4例均为腹壁肌层或腹膜外动脉损伤出血:并在剖腹探查和腹腔镜直视下穿刺孔部位重新缝合止血,均治愈。结论腹腔镜手术中重视穿刺孔出血是防止术后腹腔大出血的重要原因。

    作者:张玉贵;杨仕堂;刘云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调查研究灵台款冬花资源

    中药款冬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款冬的干燥花蕾,具有润肺下气、止咳化痰等功效,为常用的中药【1】。款冬喜凉爽,耐寒、怕热、怕旱、怕涝。野生于河边、沙滩、山谷、沟边等比较潮湿地带。主产于甘肃、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尤以甘肃灵台所产的冬花质量佳,素有“灵冬”之称。近年来,由于人为滥采滥挖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使野生款冬花资源日益减少。为了合理利用和持续发展款冬花药资源,并更好地保护环境,笔者在研究其质量的同时,对甘肃灵台款冬花资源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简化护理书写流程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探讨

    目的:讨论简化简化护理书写记录对提高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某个病区以护士站为界,分成前后两个护理示范单元,护理一单元选取20个床位为观察组,护理二单元选取20个床位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护理书写规范,观察组采取简写的护理书写进行记录。结果经过一个月的护理,观察组的病人满意度和护理满意度都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并认为简化护理书写的一些不必要的繁琐流程有利于提高病人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结论简化护理相关的一些不必要的重复书写内容,有利于减轻护士的负担,有充分的时间把书写的时间放到护理病人身上,从而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

    作者:刘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2月到2015年5月所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及动脉血气分析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并且,实验组改善更加明显,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的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病情,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邹新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经我院儿科确诊为上呼道感染的24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120例)采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研究组(120例)采用喜炎平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在退热消失、咳嗽消失、肺部啰音消失、住院时间4个临床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无效33例,总有效率为80.83,而研究组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能有效缓解症状,具有抗炎退热、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疗程短等优势,临床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杨娟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壮医养生思想观念探析

    通过对以“三气同步”的整体观、“三道”为养的健康观、“两路”畅通的形神观、“防毒补虚”的预防观和“节欲葆精”的房事观为主要内容的壮医养生思想进行探究,使人们对壮医养生思想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对丰富传统医学养生理论和提高人们的养生保健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韩颖;方晟岚;绳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丹参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血液流变的药理作用

    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 a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是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之一,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草部上品。丹参,味苦,性微寒,入心、肝经,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的功效。古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的说法:补血生血,功过归地;调血敛血,力堪芍药;逐瘀生新,性倍川芎。丹参主要通过“养血”的作用来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丹参作为传统的活血化瘀中药,也是现代医学研究的主要中药之一。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化合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化合物。近年研究发现,丹参在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功能等方面有药理活性。现就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刘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火郁发之与未病先防

    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四大方针之一。祖国医学历来就重视预防,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包含“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从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干预,以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本文从“未病先防”的角度谈一谈“火郁发之”法的应用。

    作者:郑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浅析《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养生保健观念

    1养生要“法于阴阳”1.1何为“法于阴阳”王冰注:“夫阴阳者,天地之常道”,法,取法也。老子《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法于阴阳”就是要效法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这种“顺应天道”的思想是《内经》“天人相应”养生原则的雏形,即人要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而生息。

    作者:廖佑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分析中西药配伍的禁忌

    中西药配伍,已成为当今临床治疗的一个手段,中西药配伍,有此能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但有些却降低疗效或产生毒副反应,中药的应用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长期实践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中西药的配伍禁总在临床上却重视不够,常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现从药理化学和药理学两方面讨论中西药的配伍禁忌。

    作者:吕正茂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