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门诊中西医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痛疼中的应用

杨学宇

关键词:门诊中西医护理,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关节痛疼, 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门诊中西医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痛疼中的应用,对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有效率.方法 分别回顾调查医院内2014年10月到2016年2月医院收治的9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人,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而实验组的患者除了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外,还采用中西医护理方法.经护理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的VAS评分为7.75±1.80,对照组经常规护理以后的VAS评分为6.88±2.00.实验组治疗前的VAS评分为7.35±1.33, 实验组经常规护理以后的VAS评分为3.53±3.55.结论 综上所述,门诊中西医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痛疼中的应用,可以控制炎症的发生和扩散,降低患者的疼痛VAS评分,使患者关节尽可能的恢复正常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增加患者自信和生活水平.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锁定板治疗股骨粗隆骨折失败的原因分析

    由于锁定板治疗股骨粗隆骨折临床效果显著,使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锁定板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病例的增加,治疗失败的病例越来越多,要想保证治疗的效果,必须对其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采取针对性的优化措施.本文通过回顾分析锁定板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相关的文献,统计常见治疗失败的结果,分析导致失败的原因,希望对临床锁定板治疗股骨粗隆骨折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杨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电话回访在神经内科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出院的神经内科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以观察其遵医行为及治疗依从性,加强脑卒中出院病人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非常重要,旨在减少脑卒中致残及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可以提高医院、科室的服务满意度,让患者、家庭、医院社会得到实惠.

    作者:滕凤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住院医疗费用审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目的 分析住院医疗费用审核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以确保病人住院费用的准确性.方法 对我院201 5年住院费用的22,033份审核资料进行汇总和分类,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工作中出现失误的环节.结果 审核后发现存在问题的费用资料共137份,占所有的审核病案的0.6%,其中有79份漏计费用,占58.6%,40份多计费,占29.2%;18份错计费,占13.1%.结论 通过加强对医疗费用的重视、规范化医疗费用录入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构建住院医疗费用预警系统、完善基础数据库、构建智能审核系统、建立健全住院费用审核相关法律法规等提高住院医疗费用的准确性.

    作者:牛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方法 选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40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引发的不良反应患者,对40例患者的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性分析,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的具体情况.结果 在研究的40例患者中出现皮肤过敏反应的有12例,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有10例,出现过敏性休克的有8例,肝损害的有4例,出现血栓静脉炎的有6例.在旧品种与新品种方面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为皮肤、肠胃及过敏性休克反应症状,而肝损害及血栓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相对较少,而新品种所致的不良反应要低于旧品种.

    作者:尹翔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关于高职医药类公共关系教学特殊性的思考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医药类公共关系课程的开设,满足医药行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并且在医药类公关教学中要结合医药行业自身的特性,有针对性的进行医药类公关教学,立足于培养应用型公关人才,共同服务医药行业与医药企业,建设有特色的系统化医药公关体系.

    作者:潘琼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药治疗痛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循证研究

    痛风是我国高发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其生化基础为高尿酸血症,主要由嘌呤代谢异常引发.当前,痛风临床治疗以西药为主,但是西药促排酸药物及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对副反应较多,故在临床用药中限制较多.中药材为天然药物,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长期用药安全性高等优点,成为痛风治疗的新选择.本文查阅了近年来中药治疗的痛风方剂等相关文献,对于中药单方、复方治疗痛风的临床研究进行了综述研究,并对中药治疗痛风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阐述,旨在为中药治疗痛风的临床应用提供一些启示.

    作者:吴建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的相关因素及其对左室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发生的相关因素和对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入住我院行PCI治疗的患者242例,PCI术后,冠脉造影显示前向血流≤TIMI2级为无复流,TIMI3级为正常血流.242例患者中共统计出无复流患者34例,利用Excel随机函数表,从血流正常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为对照组.结果 无复流组急性心肌梗死和糖尿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肌酸激酶峰值、Killip心功能分级、Q波计数、白细胞总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P<0.05),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明显增大(P<0.05).术后3个月再发急性心肌梗死(AMI)、充血性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发病率及死亡率无复流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复流受AMI、既往糖尿病、肌酸激酶峰值、Killip心功能分级、Q波计数、白细胞总数等因素的影响.无复流患者的心肌损害严重,左室收缩功能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增加,近期预后差.

    作者:王之元;刘现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医院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医院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ICU住院治疗的患者1 000例,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院内感染高危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针对性临床护理干预.结果:1000例患者中,共有64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院内感染发生率为6.4%.导致ICU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和医护工作者因素两方面.结论:对于ICU住院患者,给予环境护理、加强常规护理及呼吸道护理等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

    作者:黄肖钟;芳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临床研究

    甲状腺是一个比较容易发病的器宫,也是一种十分让人受伤的地方.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患上甲状腺炎的人数也在不断的增加了,并且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疾病,有不同的病因和危害,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因此,本文就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临床研究对甲状腺病进行分析讨论,希望能对甲状腺的治疗有所帮助和改善.

    作者:舒桂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药资源三叶青的化学成分与研究进展

    三叶青为我国特有的药用植物,近年来得到了学术界广泛的研究.本文针对近年来对三叶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为今后三叶青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作者:张政;孙春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心血管内科病房中的应用

    小儿心血管专科的患儿年龄小,多数是由于肺部感染累及心脏而住院,严重者甚至伴有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往往因其病情变化快、诱因多以及病情来势凶猛等,常表现为多边形和突变性的特点.病情重,病情变化快,猝死率高.随着公众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加,“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护理界的共识.

    作者:宋敏;吴克念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体外反搏对改善慢性心肌缺血的作用探讨

    体外反搏(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CP)是通过医疗设备,配合人体心脏收缩节律,序贯性按压下肢,以促进机体供血,进而达到改善人体脏器缺血、缺氧等状态,缓解或消除心绞痛发作.体外反搏具有易操作、易推广及无创治疗等特点,临床经验证实,其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确切的疗效.

    作者:滕钒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循证护理干预对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对乳腺癌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后对其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88例我院因乳腺癌而入院治疗的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物质生活以及机体健康和护理满意度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价值.另外,试验组的抑郁指数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低,P均<0.05.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可起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和患者抑郁程度的作用,并且还可提高患者的机体健康程度和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的日后恢复,而且患者对此满意度高,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文子函;杨娥;王立翠;王文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心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血管内科进行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琼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14C-尿素呼气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14C-尿素呼气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 5年2月期间接收的1 00例疑似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对这些患者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与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与快速尿素酶试验对患者幽门螺旋杆菌诊断的阳性率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4C-尿素呼气试验对于患者进行了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有较高的准确率和灵敏度,但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应该重视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在这些因素无法避免的情况下需要采用快速尿酶试验进行检查.

    作者:何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乙肝患者应用健康教育护理的分析效果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应用健康教育护理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40例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20),予以对照组常规卫生教育护理,实验组实施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与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教育前乙肝知识掌握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教育后实验组乙肝知识掌握程度与合格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实验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乙肝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乙肝知识掌握程度,也能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

    作者:龚佳佳;陈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整体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探究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 015年1月到2016年2月间接收的6 3例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对其临床情况进行观察探讨对应的护理方法.结果:有50例恢复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69.5±14.25天;1 3例患者均出现病情恶化的情况,后13例患者均死亡,死亡率为20.6%.结论:对于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要结合其临床特征预防感染情况的发生,同时进行适当用氧和强心等,并对其进行密切观察,帮助患者科学快速的恢复.

    作者:田艳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人文关怀在血透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护理血液透析患者的工作中人文关怀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于价值.方法:将收治的100例血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对观察组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护理,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透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再给予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在很好的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状态的基础上还能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非常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李银银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平喘顺气汤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慢性支气管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平喘顺气汤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收治的90例小儿慢性支气管炎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n=45).治疗组中给予平喘顺气汤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方法,而对照组则给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小儿慢性支气管炎两组患者治疗中,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97.87%,对比组中总有效率80%,治疗组中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小儿慢性支气管炎时给予平喘顺气汤联合沙丁胺醇雾化的治疗效果显著,并且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儿的免疫系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谷红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

    目的 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 3年3月21日至2014年3月21日期间,这100例患者均使用数字抽取法进行分组,分成各占50例患者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围术期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围术期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0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P<0.05);实验组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给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可明显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陶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