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世奇;赵毅;罗继本;刘菁
目的:探讨两种血细胞分析仪全血细胞参数检测结果的可比性,为不同血细胞分析仪全血细胞检测规范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系统性能验证及比对实验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选取201 5年2月-2015年5月于本院门诊、急诊及病房患者采集全血细胞分析样本2100例,分别应用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和BC-3000血细胞分析仪对EDTA-K2抗凝血液样本进行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的测定.结果: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各项参数的平均CV%分别为WBC为1.13%、RBC为0.8%、HGB为0.9%、HCT为0.65%、PLT为1.93%;BC-3000血细胞分析仪各项参数的平均CV%分别为WBC为1.77%、RBC为0.85%、HGB为0.94%、HCT为1.37%、PLT为2.45%.两种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差异均在允许范围之内,两种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全血细胞参数结果一致.结论:在进行全血细胞参数检测时存在性能差异,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在一定程度上性能优于BC-3000血细胞分析仪,结果具有可比性,可为临床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田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品管圈管理模式在ICU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 3年2月-2015年3月ICU病房行人工气道治疗患者106例,将其按住院病历编号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 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品管圈管理模式行气道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置管期间感染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品管圈管理模式应用于ICU病房行人工气道治疗患者气道护理中,其能够有效降低置管期间意外脱管及肺部感染发生几率,对促进患者病情转归及减轻患者经济与精神负担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吴园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甲状腺是一个比较容易发病的器宫,也是一种十分让人受伤的地方.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患上甲状腺炎的人数也在不断的增加了,并且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疾病,有不同的病因和危害,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因此,本文就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临床研究对甲状腺病进行分析讨论,希望能对甲状腺的治疗有所帮助和改善.
作者:舒桂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因素,总结护理对策.方法:对121例机械通气患者中58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作为VAP组,其余63例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作为非VAP组,分析VAP的影响因素,并在VAP组中开展VAP专项,对比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1) VAP发病原因与年龄、机械通气时间、危重病评分量表(APACHEⅡ)评分等因素有明显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VAP的主要危险因素以年龄、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为主,在护理中开展VAP专项护理,可以预防VAP的发生.
作者:方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家庭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台州二院心身科的42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家庭治疗进行健康教育,让老年患者及其重要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健康教育为实验组,共221例,采用传统方法为对照组,共201例.结果 实验组1 81例病例认为家庭支持系统参与实施健康教育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家庭治疗在健康教育中应用能提高老年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作者:徐瑶燕;王锦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CT与X线诊断肺下叶结核的准确率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肺下叶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53例,对其接受X线检查与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两种影像学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X线检查与CT检查得到的卫星灶、钙化、空洞以及支气管扩张等各类影像学表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下叶结核的诊断,CT影像学检查能够获得相比于X线更加准确的影像表现,对于疾病的确诊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在临床上将CT诊断结合其他诊断方式进行综合确诊.
作者:热娜.艾尔肯;张芳;刘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6月入住我院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即采用中药联合西药硝酸酯类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则单独使用西药硝酸酯类治疗.分析比较两组心绞痛,心电图疗效和硝酸甘油减退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和心电图的有效率及硝酸甘油减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好于单独使用西药,且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雷;李敬宁;刘宝峰;马文晶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腓骨钩状钢板内固定治疗腓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康复训练与饮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57例接受腓骨钩状钢板治疗腓骨远端不稳定骨患者,根据术后护理方法分组:30例行常规康复护理为对照组,27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康复训练与饮食护理为观察组,观察和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功能评分优良率(88.89%vs 76.67%)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术后无并发症,与对照组的10.00%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腓骨钩状钢板内固定治疗腓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显著,早期进行康复训练以及饮食护理可改善功能康复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訚盼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分析循证护理对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98例我院自201 3年2月份至2015年9月份收治的乳腺癌患者,均经乳腺癌根治术治疗,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循证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与患者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的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乳腺癌患者,循证护理能有效促进术后功能恢复,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施艳萍;宋帅;彭蕾;普永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 3年2月到201 5年2月期间接收的10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予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的西药治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吕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4年0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22例,依照入院就诊时间将他们随即的分成平均的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411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进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治疗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 结果 观察组在住院天数及费用、并发症的发生率、疼痛长度和患者满意度上都比对照组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高.
作者:李清娜;刘寿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甲硝唑联合乳酸杆菌治疗妊娠期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妊娠期滴虫性阴道炎患者62例,按照患者门诊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甲硝唑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甲硝唑联合乳酸杆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就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外阴瘙痒、白带异常及尿路灼痛等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硝唑联合乳酸杆菌治疗妊娠期滴虫性阴道炎的效果较好,不但能够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更有助于患者预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文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治疗依从性的效果,并进行评价.方法 将我院的15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试验组及常规组,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试验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联合护理,比较其对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试验组患者依从性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改善患者因疾病产生的负面情绪,减轻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加强患者对治疗的积极性及依从性具有积极意义,进而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娥;文子函;王文丽;王立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影响产妇泌乳不足原因,并针对性提出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 2月我院1 00例泌乳不足产妇进行研究,将上述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优质护理,分析泌乳不足原因及泌乳充足率.结果:缺乏泌乳知识、身体因素、心理因素等是导致泌乳不足的重要原因;观察组泌乳充足率(84.0%)显著高于对照组(64.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产妇泌乳不足原因,并针对性提出综合优质护理对策,能有效提高泌乳充足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春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小儿感染性腹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90例小儿感染性腹泻患儿从我院2011年8月-2015年12月抽选,分成不同护理组:45例干预组行人性化护理,45例常规组行基础护理,统计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的疾病缓解率高于常规组,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将人性化护理模式用于小儿感染性腹泻护理中,可预防并发症,提高疾病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程玉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近年来,高血压成为困扰人们生活的主要疾病之一,高血压是一种由多基因遗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而产生的,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点的全身性疾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会影响重要脏器心脑肾的结构功能;高血压还会引发多种伴随疾病,危害人们身体健康.高血压急症则是指短时期内血压重度升高,伴有重要器官组织严重功能障或不可逆性损害,出现严重危及生命的血压升高,需要作紧急处理;本文主要探讨高血压急症的诊治和相关的管理治疗原则,为今后高血压急症的治疗提供借鉴.
作者:莫翠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对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应用价值,为今后的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 5年1月至今111例行1.5T核磁共振扫描仪的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其中经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将本组患者分为肝细胞癌组(37例)、肝转移瘤组(14例)、肝血管瘤组(30例)、肝囊肿组(30例),各组分别在1.5T设备(b值=800)下进行检测,并对于各组的表观弥散系数(AD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细胞癌组的ADC为(0.85±0.13)×10-3 mm2/s,肝转移瘤组的ADC为(0.91±0.35) ×10-3 mm2/s,肝血管瘤组的ADC为(1.04±0.64)×10-3 mm2/s,肝囊肿组的ADC为(1.23±0.37) ×10-3 mm2/s,肝细胞癌组与肝转移瘤组的ADC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技术在对肝脏肿瘤类型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能够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张军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活血化瘀治疗脑出血及脑梗死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前瞻对照的方式,将纳入试验的74例脑微出血并脑梗死病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7例单纯地实施基础常规治疗,而治疗组37例基于该基础运用活血化瘀法进行进一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随访1年中脑微出血数量变化以及脑梗死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脑微出血病灶数量增加(P<0.05),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随访期间脑梗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活血化瘀治疗伴脑微出血的脑梗死病人,可降低脑梗死复发率和脑微出血病灶数量的增加,效果比较明显,适合在临床中运用.
作者:武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采用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为45例.对常规护理组应用常规的护理方式,优质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注重围手术期的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而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讨论:在乳腺癌患者应用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围手术期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并且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杨晶;杨亦颖;杨银松;执湖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一般病情都较为严重,同时由于突发状况就要求在急救和护理的过程中更加快速准确的做到相应的急救处理,只有急救和护理得当才能保证以后的治疗顺利,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和护理进行了相关探讨,从急救和护理两个必须的方面按照急救护理的正常顺序进行一一的介绍和分析,同时也认识到急救护理对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性.
作者:陈小妹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