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宗辉
目的:对比传统换药技术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用于皮肤软组织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30例观察组患者与30例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换药技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换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在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换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治疗后创面面积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时,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换药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状况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举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162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81例.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并做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更高,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早期康复护理,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小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5S模式对提升护士责任感的作用;方法:在推广5S模式之初选取两组护理人员分别采用普通护理模式和5S护理模式,对终的病区质量、护士综合素质、服务态度、服务及时度、服务质量等进行评分,观察两种护理模式的差异;结果:通过评定小组、医生、患者对两个不同护理小组的评分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普通护理小组的综合平均得分明显少于“5S”模式护理小组的得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5S”护理模式小组成员的责任高明显高于普通护理小组成员;“5S”模式的护理小组成员不论是护士的总体素质,还是病区的质量、护士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的及时性等都比普通护理小组有明显的提升,护理过程中产生误会和矛盾的可能性大大减小;护理人员与医生的配合度大大提高,患者满意度也出现了大幅提升的现象.结论:5S模式对于提高护士的护理质量具有显著的作用,对于避免护士与患者直接的摩擦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塑造护士良好的工作习惯具有显著成效,对于提升护士责任感具有明显的作用.
作者:项琼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跌倒风险评估在心内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心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n=45)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临床宣教,观察组患者(n=45)采用跌倒风险评估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患者宣教后跌倒相关因素、危险因素、预防常识、严重后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意外跌倒发生率为8.89%,对照组为22.22%,P<0.05.结论 跌到风险评估可有效提高心内科住院患者对意外跌倒相关影响因素、预防方法和跌倒后果的了解程度,可促使患者养成自我保护意识,对于降低患者的意外摔倒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向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冠心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42例,实验组71例,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71例,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14d,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脂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且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冠心病时,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丁智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患者术后应用中药排气汤排气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患者148例,随机分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患者.观察组在术后6小时开始服用中药排气汤.开始时少量频服,之后每2~4小时服用一次,每次60~100ml,之后可以视情况加大剂量,每日一剂.对照组采取的是西医术后常规处理方法治疗,不服用中药.对两组观察肠鸣时间、排气时间及腹胀不适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肠鸣音和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前(P<0.01).中药排气汤对产妇腹胀的影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腹胀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中药排气汤对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机体康复,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鲜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急诊癔症所具有的临床特征并总结相关护理体会.方法:择取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26例急诊癔症患者,根据其病情实施相应护理并分析其临床特征与护理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在30-60分钟内得到有效急救,平均时间约为(32.03±2.97)分钟.在之后的一年随访中,22例患者恢复良好,1例患有重度精神疾病,3例患有中度精神疾病.结论:癔症的急诊护理应以患者为核心,以科学方法进行护理质量的提升.
作者:林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治疗后的护理效果,以及经过有效康复训练后的效果.方法:选取予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相同的治疗环境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训练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卧位护理及早期偏瘫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并进行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损伤恢复的情况观察.结果:训练组在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方而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高,无效率较对照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治疗后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以及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和相关的运动功能,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昭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脓胸外科治疗的合适方式.方法 利用我院近两年来的结核性脓胸外科治疗的临床病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189个病例,痊愈率达97%.结论 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结核性脓胸,需要根据病人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才能达到想要的结果.
作者:余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集束化护理预防急诊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急诊科共收治患者1652例,2014年1月,实施集束化护理后,截止2014年12月,收治患者1785例.结果:改进后,转住院患者3日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医务人员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手卫生抽检合格率、物品表面消毒合格率、门诊呼吸道感染入院前1周有急诊科停留史发生率低于改进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开展集中束化护理,有助于降低相关人员呼吸道感染发生风险.
作者:马春仙;刘丽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开展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等的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开展回顾分析.结果:对所有患者实施术后精心护理之后,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假体松动、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有2例患者出现了关节僵硬,有2例患者出现了术后疼痛,并且发生了1例切口感染,但是通过为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并发症都已经消失.结论:在为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术后护理的过程中,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为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其术后恢复.
作者:曹晶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胆石性胰腺炎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择取本院于2015年6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胆石性胰腺炎患者51例,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划分为实验组(26例)与参照组(25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行优质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15%,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6.00%,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石性胰腺炎患者手术治疗后,辅以优质护理,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病痛,改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叶小伟;王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时低血糖的发生情况以及采用优质护理措施对预防低血糖的作用.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我将40例终末期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并总结出现低血糖的前期症状,出现低血糖时的症状以及紧急的救治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患者透视开始时、2小时后、结束时的血糖分别为(6.23±1.28) mmol/L、(5.31±1.12) mmol/L和(6.34±1.09) mmol/L,对照组依次为(6.38±1.46)mmol/L、(3.17±0.87) mmol/L和(5.18±1.21) mmol/L,其稳定性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内观察组透析2小时、透析结束时和总的发生率分别为5.00%、3.33%和8.33%,对照组依次为18.33%、15.00%和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过程中易出现低血糖,透析过程中采取优质护理措施,严密监测血糖及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并及时处理,可以减少透析中低血糖发生.
作者:钱中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创伤性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创伤性骨折患者240例,回顾性分析普外科创伤性骨折患者情况.结果:男性DVT发生率15.56%明显高于女性DVT发生率8.33%.DVT发生率随着患者年龄增加明显升高,患者BMI指数大于25、有吸烟者明显增高.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患者DVT发生率明显高于总体发生率.高空坠落患者DVT发生率高,达到43.76%,高能量损伤患者DVT发生率较低能量损伤患者发生率较高.随着手术时长的延长,患者DVT发生率增加,手术时长小于1小时时发生率为10.40%,手术时长大于2小时时DVT发生率高达50.00%.全身麻醉患者DVT发生率28.13%明显高于非全麻患者11.24%.结论:创伤性骨折患者有DVT发生可能性,年龄≥60岁、有吸烟史、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能量损伤、手术时长大于2小时全身麻醉患者均可导致DVT发生率增高,临床医生应引起足够重视,预防DVT的发生.
作者:张先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对穴位按摩治疗依从性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5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对穴位按摩治疗依从性的提高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对穴位按摩治疗的依从性显著提升,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对穴位按摩治疗的依从性,促进了血液循环,改善了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提高了遵医行为,保证了患者满意度,增加护理人员士气,提升工作质量,发挥了中医特色技术护理服务,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尹晓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本文目的是研究准分子激光围手术期护理优化的作用,方法选择了我院2012年7月和8月行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患者80例,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护理优化,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心率(P)和血压(Bp)的对比.得出结论,护理优化可以使患者更好的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陈立军;孔旭;韩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于锁骨骨折患者采用护理服务模式后能恢复的情况.方法:对60例锁骨骨折患者临床的资料进行分析,并随机把患者平均分为优质护理组和普通护理组,对优质护理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而对普通护理组仍然接受普通护理.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功能优良率远远高于普通护理组患者.结论:在锁骨骨折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后,功能恢复速度及效果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举措对对脑血管疾病康复效果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本院收治患有脑血管疾病病人54例,将干预之前以及干预一个月以后 Barthe1指数与抑郁量表对病人康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采取综合护理举措,在护理效果,患者生活能力方面明显提升,病人GDS评估,Barthe1等方面明显比入院时高,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综合护理举措,收效良好,康复效果更佳,能显著提升病人生存质量,临床中应当得到大力推广与使用.
作者:段小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我院在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配合常规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治疗6个月以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对于脑猝中偏瘫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的基础上,为患者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恢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洪爱雄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本文重点探讨腹腔镜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现状.方法 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有关于这方面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腹腔镜脾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研究文献,检索时间是从1994年1月至2015年12月进行统计,排除病例数少于30例的文献,共计42篇相关的文献.结论 腹腔镜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具有微创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使用LS、LSED手术的风险是较大的、复杂的,所以,外科医师应具有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的经验,使用完善的腔镜设备在大型的医疗中心中进行.
作者:蒋童新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