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矢状交汇骨孔缝合法治疗腱性锤状指

刘小阳;陶美文;仇彬;周海林

关键词:腱损伤, 外科手术, 腱性锤状指
摘要:目的:介绍一种腱性锤状指的手术方法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7月至2016年7月我科对53例腱性锤状指使用经矢状交汇骨孔缝合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41例获得随访,时间为6个月到6年半,平均18月,根据TAM评定标准:优27例,良13例,差1例,优良率97.6%结论:经矢状交汇骨孔缝合法治疗腱性锤状指手术操作简单、手术费用低、术后护理简便、可以早期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特别是基层医院推广.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手足外科患者术后影响疼痛的环境心理因素及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手足外科术后影响疼痛的环境心理因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 96例手足外科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3.2±1.2)分,低于对照组的(4.6±1.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足外科术后疼痛缓解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8%,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境心理因素是影响手足外科术后疼痛的重要因素,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疼痛,提高满意度.

    作者:李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脊柱侧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护理程序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护理程序在脊柱侧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20例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与观察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接受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患者脊柱矫正情况和患者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矫正角度为,对照组矫正角度为,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程序应用于脊柱侧弯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效果明显,矫正程度好,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卫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肝硬化乳糜腹水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肝硬化乳糜腹水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接诊的肝硬化乳糜腹水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2组,各2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处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臌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肝乳糜腹水消退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乳糜腹水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后加用消臌汤治疗可取得不错的效果,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作者:刘海涛;张松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实施临床护理带教分级管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临床护理带教分级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的200名护生,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00例.将常规管理模式应用于对照组,将分级管理模式应用于观察组,对两组护生带教情况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生各项考核成绩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临床带教满意度为86%,观察组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分级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带教中,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朱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护理综述

    由于小儿头皮血管细小且通常呈现出网格状分布特点,加之小儿合作依从性较差,因此,在为其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操作过程时,一次性成功率不甚理想.在本文中,笔者详细分析了导致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较低的常见原因,并综述了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相关护理措施,旨在为后续的临床头皮静脉穿刺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思路.

    作者:肖赛兰;卜述林;陈丽明;陈均英;陈燕萍;马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标识定位法联合心理干预在学龄儿童体检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在学龄儿童体检中采用标识定位法联合心理干预,探究应用效果.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所体检的学龄儿童中选取44例作为样本人群,体检时间段是201 6年1月-2017年1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44例学龄儿童实行均分,2组学龄儿童分别命名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2例学龄儿童.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传统穿刺,实验组:应用标识定位法联合心理干预.结果:实验组学龄儿童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家长满意度、医护人员配合度、完成体检时间均显著性更佳,对比参照组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学龄儿童体检中采用标识定位法联合心理干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姬明礼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患者127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63例)及对照组(64例),实验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度的例数分别为58、4、1,总满意度为98.41%;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度的例数分别为52、2、10,总满意度为84.36%,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儿科门诊患者使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较好,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医患纠纷较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双群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肝性脊髓病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肝性脊髓病是肝病并发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特征为慢性进行性痉挛性截瘫,主要病理改变为脊髓侧索和后索脱髓鞘.多见于手术或自然形成门-腔循环分流,大多数病例与肝性脑病并存,往往脊髓症状被严重的脑病意识及运动障碍所掩盖而不能做出诊断,直至病理检查时才发现脊髓后索、侧索的脱髓鞘改变.

    作者:杨文翠;王江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社区慢性病全科管理模式的方法分析

    目的:对社区慢性病全科管理模式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进行社区试点的500人进行社区慢性病全科管理模式的防治实践,并与没有进行试点之前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通过社区慢性病全科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各项指标的数值,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全科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效果,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晓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肝炎住院患者失眠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方法了解150例肝炎住院患者的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62%患者受到失眠困扰,失眠中的主要类型是不能熟睡,造成失眠的主要因素是噪音,其他还有生活习惯及环境的改变、疾病本身的困扰和对疾病的担忧等.结论:肝炎患者的失眠率比较高,需要改善医院的住院环境同时加强患者的睡眠卫生宣教和心理护理,以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董亚娟;王艳蕊;闫卓儒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药治疗探讨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而造成的弥漫性肝损害.临床上早期可无症状,后期出现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症和多系统受累的各种表现,其中尤以肝硬化腹水为突出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中、晚期常见的并发症,此时往往提示肝功能损害严重,预后不佳.此阶段患者容易并发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全球每年死于肝硬化的患者达数十万人,其中大部分死于并发腹水这一时期.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现腹水,2年生存率<50%.

    作者:李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总结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治疗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术后开始负重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评分)评定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开始站立、开始行走时间均明显晚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1、3个月Harri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Harris评分差别不大.结论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两者各有优势.

    作者:鲍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使用神经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来我院就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选取6 3例患者进行实验,将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作为选取时间.将采用内科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用神经介入治疗的33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将实验组作为对照,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予以神经介入治疗,其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减少脑血管疾病发生几率.

    作者:李浩;马历历;孙立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目的:分析我科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腹水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2月~ 2010年5月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腹水病原菌培养阳性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81份标本检出细菌以G-杆菌为主(共61例,占75%),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多见,肠科细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性较低,对亚胺培南均无耐药性.检出革兰阳性细菌20例(25%),以表皮葡萄球菌较多,对三、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较低.结论:腹水样本中分离出的菌种大多为条件致病菌,种类多,耐药性强,对腹水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和耐药性试验对临床工作非常重要,按药敏试验选用抗菌药非常重要.

    作者:吴子涛;孙占武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腹腔镜在泌尿外科的应用进展

    20世纪70年代,腹腔镜开始在泌尿外科应用于某些疾病的诊断,20世纪80年代,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成功,腹腔镜才开始用于泌尿外科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随着该项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对于泌尿外科而言,腹腔镜手术方法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应用.以前许多传统的手术方式都已经被腹腔镜手术所取代,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腹腔镜手术也逐渐发展和扩大起来,从单纯的器官毁损性切除术到复杂的器官功能保留和重建手术,从上尿路手术到位于盆腔深部的下尿路手术,从初的经腹腔入路到目前的多种入路并存发展的格局的形成,从初的个案报道的初探性研究到目前的大宗病例的长期随访研究,充分反映了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正逐渐走向成熟,趋于标准化和规范化,人们对以腹腔镜手术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将取代传统开放手术的发展趋势已有了公认.

    作者:张雁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循证护理在高血压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对循证护理对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从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施行高血压脑梗死常规护理,实验组从健康教育、饮食习惯、服药依从性、心理、自我管理实施方面循证护理,并进行出院后6个月、12个月进行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出院一年的心脑血管病意外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在出院后一年的心脑血管病意外事件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预防并减少脑卒中复发.

    作者:侯毓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乳腺癌术后调强放疗与普通放疗对肺部损伤的对比

    目的:观察乳腺癌术后调强放疗与普通放疗对肺部损伤的疗效.方法: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乳腺癌术后放疗的48例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在征得病人同意后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24例)与实验组(24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调强放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放疗,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损伤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1级及1级以上急性发射性肺炎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患侧肺脏等体积放射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PTV剂量体积、HI以及CI等各项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给予调强放疗可有效降低对个体患者肺部损伤.

    作者:李武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药物配伍禁忌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研究

    目的 对临床上常用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方法 根据临床上静脉输液更换药物时输液器内液体是否出现悬浊现象,并进一步进行体外实验明确是否存在药物反应,探讨临床常用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结果 经过临床观察以及体外实验表明,抗生素和抑酸药物、化学药物与中成药制剂之间等容易出现药物反应,存在药物的配伍禁忌.结论 在临床的工作中一定要熟知各种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才能够更加合理的进行药物输液管理,避免药物在输注的过程中产生反应,增加临床风险,使患者能够得到更加科学、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庞晓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西药房药品管理和发放差错问题调查探讨

    目的:探讨西药房药品发放差错问题调查结果,并提出有效的药品管理措施.方法:以2015年7月-2017年6月为研究时段,将2015年7月-2016年6月设为参照组,实施传统药品管理措施,2016年7月-2017年6月我药房实施综合化药品管理模式,设为试验组,对比观察两组药品管理具体情况.结果:试验组药品错发率、药品报损率低于参照组,账实相符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西药房药品管理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尤为重要,其中综合化管理模式优势明显,能够降低药品错发率,可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李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临床血液检验标本误差与防控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血液检验标本误差与防控对策.方法:收取我院200份血液检验未合格标本,收取时间在2015年10月2日直至201 5年11月2日,并对导致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产生误差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控制措施.结果:通过对临床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溶血现象、患者身体因素、溶血现象为导致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因素,其中以患者身体因素、容量不够为主,所占比分别为31.00%、30.00%,各项导致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因素的百分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溶血现象、患者身体因素、溶血现象为导致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因素,在进行血液采集时,应重视每个采血环节、规范操作,能有避免血液标本发生误差.

    作者:李夏平;龙天蓉;陈亮;冯子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