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血液检验标本误差与防控对策分析

李夏平;龙天蓉;陈亮;冯子明

关键词:临床血液检验标本, 误差, 防控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血液检验标本误差与防控对策.方法:收取我院200份血液检验未合格标本,收取时间在2015年10月2日直至201 5年11月2日,并对导致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产生误差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控制措施.结果:通过对临床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溶血现象、患者身体因素、溶血现象为导致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因素,其中以患者身体因素、容量不够为主,所占比分别为31.00%、30.00%,各项导致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因素的百分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溶血现象、患者身体因素、溶血现象为导致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因素,在进行血液采集时,应重视每个采血环节、规范操作,能有避免血液标本发生误差.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手足外科患者术后影响疼痛的环境心理因素及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手足外科术后影响疼痛的环境心理因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 96例手足外科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3.2±1.2)分,低于对照组的(4.6±1.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足外科术后疼痛缓解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8%,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境心理因素是影响手足外科术后疼痛的重要因素,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疼痛,提高满意度.

    作者:李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规范化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模式的应用与效果

    目的:探究规范化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模式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学习的1 0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护理人员采用规范化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模式,对比教学管理模式应用前后效果.结果:护理人员经过规范化管理模式后,其基础知识掌握评分、规范化操作评分以及护理意识评分均明显的提升,与规范化教学管理前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规范化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模式,可以提升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能力,规范操作水平,且可以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冯晓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Ph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临床分析研究

    目的:分析Ph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对于我院接受诊疗的28例Ph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首发症状均无特异性且不典型,主要体征表现为血栓形成及肝脾肿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中JAK2V617F突变阳性率为84.62%,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中JAK2V617F突变阳性率为69.23%,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中JAK2V617F突变阳性率为50.0%. JAK2V617F突变阳性患者中,PV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及周围血红细胞明显比突变阴性患者高、ET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及外周血红白细胞明显比突变阴性者高.结论:对于Ph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来说,检测JAK2V617F突变基因不仅影响着诊断,还影响着分类,应予以重视.

    作者:董沙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全科医生模式治疗社区老年慢性疾病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探究全科医生模式治疗社区老年慢性疾病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慢性疾病患者121人为观察对象,运用抽签的方式分成了对照组60人,观察组61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基本治疗护理,观察组进行全科医生模式治疗护理干预,比较这两组的治疗安全性和恢复性.结果:治疗护理干预8个月后,观察组的血脂比对照组有优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胆固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科医生模式对社区老年慢性疾病治疗上有较大优势,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糖、胆固醇等病情,做到很有效的稳固病情,具有治疗的安全性,可以在各大医院进行广泛治疗使用,大大提升我国对于老年疾病的治疗.

    作者:袁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急救护理对患者脑出血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评价

    目的:对采用急救护理在患者脑出血后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改善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我院选择了2015年6月-2016年6月接收的70脑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5人.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急救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评价量表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进行评价.结果:在实施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价量表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指数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值>0.05,因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护理之后,实验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价量表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指数评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0.05,差异显著,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脑出血患者采用积极的急救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安玉;刘远芬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治疗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根治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2 3例.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和对照组的26.09%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为6.52%的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68.32±3.11,观察组为79.54±3.45,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根治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英;张丽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慢性肝衰竭患者腹胀的护理

    目的:探讨慢性肝衰竭患者腹胀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56例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护理干预对患者腹胀及预后的影响;结果:通过多方面的护理干预,与治疗紧密结合,可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端正患者心态,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松;刘海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对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对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8例更年期综合症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实验组38例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同一时间段实验组更年期综合征Kupperman评分表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更年期综合症个体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个体临床症状.

    作者:郭洁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微型种植支抗技术和口外弓加强支抗正畸法在口腔正畸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对微型种植支抗技术和口外弓加强支抗正畸法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对患者平均分组,采用微型种植支抗技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正畸,采用口外弓加强支抗技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正畸,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上中切牙凸距差、尖牙间宽度等各项疗效评价指标值均明显更优(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88.00%、4.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64.00%、26.00%)(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中应用微型种植支抗技术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正畸效果,相较于口外弓加强支抗正畸法,微型种植支抗技术有效率和安全性均更高.

    作者:朱曦;谢雄伟;朱毅;蒙兴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治疗进展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可发生严重的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主要表现为腹水和水肿.晚期肝硬化患者因严重的尿钠潴留可进展为肝硬化顽固性腹水(RA). RA是指药物治疗不能消退或经排放腹水等治疗后用药物不能有效防止近期复发的腹水.RA是临床医师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题,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且易引起多种并发症,治疗难度大,危险性高.临床上多采用限钠、限水、保肝、利尿、腹腔穿刺放腹水、补充清蛋白等综合治疗,本文将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给基层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李华琳;尹国良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规范及时做好市级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孕产妇死亡率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如何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已成为了各医疗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孕产妇死亡评审分析孕产妇的死亡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系列改进措施,旨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同时为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焦淑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研究标本溶血在临床上对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分析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收集的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标本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检验,一组为观察组,采用人工溶血;一组为对照组,没有发生溶血现象,对比两组生化检验项目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的TP、LDH、CK、GGT、ALP、ALT、AST等对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而两组的TG、TC、DBIL、ALB、TBA比较差异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有重要的影响,在进行生化检验时,要严格采血,禁止剧烈摇晃等动作,才能有效保证检验报告的准确性.

    作者:王林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循证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8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两组,各43例,设采取循证护理干预的患者为循证护理组,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患者为预见性护理组,并开展积极的抢救和护理工作,观察两组护理后止血时间、平均出血次数及并发症发生差异情况,并统计两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治疗护理后,两组在止血时间、平均出血次数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预见性护理组效果优于循证护理组,P<0.05.循证护理组护理总有效率达高于预见性护理组,P<0.05,而在并发症发生及护理满意度方面,两组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临床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中均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备具优势,因此在应用中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恰当选择合理的护理方式,必要时可结合应用以达佳护理效果.

    作者:斯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创伤骨科病患实施围手术期个体化疼痛管理的效果探讨

    目的:观察个体化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病患围手术期实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手术期实施的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增加个体化疼痛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及止痛药物使用情况.结果:研究组中有患者使用了止痛药物12例(48.0%),疼痛评分为(3.5±1.3)分,疼痛等级0-3级患者人数分别为4例、13例、7例和1例.与对照组相比,这些指标均较优.结论:对创伤骨科病患在围手术期增加实施个体化疼痛管理有显著的效果,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感觉,减少止痛药物的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萌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综合性护理在肿瘤患者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方式在肿瘤科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4例自2015年11月到2016年11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将24例肿瘤科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对照组12例肿瘤科患者在治疗期间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而观察组12名肿瘤科患者则在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 结果:观察组在护理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多明显少于对照组,而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为肿瘤科患者在治疗期间开展综合性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并降低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黄桥莘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如何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水平

    提升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水平对于提升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整体服务质量、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完善工作管理制度,优化药房服务的流程;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优势;做好药品配发的综合服务工作;多做换位思考,消除医患矛盾问题;丰富用药知识,加强与医师的沟通等方面提出了药学服务水平提升策略,对于药学服务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庄泽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观察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心肺复苏患者100例纳入研究,并依据收治时间先后次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给予对照组心肺复苏后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心肺复苏后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联合急诊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急诊护理干预给予心肺复苏后患者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效果,减少住院时间,而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海英;张娟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超声诊断阑尾炎的价值

    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腹痛多起于上腹部或脐周部,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阑尾炎疼痛一般无绞痛、放射痛.一般恶心多于呕吐,便秘多于腹泻,且多发生在腹痛之后,需与妇产科疾病、消化道穿孔、右侧输尿管结石、回盲部肿瘤、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肠套叠等疾病鉴别.临床病理分型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阑尾炎常见的辅助影像检查是超声(US)和CT.超声具有简便,费用低廉、可重复等优点,能为临床诊断阑尾炎提供重要依据.现对我院近二年的35例临床怀疑阑尾炎患者用低频探头及高频探结合检查,超声诊断阑尾炎及术后病理证实阑尾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超声诊断阑尾炎的价值.

    作者:厉小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循证护理理念在宫腔镜器械清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理念在宫腔镜器械清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7年06月建立循证小组,将2017年01-05月间进行常规清洗的宫腔镜器械纳入常规组,将2017年06月-12月间通过循证护理理念予以清洗宫腔镜器械纳入研究组.结果:研究组宫腔镜器械清洗不合格率低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循证护理理念下开展宫腔镜器械清理,有利于提高清洗质量.

    作者:刘迎霞;范换芳;张素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脑钠肽指导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效果观察

    目的:临床分析急性心力衰竭,给予患者脑钠肽指导治疗,观察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探究共计选取48例患者,疾病类型是急性心力衰竭,选取时间段:2016年5月开始,2017年4月停止.48例患者分组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且分别命名为观察组(24例;脑钠肽指导治疗)和对照组(24例;常规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数据并计算出X2、t数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再住院率、死亡率、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使用率、达到1/2靶剂量率均显著性更佳,将其对比对照组患者得出统计学结论是:P<0.05且存在意义.结论:给予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指导治疗可促使临床疗效趋于理想.

    作者:赵凯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