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如何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水平

庄泽英

关键词:门诊药房, 药学服务, 提升, 策略
摘要:提升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水平对于提升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整体服务质量、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完善工作管理制度,优化药房服务的流程;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优势;做好药品配发的综合服务工作;多做换位思考,消除医患矛盾问题;丰富用药知识,加强与医师的沟通等方面提出了药学服务水平提升策略,对于药学服务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1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观察

    目的:浅谈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例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进行抢救护理后,进行回顾性综合研究.结果:在对这例患者综合性的急救措施以及护理后,该例患者已成功止血.结论:在进行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的救治中,严密监控病情以及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方法并配合细致的临床护理,是成功救治病人的主要因素.

    作者:罗冠华;黄雪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分析静脉滴注阿昔洛韦致急性肾损伤的急救处理

    目的 研究静脉滴注阿昔洛韦致急性肾损伤的急救处理.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14例静脉滴注阿昔洛韦致急性肾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立刻停用阿昔洛韦,帮助患者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支持和抗感染治疗等.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和尿量、临床归转情况等进行对比.结果 患者24h尿量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增加,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肌酐、尿素氮、血钾和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等指标也显著好转,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愈率为85.71%.结论 对静脉滴注阿昔洛韦致急性肾损伤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在不同时期,结合患者不同情况,采用不同处理措施,起到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平立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不同护理模式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不同护理模式在小儿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效果,为护理模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随机抽取201 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按照传统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治疗的68例单纯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按临床路径模式进行治疗护理的82例单纯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并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费用、疾病知识掌握度和家长满意度等资料.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0.01),疾病知识掌握度和家长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 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于小儿支气管哮喘能有效减少患儿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儿及家长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康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食管癌患者护理中人文关怀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护理中人文关怀的应用研究.方法:将2014年5月-2016年10月入住我院肿瘤科60例食管癌患者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人文关怀护理干预),每组30例.在给予不同模式护理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外,及时给予有效的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对于患者增强抗病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燕;叶爱琴;汪芝珍;陈爱萍;张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卡他性中耳炎给予综合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给予卡他性中耳炎综合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任选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前来我院就诊的84例卡他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患者.研究组患者选择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患者对治疗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卡他性中耳炎患者实施综合治疗,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金林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插上“基因组测序”的翅膀,病原微生物检测应用新进展

    基因测序技术发展迅速,二代测序已代替一代测序被广泛应用,三代测序也已进入市场.测序技术目前逐渐被应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主要分为单一微生物de novo测序、单一微生物基因组重测序、复杂病原样品的宏基因组测序,检测结果快速精准.

    作者:黄银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的思考

    人文关怀是临床医学中重要的理念,意在以患者为核心,从患者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帮助患者解决身体、心理各方面的问题.优质护理服务是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客观要求,加强人文关怀,体现医者仁心,优化医疗改革工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作者:罗植尹;向怀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进程的促进作用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应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康复进程的促进作用.方法:按照筛选标准选取6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33例)和西医组(32例),西医组单纯给予西医常规护理,中医组在此基础上另实施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康复治疗依从性、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所用时间以及护理前后患者BI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中医组康复治疗依从性分布与完全依从率和西医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所用时间明显短于西医组(P<0.05);护理后两组BI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远高于护理前(P<0.05),且护理后中医组上述评分均远高于西医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在西医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联合给予中医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康复治疗的依从性,缩短康复进程,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

    作者:高水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治疗时成份血的合理使用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时成分血的合理使,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两年在我院住院进行输血的患者1 00例,随机进行分组,对照观察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临床输血申请单发放血液成分进行输血,观察组按照制定的输血方案进行输血.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输血后3小时,观察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对照组明显要短,观察组的血小板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期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患者的血常规和凝血结果,对其进行计划性成分输血,能够有效提高消化出血道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治疗水平.

    作者:白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观察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

    目的:判断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017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70例患者为研究案例,考虑到整体治疗方式不同,因此随机分组,分别给予保胎灵以及黄体酮胶囊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整体效果评价.结果:对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效果对比,94.2%> 74.2%,乙组的成功率高于甲组.对甲组和乙组的不良反应率对比,5.7%<11.4%,乙组不良反应率低.结论: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采用黄体酮胶囊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娇燕;王秋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手术全期护理降低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手术全期护理降低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的效果观察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手术安全期护理,并将2组患者经相应护理方法干预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四肢骨折手术患者经手术全期护理方案干预的压疮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手术全期护理降低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作者:黄少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对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相关因素的安全研究

    目的 对静脉留置针留针时间及其有关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探析和讨论,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何种措施来延长留置针的留针时间进行研究.方法 在我院收纳的各科室的住院患者中选择2017年4月至6月期使用留置针输液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其中对照组选择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在进行穿刺前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对两组患者使用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结果后采取合理的护理方法延长留针时间,使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发挥大作用.结果 选择针对护理干预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0.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患者使用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5%显著低对照组的25%. 结论 通过对静脉留置针留针时间有关因素的探讨分析,可见在穿刺前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静脉炎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有效地延长了留针时间,不仅减轻患者连续多次穿刺带来的身体疼痛,而且较好地控制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得以有效降低,提高了护理效率和质量.

    作者:汪瑾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人性化护理在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实践与探索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方法 随机选取28例自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将28例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14名肿瘤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仅开展常规护理服务,而观察组组14名肿瘤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开展人性化护理模式,将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72,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4.29%,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92.86%,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57.14% 结论 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对护理的满意度远高于仅开展常规护理服务的对照组患者,说明应该在临床上将人性化护理模式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杨小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结果告知规范探讨

    近些年来,在无偿献血知识不断普及以及临床用血量不断增大的形势下,献血者越来越多.献血后,血液检测结果是否合格是广大献血者都较为关心的问题.根据《血站管理办法》中有关规定可知,血站工作人员应履行告知义务,除了介绍献血基本知识以外,还要告知献血者血液检测是否合格.多数情况下,献血者血液检测均是合格的,此时可用短信告知结果,但对于少数不合格情况而言,应选择比较慎重的方式告知,以免使献血者出现不必要的恐慌,增大心理负担.所以,本文现对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结果告知方式及技巧予以如下综述,为以后相关工作提供可靠参考.

    作者:樊秀利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研究分析产房助产士全程陪护对降低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作用

    目的 探究分析产房助产士的全程陪护在降低产妇自然分娩产后出血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收治的16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并将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有76例,采用传统的产房护理,观察组有86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助产士全程陪护,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产后2h及产后2~4h的出血率明细较对照组的低(P<0.05),产后24h两组的出血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产房助产士的全程陪护有助于减少患者产后24h内的出血发生率,维护产妇的生命安全,应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作者:黄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微型种植支抗技术和口外弓加强支抗正畸法在口腔正畸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对微型种植支抗技术和口外弓加强支抗正畸法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对患者平均分组,采用微型种植支抗技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正畸,采用口外弓加强支抗技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正畸,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上中切牙凸距差、尖牙间宽度等各项疗效评价指标值均明显更优(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88.00%、4.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64.00%、26.00%)(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中应用微型种植支抗技术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正畸效果,相较于口外弓加强支抗正畸法,微型种植支抗技术有效率和安全性均更高.

    作者:朱曦;谢雄伟;朱毅;蒙兴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天麦消渴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效果分析

    目的 天麦消渴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患者(初发2型糖尿病),收治时间为2014年3月7日至2016年3月8日,采用电脑软件随机抽签的方式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45例,分别采用二甲双胍(对照组)以及天麦消渴片+二甲双胍(观察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小于0.05).结论 天麦消渴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巩长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妇科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研究分析

    本文从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服务意识不强,患者自身问题三方面分析了妇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了消除不安全因素的策略,对于保障妇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高效的推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华小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总结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治疗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术后开始负重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评分)评定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开始站立、开始行走时间均明显晚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1、3个月Harri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Harris评分差别不大.结论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两者各有优势.

    作者:鲍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腹腔镜手术中采取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究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的比较.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所收治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02例,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七氟醚吸入麻醉,观察组患者实施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麻醉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在腹腔镜手术的应用中,在不影响患者意识恢复时间的基础上,镇痛效果较佳,该方法值得被推广使用.

    作者:李芬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