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研究分析产房助产士全程陪护对降低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作用

黄海燕

关键词:自然分娩, 产后出血, 助产士全程陪护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产房助产士的全程陪护在降低产妇自然分娩产后出血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收治的16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并将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有76例,采用传统的产房护理,观察组有86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助产士全程陪护,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产后2h及产后2~4h的出血率明细较对照组的低(P<0.05),产后24h两组的出血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产房助产士的全程陪护有助于减少患者产后24h内的出血发生率,维护产妇的生命安全,应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外科护理绩效管理的实施及价值研究

    目的 分析并探讨神经外科护理绩效管理的实施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本院神经外科护理管理单元为探究对象,并将其接收的5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未应用绩效管理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绩效管理法,对两组护士及患者的相关护理指标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基础护理、综合护理、病房护理、危重患者护理、护理满意程度等指标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使其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绩效管理法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能有效使护理质量与护理成效得到提升,并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充分体现其价值意义,值得不断推广与采纳.

    作者:王利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新生儿监护病房早产儿护理中舒适化服务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与分析新生儿监护病房早产儿护理中舒适化服务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监护病房收治的9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1、对照组2、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1行常规护理,对照组2在前者基础上行环境护理,观察组行舒适化服务.观察比较3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 (2/30),与对照组1的26.67% (8/30)、对照组2的23.33%(7/30)相比显著较低,且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1、2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天数(13.4±2.5)d,与对照组1(20.8±4.7)d、对照组2(24.6±3.8)d相比显著较短,且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1、2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监护病房早产儿护理中应用舒适化服务效果显著,且能促使患者住院天数缩短,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爱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间诊疗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划为两组各40例.其中,采用传统动力髋螺钉治疗的患者,即为传统组;采用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患者,即为微创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微创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传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即两组患者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明显较差于微创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微创组患者Harris评分较优于传统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而言,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手段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术后各项指标,值得推广.

    作者:谢鸿儒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雾化吸入肾上腺素与普米克令舒治疗门急诊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并分析雾化吸入肾上腺素与普米克令舒治疗门急诊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门急诊2015年1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急性喉炎患儿中选择82例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采取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治疗,观察组则采取雾化吸入肾上腺素治疗,各41例.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常见临床体征消失时间,观察组也有提示较之对照组有明显缩短(P<0.05).结论:相较于普米克令舒而言,对小儿急性喉炎采用雾化吸入肾上腺素治疗的效果理想,有助于促进患儿康复,故值得推广.

    作者:李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社区慢性病全科管理模式的方法分析

    目的:对社区慢性病全科管理模式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进行社区试点的500人进行社区慢性病全科管理模式的防治实践,并与没有进行试点之前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通过社区慢性病全科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各项指标的数值,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全科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效果,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晓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插上“基因组测序”的翅膀,病原微生物检测应用新进展

    基因测序技术发展迅速,二代测序已代替一代测序被广泛应用,三代测序也已进入市场.测序技术目前逐渐被应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主要分为单一微生物de novo测序、单一微生物基因组重测序、复杂病原样品的宏基因组测序,检测结果快速精准.

    作者:黄银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妇科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研究分析

    本文从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服务意识不强,患者自身问题三方面分析了妇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了消除不安全因素的策略,对于保障妇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高效的推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华小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眼科护理中常见的风险及防护措施分析

    目的:针对眼科护理中的常见风险进行探讨,并对其相关防护措施分析,希望对未来眼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42例眼科疾病患者,对这142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眼科护理中较为常见的风险因素,并结合这些风险因素制定与之对应的护理措施,并对患者采取护理措施前后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经行调查.结果:分析问卷调查结果,生活能力障碍、视力模糊、术后感染、体位、心理因素等是眼部疾病患者在接受护理和入院治疗过程中主要面对的风险,其中为主要的风险为视力模糊,占30%左右.进行防护措施后患者满意度较高,达到97.18%.结论:针对眼科护理中常见的风险进行探讨分析并制定对应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使护理工作效率调高、患者满意度提高.

    作者:刘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目的:分析我科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腹水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2月~ 2010年5月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腹水病原菌培养阳性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81份标本检出细菌以G-杆菌为主(共61例,占75%),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多见,肠科细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性较低,对亚胺培南均无耐药性.检出革兰阳性细菌20例(25%),以表皮葡萄球菌较多,对三、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较低.结论:腹水样本中分离出的菌种大多为条件致病菌,种类多,耐药性强,对腹水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和耐药性试验对临床工作非常重要,按药敏试验选用抗菌药非常重要.

    作者:吴子涛;孙占武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探讨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策略及防治措施

    近年来,学校结核病疫情时有发生.本文对学生易感染结核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学校进行结核病健康教育的策略和防控措施,以提高学生对结核病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加强学校管理措施,达到控制学校结核病的目的.

    作者:王新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慢性肝衰竭患者腹胀的护理

    目的:探讨慢性肝衰竭患者腹胀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56例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护理干预对患者腹胀及预后的影响;结果:通过多方面的护理干预,与治疗紧密结合,可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端正患者心态,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松;刘海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银杏叶注射液与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sVCAM-1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银杏叶注射液与甲钴胺注射液治疗血清sVCAM-1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盲选法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甲钴胺注射液+银杏叶注射液)和对照组(甲钴胺注射液),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sVCAM-1水平都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的程度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对耳聋的THI评分、耳鸣严重程度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在症状改善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银杏叶注射液与甲钴胺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朱启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集束化护理减少晚期肿瘤患者压疮发生的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减少晚期肿瘤患者压疮发生的价值.方法:择取2015年2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28例晚期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每组1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以此为基础,观察组行集束化护理,分析相关结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依从性、压疮知识了解明显较高,压疮发生率较低,组间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晚期肿瘤病患,开展集束化护理,能够全面降低压疮发生率,增强患者以及家属对压疮的了解,提升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品质,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沈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应用

    脾胃气虚、正气不足是中医内科疾病的常见症状.四君子汤由炙甘草、茯苓、白术、人参组成,具有益气健脾之功效,能健旺脾胃之气,资生气血,是为中医内科的补气基本方.以后该方在医家的不断深入研究、灵活运用下,研究出了更多补气健脾的四君子汤类方,比如保元汤、香砂六君子汤、六君子汤、异功散等,均是由四君子汤发展而来的.本文将主要对四君子汤的临床功效,在脾胃气虚证中的应用,以及四君子汤类方的运用进行综述.

    作者:常建英;孙占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一例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严重紊乱综合症,由于感染、胰岛素治疗不当或治疗中断、饮食不当、应激状态等诱因引起机体不能利用葡萄糖,导致大量的脂肪分解,酮体产生过多,以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症[1],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急性并发症,具有病情重、变化快等特点,但大部分DKA是可以预防的也可以治疗的,该患者经过综合治疗与精心护理,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并发症,病情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史摘要,体征,住院经过患者,男,孟祥杰,22岁,住院号:1517993,因“发现血糖升高5年,恶心呕吐1天”于2016-01-18 15:20入院.

    作者:李贤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老年肝囊肿患者的临床发病的调查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日益受到重视,肝囊肿在老年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我院对2013年3月~ 2015年3月1500例老年患者进行肝脏B超检查,对其中肝囊肿患者的临床发病特点进行调查.

    作者:谭辉;黄华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治疗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根治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2 3例.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和对照组的26.09%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为6.52%的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68.32±3.11,观察组为79.54±3.45,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根治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英;张丽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创伤骨科手术患者疼痛的护理干预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评价创伤骨科手术患者疼痛护理干预的实施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创伤性骨折手术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整体性护理干预.对比疼痛控制效果.结果 手术后7d,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均值为(2.1±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实施整体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创伤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有积极价值,可短期内降低VAS疼痛评分,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赵丽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抗癌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的探讨

    目前我国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治疗手段,由于其对正常组织细胞有极强的毒性损伤,很难达到彻底治愈癌症的目的.为了克服传统治疗方法的不足.科学家们提出了分子靶向治疗的抗癌策略.通过选择性地攻击癌细胞.既提高癌症治疗的效率.又降低抗癌治疗的不良反应.癌基因成癌为抗癌靶向治疗提供了良好的生物学基础.癌基因成瘾已经成为抗癌药物研发和癌症临床治疗的重要研究领域.

    作者:廉滋爱;闫梦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纳洛酮对肝性脑病疗效观察

    目的:对照分析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H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15例,均针对病因及诱因综合治疗,比如支链氨基酸静滴、限制蛋白摄入、抑制毒性物质的生成与吸收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液.结果: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2d内清醒率达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73、4.86,P<0.05),提示纳洛酮在肝性脑病的治疗中有明显的促醒作用.结论:纳洛酮是治疗肝性脑病的有效药物,能明显缩短清醒时间,降低病死率,值得在临床抢救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赛;杨同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