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徐雪芬

关键词:医学检测, 质量控制, 问题, 措施
摘要:医学检验是进行诊治的重要前提,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充分重视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并才有效措施,障检验结果的精准性和可靠性.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基层妇产科医生与产妇的沟通对阴道分娩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基层妇产科医生与产妇的沟通对阴道分娩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16年3月份——2017年3月份我科室收治的进行阴道分娩的产妇116例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分娩流程,观察组分娩实施前后肌层医生充分的沟通,比较两组分娩结局.结果:统计两组分娩情况,观察组产妇出血率、助产率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层妇产科医生与产妇的沟通对阴道分娩具有积极的意义,有效降低助产率,出血率,大大提高新生儿分娩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玉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规范化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模式的应用与效果

    目的:探究规范化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模式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学习的1 0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护理人员采用规范化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模式,对比教学管理模式应用前后效果.结果:护理人员经过规范化管理模式后,其基础知识掌握评分、规范化操作评分以及护理意识评分均明显的提升,与规范化教学管理前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规范化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模式,可以提升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能力,规范操作水平,且可以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冯晓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西药房药品管理和发放差错问题调查探讨

    目的:探讨西药房药品发放差错问题调查结果,并提出有效的药品管理措施.方法:以2015年7月-2017年6月为研究时段,将2015年7月-2016年6月设为参照组,实施传统药品管理措施,2016年7月-2017年6月我药房实施综合化药品管理模式,设为试验组,对比观察两组药品管理具体情况.结果:试验组药品错发率、药品报损率低于参照组,账实相符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西药房药品管理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尤为重要,其中综合化管理模式优势明显,能够降低药品错发率,可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李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肝素抗凝血浆用于生化检验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生化检验中肝素抗凝血浆实施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将2017年1月份——2017年6月份进行健康检查的人员8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采血严格按照采血流程进行,分别置于普通采血管和肝素抗凝管,经处理对其进行检测相关指标.结果:相关检测指标进行比较,HBD、UA、ALT、TC、LDH、TBA指标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TP、ASO、MG、CI、CRP指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生化检验采用肝素抗凝血浆具有可行性,同时明显缩短检验时间,对于急诊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协助医生快速判定病情,加快救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建丽;曹爱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本院2016年5月-2017年7月收治的手术室患者随机选取72例作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护理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护理组患者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显著高于护理组患者.结论: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术后恢复效率,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马红;田婷;姜晓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实施临床护理带教分级管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临床护理带教分级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的200名护生,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00例.将常规管理模式应用于对照组,将分级管理模式应用于观察组,对两组护生带教情况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生各项考核成绩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临床带教满意度为86%,观察组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分级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带教中,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朱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心血管内科患者治疗依从性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心血管内科患者治疗依从性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12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患者总依从率为96.30%,对照组为74.07%,数据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用药种类、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及生活习惯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升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继而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水平.

    作者:安敏慧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持续护理模式在肿瘤科中运用的有效性

    目的 探讨持续护理在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方法 随机选取24例自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将24例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12名肿瘤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仅开展常规护理服务,而观察组12名肿瘤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开展人性化护理模式,将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72,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4.29% 结论 实施持续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远高于仅开展常规护理服务的对照组患者,且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也显著降低,表明今后应该将持续护理模式广泛推广到肿瘤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作者:刘家林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延续护理的应用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延续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6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3)和实验组(n=33),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实验组开展延续护理,对比两组肺结核临床疗效和血糖控制效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同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照组明显低于实验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护理后FBG、2hPG均显著低于护理前,组间予以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对提高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可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大力普及.

    作者:毕晋彩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超声诊断阑尾炎的价值

    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腹痛多起于上腹部或脐周部,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阑尾炎疼痛一般无绞痛、放射痛.一般恶心多于呕吐,便秘多于腹泻,且多发生在腹痛之后,需与妇产科疾病、消化道穿孔、右侧输尿管结石、回盲部肿瘤、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肠套叠等疾病鉴别.临床病理分型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阑尾炎常见的辅助影像检查是超声(US)和CT.超声具有简便,费用低廉、可重复等优点,能为临床诊断阑尾炎提供重要依据.现对我院近二年的35例临床怀疑阑尾炎患者用低频探头及高频探结合检查,超声诊断阑尾炎及术后病理证实阑尾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超声诊断阑尾炎的价值.

    作者:厉小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血液中心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析血液中心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实践效果.方法:将我院血液中心2017年1~8月期间进行血液样本采集的240例血液采集者选为观察对象,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即常规组(n=120)、干预组(n=120).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干预组实施风险管理,对2组血液采集者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展开统计比较.结果:干预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液中心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实践效果更加显著,不仅可以减少感染的发生,还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值得借鉴与应用的护理管理方式.

    作者:李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分析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 以某医院心内科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260例危重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30例.给予研究组实施协同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和自护理能力评分(ESCA),同时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严密观察.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后,研究组ESCA评分及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恢复和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心内科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改善其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并且在改善其心功能及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此护理措施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刘翔;贾盼盼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治疗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根治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2 3例.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和对照组的26.09%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为6.52%的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68.32±3.11,观察组为79.54±3.45,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根治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英;张丽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医用生物组织胶水不同粘合方法在急诊创伤治疗中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医用生物组织胶水两种粘合方法在急诊创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急诊皮肤裂伤患者12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医用生物组织胶水治疗.其中69例患者采用新式粘合方法,57例患者采用传统的粘合方法.观察两组患者中一期愈合例数、有明显瘢痕例数、伤口愈合需要的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采用新式粘合方法治疗68例患者一期愈合,出现明显瘢痕者仅2例,伤口愈合需要的时间平均为(9.02±0.97)d.采用传统粘合方法治疗50例患者一期愈合,9例患者出现明显瘢痕,而伤口愈合需要的时间平均为(11.31±1.12)d.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粘合方法相比,医用生物组织胶水新式粘合方法可以明显增加急诊创伤治疗中伤口的一期愈合率,减少伤口的瘢痕的形成,缩短切口的愈合时间,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强;杨晓明;陈锦华;毕淑珍;田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集束化护理减少晚期肿瘤患者压疮发生的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减少晚期肿瘤患者压疮发生的价值.方法:择取2015年2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28例晚期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每组1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以此为基础,观察组行集束化护理,分析相关结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依从性、压疮知识了解明显较高,压疮发生率较低,组间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晚期肿瘤病患,开展集束化护理,能够全面降低压疮发生率,增强患者以及家属对压疮的了解,提升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品质,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沈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在儿童急性肝衰竭中的应用

    目的: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2年来使用治疗性血浆置换联合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透析方法在16例急性肝衰竭儿童中的应用,探讨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对儿童急性肝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PICU住院治疗的急性肝衰竭患儿16例.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组内两均数间进行方差分析.结果1 6例患儿均行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血浆置换时间(7.25±2.25)h,连续血液滤过(+透析)时间(120.75±33.45)h.其中治愈出院12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2例.治疗2 d ALT水平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上升,3 dPT明显改善,Cr、TBIL水平明显下降,5 d BUN水平明显下降.结论与传统内科保守治疗相比,治疗性血浆置换联合连续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能明显改善急性肝衰竭患儿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改善预后.

    作者:周红;李翠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急诊住院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患在急性加重期期间,紧急救诊住院的病人于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 选取自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来我院入住急诊病房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病患共计100例,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存活组共计92例、死亡组共计8例.依据以往的临床资料显示,采取SPSS 17.0软件分析这两个组的差异.结果 在BMI、血肌酐值、PH值、APACHE ⅡGCS等中,死亡组和存活组的差异都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肌酐、清蛋白、APACHE Ⅱ评分、肺心率病都是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重要的影响条件.结论 经过研究证实,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急诊住院患者在预后肌酐、肺心率病、APACHE Ⅱ评分都比较高,只有清蛋白较低.

    作者:温学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手足外科患者术后影响疼痛的环境心理因素及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手足外科术后影响疼痛的环境心理因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 96例手足外科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3.2±1.2)分,低于对照组的(4.6±1.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足外科术后疼痛缓解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8%,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境心理因素是影响手足外科术后疼痛的重要因素,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疼痛,提高满意度.

    作者:李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剖宫产瘢痕妊娠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型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剖宫产瘢痕妊娠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型及其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在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确诊为剖宫产瘢痕妊娠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将其中30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另外30例患者给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及诊断各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符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组间差异对比明显(P<0.05).在CSP分型诊断中,两种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同样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阴道多普勒超声检测对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率较好,在CSP分型诊断中同样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宋慧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比较分析

    目的:探究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分别接受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医治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80例,根据其就诊顺序的差异将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保守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结果:实验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下床活动时长以及住院时长,提高骨折愈合速度,并可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效果较为满意.

    作者:柳俊峰;李启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