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对仰卧位下腹部手术在上肢输液中过度外展损伤神经做出改进护理措施的自我体会

蔡赫

关键词:仰卧位手术, 上肢输液, 体位摆放, 过度外展
摘要:由于手术体位的安置护理是术前准备的一项重要工作,合理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障.本文主要针对仰卧位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上肢输液手术中过度外展损伤神经做出改进的护理措施.通过掌握肢体外展的限度,掌握体位摆放原则,固定好手托架.手托架上垫好能返折的软布,以便摆好体位折回保护肢体温度.将手托架摆成与躯体尾侧成120度,将患者上臂外展调成与躯体尾侧成60-70度,前臂摆成大于100度,再用固定带固定好肢体,避开选肘关节为静脉穿刺点.这样既不影响手术,又利于静脉和动脉的观察护理.这符合肢体功能位,清晰、患者安全舒适,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源性损伤.同时还要求我们广大护理人员要善于观察身边的每个环节,把工作做精细,善于总结思考,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提高护理质量而不断努力.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在儿童急性肝衰竭中的应用

    目的: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2年来使用治疗性血浆置换联合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透析方法在16例急性肝衰竭儿童中的应用,探讨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对儿童急性肝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PICU住院治疗的急性肝衰竭患儿16例.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组内两均数间进行方差分析.结果1 6例患儿均行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血浆置换时间(7.25±2.25)h,连续血液滤过(+透析)时间(120.75±33.45)h.其中治愈出院12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2例.治疗2 d ALT水平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上升,3 dPT明显改善,Cr、TBIL水平明显下降,5 d BUN水平明显下降.结论与传统内科保守治疗相比,治疗性血浆置换联合连续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能明显改善急性肝衰竭患儿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改善预后.

    作者:周红;李翠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治疗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根治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2 3例.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和对照组的26.09%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为6.52%的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68.32±3.11,观察组为79.54±3.45,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根治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英;张丽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经尿道等离子剜除术联合组织粉碎器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剜除术联合组织粉碎器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长治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近1年来收治的11例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剜除术联合组织粉碎器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无电切综合征、无休克、无心脑血管意外、无真性尿失禁、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术后大尿流率(Q m 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 0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剜除术联合组织粉碎器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能够达到开放前列腺摘除术的效果,而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工作中推广.

    作者:尉永太;陈玲;米磊;王力;张江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TIPS术后患者延续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对TIPS术后患者应用延续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研究对象选取3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行TIPS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16例.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将延续护理干预应用于观察组.在患者术后1,3个月后,对其遵医行为进行比较,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遵医行为得分显著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续护理能使TIPS术后患者遵医依从性显著提高,并且能使少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

    作者:张丽娜;张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病、肝衰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时机.方法 50例重型肝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综合保肝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及血液滤过透析,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化验指标.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化验指标好转,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除A1b外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安全有效,尤以早期效果佳.

    作者:王艳蕊;董亚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持续护理模式在肿瘤科中运用的有效性

    目的 探讨持续护理在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方法 随机选取24例自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将24例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12名肿瘤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仅开展常规护理服务,而观察组12名肿瘤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开展人性化护理模式,将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72,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4.29% 结论 实施持续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远高于仅开展常规护理服务的对照组患者,且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也显著降低,表明今后应该将持续护理模式广泛推广到肿瘤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作者:刘家林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人性化护理在试管婴儿孕妇先兆流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人性化护理在试管婴儿孕妇先兆流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来我院就诊的50例试管婴儿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2组,观察组25例,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联合人性化护理方法;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的治疗及护理方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妊娠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存在先兆流产的试管婴儿孕妇人性化的护理方式,能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及患者的满意程度.

    作者:程旭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观察普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本次选取本院2016年1月09日~2017年3月10日住院部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40例;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普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20例(保守治疗);并对2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复发率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5.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效果显著,治疗过程中需规范手术操作,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同时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胡忠旭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的思考

    人文关怀是临床医学中重要的理念,意在以患者为核心,从患者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帮助患者解决身体、心理各方面的问题.优质护理服务是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客观要求,加强人文关怀,体现医者仁心,优化医疗改革工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作者:罗植尹;向怀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神经外科护理绩效管理的实施及价值研究

    目的 分析并探讨神经外科护理绩效管理的实施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本院神经外科护理管理单元为探究对象,并将其接收的5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未应用绩效管理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绩效管理法,对两组护士及患者的相关护理指标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基础护理、综合护理、病房护理、危重患者护理、护理满意程度等指标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使其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绩效管理法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能有效使护理质量与护理成效得到提升,并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充分体现其价值意义,值得不断推广与采纳.

    作者:王利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探讨我院2016年上半年门诊麻醉药品处方中存在的问题

    目的:贯彻执行麻醉药品管理使用制度.确保麻醉药品安全有效流通.方法:加强麻醉药品的采购、领用、保管、站存、调配使用等环节的管理;加强医药人员培训.结果:目前我院麻醉药品的管理使用基本达标,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结论: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使麻醉药品管理更加完善合理,保证麻醉药品安全、合理应用.

    作者:谭兴晖;努尔艾力·吐尔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使用神经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来我院就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选取6 3例患者进行实验,将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作为选取时间.将采用内科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用神经介入治疗的33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将实验组作为对照,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予以神经介入治疗,其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减少脑血管疾病发生几率.

    作者:李浩;马历历;孙立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

    目的:分析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中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临床疗效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7月收治10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分观察组(n=61)和对照组(n=61),观察组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护理后治疗依从性改善及临床疗效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积极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治疗依从性、腰背肌功能恢复方面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在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积极保守治疗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相比常规护理,效果更佳,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作者:秦慧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分析骨科患者在应用预见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前来接受中治疗的100例骨折患者进行分析比对,并随机将其分为两个不同的小组,护理1组与护理2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护理1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2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结果:在对两组患者实行不同的护理手段后,护理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且其他疾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同时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护理2组患者优于护理1组.结论:预见性护理在顾客护理应用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费用,同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因此此种护理手段值得在医疗过程中大力推广并使用.

    作者:白燕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综合干预的运用对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及家庭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糖血脂的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其中协同护理模式(callaborative care model,,CCM)是指不需要增添额外护理人员,而是支持以病人及家属自我护理为中心的健康护理,培养病人参与健康护理的能力,大限度地让病人参与医院的护理工作.它的主要目标是:①以现有的人力资源大限度地发挥病人和家属参与健康护理的能力,提高护理质量;②通过强化健康护理集体的协同作用,发挥职业护士作为临床教育者、支持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创造一个吸引和稳定护理队伍的环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7月~ 2017年5月收治的1 38例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对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及家庭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及与家庭功能各项指标评分较高,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值得借鉴.

    作者:王雨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医用生物组织胶水不同粘合方法在急诊创伤治疗中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医用生物组织胶水两种粘合方法在急诊创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急诊皮肤裂伤患者12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医用生物组织胶水治疗.其中69例患者采用新式粘合方法,57例患者采用传统的粘合方法.观察两组患者中一期愈合例数、有明显瘢痕例数、伤口愈合需要的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采用新式粘合方法治疗68例患者一期愈合,出现明显瘢痕者仅2例,伤口愈合需要的时间平均为(9.02±0.97)d.采用传统粘合方法治疗50例患者一期愈合,9例患者出现明显瘢痕,而伤口愈合需要的时间平均为(11.31±1.12)d.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粘合方法相比,医用生物组织胶水新式粘合方法可以明显增加急诊创伤治疗中伤口的一期愈合率,减少伤口的瘢痕的形成,缩短切口的愈合时间,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强;杨晓明;陈锦华;毕淑珍;田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疏肝健脾方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接受疏肝健脾方加减医治干预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医治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80例,根据其就诊顺序的差异将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医治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医治方法基础上加以配合疏肝健脾方加减医治干预.结果:经医治干预后,实验组患者临床医治总有效率为85.00% (34/4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7.50%),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接受疏肝健脾方加减医治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医治效果,医治安全性较高,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曹立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旅客列车结核病相关知识、行为态度及需求基线调查分析

    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铁路旅客结核病相关知识、行为态度及需求情况,找准旅客列车健康促进宣传活动的重点和方向.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办法,对随机整群抽取的整个车厢旅客全部发放由铁路总公司提供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导出成电子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共收回有效问卷106份,其中男性76人,女性30人;文化程度小学和大专各10人(各占9.4%),初中36人(33.9%),高中(中专)30人(28.3%),本科及以上20人(18.8%);年龄20岁以下2人(1.9%),20 50岁87人(82.8%),大干50岁17人(16%).结论 铁路旅客对结核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但在现代预防结核病的主要方法、国家对结核病的减免政策和结核病的治疗原则三个方面知晓率很低.铁路旅客结核病防治宣教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作者:韦凤整;聂雄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本院2016年5月-2017年7月收治的手术室患者随机选取72例作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护理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护理组患者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显著高于护理组患者.结论: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术后恢复效率,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马红;田婷;姜晓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于医院内部随机选取了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76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7.37%,高于对常规组的73.68% (P<0.05);护理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7.37%,优于常规组的73.68% (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有效实现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兰文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