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疗效比较

曹蓓

关键词:超声乳化术,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 白内障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共116患眼)研究对象选择自2016年7月至2017年我6月在我院眼科治疗的白内障患者,遵循随机原则设置A组和B组,其中A组50例患者(56患眼),B组50例患者(60患眼).A组患者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取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结果:A组患者术后1d的裸眼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1周和术后1月时的裸眼视力均与对照组在同一水平,P<0.05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晶体悬韧带离断、角膜水肿、后囊撕裂、虹膜损伤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6%,明显低于B组患者的43.3%低,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能够取得与超声乳化术相当的视力水平,且并发症更少,临床治疗安全性更高.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肝硬化临床护理措施

    目的:对肝硬化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研究,以及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本次医学护理研究活动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在院就诊治疗的肝硬化患者,共计68例,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症程度的不同,随机将其分为两个护理小组,分别为,常规组:34例,在治疗中,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优质组:34例,在治疗中,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了优质护理干预.在护理结束后,为患者设计了护理满意度调查,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了评测.结果:常规组:34例,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7,总有效率79.41%,生活质量73.24±3.24分,护理满意率82.35%(28/34);优质组:34例,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2,总有效率94.12%,生活质量90.11±4.11分,护理满意率100%(34/34);两组患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肝硬化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

    作者:吴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强化心理护理对创伤性脑出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究在脑出血患者中应用强化心理护理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在我院内科接受治疗98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所选患者平均分为常规组和强化组,分别行以常规护理和强化心理护理,对两组康复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护理之前两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肢体运动功能两项指标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护理后强化组这两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中应用强化心理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还可以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对患者康复有促进作用.

    作者:候云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手术隔离技术在剖宫产的应用

    剖宫产手术隔离技术以及手术配合要点,包括手术切口的保护、冲洗液的管理、手术器械管理、敷料管理、缝合线等的管理,并严格羊水处理和子宫保护,防止子宫内膜残留至切口,以及防止宫腔及阴道内容物污染体腔及切口,造成医源性感染.

    作者:李振霞;李英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肘前内侧结合Kocher入路双切口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肘前内侧结合Kocher入路双切口一期修复骨性和韧带结构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均在我院应用了肘前内侧结合Kocher入路双切口进行了一期修复,分析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末次随访患者疗效评价为:22例优,18例良,优良率为100%.随访过程中,40例患者中未出现骨感染、再脱位、再骨折现象.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应用肘前内侧结合Kocher入路双切口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使骨折得到满意复位,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彦超;董谢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基础护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基础护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以便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采取基础护理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试验的观察组,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没有进行基础护理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讨论,观察组采取基础护理前和护理后医院出现感染的发生率,并对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取基础护理后,医院的感染发生率为1.77%(3/180),采取基础护理前5.56%(10/180),基础护理前和护理后进行比较,P<0.05.结论:采取有效的基础护理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安全,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可以在今后控制感染的过程中应用.

    作者:李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门诊高危患者就诊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门诊高危患者就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诊门诊高危患者进行研究,分组方法为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40例.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投诉率和风险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比于参照组较优,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实验组患者的投诉率和风险发生率相比于参照组,明显较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门诊高危患者就诊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降低投诉率和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作者:倪序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难治性狼疮性肾炎患者吗替麦考酚酯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吗替麦考酚酯对难治性狼疮性肾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72例难治性狼疮性肾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吗替麦考酚酯,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实验组的临床效果较对照组好,两组有差异,P<0.05.结论:吗替麦考酚酯能够提高难治性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蔡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脊柱后路手术患者的体位的临床护理要点研究

    目的:研究脊柱后路手术患者的体位的临床护理要点,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研究对象是2015年12月到2017年6月期间从我院外科接收并治疗的脊柱后路手术患者中随机性抽取的1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术后采用针对性体位护理.之后对比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显效共41例(54.66%),有效共27例(36%),治疗总有效率为90.6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压疮共1例,切口感染共1例,循环障碍共1例,低血压共例,并发生症的发生概率为5.3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采用针对性体位护理策略护理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能够明显提高护理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概率低,可推广应用.

    作者:张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银质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银质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文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颈性眩晕治疗的患者68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患者接受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接受银质针治疗的研究组与接受针灸治疗的常规组,每组各有患者34例.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为颈性眩晕患者提供治疗服务的过程中银质针治疗方案的运用不仅仅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质量,同时也改善了患者的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情况,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曾海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

    在目前高校的教学体系中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在目前较高的就业压力下尤其如此,本文论述了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具体的策略,以促进学生利用自己专业的康复治疗专业技术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作者:黄学政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80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甲状腺腺瘤患者行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传统甲状腺腺瘤切除术,观察组行超低位颈前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并将2组患者经相应手术方式治疗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住院费用及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甲状腺腺瘤患者经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手术时长、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甲状腺腺瘤患者行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实施.

    作者:王建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健康体检人群的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情况研究

    目的:本文主要对健康体检者关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了解幽门螺旋杆菌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将2016年0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间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中抽取1408名作为研究对象,对健康体检者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检测,统计实验的相关数据,了解幽门螺旋杆菌的易感人群并对其展开分析.结果:在1408名健康体检者中,290例检测结果呈阳性,占20.59%.不同的年龄段体检者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阳性率不同.其中51-70岁的体检者中,感染率高.结论:健康体检者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比较高,因此如果发现自身出现感染,则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加强预防.

    作者:黄惠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MRI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MRI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7月13日到2017年07月13日期间,骨科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患者96例,在对两组患者进行随机划分后,48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CT诊断,另4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实验组,患者均进行MRI诊断,对两组患者诊断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患者进行分别诊断后,实验组患者诊断率95.8%,对照组诊断率81.2%,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硬膜囊受压、椎间盘变形、椎间盘积气、钙化诊出率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程临床诊断时,MRI诊断和CT诊断均具有各自优势,其中MRI的诊出率较高,在临床中可以按照患者情况选择相应诊断方法,以此提升诊断互补性,从而改善临床诊断率.

    作者:许陆艳;张晓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消毒供应室工作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讨论消毒供应室工作中,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58例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进行研究,2015年~2016年全年期间是未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对照阶段,2016年~2017年全年期间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对比实施前后的相关指标.结果: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后,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压力明显降低,并且各个科室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对消毒供应室是非常重要的,能提升整体的服务质量,确保临床各个科室的满意度,间接的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目的: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方法:采用回顾性和横断面等方法对某院2014年至2017年的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某院住院的患者中,抗菌药物的总使用率为76.10%,其中术中用药率为80.94%,联合药物的使用率为43.67%,平均用药时间为8.8d,并且在某院存在一定的无指征用药与联合用药不合理等问题.结论:某院的住院患者具有较高的抗菌药物在使用率,需要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有效的管理.

    作者:郝利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儿科抗癫痫药物应用研究进展

    就目前而言,临床儿科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就是儿童癫痫,该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抽搐.现阶段,伴随我国医疗技术的显著发展,人们对儿童癫痫尤为关注,国内、国外报道儿科癫痫不断增多,现今,抗癫痫的关键方式就是药物治疗.本文就针对近几年来儿科抗癫痫药物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相关研究与探讨.

    作者:王其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不同生长因子对脂肪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生长因子对脂肪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将兔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通过酶消化培养为脂肪干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取第三代细胞分别给予不同生长因子干预,而后观察脂肪干细胞迁移能力、黏附能力以及增殖能力.结果:Transwell小室法检测显示第四组迁移细胞数多,第4组黏附细胞数量多,CCK-8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因子组合吸光度值均明显上升,其中第四组吸光值递增幅度大,各组之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不同生长因子对脂肪干细胞生物学行为产生的影响不同.

    作者:陈梓淼;张宝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左金丸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左金丸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140例在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接受治疗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将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采用传统的西药治疗,实验组采用左金丸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析胃镜成像特点.结果:实验组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0.00%,胃镜的有效率高,比较两组数据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采用左金丸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的有效率高,临床疗效更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张瑜;顾庆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小儿疝气手术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小儿疝气手术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03月20日至2017年03月20日期间93例小儿疝气患儿,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全部患儿均实施手术治疗,依据护理方式对其进行划分,即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其中试验组患儿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种护理干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两组患儿进行离床时间、住院时间对比时,试验组各项指标较低于对照组患儿,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病率为4.2%,护理满意度为98.8%,对照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病率为26.0%,护理满意度为82.6%,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疝气患儿进行手术护理时,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其效果相对比较理想,同时可以改善并发症发病率和护理满意度,确保患儿住院时间、离床时间得到明显改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晋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脂蛋白(a)、血清胆红素及尿酸检测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脂蛋白(a)、血清胆红素及尿酸检测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43例冠心病患者和同时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将冠心病患者分为研究组.将健康者分为对照组.检查两组人员的脂蛋白(a),血清胆红素以及尿酸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脂蛋白(a)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尿酸,以及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的高危因素在于低水平血清胆红素,高尿酸血症以及高脂血症.对患者的脂蛋白(a)、血清胆红素以及尿酸进行检测,能够有效诊断出冠心病患者,为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周文俊;张桂云;张志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