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臧力学教授治疗原发性痛经验案一则

鲁冰兵;陈冰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 辨证论治, 验案
摘要:臧力学教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40余年.臧力学教授通过辨证论治,运用温阳补肾、理气化瘀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尿液分析仪和镜检法在尿液检测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尿液分析仪和镜检法在尿液检测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需要进行尿液检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尿液样本实施尿液分析仪检查和镜检法检查,比较尿液样本的白细胞、红细胞及管型.结果:镜检法的红细胞阳性率为30.00%,白细胞阳性率为12.00%,管型阳性率为37.00%;尿液分析仪法的红细胞阳性率为22.00%,白细胞阳性率为15.00%,管型阳性率为16.00%.结论:尿液分析仪检查和镜检法检查都具有各自的优势,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尿液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苗瑞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探析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期间接受治疗的120例躁狂症患者选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是否存在攻击行为分为参照组(n=60,无攻击行为)、研究组(n=60,有攻击行为),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躁狂量表(BRMS)评估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在社会能力、抑郁、激惹、精神病表现方面,研究组患者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在社会兴趣方面,研究组患者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经临床总结分析可知,社会兴趣、社会能力、抑郁、激惹、精神病表现是躁狂症患者产生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为此,应针对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护理措施,大限度的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作者:孙伟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沙美特罗替卡松与孟鲁司特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沙美特罗替卡松与孟鲁司特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5年10月10日至2017年10月12日,分为观察组(沙美特罗替卡松与孟鲁司特联合治疗)--30例、对照组(沙美特罗替卡松)--30例.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对比中存在明显差异,即P小于0.05.两组患者在肺功能指标对比中存在明显差异,即P小于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联合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肺功能,并且具有安全、可靠等优势,临床上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张江豹;续懿敏;乔晶晶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Tips术后并发肝性脑病的效果影响

    摘到:目的 对Tips术后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100例行Tips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50例,将常规护理措施应用于对照组患者,将高效而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实验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过全面高效的护理干预后,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护理后SAS、SDA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阻肺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使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结论对于Tips术实施护理干预,能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有效改善,可使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陈旭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浅谈推行湘潭模式,健全机制,规范管理,提升医保监管效能

    为了有效提升医保监管效能,湘潭市成立了医保核对中心,负责对全市医药机构的医保业务监督管理.本文着重从日常稽核、手机远程查房、专家病历评审、智能审核、医保医师管理及专项行动六方面介绍医疗保险的创新监督管理方法,以期促进医保事业健康发展.

    作者:罗细春;李代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关于在B超监视、引导下开展困难IUD摘取术的评价

    知情选择避孕节育措施是每位育龄夫妇的权利.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是较普遍的一种节育方法,但育妇放置IUD后偶有出血、疼痛、异位、嵌顿、带器妊娠等因症取出现象发生,因而具体取器过程有个别困难.在B超监视、引导下开展困难IUD摘取术,有利于技术人员准确、顺利取器,有益于育妇身心健康.本文通过详细资料、数据分析、总结、评价此种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作者:牛永栋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儿童消化道异物的临床探讨

    目的 对儿童消化道异物的特点及临床价值进行探讨,以期为寻找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奠定基础.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前来接受治疗的198名儿童消化道异物患者进行研究,并对其临床资料采用分析探讨的形式进行总结.结果 在198名患者中男性儿童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儿童患者的比例,且两组患者间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在所有患者中有181人未发现显著临床特点,135人有显著临床钝性异物特点,69名患者出现锐性异物特点.食管中出现异物的患者有7人,十二指肠中出现异物的患者有8人,肠道中出现异物的患者有5人,胃内出现异物的患者184人.在儿童消化道异物排出的过程中自行排出钝性异物105名,用胃镜进行异物取出患者28名,手术异物取出2名.自行排出锐性异物患者35人,胃镜取出异物患者31人,手术取出异物患者3人.结论:在对儿童食道异物取出的过程中,胃镜取出的方法是其中一种比较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在胃和十二指肠异物的取出过程中,对小型钝性异物应选择保守方法进行治疗.肠道存在异物的患者首先行保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在症状无明显改善的情形下可选择手术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作者:郭春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宫外孕应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宫外孕患者应用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8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宫外孕患者选为研究对象,依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20,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n=20,行腹腔镜手术),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相关指标.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方面,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外孕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更高,具有创伤轻、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借鉴与应用.

    作者:谷英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创伤性休克病人抢救效果实施院前急诊护理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院前急诊护理对创伤性休克病人抢救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间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送诊方式均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与参照组对比,研究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抢救介入时间短,抢救成功率高,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创伤性休克患者提供必要的院前急诊护理,能够显著缩短临床抢救患者所耗费的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丽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手术安全核查在手术室的应用及可行性研究

    目的:分析手术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工作的可行性.方法:我院2014年1月至12月按照常规程序开展手术共885例,2015年1月至12月采用手术安全核查方法开展手术共896例,记录手术安全核查的开展及实施情况,对2014年和2015年时间段患者的满意度及手术感染率进行调查和比较.结果:手术安全核查工作开展以来,手术室工作质量及手术安全系数进一步提高.2014年时间段患者的满意度为92.7%,手术感染率为8.8%;2015年时间段患者的满意度提升至96.3%,手术感染率降低至3.6%;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开展手术安全核查工作具有可行性,可有效提升手术治疗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作者:沈红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循证护理在急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讨论针对于急性胃炎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采用的是分组形式进行比较,将6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另一组则采用循证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在满意率比较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明显高出对照组15.14%,p<0.05.结论:针对急性胃炎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改善患者预后,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健康.

    作者:夏苗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与个性化护理实施的效果与价值研究

    目的 观察并探讨妇产科护理中安全管理与个性化护理实施的临床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78例妇产科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39例患者)与对照组(3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安全管理与个性化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9.79%,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妇产科护理中给予个性化护理与安全管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韩桂花;韩品香;兰晓红;沈丽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经颅多普勒评价脑血管储备功能对血管性痴呆病情判断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评价脑血管储备功能对血管性痴呆病情判断价值,为VD患者病情的无创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其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VD发生情况,将发生VD患者纳入VD组,将发生无痴呆的血管性认知损害(VCIND)患者纳入VCIND组,将未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及VD患者纳入对照组.分析各组患者经颅多普勒彩超指标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的关联性,探讨彩超指标的病情判断价值.结果:104例患者中,VD组21例,VCI组33例,对照组50例,其年龄、脑卒中病程、受教育年限、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D组PI高于VCI组,其MoCA评分、MFV、BHI低于VCIND组;VCIND组PI高于对照组,其MoCA评分、MFV、BH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MFV、BHI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P<0.05),PI与MoCA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MFV、BHI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具有密切关联,根据经颅多普勒超声参数实施积极干预、治疗有望降低患者VD发生风险或延缓VD进展.

    作者:肖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剖宫产护理应用舒适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剖宫产护理应用舒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24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62,行常规护理)和干预组(n=62,行舒适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2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对照组显著低于干预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护理应用舒适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和康复时间,减少出血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采纳和大力推广.

    作者:张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替吉奥单药对比吉西他滨单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讨论老年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替吉奥单药和吉西他滨单药一线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择50例老年晚期胰腺癌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其药物的选择分为两组进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单独的替吉奥以及单独吉西他滨进行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明显看出,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比对照组的少20.00%,p<0.05.结论:替吉奥和吉西他滨一线治疗方式均效果理想,但是针对于老年患者来说,采用替吉奥的更为优势,能降低骨髓抑制反应的发生率,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王晋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分析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 以某医院心内科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260例危重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30例.给予研究组实施协同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和自护理能力评分(ESCA),同时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严密观察.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后,研究组ESCA评分及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恢复和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心内科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改善其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并且在改善其心功能及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此护理措施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刘翔;贾盼盼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

    目的: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收治时间为2016年04月--2017年04月间,以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两组,其中常规组50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50例予以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以及血糖达标率.结果:护理之前,对比两组血糖指标以及血糖达标率,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两组血糖指标、血糖达标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更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护理干预模式,效果优良,有利于稳定患者血糖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作者:李翠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不同透析频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

    钙磷代谢紊乱目前已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肾性骨病的主要原因[1].血液透析代替肾脏的功能,排出体内产生的毒素,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透析的频率与毒素的清除息息相关,影响着MHD患者的钙磷代谢[2].本研究通过分析 1 年间本院血液透析中心 MHD 患者的临床指标,旨在探讨不同透析频率对MHD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钙磷代谢的影响.

    作者:徐起;顾菁;张秀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PBL教学法在呼吸科临床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价值评估

    目的:将PBL教学法用于呼吸科的临床护理相关教学查房中,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笔者调查研究样本是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66例实习护生,按照教学方法区别性分2组,每组33例实习护生,将传统教学法予以参照组实习护生,将PBL教学法予以实验组实习护生,调查2组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评分数值、操作技能评分数值、整体护理评分数值、教学满意统计数值.结果:实验组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评分数值、操作技能评分数值、整体护理评分数值对照参照组实习护生数值,有P<0.05的统计学显著差异和意义,实验组实习护生的教学满意统计数值对照参照组实习护生数值,有P<0.05的统计学显著差异和意义.结论:在呼吸科的临床护理相关教学查房中施行PBL教学法显示良好效果.

    作者:尹晶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较靶控静脉麻醉对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影响评价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相较于靶控静脉麻醉对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30例实行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30例实行靶控静脉麻醉,实验结束后,分析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以及苏醒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较高,各项以及苏醒指标相对于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相对于靶控静脉麻醉来说,对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实行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效果更佳,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可将其作为首选麻醉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迟同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