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与个性化护理实施的效果与价值研究

韩桂花;韩品香;兰晓红;沈丽芳

关键词:安全管理, 妇产科, 个性化护理, 临床治疗效果, 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观察并探讨妇产科护理中安全管理与个性化护理实施的临床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78例妇产科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39例患者)与对照组(3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安全管理与个性化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9.79%,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妇产科护理中给予个性化护理与安全管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了解循证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对比分析这种护理模式对护理工作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在耳鼻喉科救治的患者1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以常规的耳鼻喉科护理,护理组则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融入循证护理模式,从而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的效果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从而判断循证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以及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在经过一个周期的护理之后,两组患者都有了明显的改善,而护理组中的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因此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孙德凤;杨桂勇;武辉香;张玲;郭曦;马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肝硬化临床护理措施

    目的:对肝硬化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研究,以及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本次医学护理研究活动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在院就诊治疗的肝硬化患者,共计68例,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症程度的不同,随机将其分为两个护理小组,分别为,常规组:34例,在治疗中,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优质组:34例,在治疗中,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了优质护理干预.在护理结束后,为患者设计了护理满意度调查,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了评测.结果:常规组:34例,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7,总有效率79.41%,生活质量73.24±3.24分,护理满意率82.35%(28/34);优质组:34例,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2,总有效率94.12%,生活质量90.11±4.11分,护理满意率100%(34/34);两组患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肝硬化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

    作者:吴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治疗依从性临床分析

    目的:对开展社区护理是否有利于提升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调查.方法:以我院辖区内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随机分组分为两组,干预组开展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不开展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组依从性高的28例,对照组13例.两组评估有效率分别为95.0%、70.0%,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开展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提升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沈静妍;李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5M1E分析法对医院消毒供应室灭菌质量的改善效果

    目的:探究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应用5M1E分析法后灭菌质量出现的变化.方法:择取2013年8月到2015年8月期间在笔者医院消毒供应室进行常规灭菌处理的1000件医疗器械,择取2015年9月到2017年9月期间在笔者医院消毒供应室按照5M1E分析法进行灭菌处理的1000件医疗器械.从无菌物品存放、包装、回收清洗等角度进行评分,对比5M1E分析法实施前后医疗器械的灭菌质量.结果:实施后各项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应用5M1E分析法可以显著改善其灭菌质量并预防感染.

    作者:郝保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结核性腹膜炎的内科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结核性腹膜炎的内科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12月收治的80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内科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护理情况.结果:80例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显效45例,有效3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8%(77/80),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1例).结论:结核性腹膜炎患者予以内科护理干预,提高了整体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慧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中西药联合眼底激光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三期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药联合眼底激光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三期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眼科治疗的92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三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眼底激光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药联合眼底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FFA检查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9%,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微动脉瘤、无灌注区、新生血管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眼底激光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三期的治疗效果显著,利于眼底症状的改善,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PBL教学法在呼吸科临床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价值评估

    目的:将PBL教学法用于呼吸科的临床护理相关教学查房中,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笔者调查研究样本是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66例实习护生,按照教学方法区别性分2组,每组33例实习护生,将传统教学法予以参照组实习护生,将PBL教学法予以实验组实习护生,调查2组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评分数值、操作技能评分数值、整体护理评分数值、教学满意统计数值.结果:实验组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评分数值、操作技能评分数值、整体护理评分数值对照参照组实习护生数值,有P<0.05的统计学显著差异和意义,实验组实习护生的教学满意统计数值对照参照组实习护生数值,有P<0.05的统计学显著差异和意义.结论:在呼吸科的临床护理相关教学查房中施行PBL教学法显示良好效果.

    作者:尹晶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EB病毒感染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感染和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00例RA患者作为RA组,同时选取院内门诊体检的10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EB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和EB病毒感染与RA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RA组的EB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为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P<0.05);RA组的病毒载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B病毒感染与各项RA实验室指标均无关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病毒感染与RA的发病存在较高的关联性,应当于临床中予以高度重视.

    作者:周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论述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

    目的:研究医学科医药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状况,并对耐药性变化趋势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方法:论文采用比对研究方案,对于我院一段时间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研究,对其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分析不用用药阶段的病原菌耐药性分析;结果:通过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实验,检测出感染病原菌的种类有255种,其中包括铜绿假单胞菌、溶血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真菌及白色念珠菌等,其主要见于呼吸道感染、腹腔感染等,对于病原菌耐药性分析发现,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结论:对于重症医学科而言,感染病原菌主要在呼吸道,主要的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病原菌的耐药性试验发现,其耐药性的趋势不断上升,因此在感染病原菌的治疗方面,应当明确药物使用原则,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陈晓雷;顾云帆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Picco在脓毒性休克病人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目的:探讨Picco指导下的早期液体复苏在脓毒性休克病人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1例脓毒性休克病人,被随机分为两组:Picco组和对照组.Picco组22例病人接受Picco监测,以ITBVI及EVLW作为液体复苏的指导指标,对照组29例病人在中心静脉压监测下接受液体复苏,然后记录和比较2组病人在复苏前及复苏后的液体平衡量,乳酸及乳酸清除率,氧合指数,同时比较两组病人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剂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天病死率.结果:1.在液体平衡方面,两组在6h及48h液体正平衡量无明显差异(6h:845±489ml vs 907±432 ml,P>0.05;24h:2004±1039ml vs1899±720ml,P>0.05),但24h Picco组液体平衡量明显大于对照组(2204±1039VS 1899±720,P<0.05).在复苏后两组病人血乳酸水平较复苏前下降,而且在6h、24h、48h时间点的乳酸清除率Picco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h:14.0±4.7%vs6.8±3.4%,P<0.05;24h:52.6±14.3%vs37.4±16.2%,P<0.05;48h:63.2±29.5%vs 55.9±32.4%,P<0.05);在复苏后两组病人氧合指数较复苏前均有增加,在6h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174.0±87.0VS 171.7±75.8 P>0.05);而在24h及48h Picco组比对照组明显升高(24h:210.2±91.3 vs 182.5±85.8 P,<0.05;48h:296.4±101.3 vs 262.4±95.0,P<0.05).2.Picco组与对照组比较,机械通气通气时间明显减少(57.2(0-74)h vs72.4(0-157)h,P=0.032),ICU住院时间缩短(6.5(3-14)d vs 8.3(4-21)d,p=0.014),而且Picco组的血管活性物质使用剂量低于对照组(36.5±6.2mg vs 68.3±15.1mg,P=0.001).然而,两组病人在28天病死率方面无明显差异差异(40.91%vs37.94%,P=0.793).结论:在脓毒性休克病人中运用Picco系统能够尽早改善组织灌注而不会加重容量负荷,同时减少血管活性物质的剂量,提高患者的氧合功能,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和缩短ICU住院时间,然而不能降低28天病死率.

    作者:胡长正;曹平;何代忠;曾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深入探究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手段

    目的:深入探究临床医学上影响血液质量的相关因素,以及如何控制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手段.方法:选择县医院二零一五年至二零一六年一整年的血液标本进行专题研究,以患者的采血部位、采血时间长短以及采血试管放置环境温度作为变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的采血部位、试管放置温度和时间长短都是影响血液细胞质量的关键因素,每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结论:影响血液细胞质检的因素很多,以上假设的三个变量均能引起血液细胞变性,从采集到存放血液标本,都应该严格按照程序来处理.

    作者:宋清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肾病综合征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信息需求的调查

    目的:了解肾病综合征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信息的需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2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家长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肾病综合症患儿家长信息需求内容随住院时间长短及病程进展有所不同.结论:护士应根据患儿病情进展及不同阶段家长信息需求特点提供全面有重点的健康教育指导.

    作者:刘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血常规检验中应用末梢血与静脉血采血方法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血常规检验中应用末梢血与静脉血采血方法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8月-2017年9月期间行血常规检查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各70例.其中,一组患者采用末梢血采血方式,即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采用静脉血采血方式,即为试验组,对两组患者检查结果予以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RBC、MCV、MCHC、Hb、PLT、HCT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WBC、MCH指标低于对照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梢血、静脉血均作为血常规监测的首选方案,相对而言,静脉血采血方式结果准确性相对较高,故值得推广.

    作者:翟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在提高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提高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丙肝患者80例,将80例丙肝患者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40例丙肝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而另外40例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本次研究时间范围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结果:观察组丙肝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治疗依从率65.0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丙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以明显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荐.

    作者:李冰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从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实行基础护理,而观察组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实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心理状态和健康状况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翠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护理管理控制口腔医院感染的价值

    目的:探析口腔医院感染控制中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口腔科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患者选为观察对象,依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常规组(n=60)、规范组(n=60).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规范组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感染率、卫生合格率、感染控制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在医院感染方面,规范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数据分别为5.0%、16.7%,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卫生合格率、感染控制满意度方面,规范组均高于常规组,数据分别为96.7%VS 86.7%、98.3%VS 88.3%,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口腔医院感染控制中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的临床价值更高,不仅可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还可以提高卫生合格率与感染控制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作者:孙瑞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循证护理在急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讨论针对于急性胃炎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采用的是分组形式进行比较,将6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另一组则采用循证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在满意率比较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明显高出对照组15.14%,p<0.05.结论:针对急性胃炎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改善患者预后,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健康.

    作者:夏苗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MRI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MRI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7月13日到2017年07月13日期间,骨科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患者96例,在对两组患者进行随机划分后,48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CT诊断,另4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实验组,患者均进行MRI诊断,对两组患者诊断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患者进行分别诊断后,实验组患者诊断率95.8%,对照组诊断率81.2%,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硬膜囊受压、椎间盘变形、椎间盘积气、钙化诊出率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程临床诊断时,MRI诊断和CT诊断均具有各自优势,其中MRI的诊出率较高,在临床中可以按照患者情况选择相应诊断方法,以此提升诊断互补性,从而改善临床诊断率.

    作者:许陆艳;张晓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降血脂药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与高血脂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动脉粥样硬化也是由于高血脂引起的.在降血脂方面的用药是医学临床药物试验中较为常见的一项,降血脂药物主要是指能够降低血浆甘油三酯及(或)血浆胆固醇的药物,本文将对近年我国降血脂药物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做一个基础的介绍,以供参考.

    作者:郭雅芬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在心胸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深入探讨在心胸外科的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胸外科于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6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结果经过系统的护理及资料整合,两组患者在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服务满意率三项指标上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服务作用于心胸外科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李佳;曹军华;贾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