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在心胸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佳;曹军华;贾丽

关键词:心胸外科, 优质护理, 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深入探讨在心胸外科的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胸外科于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6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结果经过系统的护理及资料整合,两组患者在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服务满意率三项指标上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服务作用于心胸外科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值得借鉴.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4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两组,各23例,将观察组分为护理方式为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照组为常规护理,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对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观察两组住院时间并统计治疗期间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2周及4周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在平均住院时间方面明显比对照组缩短,且治疗期间发生深静脉血栓例数降低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效果突出,P<0.05.结论:通过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THA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促进医患关系融洽,提高患者预后,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仇妍;袁冬芝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创伤性休克病人抢救效果实施院前急诊护理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院前急诊护理对创伤性休克病人抢救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间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送诊方式均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与参照组对比,研究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抢救介入时间短,抢救成功率高,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创伤性休克患者提供必要的院前急诊护理,能够显著缩短临床抢救患者所耗费的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丽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TIPS术后患者延续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对TIPS术后患者应用延续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研究对象选取3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行TIPS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16例.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将延续护理干预应用于观察组.在患者术后1,3个月后,对其遵医行为进行比较,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遵医行为得分显著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续护理能使TIPS术后患者遵医依从性显著提高,并且能使少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

    作者:张丽娜;张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共116患眼)研究对象选择自2016年7月至2017年我6月在我院眼科治疗的白内障患者,遵循随机原则设置A组和B组,其中A组50例患者(56患眼),B组50例患者(60患眼).A组患者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取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结果:A组患者术后1d的裸眼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1周和术后1月时的裸眼视力均与对照组在同一水平,P<0.05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晶体悬韧带离断、角膜水肿、后囊撕裂、虹膜损伤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6%,明显低于B组患者的43.3%低,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能够取得与超声乳化术相当的视力水平,且并发症更少,临床治疗安全性更高.

    作者:曹蓓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肾病综合征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信息需求的调查

    目的:了解肾病综合征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信息的需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2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家长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肾病综合症患儿家长信息需求内容随住院时间长短及病程进展有所不同.结论:护士应根据患儿病情进展及不同阶段家长信息需求特点提供全面有重点的健康教育指导.

    作者:刘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感染监控小组在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总结手术室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的经验.方法:院感质控小组通过讲解有关院感及手术部医院感染知识,采取有效的监测、报告、反馈,并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结果:手术室医院感染率明显降低.结论:院感质控小组在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医院感染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安改红;崔桂香;李凤霞;赵建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处方调配差错的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并且总结处方调配工作中出现差错的原因,同时提出防范对策.方法 选取出现调配差错的处方100张,整理并且分析此100张处方出现调配差错的原因.结果 100例处方中由于医生处方不规范产生调配差错的有30张,由于药品没有按照相关规定摆放产生调配差错的有20张,由于调配人员把关不严格产生调配差错的有50张.结论 通过总结引发处方调配差错的原因,同时结合有效措施控制差错原因,能够保证处方调配质量,继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陈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抗高血压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目的 探讨抗高血压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0例患者发生抗高血压药物不良反应256例,发生率为25.6%,主要为咳嗽、水肿、低血压、眩晕,其次为头痛、恶心,后为心悸;引发不良反应的抗高血压药物主要为利尿剂,发生率为44.0%;其次为ACEI、复方制剂及中成药、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发生率分别为31.5%、31.4%、30.9%、28.9%;后为钙拮抗剂、ARB,发生率分别为19.8%、15.9%.≥60岁患者的抗高血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28.8%(154/534)显著高于<60岁患者21.9%(102/466)(P<0.05).单一用药患者的抗高血压药物不良反应率29.1%(135/464)显著高于联合用药组22.6%(121/536)(P<0.05).结论 抗高血压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为咳嗽、水肿、低血压、眩晕,个体化治疗及联合用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胡明保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中药热熨、足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护理体会

    膝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指多发于中年以后的慢性退行性膝骨关节炎,以膝骨关节软骨退变及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为特征,以关节疼痛、变形和活动障碍为特点,为一种复杂的多因子发病机制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膝关节炎如不及时治疗,病情逐渐加重,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全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KOA 发病率明显增高,已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

    作者:尹建永;栾晓满;王红梅;赵志生;陈志贤;康亚新;武小妮;尹国强;王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及整体护理在普外科的应用研究

    健康教育是为病人解决健康问题的手段之一,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普外科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作者:刘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3年7月到2016年12月烟台海港医院收治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3例,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统计、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抑郁、焦虑等指标.结果 心理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有积极的影响,和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明显减少,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结论 应重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心理开导,积极展开心理护理干预工作,降低患者不良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吕沪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探析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期间接受治疗的120例躁狂症患者选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是否存在攻击行为分为参照组(n=60,无攻击行为)、研究组(n=60,有攻击行为),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躁狂量表(BRMS)评估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在社会能力、抑郁、激惹、精神病表现方面,研究组患者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在社会兴趣方面,研究组患者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经临床总结分析可知,社会兴趣、社会能力、抑郁、激惹、精神病表现是躁狂症患者产生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为此,应针对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护理措施,大限度的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作者:孙伟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分析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 以某医院心内科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260例危重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30例.给予研究组实施协同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和自护理能力评分(ESCA),同时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严密观察.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后,研究组ESCA评分及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恢复和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心内科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改善其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并且在改善其心功能及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此护理措施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刘翔;贾盼盼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儿童消化道异物的临床探讨

    目的 对儿童消化道异物的特点及临床价值进行探讨,以期为寻找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奠定基础.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前来接受治疗的198名儿童消化道异物患者进行研究,并对其临床资料采用分析探讨的形式进行总结.结果 在198名患者中男性儿童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儿童患者的比例,且两组患者间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在所有患者中有181人未发现显著临床特点,135人有显著临床钝性异物特点,69名患者出现锐性异物特点.食管中出现异物的患者有7人,十二指肠中出现异物的患者有8人,肠道中出现异物的患者有5人,胃内出现异物的患者184人.在儿童消化道异物排出的过程中自行排出钝性异物105名,用胃镜进行异物取出患者28名,手术异物取出2名.自行排出锐性异物患者35人,胃镜取出异物患者31人,手术取出异物患者3人.结论:在对儿童食道异物取出的过程中,胃镜取出的方法是其中一种比较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在胃和十二指肠异物的取出过程中,对小型钝性异物应选择保守方法进行治疗.肠道存在异物的患者首先行保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在症状无明显改善的情形下可选择手术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作者:郭春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药学监护

    目的:对儿科临床治疗中的使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和药学监护进行分析.方法:选择89例儿科使用阿奇霉素的患儿,将其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分组方式为住院的先后顺序,研究组给予口服阿奇霉素治疗,参照组给予注射阿奇霉素治疗,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较参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阿奇霉素的治疗效果显著,但是不同的服药方式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不同,在临床给药中要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药学监护,从而提高其治疗的效果,以提高安全性.

    作者:刘月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促进自然分娩护理中应用助产士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合理选择助产士心理护理模式对分娩产妇开展护理工作后,观察在促进自然分娩方面获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8月~2017年04月收治的130例分娩产妇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对所有分娩产妇展开随机分组;对照组(65例):通过常规分娩护理模式完成分娩产妇护理工作;观察组(65例):通过助产士心理护理模式完成分娩产妇护理工作;终就两组分娩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自然分娩情况以及经阴道分娩后失血量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分娩产妇第一产程时间展开对比,观察组分娩产妇获得显著减少(P<0.05);同对照组分娩产妇自然分娩情况展开对比,观察组分娩产妇获得显著改善(P<0.05);同对照组分娩产妇经阴道分娩后失血量展开对比,观察组分娩产妇获得显著减少(P<0.05).结论:临床合理选择助产士心理护理模式对分娩产妇开展护理工作,对于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的减少、自然分娩情况的改善以及经阴道分娩后失血量的减少可以充分确保,从而提高产妇的分娩质量.

    作者:温秀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浅析医疗器械清洗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经济水平的逐渐提升以及病人法律意识的强化提高,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是医疗器械用品再生使用的一个重要过程.在医院的医疗器械相关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使用过后的医疗器械必须先进行彻底的清洗然后再进行杀毒灭菌,因为医疗器械上任何的残留物都会影响灭菌因子的穿透,从而造成灭菌不彻底的现象,影响杀毒灭菌的效果.但是在实际的器械清洗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给灭菌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安全隐患.

    作者:姚慧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新生儿脐带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Foxp3的表达探析

    目的 对新生儿脐带血CD4+CD25high细胞中调节性Treg细胞的Foxp3表达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新生儿脐带与成年人外周血液中的单个细胞核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25high细胞中的Treg细胞数量,并对细胞内的转录因子(Foxp3)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结果 A组CD3+CD4+细胞中Treg细胞所占比例(3.86%±1.63%)明显高于B组(0.87%±0.74%);A组Treg细胞中表达Foxp3的比例(23.21%±8.9%)明显低于B组(71.3%±11.6%),P均<0.01.结论 虽然新生儿脐带血中CD4+CD25high的细胞数量较高,但新生儿Foxp3细胞相对于成年人却相对较低,这也进一步说明新生儿Treg细胞的Foxp3表达能力尚未完全发育并未成熟.

    作者:何学刚;张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层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层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了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MMSE(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对患者的不同认知功能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心血管危险程度的增加,会导致极高、高、中、低危组患者MMSE评分的增加,同时,也会导致患者回忆力、定向力、注意力、记忆力以及语言能力评分的降低(P<0.05).结论: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层越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且缺乏社会活动与体育锻炼等.

    作者:刘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神经节苷脂钠在早期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纳在早期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确诊为缺氧缺血脑病患儿9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常规综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观察其临床症状,对比2组的总有效率和患儿行为神经(NBNA)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7天后的总有效率为94.87%,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NBNA评分比治疗前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天、21天,研究组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纳辅助常规方法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江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