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档案管理在新医改背景下的改进对策探讨

李超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 新医改, 改进对策
摘要:随着新医疗改革工作的开展,档案管理成为一个可开发利用的部门,在管理工作中,针对医院档案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困难,结合对应的资源信息进行相应管理水平的改善,各个医院也需要结合本单位的状况进行相应措施的实施,并且促进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实施.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拉玛泽呼吸法联合自由体位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分析

    目的:讨论拉玛泽呼吸法联合自由体位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中救治的初产孕妇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中使用拉玛泽呼吸法联合自由体位治疗,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的体位分娩,没有使用呼吸的技巧.结果:实验组的剧痛的情况小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活跃加速期的时间小于对照组,实验组的第二产程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别显著(P<0.05).实验组的剖宫产率、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别显著(P<0.05).结论:对分娩的初产产妇使用拉玛泽呼吸法联合自由体位,可以减少痛苦,缩短产程的时间,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裴银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式分为对照组(采取硝苯地平治疗)、研究组(采取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P<0.05.结论:采用吲达帕胺、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李存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降血脂药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与高血脂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动脉粥样硬化也是由于高血脂引起的.在降血脂方面的用药是医学临床药物试验中较为常见的一项,降血脂药物主要是指能够降低血浆甘油三酯及(或)血浆胆固醇的药物,本文将对近年我国降血脂药物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做一个基础的介绍,以供参考.

    作者:郭雅芬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在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1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对透析室环境、护理工作、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四个方面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工作、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方面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病情恢复.

    作者:刘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药学监护

    目的:对儿科临床治疗中的使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和药学监护进行分析.方法:选择89例儿科使用阿奇霉素的患儿,将其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分组方式为住院的先后顺序,研究组给予口服阿奇霉素治疗,参照组给予注射阿奇霉素治疗,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较参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阿奇霉素的治疗效果显著,但是不同的服药方式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不同,在临床给药中要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药学监护,从而提高其治疗的效果,以提高安全性.

    作者:刘月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Ph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临床分析研究

    目的:分析Ph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对于我院接受诊疗的28例Ph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首发症状均无特异性且不典型,主要体征表现为血栓形成及肝脾肿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中JAK2V617F突变阳性率为84.62%,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中JAK2V617F突变阳性率为69.23%,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中JAK2V617F突变阳性率为50.0%.JAK2V617F突变阳性患者中,PV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及周围血红细胞明显比突变阴性患者高、ET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及外周血红白细胞明显比突变阴性者高.结论:对于Ph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来说,检测JAK2V617F突变基因不仅影响着诊断,还影响着分类,应予以重视.

    作者:董沙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正天丸治疗成人偏头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成人偏头痛使用正天丸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80名偏头痛的成年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于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每组的例数是40例,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使用正天丸治疗观察组,将两组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半年内的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并发症情况有明显差异,对照组均次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偏头痛患者来说,使用正天丸进行治疗,能有效减少头痛发作的次数和持续时间,且并发症较少,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和临床价值.

    作者:孙祥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奥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理学分析

    目的:探讨在开展慢性胃炎治疗工作期间,观察选择奥美拉唑+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莫沙必利药物施治的价值所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6月~2017年05月收治的52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对所有慢性胃炎患者分组;对照组(26例):开展慢性胃炎治疗工作期间,应用奥美拉唑+莫沙必利药物施治;观察组(26例):开展慢性胃炎治疗工作期间,应用奥美拉唑+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莫沙必利药物施治;终就两组慢性胃炎患者的用药总有效率以及SF-36评分结果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慢性胃炎患者用药总有效率(69.23%)比较,观察组慢性胃炎患者(96.15%)提高程度显著(P<0.05);同对照组慢性胃炎患者SF-36评分比较,观察组慢性胃炎患者提高程度显著(P<0.05).结论:临床在开展慢性胃炎患者治疗工作期间,合理选择奥美拉唑+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莫沙必利药物展开,在将总体健康程度加以改善的条件下,显著提高慢性胃炎患者的用药疗效.

    作者:马玉桃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Picco在脓毒性休克病人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目的:探讨Picco指导下的早期液体复苏在脓毒性休克病人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1例脓毒性休克病人,被随机分为两组:Picco组和对照组.Picco组22例病人接受Picco监测,以ITBVI及EVLW作为液体复苏的指导指标,对照组29例病人在中心静脉压监测下接受液体复苏,然后记录和比较2组病人在复苏前及复苏后的液体平衡量,乳酸及乳酸清除率,氧合指数,同时比较两组病人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剂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天病死率.结果:1.在液体平衡方面,两组在6h及48h液体正平衡量无明显差异(6h:845±489ml vs 907±432 ml,P>0.05;24h:2004±1039ml vs1899±720ml,P>0.05),但24h Picco组液体平衡量明显大于对照组(2204±1039VS 1899±720,P<0.05).在复苏后两组病人血乳酸水平较复苏前下降,而且在6h、24h、48h时间点的乳酸清除率Picco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h:14.0±4.7%vs6.8±3.4%,P<0.05;24h:52.6±14.3%vs37.4±16.2%,P<0.05;48h:63.2±29.5%vs 55.9±32.4%,P<0.05);在复苏后两组病人氧合指数较复苏前均有增加,在6h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174.0±87.0VS 171.7±75.8 P>0.05);而在24h及48h Picco组比对照组明显升高(24h:210.2±91.3 vs 182.5±85.8 P,<0.05;48h:296.4±101.3 vs 262.4±95.0,P<0.05).2.Picco组与对照组比较,机械通气通气时间明显减少(57.2(0-74)h vs72.4(0-157)h,P=0.032),ICU住院时间缩短(6.5(3-14)d vs 8.3(4-21)d,p=0.014),而且Picco组的血管活性物质使用剂量低于对照组(36.5±6.2mg vs 68.3±15.1mg,P=0.001).然而,两组病人在28天病死率方面无明显差异差异(40.91%vs37.94%,P=0.793).结论:在脓毒性休克病人中运用Picco系统能够尽早改善组织灌注而不会加重容量负荷,同时减少血管活性物质的剂量,提高患者的氧合功能,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和缩短ICU住院时间,然而不能降低28天病死率.

    作者:胡长正;曹平;何代忠;曾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急诊昏迷患者的迅速分诊与急救方法研究

    急诊科室的昏迷患者种类较多,临床上及早诊断发病原因并给予对症处理,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对106例急诊昏迷患者进行了分析,对急诊昏迷患者的迅速分诊与急救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是:迅速、正确的分诊以及规范的急救流程是影响昏迷患者预后的重要步骤.

    作者:王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肘前内侧结合Kocher入路双切口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肘前内侧结合Kocher入路双切口一期修复骨性和韧带结构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均在我院应用了肘前内侧结合Kocher入路双切口进行了一期修复,分析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末次随访患者疗效评价为:22例优,18例良,优良率为100%.随访过程中,40例患者中未出现骨感染、再脱位、再骨折现象.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应用肘前内侧结合Kocher入路双切口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使骨折得到满意复位,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彦超;董谢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

    在目前高校的教学体系中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在目前较高的就业压力下尤其如此,本文论述了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具体的策略,以促进学生利用自己专业的康复治疗专业技术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作者:黄学政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抗生素临床不合理应用及对策研究

    目的:主要调查患者抗生素使用以及医院临床用药的情况,分析不合理用药的原因,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浪费和积极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提供依据.方法:参考本地某医院住院病人使用抗生素情况及外科手术病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情况,对该院2014年1月~2017年9月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6例抗生素应用不合理.结论:该院使用抗生素的不合理现象广泛存在,抗生素合理使用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全面拓展临床药学服务,充分发挥其药学服务功能.

    作者:吴景荣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多样性护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多样性护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选取我院8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2014年10月11日到2016年10月11日期间),将其依据随机的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护理工作者对其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护理工作者对其实施多样性护理),各40例,对比2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及血糖情况.结果:观察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及血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护理工作者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多样性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度,改善患者的血糖情况,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鲍海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人性化护理在内分泌护理中的应用

    随着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开展,从思想上转变服务理念,树立优质服务新理念.深刻体会人性化护理服务的主题、内涵、实质、目标,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做到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作者:郝亚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强化式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总结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7年6月我院治疗的80例糖尿病病例,平均分为两组,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试验组采用强化式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式健康教育.结果:试验组患者在对糖尿病认知情况,血糖控制率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式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健康干预效果优于传统式健康教育.

    作者:杨婷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右美托咪定在高龄手术患者麻醉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高龄手术患者再次使用麻醉药物右美托咪定,注射方式为静脉滴注,第一次滴注的剂量为0.5μg/kg.患者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静脉泵的方式输入0.5μg/(kg·h)剂量的右美托咪定进行维持.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指标变化,根据指标变化及时更改右美托咪定的浓度.医护人员需要正确记录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电图图像等等,在患者麻醉的所有时间内,需要密切注意患者是否发生恶心呕吐、咳嗽咳痰以及烦躁等临床症状.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缩短患者手术结束后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其麻醉效果较其他麻醉药比较好,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董龙;张树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高血压患者臂丛阻滞麻醉下辅以右美托咪啶镇痛镇静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与分析高血压患者臂丛阻滞麻醉下辅以右美托咪啶镇痛镇静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行臂丛阻滞麻醉手术患者90例,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即对照组1、对照组2、观察组,各30例.三组行臂丛阻滞麻醉后10min,对照组1未输注任何注射液,对照组2输注生理盐水,观察组输注右美托咪啶.比较三组各时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镇静(OAA/S)评分、镇痛(VAS)评分等变化.结果:观察组在T2、T3、T4时的MAP、HR与T1时段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1、2在T2、T3、T4时的MAP、HR与T1时段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在T2、T3、T4时的MAP、HR与对照组1、2相比显著较高,P<0.05.而观察组在T2、T3、T4时的OAA/S评分、VAS评分与对照组1、2相比显著较低,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臂丛阻滞麻醉下应用右美托咪啶,镇痛镇静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张咏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干预改善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在开展焦虑症护理工作期间,观察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方面获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3月~2017年06月收治的62例焦虑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对所有焦虑症患者分组;对照组(31例):临床开展焦虑症护理工作期间,应用传统基础护理模式展开;观察组(31例):临床开展焦虑症护理工作期间,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展开;终就两组焦虑症患者的消极情绪得分情况以及睡眠质量改善情况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焦虑症患者消极情绪得分情况对比,观察组焦虑症患者获得显著性改善(P<0.05);同对照组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情况对比,观察组焦虑症患者获得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临床合理选择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完成焦虑症患者护理工作,对于患者消极情绪得分情况改善以及睡眠质量改善可以充分确保,从而优化焦虑症患者的心理表现以及预后能力.

    作者:路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卡托普利联用利尿药治疗高血压的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卡托普利联用利尿药治疗高血压的不良反应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患者(高血压),收治时间为2014年3月7日至2016年3月8日,采用电脑软件随机抽签的方式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25例,分别采用卡托普利+氢氯噻嗪(对照组)以及卡托普利+呋塞米(观察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卡托普利+呋塞米)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卡托普利+氢氯噻嗪),对比差异显著(P小于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血压下降程度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大于0.05).结论 卡托普利联合呋塞类利尿剂治疗高血压,不良反应更少,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黄彩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