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波
目的 探究精神类药品造成临床不良反应统计情况,并就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以帮助临床用药.方法 对我院于2016年5月-2017年6月收治且治疗期间服用精神类药品出现临床不良反应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就其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女性占比高于男性;20-40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高;氯氮平引发不良反应几率高;神经系统出现不良反应占比大.结论 在服用精神类药品时应确保药品药量的有效控制,做好患者的监测护理工作,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诸燕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采用化痰祛浊法治疗老年痴呆,观察对患者认知功能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的影响,分析化痰祛浊法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涿州市中医医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老年痴呆症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以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静脉滴注,4g/次,1次/d,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给以化痰祛浊方法(红参10g、石菖蒲20g、姜制半夏10g、陈皮20g,生姜3片,浙贝母10g,瓜萎12g,附子6g、甘草6g、炒白术15g,前胡10g、天南星10g、白芥子10g,桔梗10g,将药物浸泡后水煎分早晚2次服之,连续治疗4周)治疗,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MMSE评分的变化.结果 随着治疗疗程的延长,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MMSE评分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 化痰祛浊法治疗老年痴呆症有明显效果,对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客观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长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进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4例胸外科手术患者为对象,依据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分成观察组(肺部感染)与对照组(无肺部感染).患者均为近期行胸外科手术,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影响肺部感染的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通气方式、吸烟史、机械通气时间与麻醉药吸入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有通气方式、吸烟史、机械通气时间及麻醉药吸入量.结论:在临床胸外科手术中,应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尽量不选择吸入麻醉,优先选择单侧肺部通气,术前应戒烟,医护人员应做好围手术期护理,以减少患者肺部感染.
作者:陈良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做好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培训,以便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为社区卫生工作.
作者:李慧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及管理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肝胆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9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率分别为5.5%(4/90)、25.2%(1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胆外科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对其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预防管理的效果显著,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雪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根治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23例.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和对照组的26.09%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为6.52%的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68.32±3.11,观察组为79.54±3.45,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根治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英;张丽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药房中药饮片管理现状及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本中药房不合格的中药饮片93批次,对其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结果:在不合格饮片中,药材原料不合格11批次(11.83%)、饮片炮制不合格31批次(33.33%)、管理疏忽51批次(54.84%).结论:中药房中药饮片管理现状不佳,主要受原材料、管理模式或炮制方法等因素影响,导致中药饮片不合格问题时有发生,相关部门需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
作者:易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品管圈在降低食道癌-食管胃吻合口瘘发生率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的100例食道癌手术患者,所有患者经食道癌手术后均出现了食道癌-食管胃吻合口瘘,针对其发生情况成立品管圈,探讨引起食道癌-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原因,共同商议对策进行干预,观察品管圈成立前后对于食道癌-食管胃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影响.结果:经给予对策干预,品管圈成立后的食道癌-食管胃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品管圈成立前,成立前后的数据差别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在降低食道癌-食管胃吻合口瘘发生率方面具有非常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陈亚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睡眠呼吸疾病当中常见的一类疾病.多有遗传倾向,多数患者存在体重超标.其发生与患者存在上呼吸道的解剖狭窄直接相关.在临床中,目前治疗主要包括气道正压通气(PAP)、口腔矫治器、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本文现对OSAS的临床治疗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作者:康慧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应用5M1E分析法后灭菌质量出现的变化.方法:择取2013年8月到2015年8月期间在笔者医院消毒供应室进行常规灭菌处理的1000件医疗器械,择取2015年9月到2017年9月期间在笔者医院消毒供应室按照5M1E分析法进行灭菌处理的1000件医疗器械.从无菌物品存放、包装、回收清洗等角度进行评分,对比5M1E分析法实施前后医疗器械的灭菌质量.结果:实施后各项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应用5M1E分析法可以显著改善其灭菌质量并预防感染.
作者:郝保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肿瘤科收治的7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水平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水平与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提高整体生活质量,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王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 以某医院心内科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260例危重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30例.给予研究组实施协同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和自护理能力评分(ESCA),同时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严密观察.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后,研究组ESCA评分及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恢复和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心内科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改善其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并且在改善其心功能及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此护理措施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刘翔;贾盼盼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内肺炎病人采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66例重症监护病房内肺炎病人为研究案例,结合治疗差异进行分组,包括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效果分析.结果: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实践可知,乙组的有效人数多于甲组,乙组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对甲组和乙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病房时间对比可知,乙组的各项时间少于甲组.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内肺炎病人采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其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申立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急诊科室的昏迷患者种类较多,临床上及早诊断发病原因并给予对症处理,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对106例急诊昏迷患者进行了分析,对急诊昏迷患者的迅速分诊与急救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是:迅速、正确的分诊以及规范的急救流程是影响昏迷患者预后的重要步骤.
作者:王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讨论针对于急性胃炎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采用的是分组形式进行比较,将6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另一组则采用循证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在满意率比较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明显高出对照组15.14%,p<0.05.结论:针对急性胃炎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改善患者预后,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健康.
作者:夏苗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深入探究临床医学上影响血液质量的相关因素,以及如何控制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手段.方法:选择县医院二零一五年至二零一六年一整年的血液标本进行专题研究,以患者的采血部位、采血时间长短以及采血试管放置环境温度作为变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的采血部位、试管放置温度和时间长短都是影响血液细胞质量的关键因素,每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结论:影响血液细胞质检的因素很多,以上假设的三个变量均能引起血液细胞变性,从采集到存放血液标本,都应该严格按照程序来处理.
作者:宋清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本文以表达单克隆抗体的CHO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产物表达和产品质量均有一定保证的细胞流加培养工艺在2 L反应器和200 L反应器进行了放大和缩小的实施,建立了放大和缩小模型及策略,为稳定、可靠的生产单克隆抗体药物提供数据支持.
作者:李晨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对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接受鼓膜穿刺治疗后的有效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对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前来接受治疗的68名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研究并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两个不同组别,分别为护理1组和护理2组,每组患者均为34人.对护理1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手段进行护理,护理2组在护理1组的基础上加入全面护理的干预,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在采用全面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后发现,护理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为显著且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较高,且无任何医患纠纷的出现.结论 全面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同时对和谐医疗体系的构建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韦冰;唐向荣;莫炼;刘丽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与过去相比,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康复治疗作为脑卒中和脑梗塞后促进功能恢复的主要对策之一,随着现代社会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康复治疗技术不断的出现,并且经过相关的试验,应用在临床医学中,所以本文就主要是对脑卒中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或者脑梗塞中的康复治疗进行分析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可以为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何脑梗塞中的康复治疗提供一些建议和借鉴.
作者:石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手术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工作的可行性.方法:我院2014年1月至12月按照常规程序开展手术共885例,2015年1月至12月采用手术安全核查方法开展手术共896例,记录手术安全核查的开展及实施情况,对2014年和2015年时间段患者的满意度及手术感染率进行调查和比较.结果:手术安全核查工作开展以来,手术室工作质量及手术安全系数进一步提高.2014年时间段患者的满意度为92.7%,手术感染率为8.8%;2015年时间段患者的满意度提升至96.3%,手术感染率降低至3.6%;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开展手术安全核查工作具有可行性,可有效提升手术治疗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作者:沈红侠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