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红
目的: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采用PDCA循环法,探究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室在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的护理质量综合管理情况(主管护师、护师、护士共计16名),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针对性提出PDCA循环法并执行(主管护师、护师、护士共计16名),对比分析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手术室综合管理情况.结果:实施PDCA循环法后的手术室综合管理情况(环境管理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评分、人文关怀评分、消毒隔离评分、护理文书管理评分)显著性更佳,对比实施前,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采用PDCA循环法,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梅成杰;贾文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证实下肢骨折患者运用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4.10至2016.05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行交锁髓内钉治疗及常规干预,观察组增加早期动力化治疗,比较其骨折愈合及预后状况.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愈合状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和骨折不良愈合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中运用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可明显促进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赵云磊;张梦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随着外伤性颅脑损伤的发生概率部分的上升,使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对患者的血肿进行清除,同时开展及时的治疗非常关键.开颅血肿清除术,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应该将其和锥颅血肿抽吸术进行良好的结合,更好地对患者展开治疗.
作者:李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本文就小儿支气管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进行研究,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94例支气管炎合并心衰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n=47)与参照组(n=47);参照组患儿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实验组则为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儿的心衰纠正时间、喘憋消退时间均快于参照组,实验组的家长满意度对比参照组更高,经统计P<0.05.结论: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合并心衰的支气管炎患儿进行护理,可促使病情快速好转,同时还会使家长对我院儿科的护理服务更加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王亚;甄庆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观察分析健康教育对妊娠高血压病人24小时尿蛋白标本准确测定的影响.将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我科治疗的4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组并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护理,并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对比分析.采用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标本准确留取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意义.健康教育对准确留取24小时尿蛋白有显著影响,为准确判定患者的病情提供准确的数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罗智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与西格列汀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1月-2017年5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中患者63例,对照组单独采用西格列汀治疗,试验组采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上,对照组低于试验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上,对照组与试验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与西格列汀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和普及.
作者:句卫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胰岛素加用利拉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90例椎动脉起始端重度狭窄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其中对照组单纯利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胰岛素的同时加用利拉鲁肽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1.11%,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低血糖,头晕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对照组患者出现4例低血糖,头晕3例,3例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经对比看出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明显看出,胰岛素加用利拉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中有着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徐疏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以乳头状癌为常见,虽然新的WHO肿瘤组织学国际分类中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有明确的界定,但是在病理实际工作中,尤其是术中冰冻切片,对真、假乳头的判断,特征性细胞核改变的认识和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诊断标准的把握等发面,有时仍会有争议,常存在对甲状腺癌漏诊或误诊断的问题.因此提高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景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目的:探讨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自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昏迷患者51例,对这51例患者进行急诊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51例脑出血昏迷患者进行急诊护理,治愈18例,有效30例,死亡3例,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4.1%.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护理的有效率,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大程度的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该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晶晶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本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期间100例人工流产手术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为50例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麻醉方式,5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异丙酚麻醉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差异不大,组间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术中的麻醉效果,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谢红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研究;方法 笔者以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来##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00名老年患者作为实验组,以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来##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00名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患病情况,逐一的对患者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及排查,并给与积极的防范对策;结果 实验组患者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跌倒、坠床、意外拔管、误吸误食、烧伤或烫伤)的发生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主要原因为患者及家属因素和医护人员的原因,临床上为了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安全隐患必须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对患者进行安全护理,确保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住院安全,使得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够获得优质的护理服务,终达到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目的.
作者:张娟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3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112例尿毒症患者纳入本组研究中,分为系统护理组(n=56)与常规护理组(n=56),分别采用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与常规护理法,对比两组心理状态.结果:在护理干预前,两者焦虑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经过护理之后,系统护理组的焦虑和抑郁心理的改善情况优于常规护理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采用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治疗与治疗依从性,该种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作者:邱梦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1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n=57,应用硫酸镁治疗)和治疗组(n=57,应用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SBP、DBP比较,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治疗组,组间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采用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压,可作为理想治疗方案被临床采纳和推广.
作者:周慧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而为提升腰椎间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序开展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对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前来接受治疗的60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分析比对,并将其随机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即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个组别的患者均为30人,对研究1组的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手段进行护理,对研究2组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手段对患者进行护理,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长以及身体各项指标情况.结果:在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比对后发现,研究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长以及血压、心率等各项体征均优于研究1组的患者,且两组患者的差异性显著,因此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康复护理可以缓解患者情绪,提升治疗效果,因此此种护理手段值得在医疗过程中大力推广和使用.
作者:徐小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先兆子宫破裂和子宫破裂发生的临床原因,并探讨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800例患者选择自2016年1月至2017年我1月我科室接收的产妇,遵循随机原则设置观察组(n=400)和对照组(n=400).结果:观察组先兆子宫破裂和子宫破裂发生率为0.75%(3/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6/400),P<0.05.观察组产妇的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宫缩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道梗阻难产、子宫肌层变薄、错误使用催产素是导致产妇发生先兆子宫破裂和子宫破裂的主要原因,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先兆子宫破裂和子宫破裂的发生率,降低产妇围产期死亡率.
作者:黄艳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未婚女性避孕知识知晓情况、采取的避孕措施等情况,指导正确使用安全有效的避孕方法,从而减少非意愿妊娠.方法 选择了2014年在本院计划生育科就诊的未婚意外妊娠200例为研究对象,对避孕知识知晓情况、采取的避孕措施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文化程度越低未采取措施率越高,避孕套的使用率高,宫内节育器的使用率低.避孕套,口服避孕药,宫内节育器,为知晓率高的三种避孕方法.结论 婚前性行为越来越普遍避孕意识和避孕知识缺乏是导致非意愿妊娠的主要原因,而直接因素则是未采取避孕措施或避孕失败.
作者:徐仲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通过自拟消斑汤治疗风热伤络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观察其疗效,探讨治疗风热伤络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合理方剂.方法:研究对象为抽取怀安县中医院的106例风热伤络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入选时间为怀安县中医院2015年4月-2016年10月期间,采用匹多莫德治疗的5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自拟消斑汤辅助匹多莫德治疗的5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待两组患者治疗后比对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02%,数据间P<0.05,产生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经比对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风热伤络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经自拟消斑汤治疗,可将临床疗效进行提升,且用药具有一定的安全可靠性.
作者:孙福栋;宋月梅;李强;顾江冰;刘爱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双套血培养对提高血流感染检出率和鉴别污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3月期间送检的疑似血流感染的血液标本2060例,1442例采用双套学血培养法,618例采用单套血培养法,统计血培养阳性结果.结果:双瓶阳性检出率为6.2%(89/1442),检出病原菌主要为肠杆菌科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葡菌;单瓶阳性检出率为9.3%(134/1442),检出病原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和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总阳性检出率为15.5%(223/1442).单瓶阳性结果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的污染率分别明显高于双瓶阳性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套血培养可有效提高血流感染检出率,有利于鉴别分离菌的污染,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旭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蒙药外敷治疗小儿输液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在本院住院部发生输液静脉炎的小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50%的硫酸镁纱布湿敷于渗出局部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蒙药外敷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疼痛评分、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蒙药外敷治疗输液静脉炎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紧张和恐惧,增加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包雪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静脉麻醉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前来治疗的96名消化内科疾病患者进行分析比对,并将其随机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即研究1组和研究2组.其中每个组别的患者均为48人.对研究1组的患者采用常规麻醉手段进行麻醉,对研究2组的患者采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并在治疗中实行静脉麻醉方式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的身体反应情况、患者治疗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对比.结果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比对后发现,研究2组患者的身体反应情况显著高于研究1组,同时在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方面,研究2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研究1组.在患者不良反应率发生方面,研究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研究1组,且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实行静脉麻醉手段对提升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此种麻醉手段值得在医疗过程中推广并使用.
作者:梁冬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