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化内科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整体护理干预体会

郭文文

关键词:消化内科,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临床整体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对消化内科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行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整体组和传统组,各42例.传统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整体组行整体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41例(97.62%)显著高于传统组41例(97.62%),研究组的复发率2例(4.76%)显著低于传统组11例(26.19%),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行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极大程度满足了患者的护理需求.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交感皮肤反应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发现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SSR对DPN的早期诊断作用.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50位,其中,患了DPN症状的有75位、没有DPN症状的有75位,常规对照组50位,都展开四肢感觉、NCS检验与SSR检验.结果:糖尿患者感到神经不良比例大于运行神经,下体神经受损的程度大于上体(P<0.05);四肢运动神经传导稳定的42位糖尿患者中,皮肤交感反应不良率超过了67.4%.结论:糖尿患者在没有症状早期就具有不同大小的周围神经病变,感知神经、运行神经、自主神经都能够受累,同时以小纤维神经受损为重点,随症状产生周围神经受损不断严重.运动神经传导是检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基本内容,将之同皮肤交感反应结合展开测试,可以大大提升临床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的早期检测率.

    作者:贾玉凤;张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神经白塞病1例的护理

    白塞病(Behcét's disease,BD)是Behcét(1937)予以报道确认的疾病.为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主要累及皮肤、黏膜的慢性进行性多发性多系统损害的疾病.当白塞病引起神经系统受累时,则称为神经白塞病(neuro- Behc ét's disease,NBD).该病在日本、中东及地中海沿岸国家中较多,我国较少.神经白塞病是在白塞病的基础上出现神经系统损害.NBD 一般在基本症状出现后数月或数年,发病长达27年.近年有文献报道神经系统表现可为BD的首发症状.NBD预后差,因此早期确诊,早期治疗,可以减少病死率[1].2016年5月,我科收治一例未出现皮肤黏膜病变的神经白塞病患者.该患者一经确诊,立即予激素冲击加环磷酰胺联合治疗.后该患者症状好转出院,近一次接受环磷酰胺治疗在2017-04-24,目前患者病情稳定.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晓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CK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病理意义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以乳头状癌为常见,虽然新的WHO肿瘤组织学国际分类中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有明确的界定,但是在病理实际工作中,尤其是术中冰冻切片,对真、假乳头的判断,特征性细胞核改变的认识和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诊断标准的把握等发面,有时仍会有争议,常存在对甲状腺癌漏诊或误诊断的问题.因此提高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景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接收的7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医学研究中奇偶数数字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性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应用效果.结果:观察护理干预的总有效率、患者总满意度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性护理应用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郭婷;欧阳琼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缩宫素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研究进展

    目的 探讨缩宫素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研究进展情况,为缩宫素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以新郑市人民医院妇产科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00例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给予观察组孕妇注射宫缩素,对照组实施常规措施,比较两组孕妇的第三产程时间、术后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孕妇的第三产程时间、术后出血量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缩宫素作为治疗妇产科疾病的常用药物,在促进产妇生产、治疗产妇产中出血、产后恢复、催乳等方面都有较好的临床治愈效果,但是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对子宫肌瘤的治疗上的疗效仍有待研究.

    作者:周珊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连贯性的护理健康教育对门诊慢性宫颈炎患者的实施效果

    目的:观察连贯性的护理健康教育在门诊慢性宫颈炎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间本院收治的慢性宫颈炎患者84例,按双盲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予以连贯性的护理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明显要更好,各项知识回答正确率的比较两者间差异都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贯性的护理健康教育在门诊慢性宫颈炎患者的实施中可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徐康;张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推拿配合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

    在现代社会当中,人们的健康观念和践行方式相对而言已经有所变更,在西医治疗方式大行其道的阶段当中,人们已经注意到了治标和治本的区别,因而在选择治疗方式的时候更加倾向于标本兼治的方式.从中国传统中医和治疗理念来看,养生和健康两者是息息相关的,因而不论是从疾病治疗还是养生来看推拿和针灸已经成为了人们所热衷和追求的治疗方式.颈肩腰腿痛作为一种临床当中的常见的疾病,在对其进行治疗的时候既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一些简单的膏药和药物还不能够真正起效.而推拿针灸作为养生治病之道主要是通过推拿和针灸技术来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治,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彻底治疗颈肩腰腿痛.因而在本文当中我便会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的说明.

    作者:安海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医院经济管理中财务分析的意义与实践做法分析

    在新医改的形势下,医院的经济缺乏先进的管理机制、方法、工具,不管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在经济管理上都存在问题,为了确保我国医疗事业的稳定发展,需要运用财务分析法对医院的经济状况展开分析,以此提升医院的工作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医院经济管理中财务分析的意义,同时阐述了医院经济管理中财务分析的实践应用,后总结了全文.

    作者:郑晓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对急诊科低钾血症26例病因分析及治疗

    目的:探究急诊科室内低钾血症患者的发病原因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于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低钾血症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3例,对患者病因进行分析后,给予对照组患者病因治疗,观察组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补钾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69.23%,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急诊科治疗低钾血症患者时给予患者病因治疗治疗与补钾治疗,可使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子晔;唐立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研究对象选择自2009年1月至2017年我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遵循随机原则设置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患者均给予心肌酶谱、凝血功能、心电图检测,并给予阿司匹林、波立维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76.0%(38/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2.0%(6/50),P<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室颤、休克、心衰、右束支阻滞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8/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8.0%(24/50);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0%(3/50);P<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血管再通率,降低患者的室颤、休克、心衰、右束支阻滞发生率,从而有效控制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张卫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术中B型超声在肝胆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术中B型超声在肝胆手术中的应用.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肝胆手术患者80例,收治时间为2016年07月--2017年07月间,所有患者均予以术中超声检查以及术前常规腹部超声检查,参照病理诊断结果,统计分析两者的特异度、敏感度以及确诊率.结果:术中超声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确诊率为91.49%、93.94%、95.00%,术前常规腹部超声的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确诊率为76.60%、75.76%、86.2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术前常规腹部超声而言,术中B超确诊率以及对恶性病变的特异度、敏感度更高,能够为肝胆手术操作提供指导,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徐彦哲;胡季明;曲波;陈国学;董峰;曾翔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的应用与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究贫血诊断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方法区别,探究血常规检验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中收治的患者以及体检人员50例,其中包含正常体检人员25例和贫血患者25例,分为A(正常组)、B(贫血)两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液抽样分析,探究其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液样本区别,数值包含RDW、MCV以及MCHC.结果:结果显示,A组经血常规检测发现其RDW数值以及MCV明显低于B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高于B组.结论:采用血常规诊断对贫血患者血液中的RDW、MCV以及MCHC值进行检测,能够有效判断其贫血性质.结果说明采用血常规诊断能够更为准确的显示患者病症,对于血常规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冯亮;王伟;孙爽;张亚文;秦蕾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患者入院时间均在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1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现,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高,住院时间较短,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治疗脑梗死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宋燕枝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解析ICU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干预

    目的:掌握ICU患者家属发生焦虑的原因和焦虑状况,探讨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对ICU患者家属焦虑的改善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ICU病房住院的患者家属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每组各65人,护理干预前后对患者家属进行焦虑程度SAS比较,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患者家属焦虑发生原因主要为经济负担(40.0%)、对病情缺乏了解(44.6%)、患者病严重(51.5%).两组患者家经过护理干预后焦虑状况均显著改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作者:张靖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小儿支气管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效果探讨

    目的:本文就小儿支气管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进行研究,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94例支气管炎合并心衰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n=47)与参照组(n=47);参照组患儿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实验组则为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儿的心衰纠正时间、喘憋消退时间均快于参照组,实验组的家长满意度对比参照组更高,经统计P<0.05.结论: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合并心衰的支气管炎患儿进行护理,可促使病情快速好转,同时还会使家长对我院儿科的护理服务更加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王亚;甄庆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治疗Ⅳ期压疮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治疗Ⅳ期压疮的疗效.方法:将2016.01.01日-2017.05.31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Ⅳ期压疮患者计算机随机分成2组.分别实施药物治疗(对照组)和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肉芽组织长出时间(9.10±0.74天)、住院天数(16.67±1.23天)都比对照组短,住院费用(9565.54±163.20元)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Ⅳ期压疮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治疗十分有效,可缩短疗程,减少治疗费用.

    作者:张苏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总结应用体会.方法 将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52例,采用PFNA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54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下地负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其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要多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中分别有6、5例出现并发症,其发生率分别为11.11%、9.62%,两组数据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何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的骨折的类型及个体差异,以促进骨折较快愈合.

    作者:李凌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本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期间100例人工流产手术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为50例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麻醉方式,5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异丙酚麻醉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差异不大,组间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术中的麻醉效果,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谢红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关于临床医学影像诊断胸部结节病的研究

    目的:对临床医学影像诊断胸部结节病的医学影像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共30例胸部结节病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患者使用CT扫描进行诊断,并对其影像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在本次研究当中的30例患者中,均出现了胸部淋巴结肿大的症状,其中对称性肺门和纵膈淋巴结肿大共18例患者.单侧和纵膈淋巴结肿大患者共10例,纵膈淋巴结肿大患者共2例.结论:通过CT扫描方式来对胸部结节并患者进行诊断,有着较高的诊断准确性,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信息,因此在临床上可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冯旭;朱锐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药调剂管理在中药房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中药调剂作为中药房质量管理工作中的核心环节,只有确保调剂质量的提升,才能为提高中药房的质量控制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针对目前中药房中药调剂管理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中药调剂管理在中药房质量控制中的应用途径,期望以此来提高中药调剂的综合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作者:王丽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