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护理干预对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致口腔黏膜反应的效果观察

熊艳兰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 头颈部肿瘤, 放疗, 口腔黏膜反应
摘要:目的 探究头颈部肿瘤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后在口腔黏膜反应方面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头颈部肿瘤患者80例,且均在2014年12月-2016年6月入院,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护理方法分别为常规基础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从口腔黏膜反应发生、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状况三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口腔黏膜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针对护理满意度情况,对照组满意度(80%)显著低于观察组(100%),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生存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得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头颈部肿瘤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后在口腔黏膜反应方面产生的影响十分显著,在降低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的同时,使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改善,且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存在一定推广价值.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心电编辑功能在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快心率患者在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过程中,分析心电编辑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快心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时间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共收录152例.根据是否使用绝对值进行心电编辑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未进行心电编辑,实验组接受心电编辑.对比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各段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绝对值进行心电编辑,可将快心率患者在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的图像伪影消除,提高图像清晰度和质量,值得在今后推广使用.

    作者:余波;林倩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观察

    目的 β受体阻滞剂酒石酸美托洛尔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 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用药方案,观察组加用美托洛尔,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5个月后的心功能情况.结果 经过5个月的治疗,观察组中加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的患者在心功能方面、超声心动图的指标等方面较对照组患者都有很大改善.结论 美托洛尔可以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住院率及猝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跃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PRECEDE模式在初产妇母乳喂养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PRECEDE模式在初产妇母乳喂养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阶段内在区医院分娩的初产妇104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2例产妇.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观察组产妇采取PRECEDE模式实施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产妇出院前、产后1个月、产后2个月、产后3个月、产后4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PRECEDE模式对初产妇实施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初产妇产后的纯母乳喂养率,可在初产妇母乳喂养健康教育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徐立珠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后收治的64例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2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32例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93.8%v s 71.9%),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个体临床指标,稳定血压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袁彩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盆底肌锻炼护理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盆底肌锻炼护理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于本院接受分娩的86例产妇视为分析对象,将产妇按照随机编号的方式纳入实验组与参照组(n=43).实验组实施盆底肌锻炼护理,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尿潴留康复情况.结果:参照组产妇临床护理有效率为83.72%,与实验组产妇临床护理有效率97.67%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与参照组产妇相比,实验组产妇产后尿道口疼痛程度相对较轻,组间差异比较具有明显区别(P<0.05).结论 盆底肌锻炼护理有助于改善产妇产后尿潴留症状,缓解产妇产后尿道口疼痛程度,有助于产妇产后的快速康复,护理干预价值较高.

    作者:谭和英;杨旭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精细化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消毒灭菌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消毒灭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未实施精细化管理前的90件手术器械,以及实施实施精细化管理后的90件手术器械,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对比的内容包括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功能完好率、包布质量合格率以及手术器械洗涤质量评分及包装质量评分.结果 与精细化管理实施前相比,实施了精细化管理之后消毒供应中心的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功能完好率、包布质量合格率均显著提高,各项指标之间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施了精细化管理之后消毒供应中心的手术器械洗涤质量评分、包装质量评分均显著提高,各项指标之间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细化管理的应用能够显著地提高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功能完好率、包布质量合格率,手术器械洗涤质量评分、包装质量评分,从而有效提高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

    作者:高丽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钙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式以及效果进行详细探究.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4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以及观察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面积变化情况以及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10例患者为显效,9例患者为有效,1例患者无效,本次治疗有效率为(19/20)95.0%;对照组患者中,6例患者为显效,9例患者为有效,5例患者为无效,本次治疗有效率为(14/20)75.0%.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缩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浓度指标降低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可以采用联合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钙的用药治疗方案,有利于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发作次数,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成珠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血清NT-ProBNP、cTnl、CysC联合诊断慢性心衰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NT-ProBNP、cTnl、CysC联合检测慢性心衰患者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的50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时期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在血清NT-ProBNP、cTnl、CysC水平方面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的血清NT-ProBNP、cTnl、Cys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功能NYHA分级:IV级的血清NT-ProBNP、cTnl、CysC水平明显高于III级的血清NT-ProBNP、cTnl、CysC水平明显高于II级的血清NT-ProBNP、cTnl、Cys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NT-ProBNP、cTnl、CysC联合检测慢性心衰患者效果良好,同时还有利于评估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情况,值得推广.

    作者:刘树红;朱云龙;孙成山;陆雨;孙巍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效果与安全性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2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标准疗法进行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K-MB、BNP等指标情况均有所改善.治疗后,观察组CK-MB、BNP等指标较对照组均更低,两组患者CO、LVFS、SV、LVEF等指标均有所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标准疗法辅助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疾病,其有利于改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医学可借鉴.

    作者:玉泽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前列腺按摩结合中药坐浴在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前列腺按摩结合中药坐浴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6年01月-2017年10月阶段在我院治疗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选择100例实施研究,遵循随机原则,将研究对象设置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都包括5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慢性前列腺炎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前列腺按摩联合中药坐浴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以94.0%(47/50)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35/50),P<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尿动力学MFR和RVU均在同一水平,P>0.05组间比较差异不存在显著性;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尿动力学MFR,显著高于对照组,RVU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 应用前列腺按摩联合中药坐浴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不仅可以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MFR和RVU.

    作者:叶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对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6例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观察,采用掷币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护理组各28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临床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动脉硬化指标变化情况及护理满意评分.结果 护理后,护理组的血压水平较护理前明显改善且优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动脉硬化指标、护理满意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给予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延缓动脉硬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姚丽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p-Te心电图特征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T波顶点至T波末端(Tp-Te)的心电图特征与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接受治疗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病情,例如是否出现过室性心跳加速或者心室颤动等,将其分为无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和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对患者不同分组的Tp-Tec、Tp-Te、Tp-Ted进行观察,从而对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进行辨别和分析.结果 通过比较发现,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的Tp-Tc和Tp-Te都要比无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的长;无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的SV值和LVEF值均高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组,而NT-proBNP值和CTnl值均低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Tp-Tc和Tp-Te与其NT-proBNP值和CTnl值均成正比,而与SV值、LVEF值、SDNN值和PNN50值均成反比.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p-Te心电图特征与室性心律失常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可作为患者在临床上的重要检测指标之一.

    作者:梁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在孕妇产程进展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孕妇产程进展中的主要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产科2015年4月~2016年11月期间接收的114例临产妇,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产妇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此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产程时间.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产妇,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96.49%,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75.44%.两组产妇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对孕产妇心理状况产生积极影响,对于产妇顺利分娩以及缩短产程时间等都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心理护理干预在孕产妇产程护理中是必要的.

    作者:林雪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漳州市2012-2016年结核病患者耐药情况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对结核病患者的耐药情况以及流行病学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漳州各医院接受诊治的400例肺结核患者,对其进行耐药性检测并分析其对药物的敏感情况,耐药性检测所用药物是六种抗结核的药物,分别是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氧氟沙星、链霉素、卡那霉素.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耐药性检测,得出初治患者的总耐药率以及总耐多药率都低于复治患者;患者的耐药情况与其年龄、性别、职业以及治疗史都有很明显的相关关系,由于P<0.05,故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 近四年漳州地区结核病患者的耐药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相关部门需要对本地区结核病患者制定系统的治疗方案并进行规范化的管理.

    作者:魏鹏洪;舒萍;陈秋怀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hsCRP、P选择素水平与近期预后关系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P选择素水平判定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近期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我院门诊和住院收治9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hsCRP、P选择素水平将其分为两组,A组为46例hsCRP和P选择素水平联合升高的患者,B组为52例hsCRP和P选择素水平非联合升高的患者.同时选取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人4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对照组和研究组hsCRP、P选择素水平,对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人员均随访30d,统计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情况,并与hsCRP、P选择素水平对比,探讨hsCRP、P选择素水平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近期预后中价值.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hsCRP和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比可知,研究组患者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组患者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sCRP、P选择素水平显著升高,联合检测对预测MACE具有较高阳性率,可作为判定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近期预后检测指标.

    作者:肖智谦;龙运玲;彭湘南;李其旺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影响作用探讨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影响作用.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41)及对照组(n=41).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出院后给予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出院6个月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有一定幅度下降,但研究组SAS、SDS评分均要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所上升,但研究组上升幅度更大(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改善其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翁朝凤;黄小凌;鄢慧;张秋镁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舒适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进行护理所获取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 在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接受慢性心衰治疗的老年患者中随机选取74例为研究对象,并依据就诊顺序平均分为施以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舒适护理的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情况及护理工作满意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优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卢静;陈美珠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用于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出现静脉血栓的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以往我院收治的38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出现静脉血栓的患者,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1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道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静脉血栓消失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护理干预前后运动功能指标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治疗期间护理的满意度为94.7%,对照组为73.7%,组间差异显著(P<0.05);发生不良事件的例数仅有1例,少于对照组的4例,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出现静脉血栓的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延长导管留置时间,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林丽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围手术期的应用,可缩短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且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医疗护理质量,提高了满意度,是可行的.

    作者:邱柳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复杂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动脉调转术治疗分析

    目的 对复杂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动脉调转术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选择复杂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者,共计17例,2014年1月~2017年1月是此次研究的时间选择段落,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动脉调转术治疗,分析患者的住院时长、转流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长,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 患者的住院时长、转流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长分别为:(25.33±5.11)d、(261.11±70.22)min、(251.33±100.22)h;出现了3例死亡病例,其中术后12小时内死于肺高压危象1例、术后死于低心排综合症2例;其余患者治疗1年后的生长发育情况均相对良好.结论 行动脉调转术治疗复杂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者,可以获得相对较优的临床治疗效果,掌握合适的手术时机,冠脉移植的质量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作者:韩胜富;甘耐炎;陈军;吕凯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