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干预在乳腺纤维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郑超女

关键词:临床护理干预, 乳腺纤维瘤手术,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干预在乳腺纤维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73例接受乳腺纤维瘤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护理差异分别给予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干预,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甲组和乙组的满意人数25例和33例,满意率为69.4%和89.2%,乙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甲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纤维瘤手术患者应用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其优势明显,不良反应少,能提升手术成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参术川棱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附睾炎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参术川棱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附睾炎效果分析.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男性科治疗的100例急性附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参术川棱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精液参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精子密度、活动率、a+b活力、畸形精子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术川棱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附睾炎效果明显,对于改善症状、提高精子质量均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作者:李凯;吕海英;王红芹;高东青;姜若枫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临床手术中连续硬膜外麻醉和依托咪脂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临床手术中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依托咪脂的应用价值,总结应用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符合手术指征的86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依托咪脂,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及单次有效镇痛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临床麻醉满意度分别为97.67%和81.40%,观察组同样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63%、13.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手术中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依托咪脂效果确切,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且不良反应小,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及应用意义.

    作者:闫旭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人性化护理工作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

    目的:人性化护理工作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62例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为依据进行分组,每组81倒,给予B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给予A组患者人性化护理措施,对两组体检人员的体检效率、时间以及可信度、满意度评分进行对比,同时比较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态度、工作责任心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医护配合程度、服务礼仪,统计两组护理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体检时间、可信度及满意度、体检效率与B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工作责任心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医护配合程度、服务礼仪方面均优于B组患者,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体检人员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升体检可信度以及体检效率,体检满意度也会随之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晓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重症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行消化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92例,按照患者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实施消化内科综合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化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消化内科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作者:程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核及T淋巴细胞CD147的表达情况分析

    目的:探索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核及T淋巴细胞中CD147的表达情况.方法:在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60例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检者进行外周血单核及T淋巴细胞中CD147鉴定.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7的荧光强度(214.36±24.36)、T淋巴细胞CD147的荧光强度(35.91±8.45)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结论:对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实施外周血单核及T淋巴细胞中CD147鉴定,可提示患者病情发展程度.

    作者:张征;孙其桓;白晶;张艳丽;徐顺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母婴床旁护理的观察

    目的:分析及观察母婴床旁护理的护理实施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3月期间分娩的单胎初产妇12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重新排列后按照单双序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3例.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封闭式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结果:经过对比,观察组产妇满意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满意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新生儿知识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种新的护理模式,不仅利于护理模式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也利于产妇满意度及对新生儿护理操作技能掌握率的提升,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护理模式.

    作者:郭跃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双侧肺大疱经电视胸腔镜同期手术切除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行双侧肺大疱同期切除的应用与疗效.方法 收集2000年以来电视胸腔镜对52例双侧肺大疱行同期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等情况.结果 52例均痊愈.随访1~4年无复发.结论 经电视胸腔镜行双侧肺大疱同期手术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痛苦轻、出血少、并发症少、康复期短、并符合美容要求等优点.

    作者:张正旭;侯延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电视胸腔镜在胸外伤中的应用(附563例报告)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胸外伤诊治中的应用与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至今563例胸外伤进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时间35 ~ 118min,平均54.7min.术中出血量60 ~ 580ml.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量50 ~ 450ml.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2~ 5d,平均3.69d.住院3 ~ 17d,平均5.72d.563例患者均治愈.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是胸部微创外科的代表性手术,具有损伤小、痛苦轻、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周期短并符合美容要求等优点,是胸外伤快速、安全、有效、微创的诊断、治疗技术,在胸外伤的急诊救治中应用前景广泛.

    作者:张正旭;侯延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产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观察效果

    目的:讨论分析优质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妇产科收治的产妇11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产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产妇.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采取优质护理进行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经过优质护理后,在分娩方式、分娩时间、产后出血情况和新生儿窒息等方面,均明显由于对照组,且在产妇临床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产科护理过程中,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明显提升产妇临床护理满意率,促进产妇后期恢复.

    作者:刘艳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目的:对产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 2015年12月收治的10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分析产科护理中的潜在安全隐患,并根据不安全因素制定有效对策.结果:在参加本次研究的102例产妇中,在护理中有9例产妇出现不安全因素,据统计发现,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四类:护士因素、产妇因素、管理因素、环境设备因素.对所有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采取解决办法,没有发生不安全事件.结论:要提升产科护理效果,加强对产科护理中的潜在安全隐患分析,制定针对性解决对策,全面强化医院管理水平是有效防范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关键.

    作者:沙连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42例,将其随机平分为两组,每组患者71例,分别将其命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采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护理,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为94.4%、血糖控制率为91.5%、自我管理率为100%、对护理满意程度为99.1%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改善护理工作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秀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护理综合干预对HIV/TB双重感染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综合干预对HIV/TB双重感染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收住院的24例患者依据病患个人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护理评估,由责任护士针对性实施情感干预、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同伴教育及延续性护理干预等措施.结果:对HIV/TB双重感染患者进行护理综合性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服药依从性.结论:对HIV/TB双重感染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综合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病耻感,获得支持和照护,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维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作者:高艳花;陶淑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神经内科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2.5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作者:王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泌尿外科患者留置双J导管的并发症观察及临床护理方法

    目的:研究泌尿外科患者留置双J导管的并发症观察及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应用数字随机抽选的方式,从本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泌尿外科接收治疗并留置双J导管的患者中,选择100例展开研究,观察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分析其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100例患者置管时间为15d-3个月,除2例发生少量漏尿外,其余98例均无任何漏尿、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产生.结论:在泌尿外科患者留置双J导期间,配合护理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尚庆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究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90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ADL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之前ADL评分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舒适护理应用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中,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推广.

    作者:张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

    目的: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鸟巢式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出生的226例新生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鸟巢式护理.对两组新生儿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在体温变化幅度、睡眠时间、出箱时间、疼痛评分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方面,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12.39%,对照组为32.7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采用鸟巢式护理模式,能够促进新生儿生长,为其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且能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国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分析

    目的:了解我市32家医院、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3月-2015年3月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现状,总结呼吸道传染病防治措施.方法:对2014年3月我中心辖区内呼吸道传染病诱发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针对具体诱因于2015年3月呼吸道传染病预防中贯彻实施相应防治策略,将2014年3月与2015年3月辖区内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作以比较.结果:防治策略实施前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为34.7%显著高于防治策略实施后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4.5%(P<0.05).结论:积极分析呼吸道传染病发病诱因,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是降低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的重要举措.

    作者:阿依木古力·麦麦提进;帕提古丽·卡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预防接种副反应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对预防接种副反应以及护理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方法:按照我城预防接种的副反应报表以及个案调查表,将对我城2014年1月-2016年1月预防接种之后出现的副反应情况以及护理对策进行了分析.结果: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城区共接种了疫苗442678人次,出现了预防接种副反应有52人次,副反应的发生率为11.75/10万,预防接种的过程当中,受种者都能够顺利的渡过预防接种反应.结论:精准的使用了高品质的预防接种疫苗,同时做好了副反应当中每一个步骤的护理干预,更好的提高预防接种的安全性.

    作者:毕素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1例吉兰一巴雷综合征合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患儿的护理

    吉兰一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又称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也称为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是一种由病毒感染等前驱疾病所诱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基本的病理特征为炎性脱髓鞘,特征性的改变是周围神经有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伴髓鞘和轴索的破坏[1].GBS的确切病因迄今仍不完全清楚,但多数学者强调本病是一种急性免疫性周围神经病,与感染、疫苗接种、免疫遗传因素有关.GBS绝大多数病例呈急性起病,一般2周内发展至高峰,多在病程2-4周内恢复.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临床特点[2]是急性起病,渐进性、对称性、迟缓性肢体麻痹,病程早期可有不同程度的末梢型感觉障碍,常有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可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出汗增多或无汗、泪腺及唾液分泌增多或减少、体温升高、恶心、呕吐、排尿、排便障碍、窦性心动过速、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等[3],严重者常伴有脑神经麻痹和呼吸肌麻痹,2014年5月,我们成功护理了1例吉兰一巴雷综合征合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患儿,经过护士科学的评估、严密的观察、及时、有效的处置,患者顺利地度过了危险时期.现将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作者:钱孔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心理干预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中的护理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处于围术期予以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所收治的处于围术期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40例作为临床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该基础之上予以心理干预,观察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经统计学分析,存在着P<0.05的显著差异.结论:对老年下肢骨折临床患者在围术期实施心理干预,能够将焦虑、抑郁的评分显著降低,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作者:伏满晓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