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鑫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左心室损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设置为实验组,另同期选择70例健康体检者设置为常规组,对两组受检者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 实验组反应性充血舒张百分比明显低于常规组,实验组颈总动脉IMT、硬化斑块指数明显高于常规组,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来说,均伴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且左心室损害现象,另外,尿微量白蛋白的发生和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IMT等因素均具有紧密的相关性.
作者:靖冬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穿孔治疗中腹腔镜的应用优势.方法:选择我院于2010年5月至2014年7月治疗的52例穿孔时间低于24h急诊行腹腔镜剖腹探查术的上消化道穿孔患者,分析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与传统剖腹探查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损伤小、出血少、痛苦小 、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低的优点.结论:腹腔镜在上消化道穿孔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点及优势,同时具有明确诊断及治疗的意义,较大程度地减少病人的创伤和痛苦,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但需要术者具有丰富的腔镜技术,在此基础上本治疗方式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侯延君;张正旭;姜长滨;宋传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和探索内科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原因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接收的内科体位性低血压患者160例,分析疾病发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在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发病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即刻下降,收缩压下降的浮动在47-55mmHg,舒张压下降19-23mmHg,脉搏上升15-16次/min.结论:循环代谢系统衰退、神经功能受损、血容量不足、长期卧床和服用药物是造成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应当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结构,配合健康宣教和干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快速地恢复日常活动.
作者:陈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第二常见的肿瘤,也是引起泌尿系统肿瘤患者死亡的第二大肿瘤.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是基因调控重要的表观遗传学机制,二者之间单独或相互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膀胱癌中已经发现一系列表观遗传学改变影响诸多基因的表达和功能,如DNA高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的改变.尽管膀胱癌中表观遗传学改变的基因发现的越来越多,一些可能候选基因作为膀胱癌早期诊断和风险评估的肿瘤标志物的的筛选已经有了一些令人期待的结果.然而异常表观遗传学改变的基因中具有膀胱癌敏感性和特异性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拟就膀胱癌甲基化目前研究状况及其在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前景做一简要介绍.
作者:高宇;徐志刚;陈秋媛;姜笑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探讨完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总结应用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小儿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与对照组15例,观察组患儿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复发率为0,而对照组患儿的复发率为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完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能有效提高患儿的康复进程,降低疾病复发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安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插胃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80例需插胃管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插胃管过程中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结果 干预组能有效减轻患者置管过程中的不适症状(P<0.05),且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减轻患者在置管过程中的不适症状,提高成功置管率,增强患者信心,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谢晓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膈肌膨出症发病率较低,明确诊断较简易,胸部X线正侧位片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常规开胸折叠缝合膈肌,损伤较大,且有一定的复发率.我院于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采用单操作口胸腔镜膈肌折叠缝合术治疗5例膈肌膨出症,取得较好的微创治疗效果,汇报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45-59岁.左侧4例,右侧1例.主诉为:反复咳嗽咳痰,胸闷气短.查体:患侧胸下方叩诊呈鼓音,呼吸音明显减弱,胸片示患侧膈肌明显抬高,达前第4肋间以上.胸CT示患侧膈肌抬高,下肺明显受压;其中1例见陈旧性肺结核.术前检查心、肝、肾功能正常,无糖尿病.肺功能检测:例1,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实测1.56L—1.98L.占预计71.6-77.5%,肺通气功能轻度减退(限制性).
作者:侯延君;张正旭;姜长滨;宋传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讨论分析优质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妇产科收治的产妇11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产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产妇.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采取优质护理进行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经过优质护理后,在分娩方式、分娩时间、产后出血情况和新生儿窒息等方面,均明显由于对照组,且在产妇临床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产科护理过程中,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明显提升产妇临床护理满意率,促进产妇后期恢复.
作者:刘艳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TNF-α、磷脂酶A2水平与重型颅脑损伤后心肌功能损伤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抽取来我院就医的80例重型颅脑损患者(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及同期50例来我院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重型颅脑损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均实施TNF-α、磷脂酶A2水平(PLA2)、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检测,研究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结果 重型颅脑损组TNF-α、PLA2、cTnT及CK-M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TNF-c、PLA2和cTnT及CK-MB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结论 TNF-α、磷脂酶A2水平和重型颅脑损伤后心肌功能损伤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为减轻心肌损伤,有必要对TNF-α、磷脂酶A2水平进行相关干预.
作者:张剑;刘君;宋闰宇;王敬娜;万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慢性宫颈炎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择我院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患有慢性宫颈炎疾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为了方便研究和对比,将患者分为甲乙两组,其中甲组患者40入主要使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而乙组40入主要使用护理干预措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物理护理等)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为期半年的护理之后,甲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72.5%,乙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乙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比甲组患者高,数据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在慢性宫颈炎疾病护理中护理效果显著,既减轻了疾病对患者的影响,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阚华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给予两组基础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饮食护理、健康教育及生活护理,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躯体活动、社会生活、精力、睡眠及情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干预在乳腺纤维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73例接受乳腺纤维瘤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护理差异分别给予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干预,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甲组和乙组的满意人数25例和33例,满意率为69.4%和89.2%,乙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甲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纤维瘤手术患者应用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其优势明显,不良反应少,能提升手术成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郑超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复杂髋臼骨折手术的护理配合及护理.方法 对2015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11例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患者,其中男性为7例,女性为4例,年龄43~ 67岁,平均年龄51.3岁.其准确全面的术前心理准备和物品准备以及术中巡回护士洗手护士密切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11例复杂的髋臼骨折手术患者,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为90-180分钟,出血量为300-500毫升,术后无切口感染,没有因护理不当而发生并发症,术者满意,手术患者及家属满意.结论 熟练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护理配合,规范的护理操作,有助于缩短复杂髋臼骨折手术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的出血量,降低伤口感染的发生,手术者操作方便.
作者:孙玲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本文综述多房棘球蚴病相关免疫学诊断不同抗原分子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及疫苗的开发研究进展,强调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新抗原组分是当前提高多房棘球蚴病免疫诊断效率及疫苗的开发研究的关键.
作者:杨宝良;王海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肿瘤放疗科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效果,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74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94例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并根据不安全事件制定合理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差错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跌倒、坠床、压疮、化疗药物渗漏和静脉炎、自杀倾向和感染的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护理差错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放疗科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明显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
作者:赵晨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在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术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分为保乳组和根治组.保乳组15例,在进行保乳手术之后全部进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的范围根据患者自身肿块所处的部位、肿块大小及腋部淋巴结是否受牵累而定,进行放射治疗时,胸壁切线的剂量予8MV-X线5000cGy,对于肿瘤瘤床再附加电子线1500cGy.根治组35例,采用改良根治术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完成后,两组发生局部复发现象的患者各一人;保乳组有一人发生区域淋巴结复发现象,根治组无人发生区域淋巴结复发现象;两组各有一人死亡.保乳组的五年生存率为96.95%,根治组的五年生存率为98.83%.保乳组患者在治疗之后两侧乳房的外形基本一致,并且柔软、附有弹性.结论:对于浸润性乳腺癌患者采用保乳术加放射性治疗的效果与传统的改良根治手术的效果基本一致,并且前者还具有良好的美观效果.
作者:林展;梁雷锋;甘媚;侯国松;严浩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在不同孕周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产科治疗的10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妇按孕周分为三组,A组为< 36周者,B组为36-38周者,C组为>38周者,比较三组患者的围产结局.结果:A组、C组羊水Ⅱ-Ⅲ度、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剖宫产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不同孕周围产儿影响不同,ICP容易发生羊水污染,造成胎儿缺氧,孕周越大越容易引起胎儿宫内窘迫,而孕周小则胎儿肺发育不成熟,新生儿患病率及窒息率增高,因此对足月者行剖宫产对围产儿结局佳.
作者:吴春华;尹天奇;马李娜;刘晓芳;高会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收治疗的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60例,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综合急救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急救护理组)各30人,针对两组研究对象患者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焦虑评分等方面,对两组进行对比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患者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0.0%)相比于对照组(83.3%)更具优势(P<0.05);在患者和家属焦虑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和家属护理干预后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通过综合急救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患者和家属焦虑评分明显降低,临床中应推广应用.
作者:王丹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于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34例幼儿园在校教师及94例幼儿家长为主要研究对象,为他们开展预防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讲座.分析接受健康教育前后对手足口病知识的了解情况.结果:接受健康教育之后的家长和教师对于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传播方式、相关症状及治疗措施等具体内容知晓率为94.53%、84.38%、96.09%、85.94%,和接受健康教育之前进行对比38.28%、43.75%、50.78%、35.16%,明显高于相关的数据,差异体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提升手足口病知晓率,及时树立自我防治的相关意识,对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与传播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26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对患者进行治疗后,痊愈20例,好转5例,死亡1例,治愈率达到76.92%;溶栓前后凝血功能对比中,INR前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APTT、PT、FIB指标前后对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方法对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明显,安全可靠,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张惠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