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痴呆患者吞咽障碍应用护理干预的影响研究

张秀玲

关键词:老年痴呆, 影响, 护理干预, 吞咽障碍
摘要:目的:剖析老年痴呆患者吞咽障碍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12月我院接诊的老年痴呆合并吞咽障碍病患共68例,利用双盲、对照法,分组所选病例:A、B两组各34例.A组予以常规护理,B组予以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吞咽功能的恢复情况,比较患者满意率.结果:A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7.06%,B组为82.35%.A组明显高于B甲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满意率为100.0%,B组为79.41%.A组明显比B组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吞咽障碍的老年痴呆病患施以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吞咽功能,促进病情恢复.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探析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浓度测定诊断早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和准度

    目的 探究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浓度测定诊断早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方法 抽取来我院就医的50例早期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50例患者均实施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浓度测定、临床诊断(组织病理学检查、镜检),以临床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研究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浓度测定的检测结果.结果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浓度测定对早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65.85%、88.89%、70.00%,将该检查的准确度和临床确诊结果进行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浓度测定诊断早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特异度较高,可将其作为早期诊断的辅助检查方式之一,但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必要对患者实施临床诊断.

    作者:刘书娟;卢瑞琦;张利萍;陈斌;段彬彬;李亚;李炳华;宋金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研究

    目的:分析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我院体检中心的3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体质、血脂水平、营养免疫指标和血清蛋白质指标.结果:TLC和WBC营养免疫指标的正常率较高,血脂水平异常者较多,尤其值TC异常者,所占比例为68.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体重、BMI、LDL、TC、TLC、WBC、TP和ALB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BMI> 24 kg/m2.HDL、TG和SCr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项综合指标可有效评价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刘向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显微外科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研究进展

    前交通动脉瘤是当前全世界范围内人类致死和致残的常见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并且对患者的危害较为严重.该病主要由于先天因素、感染、动脉硬化、创伤等多种原因引发,多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疗法.两种治疗方法均可以对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及时解除病灶,从而避免瘤体破裂导致的大出血,对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和预后的改善均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关于显微外科和血管内介入疗法在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较多,本文重点对两种疗法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注意事项及操作技巧等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和评述,然后将两种治疗方法的应用价值对比研究进行综述,目的在于为前交通动脉瘤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系统化的参考依据.

    作者:陈思;王向字;文军;陈志昇;万前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替莫唑胺治疗脑原发性恶性胶质瘤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治疗脑原发性恶性胶质瘤患者的护理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确诊为脑原发性恶性胶质瘤患者48例,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两组,每组患者2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放化疗治疗手段,其中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替莫唑胺治疗,B组患者未采用替莫唑胺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未进展存活率、生活质量改善效果均优于B组患者,两组患者各数据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病率高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各数据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对脑原发性恶性胶质瘤患者临床治疗工作中,替莫唑胺治疗方式的运用,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病率,但其易引起患者颅内高压症状,需配以甘露醇辅助治疗,方可降低患者临床副作用.

    作者:吕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静脉安全管理对乳腺癌患者化疗护理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静脉安全管理对乳腺癌患者化疗护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乳腺癌化疗患者8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治疗,实验组给予静脉化疗患者PDCA护理管理程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患者感染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实验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静脉化疗患者行规范化综合护理措施能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疾病感染率,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方聪;王学群;王青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主动脉夹层瘤临床治疗与护理介入观察

    主动脉夹层瘤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是指循环血液渗入动脉并分开其中层,在主动脉内压力长期持续发作下逐渐向外膨胀形成血肿.主动脉夹层瘤为一种少见的致命性疾病,起病突然.进展迅速.病情凶险,病死率非常高.现就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8例主动脉夹层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青;程永佳;张盼盼;李闽;王玉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心理护理在无痛人流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护理对无痛人流手术(PAS)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择在我院行PAS的80例患者,按照手术顺序的奇偶数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术后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有助于促进无痛人流手术患者情绪稳定,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以及广泛的使用.

    作者:郭丹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品管圈在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探究品管圈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接受治疗的120例神经外科患者,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品管圈,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护理结束后,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应用品管圈,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

    目的: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鸟巢式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出生的226例新生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鸟巢式护理.对两组新生儿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在体温变化幅度、睡眠时间、出箱时间、疼痛评分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方面,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12.39%,对照组为32.7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采用鸟巢式护理模式,能够促进新生儿生长,为其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且能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国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1例吉兰一巴雷综合征合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患儿的护理

    吉兰一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又称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也称为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是一种由病毒感染等前驱疾病所诱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基本的病理特征为炎性脱髓鞘,特征性的改变是周围神经有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伴髓鞘和轴索的破坏[1].GBS的确切病因迄今仍不完全清楚,但多数学者强调本病是一种急性免疫性周围神经病,与感染、疫苗接种、免疫遗传因素有关.GBS绝大多数病例呈急性起病,一般2周内发展至高峰,多在病程2-4周内恢复.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临床特点[2]是急性起病,渐进性、对称性、迟缓性肢体麻痹,病程早期可有不同程度的末梢型感觉障碍,常有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可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出汗增多或无汗、泪腺及唾液分泌增多或减少、体温升高、恶心、呕吐、排尿、排便障碍、窦性心动过速、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等[3],严重者常伴有脑神经麻痹和呼吸肌麻痹,2014年5月,我们成功护理了1例吉兰一巴雷综合征合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患儿,经过护士科学的评估、严密的观察、及时、有效的处置,患者顺利地度过了危险时期.现将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作者:钱孔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护理分析

    目的:比较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对经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疾病恢复产生的影响,阐述两者的应用价值.方法:目标性选择我院接受颅内动脉瘤患者75例,37例为对照组,38例为观察组随机分配;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干预.重点护理有效程度、患者满意度等两个方面,对两组进行分析考察.结果:两组患者的均有所恢复,但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恢复程度远远大于对照组;在护理有效程度方面,观察组有效率(86.84%)显著高于对照组(75.68%);在患者满意程度方面,观察组满意度(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83.78%);两组数据统计学比较有意义.结论:患者疾病的快速恢复、临床症状和情绪状态的明显好转、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降低均得益于综合护理模式的应用,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对于患者满意程度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显著正性意义,能够显著增强治疗效果,临床价值高值得广泛推行.

    作者:李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浅析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护理

    分析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到我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86例开展研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肾功能改善良好率为46.5%,明显高于对照组肾功能改善良好率41.9%,血糖控制率为51.2%,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糖控制率46.5%,并发症发生率为2.3%,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1.6%,护理效果较好,不仅如此,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仅为83.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结论:在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中进行针对性护理护理效果好,患者满意度较高.

    作者:郭洋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局部吹氧加康复新治疗新生儿重度红臀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分析探讨局部吹氧加康复新治疗新生儿重度红臀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4例重度红臀新生儿患儿,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给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药物涂抹治疗,给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局部吹氧加康复新液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取得90.25%理总有效率,对照组取得71.87%护理总有效率;观察组取得93.7%护理满意率,对照组取得65.62%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治疗新生儿重度红臀采用局部吹氧加康复新治疗,可提高护理效率与护理满意度.

    作者:林剑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心脏超声筛查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以及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探讨心脏超声用于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来我院进行产前筛查的572例孕妇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所有胎儿进行筛查,重点行心尖四腔心等常规6个基本切面的超声检查并记录诊断结果,新生儿出生1周内再次行超声检查,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以判断诊断符合率.结果 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发现有31例胎儿存在心脏异常,占全部受检胎儿的5.42%,而经引产胎儿尸体解剖或者新生儿心脏超声检查,有35例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占所有受检对象的6.12%,对比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结果与解剖或新生儿心脏超声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可以有效提高先心病筛查准确率,降低胎儿畸形与死亡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

    作者:刘淑颖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核及T淋巴细胞CD147的表达情况分析

    目的:探索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核及T淋巴细胞中CD147的表达情况.方法:在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60例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检者进行外周血单核及T淋巴细胞中CD147鉴定.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7的荧光强度(214.36±24.36)、T淋巴细胞CD147的荧光强度(35.91±8.45)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结论:对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实施外周血单核及T淋巴细胞中CD147鉴定,可提示患者病情发展程度.

    作者:张征;孙其桓;白晶;张艳丽;徐顺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鼻出血治疗80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采用鼻腔填塞及微波治疗鼻出血病人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11月门诊及住院鼻出血病人80例,15例行鼻腔填塞,60例行微波治疗,5例行微波填塞结合治疗.结果:经填塞及微波治疗后鼻腔出血基本一次治愈.结论:经鼻腔填塞止血患者相对微波治疗痛苦.

    作者:白彦飞;刘鹏程;王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DNA甲基化与膀胱癌发生

    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第二常见的肿瘤,也是引起泌尿系统肿瘤患者死亡的第二大肿瘤.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是基因调控重要的表观遗传学机制,二者之间单独或相互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膀胱癌中已经发现一系列表观遗传学改变影响诸多基因的表达和功能,如DNA高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的改变.尽管膀胱癌中表观遗传学改变的基因发现的越来越多,一些可能候选基因作为膀胱癌早期诊断和风险评估的肿瘤标志物的的筛选已经有了一些令人期待的结果.然而异常表观遗传学改变的基因中具有膀胱癌敏感性和特异性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拟就膀胱癌甲基化目前研究状况及其在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前景做一简要介绍.

    作者:高宇;徐志刚;陈秋媛;姜笑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产科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探讨产科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产科2015年7月~ 2016年2月收治的产妇9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各49例.对照组开展产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分娩疼痛情况、护理质量评分与满意度评分.结果:在进过对比后发现,研究组产妇分娩疼痛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质量评分与满意度评分,研究组是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护理中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不仅能缓解产妇分娩的疼痛,对于产科护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具有良好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重度宫颈糜烂意义宫颈环形电切除术联合α-干扰素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时使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联合α-干扰素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共90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接受宫颈环形电切除术,观察组则联合使用α-干扰素,将两组治愈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中度和重度患者的治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在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宫颈环形电切除术联合α-干扰素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愈率,且操作简单,患者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小儿股静脉置管使用可来福接口和肝素帽的堵管率的比较

    目的 比较可来福接口和肝素帽在降低小儿股静脉导管堵管率中的作用,从而提高小儿股静脉置管的利用率,减少患儿的痛苦及提高导管的使用时间.方法 总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8月-2016年4月曾留置过右股静脉导管的1-3岁患儿70例,2015年8-12月31例为观察组,2016年1月-2016年4月3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将股静脉导管T管卸除并使用可来福接口,对照组将股静脉导管直接接肝素帽,对两组股静脉导管转归进行统计,比较两组的堵管率和非计划拔管人数.结果 观察组计划拔管36例,非计划拨管4例,堵管率11.11%,使用天数13.28天.对照组计划拔管34例,非计划拔管18例,堵管率52.94%,使用天数7.06天.结论 观察组将般静脉导管卸除T管并使用可来福接口可以减少股静脉导管堵管率及减少非计划拔管,可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并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钱孔嘉;徐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