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晓旭
本文总结了手术室感染控制难点,主要包括布局、人员、器械、无菌技术操作等几个方面,通过采取相应控制措施进行处理,对于手术室中出现的医院感染问题,认为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动员所有医务人员,加强对手术室无菌操作的管理,规范手术室中各项消毒工作,能够有效控制手术室的医院感染.
作者:王凤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重症监护过渡护理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试验选取2016年下半年在我院进行神经外科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实验研究的对象,一共选取五十例患者,根据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二十五例.经过重症监护室的过渡,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护理方式,观察组选用过渡期护理的模式,通过对比体现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重回重症监护室等方面的概率明显降低,并且住院时间会缩短,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结论:过渡期护理模式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重症监护过渡护理中的效果十分明显,值得大力的推广.
作者:韩聃聃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一、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制约我国各大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其财务管理工作不甚到位,而其财务管理的不完善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医院财会人员整体职业素养有待提升从现实情况来看,多数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学历不高,其本身知识面不够全面的同时再加上医院对财会人员素质拓展方面不甚重视,直接导致了医院财会人员不能够深刻地理解财务监控体系和内部控制制度.
作者:陈丽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头孢菌素类临床药学服务对合理用药的应用.方法 本研究回顾分析2017年1~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100例患者的数据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采取药学服务措施,实验组采取综合药学服务措施,比较两组用药合理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药物用量不合理、药物用法不合理、药物配伍不合理、药物选择不当、重复用药等用药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服药依从性为96%,对照组服药依从性为82%,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患者采取药学服务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各类不良用药问题的发生率.
作者:郭巍然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皮双侧子宫动脉栓赛治疗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观察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5例因为不同原因引起的产后大出血经过常规治疗无效而采用经皮双侧子宫动脉栓赛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出血症状得到明显减小或立即停止,止血率达到100%,并未出现再次出血状况,治疗结果显著.结论:经皮双侧子宫动脉栓赛治疗能有效控制产后出血,有着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借鉴.
作者:付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个案管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我院老年糖尿病患者9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2组,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运用个案管理模式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自我管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各指标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个案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促进患者满意.
作者:高佳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模式运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内分泌科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老年糖尿病患者30例均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老年糖尿病患者30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经过3个护理疗程后(每个3个月),观察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控制情况,以及护理过程中患者满意度情况的差异.进而评价并分析循证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和疗效,比较循证护理相较于传统护理模式的优点和满意度的差别.结果:3个护理疗程(每个3个月)结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情况均较入院前有所下降,但是实验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下降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对各自所受护理情况满意度方面实验组老年糖尿病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经过统计学对比分析后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下降程度、所受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在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效果显著.
作者:陈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内窥镜对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通过脊柱内窥镜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进行治疗,成功案例达到三十例.在手术后一天、一周、三个月和六个月四个阶段中通过,疼痛视觉的模拟测量和,功能障碍显示指数,对疼痛和功能障碍进行分析,并在随访结束时对临床效果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手术过程中一切正常,并没有其它并发症的发生,平均手术时间为20分钟,住院观察时间为五天.经过综合检测后得出,vas评分和odi有明显的差异,在32例突发症患者中,优良总数占30例,优良率更是达到了93.7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经皮侧路脊柱内窥镜治疗不仅手术时间比较短,创口小,而且手术后恢复时间短,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张涛;霍霁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复杂性肛瘘不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开展回顾性分析,筛选2016年7月份-2018年7月份收治的复杂性肛瘘的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结果:研究组实施手术治疗方案总有效率为95.56%,参照组治疗方案总有效率为81.40%,两组比较有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患者住院时间与参照组比较均不同程度缩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与参照组27.91%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肛瘘实施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手术操作时间短,损伤小,愈合时间快,大大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亓亮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讨论甲状腺合并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收集1985年以来三十年内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为甲状腺合并乳腺癌患者17例,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17例患者没有男性,有肿瘤家族史4例,全部患者病理都确诊为乳头状癌,乳腺癌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者13例,导管内癌为4例.其中首发癌就为甲状腺患者有6例,发病年龄平均在34岁,次发乳腺癌多数发病年龄平均为44.3岁,其中首发到第二癌确诊平均间隔时间为大约124.5个月.首发癌为乳腺癌患者为11例,发病年龄平均在41.2岁.次发甲状腺发病年龄平均在44.7岁,间隔时间平均为53.8小时.6例甲状腺癌首发患者都接受了甲状腺根治手术.手术后都出现了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症状.都予以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11例乳腺癌首发患者有1例进行了单纯乳腺癌根治术,5例进行了根治术后化疗,3例进行了根治术后放化疗,1例进行了保留乳房手术后放疗.1例进行了姑息性手术后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结论:甲状腺癌和乳腺癌相互之间的发病关系十分密切,病理大部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对这一类患者的治疗后随访中应当常规行甲状腺和乳腺的相关检查.
作者:董睿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一、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目标的二重性分析1.财务管理目标具有经济性.经济是医院的追求之一,也是更好地实现社会性的保障.医院追求经济性主要有三个目的 :一是满足购入大型设备和增加服务的需要,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二是存在利润可以保证医院可持续运行,提高医院的生存能力;三是可以避免预算改变导致医院出现困境,符合财务管理的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满足基本的社会效益需求,必须在保证社会效应的前提下进行.
作者:张杨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治疗宫腔粘连(IUA)的疗效.方法 68例宫腔粘连患者,均采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术后辅助雌孕激素替代治疗.比较不同宫腔粘连程度患者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治疗效果.结果 78例患者中月经量增多56例,月经改善率为82.35%(56/68).其中Ⅱ度宫腔粘连患者月经改善率为93.02%,Ⅲ度为71.43%,Ⅳ度为25.00%,Ⅱ度宫腔粘连患者月经改善率均高于Ⅲ、Ⅳ度宫腔粘连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度宫腔粘连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Ⅲ、Ⅳ度宫腔粘连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并配合术后辅助激素治疗对于治疗宫腔粘连效果显著,术前宫腔粘连越轻,月经恢复越好;随着宫腔粘连程度越重,其治愈率呈下降趋势.
作者:刘学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麻醉诱导前给予咪达唑仑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收治的所有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中选出76例(均为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例数相同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将丙泊酚、舒芬太尼与顺苯磺阿曲库铵作为对照组麻醉诱导药物,而观察组则在麻醉诱导前给予咪达唑仑,评价两组麻醉效果与苏醒质量.结果 两组在T0、T1、T5与T6四个时间点BIS值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上,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T2、T3与T4三个时间点BIS值、唤醒睁眼时间与拔管时间方面上,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麻在醉诱导前给予咪达唑仑静脉注射可有效控制患者在行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深度,故值得推广.
作者:王珍花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循证护理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授课效果及对学生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16-2017临床实习生共200名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 实验组学生循证护理教学前后对教学正性评价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教学法学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为(86.15±6.54)分,传统教学法学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为(78.56±7.32)分.两组学生平均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循证护理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科研协作能力等,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贾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在内分泌护理患者中采取糖尿病健康教育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影响分析.方法:将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近期(2016年02月-2018年02月时期)收治患者106例,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每组各53例患者,其中53例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设置为对照组,将另53例患者采取糖尿病健康教育设置为实验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对照.结果:实验组患者98.11%患者依从性好,对照组为86.79%患者依从性好,且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内分泌护理患者采取糖尿病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理想.
作者:刘玉莲;陶绪玲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ICU收治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加强优质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临床护理满意度(93.02%)高于对照组(72.09%),而并发症发生率(9.30%)则低于对照组(25.58%)(P<0.05).结论 优质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基础护理质量具有积极影响,患者满意度较高,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胡海恋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分析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当中应用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284例输血患者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结合以随机奇数偶数法的分组方法,将他们分成实验组、参照组,参照组输血前仅采用常规检验程序,实验组则予以质量控制流程,对比两组安全事故发生情况、交叉配血不合格情况及患者输血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不合格样本率3.5%低于参照组的16.9%;实验组职业暴露、输血传染病、输血前后消毒等安全事故发生率显著要比参照组低,且患者满意度97.2%明显高于参照组90.8%(P<0.05).结论: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当中应用质量控制流程,对提高输血治疗安全性、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提高患者输血满意度有着积极影响.
作者:蓝云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脓毒症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方式及预后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以随机分组的形式纳入观察组与常规组(n=36).常规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连续性血液静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及转归效果.结果:治疗前组间心率、MAP水平无显著区别,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AP、心率水平显著降低,组间数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显著减少,且住ICU天数较短,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机体状态,促进患者症状的快速恢复,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齐文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科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一2015年12月在该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时确诊的7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随访、发问、发放健康宣教手册以及对患者实施独自健康辅导等方法实施健康宣教,并比较患者护理前后对糖尿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血糖控制效果以及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评分.结果 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糖尿病相关健康知识掌握度、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良好率、餐后2h血糖水平良好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良好率以及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评分中满意程度和影响程度明显强于健康教育前(P<0.05).结论 该院健康体检科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后患者对糖尿病健康知识有了深入了解,患者预后血糖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娜仁高娃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对神经康复科护理安全潜在隐患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对防范管理进行研究.方法:选择了在2017年10月到11月来我院神经康复科进行治疗的20名病人作为对照组,对对照组的病人治疗情况进行统计,我院在2017年12月开始实行防范策略,选择2017年到现在来我院治疗的病人20名作为观察组,对病人的治疗情况做好记录.结果:通过分析与研究说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观察组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此次研究表明,对神经康复科护理安全潜在隐患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制定相应的策略,能够促进病人的身体恢复,具有很好的效果,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张丽 刊期: 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