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晓华
目的 对预见性护理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以2017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256例产妇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产妇产后的出血情况及情绪状况.结果 实验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产妇;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具体统计情况见表1.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对照组产妇在产后有2例有不同程度的产后抑郁发生,实验组产妇在产后情绪相对平稳;两组产妇在术后均无严重出血、休克或死亡事件发生.结论 预见性护理可以显著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量,可以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张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针对孩童胃部消化能力差的现象,我们将对采取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措施是否有效这一问题进行求证.方法:首先我们选择了2010年12月到2011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了治疗的食物消化不良的孩童122例,无规则的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其中,对照组进行一般行为的合格护理,而观察组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护理.密切观察两组的入院时间和需要支付的病症费用,在结果 的后,还需要调查病人家属对于全方位的系统护理是否满意.结果:观察组的儿童病患入院时间短、需要支付的病症费用都比较低,对照组的儿童病患入院时间长、需要支付的病症费用比较高.两组经过对比差异明显(P<0.05);终的病患家属对待观察组的全方位系统护理表示满意,对待对照组的一般合格护理表示可以接受,说明两组的对比差异也很明显(P<0.05).结论:全方位的系统护理在治疗孩童胃部消化能力差的方面具有使用性价值,能够有效地减少入院时间以及需要支付的病症费用,有利于提高家属的信赖程度,值得被广泛普及和应用.
作者:杜伟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本文总结了手术室感染控制难点,主要包括布局、人员、器械、无菌技术操作等几个方面,通过采取相应控制措施进行处理,对于手术室中出现的医院感染问题,认为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动员所有医务人员,加强对手术室无菌操作的管理,规范手术室中各项消毒工作,能够有效控制手术室的医院感染.
作者:王凤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析对心绞痛患者采用曲美他嗪片联合地尔硫卓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5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28例,其中对照组进行曲美他嗪治疗,治疗组实施曲美他嗪片联合地尔硫卓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时间、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t=0.201,0.337,P>0.05),治疗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6.37±2.40)次/周、心绞痛发作时间(6.48±1.40)min/次显著高于治疗组(4.16±2.17)次/周、(4.72±1.25)min/次,差异显著(t=8.264,8.149,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5.71%显著低于治疗组96.43%,差异显著(x2=12.025,P<0.05).结论:对心绞痛患者采用曲美他嗪片联合地尔硫卓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心绞痛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在妊高症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妊高症患者60例,时间在2017年4月直至2018年4月之间,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均分3组,其中包括A组、B组和C组,分别开展静脉麻醉、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后对麻醉效果的差异性进行总结.结果:比对3组妊高症患者不同麻醉后的阻滞效果评分、阻滞时间和Apgar评分,C组较比A组、B组更优,组间相比较,P<0.05.比对3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C组显著低于A组、B组,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在妊高症剖宫产术中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可降低低血压发生率,值得研究.
作者:马彩军;刘哓华;王立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通过研究剖析强化免疫检验质量管理对临床免疫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间来进行免疫学检查的患者100例为实验对象,并按照随机奇数偶数法进行分组,分别是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仅沿袭采用常规质量控制管理,研究组采用强化免疫检验质量管理,分析不同管理方法对临床免疫检验准确性的影响.结果:在对患者乙肝检测结果方面的比较上,研究组检测准确度要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检验结果各项变异指数要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在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检出率上,研究组要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通过强化免疫检验质量管理,可有效提高临床免疫检验的准确性,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奠定坚实基础,积极影响显著.
作者:万焕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在内分泌护理患者中采取糖尿病健康教育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影响分析.方法:将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近期(2016年02月-2018年02月时期)收治患者106例,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每组各53例患者,其中53例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设置为对照组,将另53例患者采取糖尿病健康教育设置为实验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对照.结果:实验组患者98.11%患者依从性好,对照组为86.79%患者依从性好,且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内分泌护理患者采取糖尿病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理想.
作者:刘玉莲;陶绪玲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一、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长期以来,医院管理片面强调门诊量和就诊率的考核,忽视了没有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财务管理工作.由于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和措施,国内许多医院存在着经济秩序混乱、经费漏洞百出、权责机制不清、供管不平衡等现象,这种失范的管理制度会造成经费、物资的严重浪费,医院经营成本和运营风险加大.
作者:张洁 刊期: 2018年第11期
静脉输注是指治疗临床疾病和补充人体电解质的目的 .这是一种常见的以无菌溶液或液体输液进入人体的方法 ,这是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之一.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以快的速度建设城市静脉通路,保证患者及时治疗和用药,减少患者的危害,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关注的问题之一.
作者:刘靖靖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对比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用在糖尿病诊断上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我院接诊、符合研究要求的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再结合以随机排列表法进行分组,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检验方法,生化组患者采用生化检验方法,每组患者各45例.完成检验后,对检验结果 做与临床诊断结果的对比,评价两种检验方法的准确性.结果:生化组检验准确率高达93.3%,要明显比常规组的检验准确率77.8%高,结果提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的临床诊断上,较之于常规检验的操作复杂性、检验时间长等缺点,生化检验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且诊断准确率更高,因此应用价值更好.
作者:曾盛山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居家照护模式中照顾者负担及被照顾者状态,为居家喘息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贵阳市南明区某社区中居家照顾者及其被照顾者进行调查.研究工具有两部分:(1)照顾者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和Zarit护理负担量表;(2)被照顾者问卷,包括一般资料、Barthel指数量表和迷你营养量表.结果 照顾者中老年人比例达33.66%,照顾时间及是否有人协助照顾分组中,家庭关怀指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每天照顾时间少于12小时的照顾者家庭关怀指数和照顾负担明显优于超过12小时的照顾者.有人协助时照顾者的家庭功能优于无人协助者.不同年龄分组的被照顾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统计学差异(p<0.05),基本自理和部分自理分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呈现逐步下降趋势,青年时达高峰.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的被照顾者营养状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基本自理和部分自理分组在营养状况上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老年照顾者比例较高,建议减少个体照顾者的照顾时间,采用喘息服务、增加人力等方式由多人轮流进行照顾,减轻照顾者负担,尤其应为老年照顾者提供充分的休息时间.建议医护人员为照顾者提供专业指导,使其掌握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照护知识,促进被照顾者获得更好的照护质量.
作者:苏芬菊;柳汉敏;张先丽;赵金菊;李月;黄苏倩 刊期: 2018年第11期
医院针对加强骨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会提高医院患者的康复信心和康复速度,增进医患之间的关系,加快病情康复的速度.我院针对12年的骨科创伤患者和15年的创伤患者进行了对照和比较,发现15年我院应用了风险管理之后满意度大大提升.由此而得出结论:创伤骨科护理工作中非常有必要实行风险管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医生和患者之间对生命的负责.本文通过探讨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重要性和方法,为我国的医护行业做贡献.
作者:池智利;孙丽琴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在骨科患者中的作用,以提高患者治疗康复效果.方法 针对我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210例住院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告知宣教指导以及心理护理,追求共性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结果 患者紧张、恐惧等负性心理减少,能够正确了解治疗的配合要点,掌握了康复训练知识要点,培养了健康理念意识,并发症减少,满意率由87%~99%,护患关系和谐.结论 通过人性化护理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工作,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减少了一些并发症的发生,患者通过护士个性化护理,情绪稳定,主动进行功能锻炼,住院天数缩短,优质的护理工作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使患者和社会满意度增加.
作者:王凤英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异丙酚、瑞芬太尼、维库溴铵静脉复合麻醉在高龄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方法:26例高龄患者全部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维库溴铵静脉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监测并记录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以及麻醉后恢复情况和麻醉中知晓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诱导后表现出明显的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与麻醉前有显著改变(P<0.05),气管插管、切皮前后无明显改变,手术结束后睁眼时心率明显增快,所有患者麻醉过程中氧饱和度无显著变化.麻醉恢复时所有患者苏醒较快,无呼吸再抑制现象,术中无1例知晓.结论:异丙酚、瑞芬太尼、维库溴铵静脉复合麻醉在高龄危重患者中是确实可行的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武瑞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传染病控制是人类由古至今的一大难关,很多人就因为传染病而影响了健康.近年来,每年都有不同的传染病毒出现,2前紧张的状态.1传染病的特征及临床表现1.1传染病的临床特征.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气候、环境等发生改变,新的、更具传染性和致病性的病原体不断出现,至今新发现的传染病已有40余种,其中一些己经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和恐慌,如SARS、艾滋病等.
作者:刘增跃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30名内科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将30名护理人员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实验组,对对照组的护理人员采取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而对实验组护理人员则要采取风险防范式的护理管理方式,每组各15人.访问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护理情况的评价及认识,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生风险的概率,观察护理人员对工作质量的认知.结果 采取风险防范式护理管理模式的小组,即实验组在护理人员认知评分、护理风险发生概率和工作质量认知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升护理效果,降低发生危险的几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葛巧丽;刘亚维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对在重症监护室(ICU)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中运用护理干预对其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进行探讨,以期为改善其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3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将患者资料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加强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对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与实施常规临床护理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较低,数据检验结果为P<0.05.结论 加强对重症监护室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促进其预后的改善,应大力推广实施.
作者:户晓旭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肺部真菌感染诊断与鉴别中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接诊的52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T诊断方式,观察该诊断方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CT诊断主要影像学表现为8例多发结节影,3例病灶周围显示晕轮征,为隐球菌感染;16例表现为单发结节、空洞影或肿块,其中8例为曲霉素感染,在体位变化下位置会随之移动,5例为毛霉菌感染,3例为隐球菌感染;8例肿块附近显示晕轮征;10例显示肿块伴内壁较为光滑的空洞,其中2例显示单发薄壁空洞;11例表现为磨玻璃样,其中5例为念珠菌感染,3例为毛霉菌感染,1例为卡氏肺孢子菌病;14例表现为肺部实变影,其中6例为假丝酵母菌感染,8例为毛霉菌感染.3例与大叶性肺炎表现类似,3例肺叶外围呈现片状高密度影,2例呈蜂窝状影,7例呈现不规则的高密度影,5例患者存在肺门淋巴结肿大,2例患者存在胸腔积液.结论 CT诊断与鉴别肺部真菌感染时影像学复杂,特异性不足,在诊断时要与其他检查方式相结合获取准确的诊断结果.
作者:覃顶;韦家晓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综合优质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缩短康复时间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1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我院提供给观察组患者综合优质护理,提供给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咳嗽症状、喘息症状以及胸闷症状的消失时间分别是(6.3±1.3)d、(4.4±0.9)d、(3.5±0.9)d,均比对照组患者的(9.6±2.4)d、(7.7±1.8)d及(6.3±1.4)d更短,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8.5±1.2)d,也少于对照组的(12.5±1.7)d,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临床医护工作中提供综合优质护理措施,能够缓解其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有效缩短康复时间,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谭洁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术前、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超前镇痛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在2017年10月份到2018年8月份收治60例单侧上肢手术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划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使用术中持续泵注生理盐水结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予以续泵注右美托咪啶超前镇痛,对比两组患者在切皮、手术结束半小时后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化显著,统计学研究意义明显.结论:给予术前、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超前镇痛患者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获取的临床效果显著,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也能增强整体的安全性,临床推广价值广泛.
作者:许晖 刊期: 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