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治疗

李伟伟;曹卫东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分型, 诊断, 治疗
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主动脉夹层诊断率越来越高,但由于治疗技术的不足,导致目前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无法跟进,患者所面对的死亡风险越来越高。本文旨在将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主动脉夹层是近些年死亡率极高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它的发病过程主要是在主动脉壁原有病变的基础上,血液经血管内膜薄弱点流入已发生囊样变性的中层,进而形成夹层血肿,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血肿不断在主动脉中层内向纵、横两个方向扩展,将动脉逐渐分为真、假两腔,造成主动脉真腔与假腔分离的一种病理改变[1]。目前我国主动脉夹层每年新增病例约3万例,未及时治疗的AD患者中, Standford A型死亡率高达80%-90%,Standford B型发现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约为35%~50%。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敏C-反应蛋白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7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将7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按照疾病类型分为心肌梗死(AMI)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观察此三组患者与正常体检者的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心血管疾病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提高(P<0.05)。AMI、UAP、SAP三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正常体检组显著提高(P<0.05);且SAP、UAP、AMI组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逐渐提高,且三组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诊断指标,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行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12年8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挑选12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等分成两组:常规组行药物治疗、饮食引导等基础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实施心理护理,评定预后效果。结果干预组的焦虑、抑郁及治疗依从性和常规组相比,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作用显著,可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学习。

    作者:赵庆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与康复护理组(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CNS、FMA、MMSE与CDR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早日恢复正常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红菊;钱海波;戴志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氨氯地平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60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氨氯地平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社区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氨氯地平和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吴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心功能改善状况及生活质量改善状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舒张末径改善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力限制、心理情绪、疾病症状、社会关系四个方面的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作者:叶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无痛胃镜下检查诱发心梗、心肌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无痛胃镜下检查诱发心梗、心肌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在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胃镜检查的患者47例,其中患有心肌缺血症患者且无明显现象患者31例,将其归为观察组,有明显症状的患有有16例,将其归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在ST段下降幅度以及ST段的恢复时间有着显著型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痛胃镜检查能够有利于医生对患者胃部病变进行详细观察,从而扩展胃镜检查以及治疗的范围,但在检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心梗、心肌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朱颖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84例临床比较

    目的:探究采用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不同的剂量对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从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选取,样本容量为84例,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将该组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1和治疗组2),各有病例42例,治疗组1予以大剂量缬沙坦治疗,治疗组2予以小剂量缬沙坦治疗,对比观察两种不同剂量药物治疗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结果比较两组心功能的改善情况发现,治疗组1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治疗组2,并且治疗组1对于心室重塑的效果也明显优于治疗组2,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5),同时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不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予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大剂量缬沙坦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心功能,并且抑制心肌重塑,同时还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吕健;徐冉;张春茹;郝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内分泌科胰岛素泵临床应用与管理

    目的:探讨内分泌科胰岛素泵临床应用与管理,为提高内分泌科胰岛素泵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90例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在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9%,较对照组的20.0%显著降低(P<0.05)。结论综合管理应用于内分泌科胰岛素泵临床应用与管理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作者:郑朝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

    目的:研究分析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没有实施预防措施的血透患者150例为对照组,将实施预防措施后的150例血透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不安全因素发生的情况以及血透室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结果血透室护理中跌倒为45例(30.0%),自行拔针31例(20.67%),院内感染为90例(60.0%),院内感染率明显高于跌倒率和自行拔针率,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进行预防措施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为38例(25.33%),对照组不安全因素发生的有90例(6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透室护理中对血透患者进行有效的不安全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情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付美蓉;杨红;杨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探究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采用口服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诊断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治疗以硝苯地平缓释片为主,观察组治疗以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为主,比较两组临床价值。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86.67%)明显好于对照组(61.67%),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23.33%)明显低于对照组(50.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是一种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有效药,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赵仕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反复支架内血栓形成合并消化道出血一例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反复支架内血栓形成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诱因及防治策略及如何权衡PCI后消化道出血时抗凝与止血的矛盾。结果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与冠脉病变特点,球囊扩张后血管损伤的程度以及支架置放的位置以及术中抗凝药及抗血小板药物是否充分应用有关,使用高张球囊扩张支架内血栓部位是有效、快捷方法。而联合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使用后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增加,在短期停用阿司匹林、选择性使用西洛他唑和替格瑞洛基础上,予禁食、抑酸、补液及静脉应用生长抑素等治疗,可有效治疗消化道出血,且可避免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李馨;龚晓兵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子宫颈恶性肿瘤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对子宫颈恶性肿瘤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本院所收治的子宫颈恶性肿瘤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95.83%,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82.6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差异对比较为显著(孕<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升子宫颈恶性肿瘤患者的满意度,给与患者更为全面的临床护理帮助,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梁章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口腔运动干预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评价

    目的:采用口腔运动干预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探讨其运用效果,为相关病症的治疗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早产儿7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35例,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对比各自疗效情况。结果护理组开始喂养时间为(8.7±0.7)d,完全喂养时间为(14.7±0.9)d;对照组开始喂养时间为(16.3±1.1)d,完全喂养时间为(21.6±0.6)d;对比发现护理组经口喂养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护理组早产儿经口喂养阶段喂养良好率、喂养不良率分别为91.4%,8.6%;对照组早产儿经口喂养阶段喂养良好率、喂养不良率分别为68.6%,31.4%。护理组早产儿经口喂养阶段喂养良好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喂养不良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孕<0.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深入研究。

    作者:彭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8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入院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的患者均采用血液净化治疗后,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40例患者经过血液净化治疗后,有26例患者治愈,12例患者好转,其中2例患者治疗无效,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并且本组患者的血肌酐以及血尿素氮、BUN情况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血液净化治疗疗效显著,其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血肌酐以及血尿素氮情况,还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玉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氯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氯沙坦联合贝那普利应用在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中,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2015年5月到2016年1月期间,选取80例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患者,全部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都接受贝那普利,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服用氯沙坦,并记录患者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0例患者接受不同药物方案后,与对照组患者血压水平控制的总有效率(66.67%)相比,观察组患者(93.33%)明显提高,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同时接受调查的80例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联合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极大改善,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变小,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卢卫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老年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和预后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脑尿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与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老年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患者99例,分为观察组,并选取75例同期住院治疗的非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分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前的水平,以及BNP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浆的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随着心功能不全分级的上升,BNP水平逐渐升高,治疗后心功能不全Ⅲ级以及心功能不全郁级患者BNP水平变化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考虑血浆BNP水平可以用于老年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分级以及治疗预后效果的判断。

    作者:刘艳霞;文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瑞舒伐他汀在缺血性心肌病治疗中对心室重塑的影响分析

    目的:对瑞舒伐他汀在缺血性心肌病治疗中对心室重塑的影响作用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于我院收治的108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内科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对两组患者治疗后NYHA心功能水平、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进行观察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YHA心功能水平、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在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过程中能够发挥改善患者心室重塑的功效,延缓心衰的发展过程,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玉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分析心理健康护理在妊娠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讨论心理健康护理在妊娠高血压护理中的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妊娠高血压患者共计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患者接受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58例患者另接受心理健康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自然分娩率、新生儿阿氏评分、对护理满意度分别为58.62%、(6.7±0.44)分、72.41%,观察组分别为86.21%、(8.8±0.37)分、98.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理健康护理应用到妊娠高血压患者的日常护理中,可有效提高妊娠质量。

    作者:刘俏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对比48例妊娠高血压患者分别应用短效与长效硝苯地平治疗的效果

    目的:评价分析硫酸镁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妊娠高血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8例妊娠高血压孕妇,均是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以用药的不同随机平均分组,实行短效硝苯地平治疗的孕妇设为对照组,实行予长效硝苯地平治疗的孕妇设为观察组,比对两组孕妇在用药前后的血压的控制情况以及孕妇和新生儿的临床状况。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一周后血压降低情况与对照组的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半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压降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的;观察组孕妇的顺产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着孕妇的;观察组孕妇出现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出现供血不足、体重减轻等不良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高血压的治疗中使用长效硝苯地平可以有效的控制血压,且对孕妇与新生儿影响较小,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秋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瑞舒伐他汀钙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钙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260例纳入本次研究,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钙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率、血脂下降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69%与75.38%,P<0.05;实验组患者血脂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常规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采取瑞舒伐他汀钙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高剂量的瑞舒伐他汀钙可明显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海涛;周宇;冷茹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