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肥胖型2型糖尿病应用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治疗的临床观察

陶思明;郝璐璐;杨阳

关键词:肥胖型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 维格列汀, 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使用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治疗的相关情况.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16年1月份——2017年1月份收治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94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仅使用二甲双胍,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维格列汀,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脂相关指标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BG,2hPBG,BMI,GSP,HbAlc指标较治疗前组内比较均有不同程度改变,组间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TC,TG,HDL-C,LDLD-C,GLP-1指标较治疗前组内比较均有不同程度改变,组间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仅使用二甲双胍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但不理想,联合维格列汀使用后,血糖控制较好,同时血脂等水平控制较好,利于对患者体重的改善,临床用药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推荐使用.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信念模式在老年高危糖尿病足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析老年高危糖尿病足病人护理中应用健康信念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老年高危糖尿病足病人予以研究,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1)、观察组(n=41).对照组病人应用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病人应用健康信念模式管理,比较两组病人干预1年糖尿病足发生率及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糖尿病足发生率(4.9%)低于对照组(19.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饮食体质量控制、鞋袜定时更换、坚持足部按摩、坚持运动锻炼执行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高危糖尿病足病人护理中应用健康信念模式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能够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增强病人遵医行为,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普及.

    作者:岳俊梅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心血管疾病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安全性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心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普通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实验组所以患者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普通组所有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心电图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普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66%,明显优于普通组(8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有任何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效果显著且具有安全性,能够明显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刘小佳;梁晶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12例腹膜透析病人隧道口感染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腹膜透析病人的隧道口感染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近3年在我院接受隧道口感染的腹膜透析治疗的病人进行研究,随机选择12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针对性护理方法为病人进行护理,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1组病人通过治疗后,病情痊愈,1组病人因为真菌感染而退出本次研究,转到血液透析进行治疗.结论:只要对无菌操作进行高度重视,对手术后进行定期培训,利用正确的手术置管方式,腹膜透析道口感染能够得到有效预防.

    作者:程建丽;郑慧霄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中药制剂过敏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目的,总结分析中药制剂过敏原因分析和处理措施.方法:选择我诊所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发生了四例中药制剂过敏反应为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过敏原因,并总结处理措施,结果:四例过敏反应患者用药:香丹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舒血宁)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炎琥宁变现为过敏性皮疹、过敏性哮喘、呼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等.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在于中药制剂自身质量、药物,自身刺激作用,个体差异.结论,中药制剂本身作为一个成分复杂的药物,在临床应用后过敏反应较高,应加强用药监督,完善药物生产工艺,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保证药物疗效及用药安全.

    作者:周秋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优质护理对预防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预防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在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共94例,将其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效果以及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高且治疗耗能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缓解有效率为93.6%,高于对照组的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同时也减少住院时间及费用.

    作者:周婉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应用型课程考核方式的探索与实践-以《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为例

    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应用型课程的改革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重点.而考核方式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日益得到重视.《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程考核主要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该考核方式单一,未能有效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本文根据《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程理论与实践高度契合的特点,提出其在考核方式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为对应用型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作者:李彦灵;苏慧慧;钱慧琴;周小丽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肥胖型2型糖尿病应用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使用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治疗的相关情况.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16年1月份——2017年1月份收治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94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仅使用二甲双胍,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维格列汀,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脂相关指标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BG,2hPBG,BMI,GSP,HbAlc指标较治疗前组内比较均有不同程度改变,组间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TC,TG,HDL-C,LDLD-C,GLP-1指标较治疗前组内比较均有不同程度改变,组间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仅使用二甲双胍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但不理想,联合维格列汀使用后,血糖控制较好,同时血脂等水平控制较好,利于对患者体重的改善,临床用药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推荐使用.

    作者:陶思明;郝璐璐;杨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肿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分析使用临床路径管理的护理方法来看护患有肿瘤疾病的医生其临床护理疗效以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医院的106位实习医生作为本次分析探究的主要对象,并且把所有的医生随机的分配到两组,常规组中的53位医生仅使用常规化传统的管理方法来进行护理,而实验组中的53位医生则在常规化传统的护理方法基础之上联合临床路径管理的护理方法对医生进行看护.两种护理方法实施结束之后对两组医生的护理效果、焦虑自评量表的评分情况以及护理之后医生的生活品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实验组医生的护理有效概率(92.45%)显著高于常规组医生的护理有效概率(71.70%),在两组医生的临床护理信息方面,实验组医生在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护理方法之后其生活品质以及心理状态明显得到了提高,且医生对护理结果也比较满意.以上数据经过检验皆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肿瘤疾病作为当前医学史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使用临床路径管理的护理方法来护理患有肿瘤疾病的医生,能够显著的提升医生的心理状态以及其个人的生活品质,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高菊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ICU脑出血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观察分析

    目的:探索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对重症脑出血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从我院去年收录的重症脑出血患者中选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随机选取的这80例患者全部实施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情况.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得出结果,使用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与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几率比较低,患者的康复速度比较快,住院时间也更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症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可以大大降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几率,因此在临床上具备推广价值.

    作者:李超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目的 分析普外科护理伴随的安全隐患,提出合理干预措施.方法 比较普外科40例护理人员培训前后伴随的护理安全隐患量,并且进一步总结相应对策.结果 普外科护理工作者在培训后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培训前,P<0.05.结论 合理的干预对策可以更好控制普外科的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郭媛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过敏性鼻炎的针灸疗法研究概述

    过敏性鼻炎(AR)又称变异性鼻炎,是一种常年性发作性疾病,长期反复发作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发病率高,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针灸疗法的临床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就其主要治疗方法、疗效及优缺点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针灸治疗提供一定的思路.

    作者:明秀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老年患者实施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的诱导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老年患者实施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的诱导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100例,收治时间为2016年5到2018年5月,按照接受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实验组患者接受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诱导麻醉,对照组患者应用丙泊酚诱导麻醉,对两组老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加以对比分析.结果:在麻醉诱导前以及气管插管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在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均下降,但是对照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更大,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接受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麻醉后的效果较为显著,提高了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安全性也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管霞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探讨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疗效

    目的 对比分析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在治疗甲状腺瘤过程中的疗效.方法 本次实验研究中的160例患者均来源于我院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甲状腺瘤病例,按照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接受改良小切口手术的改良手术组(n=80)和接受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传统手术组(n=80).结果 改良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以及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改良小切口手术为甲状腺瘤患者提供治疗,有效的缩短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手术切口的长度,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赵正强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医辩证护理疗效探析

    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后,使纤维环破裂,导致神经根受到压迫,从而引起以下肢放射疼痛、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为骨科临床为多见的疾病之一,占骨科门诊腰痛患者的10%~15%,以及因腰腿痛住院病例的25%~40%.腰椎间盘突出是当今的多发病,而且康复难度较大,需要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腰部疾病之一,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5.2%.目前,在临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主要是使用止痛剂、牵引等方法进行治疗.有研究表明,在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进行治疗的同时,对其进行中医辨证护理,可有效地提高其治护效果,改善其临床症状.为了进一步证实此护理方法的有效性,我院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3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别进行基础护理和中医辨证护理,其中接受中医辨证护理的43例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李小波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超声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超声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4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为研究组,选择40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方式进行诊断,对结果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 、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数值分析,研究组的各项数据值高于甲组,对比后差异明显.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超声诊断方式,能对患者的实际病症进行分析,了解病变情况后进行治疗,让患者尽快恢复.

    作者:史苏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分析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进行救治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急诊停留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内心肌梗死复发例数、再次PCI(经皮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和并发症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心肌梗死复发率、PCI治疗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各项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急救护理路径能够显著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时间,改善治疗结局,降低疾病复发和并发症例数,治疗安全性高,治疗推广和应用.

    作者:郭爱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超早期静脉溶栓在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44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4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3.18%>82.93%)相对更高(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1d、3d、7d后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接受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余小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高龄产妇分娩的助产护理干预及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高龄产妇分娩的助产护理干预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期间收诊的118例≥35岁的高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实施常规护理的59例设为对照组,余下59例实施助产护理并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情况.结果:①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②研究组45例自然分娩,9例剖宫产,5例阴道助产,对照组34例自然分娩,16例剖宫产,9例阴道助产,自然分娩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高龄产妇,分娩中,给予助产护理干预,不仅可缩短产程,而且可提高自然分娩率,效果理想,建议推广.

    作者:张雅楠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风险识别的护理干预对骨科老年患者围术期精神障碍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对骨科老年患者围术期出现精神障碍情况,采用风险识别的护理干预所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在78例在我院骨科就诊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按骨科常规护理措施给予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通过风险识别,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电解质失衡、麻醉时间、低氧血症、精神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老年患者围术期通过风险识别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促进术后早日康复.

    作者:陈薪宇;张薇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人文关怀护理在宫颈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在宫颈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10月到2018年2月我科收治的80名宫颈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放疗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负性情绪和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文关怀护理可以改善宫颈癌放疗患者的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作者:徐锦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