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外科实施延续性护理的实践探讨

陈姗姗

关键词:神经外科, 延续性护理, 康复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6年8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延续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治疗恢复情况.结果: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Fugl-Meyer评分均得显著提升.在观察组患者中,94.74%的患对于护理效果感到满意,92.11%的患者对于健康知识有着良好的掌握,97.37%的患者能够做到自我管理.而在对照组患者中,78.95%的患对于护理效果感到满意,81.58%的患者对于健康知识有着良好的掌握,81.58%的患者能够做到自我管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73.19±4.82)分>(63.22±4.65)分]、Fugl-Meyer评分[(75.61±4.50)分>(64.52±4.61)分]相对更高(P<0.0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的延续性护理对其治疗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程序化和谐护理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及研究程序化和谐护理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本院体检的802名人员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人员以常规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则用程序化和谐护理的方式来加以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体检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体检流程、体检环境、保护个人隐私、项目宣教等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健康体检的过程中使用程序化和谐护理的护理方案,可以提升体检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冯桂芸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银离子敷料在糖尿病足感染伤口中的护理分析

    目的 分析银离子敷料在糖尿病足感染伤口中的护理与效果.方法 以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组感染患者82例作为对象展开研究,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糖尿病足感染伤口的治疗都采用银离子敷料治疗的方式,另外,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模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疮面恢复时间(14.17±4.79)d明显比对照组(18.83±6.12)d短;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75.61%,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细致的护理能有效提高糖尿病组感染伤口的康复速度,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晓慧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浅析锥形束CT在口腔内科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目标探究并分析在口腔内科的临床治理中,锥形束CT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34例根管再治疗患者以及36例根尖周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的分析以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种疾病的患者分别采取传统X线以及锥形束CT的方式进行检查,观察并比对两种检查方式对两种疾病的诊断效果.结果针对根管再治疗患者,应用锥形束CT诊断的准确率为100%,应用传统X线诊断的准确率为11.76%,锥形束CT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传统X线,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根尖周炎患者,应用锥形束CT的诊断的准确率为100%,应用传统X线诊断的准确率为80.56%,锥形束CT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传统X线,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内科的临床治理中应用锥形束CT,能够清晰的呈现三维影像,使医生能够更加准确、直观的掌握患者牙齿病变的程度、性质、范围以及位置等,能够极大的提升临床诊断率,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敬娈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探讨预见性的护理程序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们医院收治的60例脑出血病人,用一般编号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病人被给予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研究组病人被给予预见性护理程序,比较两组病人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程序的使用可以明显促进脑出血病人的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利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帕金森病的应用研究

    目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为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手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本院经过全面检查确诊为帕金森病患者,其中有震颤帕金森病患者25例为实验组1,研究对象,无震颤的帕金森病患者10例为实验组2研究对象,再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非帕金森病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两组研究对象分别采取磁共振成像系统行常规的快速自旋回波T1、T2加权像后,进行尾状核头、苍白球、壳核、黑质以及红核等对比,同时观察有无震颤的帕金森病患者的尾状核头、苍白球、壳核、黑质以及红核等差异,分析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应用,为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手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结果:经过磁共振(SWI)系统常规快速自旋回波T1、T2加权像后,实验组帕金森病患者的壳核相位值的平均数和标准差(-0.1071±0.0512)与对照组的(-0.0832±0.0327)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黑质相位值的平均数和标准差(-0.1092±0.0503)与对照组的(-0.0835±0.0224)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的尾状核头、苍白球以及红核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震颤的帕金森病患者和无震颤的帕金森病患者之间的黑质相位值的平均数和标准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震颤的帕金森病患者和无震颤的帕金森病患者之间的尾状核头、苍白球、壳核和红核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经过磁共振成像系统行常规的快速自旋回波T1、T2加权像后显示壳核和黑质与正常人相比明显降低,且有无震颤帕金森病患者黑质降低状态不同,表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帕金森病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应爱娟;陈莉;林杭;程超婵;涂汉明;曹登攀;罗孜贤;徐国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随访管理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

    目的:分析随访管理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以本社区2017年1月-12月期间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实施一年随访管理后,对管理前、管理后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在对患者进行随访管理前后各项指标比较时,其主要是以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为主,管理前各项指标分别为(8.71±1.31)mmol/L、(11.14±1.82)mmol/L、(8.74±1.30)%,较高于管理后,即(6.14±0.52)mmol/L、(8.01±1.16)mmol/L、(7.21±0.65)%,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有效的随访管理患者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呈现显著下降,且和管理前指标呈现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和管理过程,对其实施随访管理,能够对患者血糖指标进行有效控制,在改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的同时,为患者治疗提供重要保障.

    作者:方利月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护理效果与措施探讨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护理效果与措施.方法 选择某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接收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72例,根据护理措施差异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的护理措施,分别统计两组的恢复周期,计算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的恢复周期(3.17±1.03)d,对照组的恢复周期(4.79±1.32)d;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率,缩短恢复周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鲍露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高龄老年患者肠内营养并发腹泻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患者肠内营养并发腹泻的护理干预效果和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高龄老年肠内营养供给并发腹泻的患者共66例,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实施积极干预措施,比较患者呕吐、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调查患者护理干预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管饲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高龄老年患者肠内营养并发腹泻患者实施积极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具有积极推广意义.

    作者:李程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在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60例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的为60.00%,低于观察组的95.00%,且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同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延续护理对于中晚期食管癌放化疗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目的:延续护理对于中晚期食管癌病患的影响.方法:在肿瘤科2016.02-2018.03时间段收治的中晚期食管癌病患中盲选出100例实施护理干预,所有病患均行放化疗治疗,将其划分为普通随访组(50例)和延续护理组(50例),其中普通随访组病患采取普通的随访干预,延续护理组病患采取普通随访干预同时结合延续护理,研究2组并发症和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结果:延续护理组病患并发症和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均比普通随访组要好,2组比较,p<0.05.结论:对中晚期食管癌放化疗病患采取延续护理,可加深其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减少相关并发症出现风险,效果较好.

    作者:孙君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疼痛在糖尿病风险管理中采用品管圈活动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成立品管圈活动期间收治的180例糖尿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的实验组,选取本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未成立品管圈活动期间收治的160例糖尿病患者为常规组,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胰岛素保、末梢血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工作中实施品管圈活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对提升护理人员护理技术,同时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帮助.

    作者:丁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护理学导论》教学中高尔夫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高尔夫教学法在《护理学导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我校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间护理专业的84名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给予观察组高尔夫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成效.结果 对照组期平时考核成绩为(12.4±1.5)分,期中考核成绩为(21.6±1.8)分,期末考核成绩为(40.8±1.6)分,与观察组的(17.1±2.1)分、(26.2±1.5)分和(46.2±2.1)分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将高尔夫教学法应用于《护理学导论》教学工作,能够明显增加学习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桂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层次护理在提高卵巢囊肿患者术后自护能力及恢复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层次护理在提高卵巢囊肿患者术后自护能力及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6例卵巢囊肿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层次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自护能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离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31.25%)(P<0.05).结论:对行手术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实施层次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自护能力,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陈美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产程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妇产科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产程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新郑人民医院妇产科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72例待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所选产妇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6例产妇,给予常规组产妇实施传统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产妇在传统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和母婴结局.结果: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产妇,同时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及婴儿状态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待产产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同时对改善产妇生活质量有重要帮助.

    作者:刘小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生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和管理对策探讨

    目的 分析生殖中心出现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旨在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我院生殖中心的500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病例及时归档率以及护理纠纷率,实行相适应的护理管理措施,评估护理结果.结果 通过对生殖中心实行护理管理措施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病例及时归档率均明显得到提升,而护理纠纷率明显下降,实施前后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生殖中心安全护理隐患较多的情况,需要对其实施有正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生殖中心的护理效果.

    作者:王婕妤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的护理干预对其治疗有效率和肺功能影响评价

    目的:探究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的护理干预对其治疗有效率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到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肺功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肺功能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融入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总体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因此值得推广.

    作者:张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埃索美拉唑、曲美布汀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研究

    目的:分析埃索美拉唑、曲美布汀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86例,按照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埃索美拉唑与曲美布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铝碳酸镁治疗,经过治疗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以及治疗疗效.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疗效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使用埃索美拉唑、曲美布汀联合铝碳酸镁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症状积分,显著提升终治疗疗效,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杜宏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并栓塞6

    目的: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并栓塞的小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以研究的结论来对肺炎的临床医学特点和治疗的方式来增加了解.方法:对在近几年我院的儿科进行收录治疗的6组MPP并栓塞的小儿临床医学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这六组儿童的年龄在3-13岁不等,男女患儿均为3人.这六名患儿中,高热、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强阳性比例不小于1:160,胸部影像学的检查,包括痰荧光定量的检查均符合肺炎病例.四组患儿出现合并肝功能损害,4组D二聚体有升高现象,5人出现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的情况,并且有合并胸腔积液或者胸膜炎发生.结论:MPP通常会有高凝情况发生,栓塞在身体的每一个藏器官都有可能发生,脑梗死预后差能够被降低,所以,需要对MPP合并栓塞提高治疗警惕,尽早对病情进行诊断,降低患儿死亡几率.

    作者:尹倩倩;甄庆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浅析营养与肥胖的关系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致使肥胖已经成为现代人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面对肥胖高发生率、高增长率的现状,本文首先论述了饮食与肥胖的关系,营养与肥胖的关系,继而提出了一些用营养防止肥胖的新方法,以达到在保证身体营养均衡的情况下有效控制体重的目的,从而改善人们的营养状况,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作者:张瑞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腹腔热灌注对癌性腹水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持续腹腔热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将76例癌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奥沙利铂(L-OHP)持续腹腔热灌注化疗组(热化组)26例,引出腹水后,在加热的5%葡萄糖溶液2500-3500ml中加入(L-OHP)200mg/m2,持续体外循环腹腔热灌注,腹腔内温度保持在41-43℃,持续60min;腹腔内注射奥沙利铂化疗组(单化组)26例,常规腹腔穿刺引流腹水后注射(L-OHP)200mg/m2.单纯腹腔热灌注组(单热组)24例,加热5%葡萄糖溶液2500-3500ml,持续热灌注60min.结果 总有效率(CR+PR)54%(41/76).热化组、单化组和单热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6.9%(20/26)、50.0%(13/26)、33.3%(8/24),P<0.05.结论 奥沙利铂持续腹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腹水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毒副作用不大.

    作者:杨同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