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清肝泻火法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分析

岳素玲

关键词: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清肝泻火法,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清肝泻火法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治疗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62例(86只患眼),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42只患眼)与对照组31例(44只患眼),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清肝泻火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实施清肝泻火法治疗,具有显著治疗效果.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普外科护理过程中常见的危险因素及降低护理风险的措施分析

    目的:研究普外科护理过程中常见的危险因素并找到降低护理风险的措施.方法:收集我院在2016年3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37例普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7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降低护理风险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风险发生率(7.14%)显著低于对照组风险发生率(17.91%),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普外科护理过程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有利于防范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具有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杨柳;黄臧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3例,根据是否使用中药治疗将患者分为联合组32例与单纯组31例,单纯组患者采用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联合组采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单纯组患者31例,治疗后VAS评分3.91±0.23、JOA评分18.31±1.22;联合组患者32例,治疗后VAS评分2.11±0.31、JOA评分20.76±1.43.两组患者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8、7.419,P<0.05).结论 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李华忠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分析

    腰椎压缩性骨折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上主张绝对平卧硬板床休息4-6周,结合腰背肌功能锻炼、内外用药等,若失治或误治会遗留腰背部疼痛、畸形及椎体滑脱等后遗症.2015年6月 ~2016年6月,我们对60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分阶段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裕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茵陈蒿汤加减治疗肝衰竭黄疸的经验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加减方治疗肝衰竭引起的难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住院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或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试验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以茵陈蒿汤为主方加减的中药,观察患者的生化指标、临床症状积分及有效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TBil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Alb、Pn~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后第4周和第8周,试验组患者血清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第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症状积分较前下降,第4周、第8周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尸<0.05).治疗后两组有效率、死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尹国良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安宫牛黄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治疗轻微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轻微肝性脑病患者按简单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安宫牛黄丸口服,对照组予乳果糖口服,治疗1 W,观察比较数字连接试验、数字符号试验、血氨及肝功能水平.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数字连接试验、数字符号试验、血氨及肝功能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数字连接试验、数字符号试验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血氨及肝功能水平的改善程度无差异(P>0.05).结论:安宫牛黄丸可以改善轻微肝性脑病患者的智力水平,对轻微肝性脑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黄泽颖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射频治疗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射频治疗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以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机上采取更加全面、细致的护理方式,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8.44%显著高于对照组为76.56%,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7.81%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在采取视频治疗术的同时,配合全面、细致的护理措施,能较好的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作者:张晶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护理标识卡在减少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护理标识卡在减少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同一年不同月份的不同患者,其中1月到6月之间未应用护理标识卡的病人作为要对比的组,而选取多例7月到12月应用了护理标示卡的病人作为观察组.除此之外,还要选取都参与了上述两组的几十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来将上述两组不同病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士在使用护标识卡前后的评价进行对比.结果:经过多数研究数据发现,那些没有使用护理标识卡的病人发生疾病的概率十分低,比没有使用标识卡的少百分之二十多.另外,对于满意度的调查,差距更大.使用标示卡后的满意度为95.65%,高于未使用标示卡56.25%.结论:通过多方数据显示表明:在护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使用标识卡可以降低病人的疾病发生率,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作者:韩聃聃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分析麻醉复苏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与对策

    目的:探讨麻醉复苏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与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3月-2017年11月我院麻醉复苏室472例全身麻醉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析患者发生安全隐患的原因,同时对照组采取常规麻醉复苏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针对安全隐患加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安全隐患发生率与患者满意率分别是11%、97.5%,对照组分别是41.5%、86.4%,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麻醉复苏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原因加强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可明显减少患者安全隐患,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小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在胃癌腹腔镜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目的:就是为了讨论研究优质的护理,对胃癌腹腔术后的影响以及优质护理的应用.方法:我们对安徽省铜陵市的医院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胃癌腹腔镜术后的112个患者进行了优质护理,然后观察其结果.结果:我们实验研究的112例患者现已经完全康复出院,但其中有11名患者要出现不适的情况,也就是我们术后的一些反应例如腹痛,腹胀恶心的不适反应,还有1例患者出现腹泻的情况,但经过我们的治疗已经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结论:优质的护理服务对胃癌腹腔镜术的恢复是有很大作用的.

    作者:吕英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冷冻联合派特灵治疗女性外阴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女性外阴尖锐湿疣采用冷冻联合派特灵治疗的效果.方法:将76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应用冷冻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冷冻联合派特灵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治愈率为78.95%,显著高于对照组36.84%的治愈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同(P>0.05).结论:冷冻联合派特灵治疗女性外阴尖锐湿疣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马军格;李辉霞;牛润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柔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柔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到2015年期间收治的44例患者,由于护理措施不相同,分为对照组22例,观察组22例,进行比较.结果:采用这种柔性管理不仅有利于推动妇产科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能够减轻工作人员的心理负担,让他们在和谐的工作气氛中拿出百分之百的热情,由此可见,将柔性管理模式运用到妇产科护理工作当中是具有借鉴性意义的.结论:良好管理模式的贯彻,才能够很大程度上达到患者的满意,不仅有利于他们的痊愈,还有助于给医院创立优质的服务品牌,降低护理工作岗位人员的犯错几率.

    作者:周景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内科护理教学中师生角色互换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内科护理教学中师生角色互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高校护理学系12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抽取60例作为对照组,另根据配对原则抽取6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师生角色互换模式教学.对比内科护理理论考试成绩及实践考试成绩.结果:观察组内科护理理论考试成绩及实践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科护理教学中采用师生角色互换模式具有显著效果,可准确提高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及实践考试成绩,使其综合能力获得提升,值得在教学中推广.

    作者:侯慧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应用于ICU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研究讨论预见性护理和常规护理分别在ICU重症患者临床实验中产生不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近几年的预见性护理和常规护理服务病理进行对比.通过观察和比较常规性护理组和预见性护理组的并发症产生概率和临床效果,以此来探讨在ICU中实行两种不同护理方式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经过数据统计表明,在常规护理组中并发症发生率为百分之二十一点八八,明显高于预见性护理组的百分之六点二五.常规性护理组患者总有率为百分之八十四点三八,明显低于预见性护理组的百分之九十六点八八,此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小于零点零五).结论:预见性护理在ICU重症患者的护理中能比常规性护理更加积极地感知患者的病情,护理服务的质量也有较大的提升,病人的治疗总有率显著得到提高,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得到减低,我们应该在临床中积极推广.

    作者:冀晓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临床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水平检测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法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间来我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抽取35例作为试验组研究对象,采用同样方法从同时间段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儿童中抽取35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入组儿童均接受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水平检测,比较两组差异.结果:研究表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免疫球蛋白IgG、IgA水平显著降低,而IgM水平则显著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减弱,临床可通过检测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水平来作为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参考指标.

    作者:李晓文;陈晨;张伟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CO中毒合并压疮病人针对性护理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CO中毒合并压疮病人针对性护理疗效.方法: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接收的88例CO中毒合并压疮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压疮针对性护理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压疮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一周后II~IV期压疮个体明显高于实验组(68.2%VS50.0%),两组患者临床诊疗护理3周后实验组患者临床好转率高于对照组(100.0%VS77.3%),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5.4%,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CO中毒合并压疮患者给予压疮针对性护理有利于压疮发生个体局部愈合,可有效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再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两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效果比较分析

    目的:探究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效果,并对护理后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4月收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每组患者各42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护理方法使用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甲硝唑进行联合治疗.将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达到97.62%,其中显效39例,有效2例,无效1例.参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5.71%,显效29例,有效7例,无效6例.实验组有效治疗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具有存在意义;讨论:使用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甲硝唑配合常规护理治疗方法进行治疗针,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有着显著疗效,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加以推广及应用.

    作者:黎菁菁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老年骨质疏松发生再次骨折的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干预

    目的 寻找是什么原因让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再次发生脆性骨折.方法 选择了119例在2011年8月-2012年10月本院老年骨质疏松发生再次骨折的患者,并对其在治疗结束之后24个月的时间内进行采访,根据采访是否在二十四个月内再次发生脆性骨折结果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即随访时间内再次发生脆性骨折的人数为53例对照组即随访时间内未发生脆性骨折的人数为66例.结果 感觉单方面因素分析得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体质指数、合并冠心病、合并血脂代谢紊乱、初次骨折后手术治疗史、骨质疏松性骨折家族史相比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了有效的缓解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再次发生脆性骨折的事件,必须根据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再次发生脆性骨折的原因制定专门的措施.

    作者:李丽华;霍霁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不同采血方案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采血方案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10月-2017年12月进行血常规检查的50例患者,同时采集同一病人的静脉血和末梢血,对比两组血常规检查结果.结果静脉血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以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水平与末梢血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在血常规检验中均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静脉采血检验结果更为客观且精准,能够成为血常规检验的主要采血方式.

    作者:吕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助产士心理护理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初产妇应用心理护理对其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临床纳入我院2016.11-2017.10期间收治的28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140例(应用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1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重点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分娩方式,对比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时间,评估产妇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88.57%,对照组77.86%,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相对更高(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11.43%,对照组22.14%,观察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第三产程两组产妇用时无明显差异;两组产妇应用护理干预前HAMA、HAMD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应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初产妇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提高了自然分娩率,缩短了自然分娩产妇第一、第二产程时间,产妇心理状态也更佳.

    作者:李欣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48例,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疼痛缓解时间、平均拆线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接受优质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史景平;崔月;马清华;关文启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