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脑血管科护理工作的体会

马小云

关键词:心脑血管科, 护理工作, 体会
摘要: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加以治疗,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这对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对目前心脑血管科护理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治疗阶段的护理措施进行了论述,并指出了提高心脑血管科护理质量的主要途径。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瑞舒伐他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瑞舒伐他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方法从2012年2月到2014年10月,选取我院诊治的9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接受生活方式干预和降糖治疗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汀口服10mg/d,治疗6周,观察分析治疗前后血脂四项(TC、TG、LDL-C和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患者经瑞舒伐他汀治疗6周后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而HDL-C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hs-CRP、FPG和HbA1c水平在治疗后均有显著下降(分别P﹤0.05、﹤0.01和﹤0.01),治疗过程中仅少数患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但未影响治疗。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显著降低合并血脂异常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TC、TG、LDL-C和hs-CRP水平,对血糖未见明显负面影响。

    作者:陈毓青;陈毓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加味保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气虚衰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加味保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气虚衰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阳气虚衰型患者100例,根据就诊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保元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0%,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阳气虚衰型患者的临床治疗上,加味保元汤治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敬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颅脑CT检查在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颅脑CT检查在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量﹥30ml患者的病死率27.8%(5/18)显著高于出血量﹤10ml、10-30ml患者3.4%(1/29)、5.7%(3/53)(P﹤0.05),但出血量﹤10ml和10-30ml患者的病死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出血部位为基底核、小脑半球、脑叶、丘脑、脑干患者的病死率之间的差异也均不显著(P﹥0.05);100例患者中,66例患者有高密度影出现,CT值在60-90Hu之间,为出血区域,2周后复查发现,34例患者呈向心性高密度影,具有明显较小的出血面积,一些患者呈低密度影,出血部位具有模糊的边缘;24例患者呈肾型出血,20例患者呈圆形出血,出血量为19ml左右;16例患者有占位效应出现,10例患者出血直接破入脑室。结论颅脑CT检查在脑出血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黎肈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心脏外伤急诊体外循环下心脏修补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分析心脏外伤急诊体外循环下心脏修补术的手术配合方式。方法从2014年1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体外循环心脏修补术治疗的心脏外伤急诊患者中择取1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7例心脏外伤急诊患者进行心脏修补术的治疗,并给予必要的抗休克护理。结果17例患者均治疗成功。结论对心脏外伤患者进行体外循环心脏修补术治疗时,应该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手术配合是影响抢救成功与否关键的因素之一。

    作者:宋莉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双容积重建透明影像在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探讨双容积重建透明影像对于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24例行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三维造影数据实施双容积重建,基于弹簧圈检出率、栓塞程度以及瘤体长度等指标对患者双容积重建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结果进行双容积重建后检出弹簧圈24个,检出率达到100%,24例患者中15例没有出现造影剂渗入,5例瘤颈中造影剂占位、4例瘤体中造影剂占位。手术后瘤体长度指标与手术前相比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容积重建能够对栓塞效果进行评估,显示弹簧圈缠绕团定位、动脉瘤长度等信息,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新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100例临床护理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血压改变明显比对照组的血压改变好;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和难产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病情和难产率轻;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0%,对照组满意度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通过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后,能减低患者的血压,并减少一些并发症的发生,也大大降低了胎儿在子宫内的危险程度,进一步促使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和使用。

    作者:周志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性耳聋与糖尿病、高血压的相关性探析

    目的:探析老年性耳聋与糖尿病、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到我院就诊的56例高血压患者和55例糖尿病患者及同期体检健康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血糖、血压、血脂及眼底和耳部检查,并进行纯音听阈测试。结果健康老年组患者的听阈升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的健康老年组患者的听阈均显著低于同龄段的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老年组患者的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且以高频损失为主;健康老年组的全频听阈均明显低于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与糖尿病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及糖尿病是影响老年患者听力和加重听力损害的重要因素,积极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是推迟老年聋发生的重要手段。

    作者:金桂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小儿肺炎结合心力衰竭护理干预探讨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结合心力衰竭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小儿肺炎结合心力衰竭患者72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干预护理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56,P﹤0.05)。对患儿进行护理后,可知小儿肺炎结合心力衰竭患儿的心率、呼吸频率、肝肋下增大情况均得到了较好的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结合心力衰竭患儿采取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患儿的康复,改善患儿的康复效果,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杨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探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的5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并按照血压的具体控制情况将患者分为血压控制正常组以及高血压组,其中血压控制正常组包含患者267例,高血压组包含患者233例。对所有的患者进行统一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准确测定患者的左心室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舒张晚期血流峰值、舒张晚期血流比值以及LVEF等具体的指标,然后对测定的指标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5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1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占29.00%,合并2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占25.00%,合并3个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占20.80%,危险因素少的患者,血压控制率没有出现明显的增加(χ2=4.125,P=0.356)。高血压组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心房颤动、冠心病脑卒中以及糖尿病的比率明显高于血压控制正常组。将血压控制的正常与不正常作为二分变量,对于上述的研究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BMI、TC、HDL-C和LVWP等指标的禅意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状况并没有因为服药数量的增加而逐渐改善,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当从患者的危险因素、生化指标、临床状况以及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等角度进行综合防治。

    作者:金玉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治疗61例扩张性心肌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治疗扩张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1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研究的方式,将61例患者根据临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与B组,A组给予卡维地洛进行治疗,B组给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B组患者,且治疗后心功能指标LVEF、LVEDD的情况优于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维地洛治疗扩张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优于美托洛尔,患者长期服用卡维地洛可以改善其左室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丁永广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危重患者急性左心衰抢救中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在危重患者急性左心衰抢救过程中,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和系统化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危重患者20例,随机均匀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10例,主要进行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10例,主要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和系统化的临床护理干预,研究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抢救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两组抢救治疗和临床护理,在患者抢救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患者临床死亡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在患者临床护理满意情况上,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急性左心衰危重患者来说,在实际的抢救过程中,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且在患者抢救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患者出现一系列并发症状,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病情。

    作者:陈党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女性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保守物理治疗,观察组48例,采用手术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效果及随访1-3年患者复发和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治疗41例,总有效率为85.4%,对照组患者有效治疗29例,总有效率为60.4%,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18.6%,死亡率为6.25%,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41.7%,死亡率为2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采用手术方式治疗,效果安全可靠,能够取得完整标本进行活检,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和宫颈原位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朱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肾脏透析患者凝血和纤溶功能改变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肾脏透析患者凝血与纤溶功能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慢性肾衰竭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于血液透析前1h、血液透析开始后1h、透析结束时、透析后3d分别测定患者静脉血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与组织纤溶酶原活物。结果血液透析开始后,血小板计数下降,且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与透析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透析后D-二聚体、组织纤溶酶原活物显著增高,与透析时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脏透析对患者凝血与纤溶功能有影响,能启动患者内源性凝血途径及继发性纤溶功能。

    作者:雷云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活血化瘀法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行西医常规治疗)和观察组(40例,应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37/40),高于对照组72.5%(29/40),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更少、心绞痛持续时间更短,心肌缺血总负荷更低,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应用活血化瘀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MI)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MI)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氯吡格雷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血管再通率、血管再闭率,随访1年,统计患者死亡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0%(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与对照组相当(P﹥0.05),闭塞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年后回访,研究组死亡率为18.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50%(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较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治疗更为有效,可以减少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廖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三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药物治疗方案采用曲美他嗪,观察组药物治疗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两组患者在常规临床药物治疗上均一致。8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平板运动试验,记录患者平板运动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下降1mm所用时间及诱发心绞痛所需时间作为衡量疗效的指标,并进行比较,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药物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0%,两组的疗效差异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板运动实验中,使用联合药物的观察组在持续运动、心电图ST段下降1mm和诱发心绞痛上较于对照组所用时间更长,疗效更为显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优于曲美他嗪单独治疗冠心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慧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乌头碱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探讨

    目的:通过临床对比研究,观察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乌头碱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乌头碱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共68例。将68例患者采用单双号法平均分成胺碘酮组和利多卡因组,分别予以两组患者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结果经治疗发现胺碘酮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明显早于利多卡因组患者(P﹤0.05),室性心率失常逆转时间为(38.9±6.2)min,室性心率失常消失时间为(91.6±11.2)min,与利多卡因组患者的(49.1±6.5)min和(113.5±15.4)min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与利多卡因比较,胺碘酮治疗乌头碱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安全性高,可为临床治疗乌头碱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理想药物。

    作者:刘美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慢性肾衰并发急性左心衰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并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慢性肾衰并发急性左心衰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30例慢性肾衰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30例患者均进行连续性的血液净化治疗。观察并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以及左心射血分数,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30例患者经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后,其心功能各项指标均得到有效的改善(P﹤0.05),其中25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显效,5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有效。结论对慢性肾衰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肾功能。

    作者:娄占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围生期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护理,另一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比较各项护理指标。结果试验组产妇顺产率(93.3%)高于对照组(60.0%),心力衰竭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26.7%)。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产后2h出血量低,和对照组相比差异鲜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应用在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中效果显著,能够改善分娩结局,保证母婴安全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尹一青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在胃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胃出血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胃出血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治疗过程中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护理满意程度和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18例(94.7%),高于对照组的13例(68.4%);患者护理满意17例(89.5%),高于对照组的11例(57.9%);经治疗后再次出血1例(5.3%),低于对照组的6例(31.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出血的治疗中实施优质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程度,减少复发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石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