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颈注射缩宫素与子宫按摩对预防产后出血效果分析

孟大梅

关键词:宫颈注射缩宫素, 子宫按摩, 预防产后出血, 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宫颈注射缩宫素结合子宫按摩对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自然分娩产妇,按照入院顺序的单双号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6例产妇采取宫颈注射缩宫素进行预防,观察组36例产妇在宫颈注射缩宫素的同时结合子宫按摩进行预防。对比两组产妇的缩宫效果、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出血量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宫缩总有效率是94.44%(34/36)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2.22%(26/3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几率为5.56%、产后24小时出血量(210.35±21.63)ml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22.22%、(352.19±26.06)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注射缩宫素结合子宫按摩对预防产后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并且降低了产妇产后发生出血的几率、产后出血量,防止产妇死亡的发生,在妇产科临床的可推行性、实用性较高。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脑钠肽在心血管中的应用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脑钠肽在临床诊断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3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心衰病患136例,将这些病患作为治疗组,同时选取这一期间体检健康者60人,将其作为对照组,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脑钠肽平与心功能状况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中病患脑钠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脑钠肽浓度随着心功能恶化逐渐升高,和心功能等级有着显著关联,P<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脑钠肽是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预警指标,它和心功能等级有着显著的关联,因此快速测定脑钠肽的浓度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及时诊断与治疗。

    作者:宋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腔隙性脑梗塞CT影像诊断及特点探讨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塞CT影像诊断及特点。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60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CT影像在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与特点进行分析。结果60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中,单发病灶30例,病灶尺寸0.5×1.1cm,圆形,CT影像显示为低密度椭圆影,CT值在19-26HU之间,不存在占位效应;多发病灶20例,病灶尺寸0.5-1.0cm,圆形,CT影像显示为低密度圆形影,CT值在21-27HU之间,不存在占位效应;混合病灶10例,呈圆形与梭形,CT值在20-25HU之间,占位效应不清晰。病灶分布如下:35例患者位于基底节,15例位于顶叶、颞叶、额叶,6例位于丘脑,4例位于脑干。结论 CT影像是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使用较为普遍的诊断方式,不仅能够缩短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诊断时间,而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很高的诊断率,成为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首选选择。但是受到患者发病时间的和病灶大小的影响,因此如果医院条件允许的话,患者还可以使用MRI辅助检查,以尽早治疗。

    作者:黄成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培土养心汤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研究培土养心汤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总共80例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使用常规西药联合培土养心汤进行治疗,培土养心汤的药方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对照组只使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一个疗程以后观察观察两组患者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相关症状的缓解情况,统计实验数据。结果在使用常规西药与培土养心汤的观察组的40例患者中,治愈的有15例,有效的为23例,无效的有2例,总有效率95.00%;在使用常规西药的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治愈的有11例,有效的为22例,无效的有7例,总有效率82.50%,两组在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两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得出使用常规西药联合培土养心汤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比只使用常规西药的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好,培土养心汤辅助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不错的疗效。结论中医辨证施治可以运用到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面,运用培土养心汤配合常规西药能得到比单用常规西药更好的治疗效果,培土养心汤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饶世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妇产科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探析

    目的:对妇产科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80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联合腹部B超进行输卵管通液显影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输卵管通液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宫内受孕率、输卵管通畅率均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腹部B超进行输卵管通液显影术在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不仅减少了对患者身体的损害,而且具有无辐射、不住院、不过敏以及花费低等多个特点。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当月就可以妊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郑美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循证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循证治疗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5例纳入本研究,均遵循循证医学的基本要求,接受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6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心率(HR)、舒张末期容量(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和血清脑钠肽前体(pro-BNP)水平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达到显效12例、有效3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3%。与治疗前对比,我们发现治疗后患者HR、EDV明显下降、LVEF明显上升,血清pro-BNP明显下降,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循证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延缓病程进展,今后可将其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欧阳雪莲;陈晓云;杨艳霞;钟萃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FGFR2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

    目的:综合分析中国汉族女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s2,FGFR2)基因rs2981582C/T、rs2981579C/T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的相关性。方法电子检索Pubmed、CNKI等数据库中FGFR2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相关所有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并对各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及异质性检验,发表偏倚评估,合并OR值及95%置信区间。结果本文检索到符合要求的文献共12篇,10篇全文和2篇会议,包括6126例病例和5329例正常对照,meta分析的结果表明rs2981582单核苷酸多态性中携带TT基因型的人群乳腺癌的患病风险增加30%(OR=1.30,95%Cl:1.14-1.48),携带CT基因型的人群乳腺癌的患病风险增加16%(OR=1.16,95%Cl:1.07-1.26),而携带CC基因型的人群患乳腺癌的风险却降低23%(OR=0.77,95%Cl:0.71-0.83);rs2981579单核苷酸多态性中携带TT基因型的人群乳腺癌的患病风险增加20%(OR=1.20,95%Cl:0.95-1.51),携带CT基因型的人群乳腺癌的患病风险降低7%(OR=0.93,95%Cl:0.77-1.13),而携带CC基因型的人群患乳腺癌的风险却降低13%(OR=0.87,95%Cl:0.71-1.08)。结论 FGFR2基因多态性中TT基因突变型可能是中国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风险因子。

    作者:周桃玉;朱柄铭;陈崇;温旺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10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102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芪参益气丸,两组均治疗一个疗程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明显高于对照组7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5.9%明显低于对照组11.8%,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子宫全切对卵巢形态功能及阴道形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和分析子宫全切术对卵巢形态功能及阴道形态的影响,为临床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于2010年1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记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0例未作手术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半年、术后1年对两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进行监测,观察卵巢功能,同时记录术前及术后后一次随访阴道长度及厚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E2(雌二醇)、FSH(促卵泡激素)、LH(黄体生成素)监测水平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半年、1年上述三项激素含量水平监测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半年、1年时观察组52例患者月经不规律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观察组阴道长度较术前缩短,阴道壁厚度变薄。结论对妇科疾病患者行子宫全切术治疗后,随着时间的流逝患者内分泌功能会下降,雌性激素分泌量下降,会对卵巢内分泌功能造成影响,同时阴道长度会缩短,阴道壁厚度也会变薄,临床上行该手术时,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作者:赵润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损害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及糖尿病肾损害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损害组的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肾损害组的hs-CRP水平较单纯糖尿病组高,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人血清hs-CRP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损害程度一致。

    作者:殷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心血管病治疗中的联合用药问题探讨

    为了探讨心血管病治疗中的联合用药问题,对我院心血管病患者用药状况进行持续监测,并且对检测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对我院300例心血管病患者临床用药医嘱单进行分析和监测,发现其中290条药物使用合理,而有10条存在有不合理配伍的情况。在临床治疗心血管病过程中应当加强心血管病患者临床用药重视程度,用药过程应加强监测,时刻观察药物之间相互作用且制定安全合理的用药方案。

    作者:周吉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重症心脏换瓣手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研究分析重症心脏换瓣手术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针对我院从2010年8月到2012年8月收治60例重症心脏换瓣手术患者,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且每组都有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试验组中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进行配合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在两组患者中,试验组患者临床效果要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重症心脏换瓣患者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个性化的护理干预配合治疗,不仅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还有效改善患者临床中的恐惧心理,对疾病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提高治愈率,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4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舒适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住院部96名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48人和对照组48人。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舒适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情紧张度,身体不适率和对护理满意度。结果从患者心情的紧张度来说,观察组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放松(P<0.05);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身体不适率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的效果显著,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和痛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冯押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改变。结果观察组经整体护理干预后,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整体护理干预后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走出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阴影,进而有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姚媛芝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对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10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法莫替丁制剂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使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患者为60%,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在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而且用药极为简单,止血迅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且用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戴荣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基层卫生院应用卡托普利治疗门诊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基层卫生院应用卡托普利治疗门诊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从我卫生院门诊部于2012年8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中抽取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依照抽签的方式随机给予其中60例患者卡托普利治疗(A组),另60例给予牛黄降压丸治疗(B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并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结果通过相应治疗,在总有效率上,A组为83.3%(50/60),B组为71.7%(43/60),甲组显著高于乙组(P<0.05);相比治疗前,两组在治疗后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上均得到了改善,而在改善幅度上,A组要好于B组(P<0.05);在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两组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基层卫生院门诊高血压患者来说,应用卡托普利治疗可起到显著的效果,有着较高的安全性以及较好的服药依从性,价格实惠,值得推广。

    作者:宋绍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氢氯噻嗪+尼群地平+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心电图改善情况及高血压、冠心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血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压变化情况要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降压总有效率97.5%、冠心病治疗总有效率90%、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65%均要优于对照组的降压总有效率80%、冠心病治疗总有效率70%、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47.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而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普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脏超声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心脏超声诊断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0月接诊的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设定为研究组,将同期接诊的单纯高血压患者8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皆采用心脏超声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左房内径、E/A上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左室舒张末期内经及室间隔/左室后壁上差异性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心脏超声检测,除了显示引发心脏形态结构改变,还指示不同程度生理指标改变,以及发生左心房扩大等,应加强重视。

    作者:李红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病人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高血压病人240例,按照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高血压知识知晓程度、用药情况、健康生活改善情况及降压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高血压知识合格率、用药依从性、健康生活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降压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病人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降压治疗有效性,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苏兴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32例脑出血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分析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3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之前收治的32例作为对照组,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性护理,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84.38%,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6.88%,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54,P<0.05)。结论对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效果显著,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元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与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按临床护理路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质量以及护理评价。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护理可改善患者预后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陈云;罗玲;罗敏;李安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