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的治疗

金夏生

关键词: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坏死
摘要:[目的]讨论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的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近年来类似于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的髋部疾病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术中及术后情况,评价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本组7例患者,其中男2例,女5例;平均年龄67.3岁(60~72岁).从髋关节出现疼痛的症状开始到影像学检查股骨头坏死塌陷消失时间平均病程为9.2个月(7~11个月).7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32±5)个月,无假体松动失败的病例.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22±3)分提高到术后(96±2)分(P<0.01).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是一种临床上非常少见的髋部疾病,病情进展迅速,髋关节破坏严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早期护理方式分析

    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对于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的作用.方法:在2017年2月-2018年1月我院产科收治的剖宫产产妇中选出16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围生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对比两组的DVT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5.0%和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8.75%均低于对照组的16.25%、22.5%,P<0.05;观察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8.75%高于对照组的88.75%,P<0.05.结论:早期护理的应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减轻产后的双下肢肿胀疼痛,促进产后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凌志琴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优化护理流程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流程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相关的护理.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对照组35例;对治疗组33例在优化护理流程下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随机选择35例非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溶栓前及溶栓24小时后、14天后及3月后NIHSS评分,并使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进行优化护理流程下静脉溶栓治疗疗效判定.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在溶栓治疗前后优化护理流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更好地恢复功能,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景梅;苏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社区输液过程中的健康教育应用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社区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间在我院接受输液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6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86)和对比组(n=83),仅为对比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输液过程中不良身心感受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不良身心感受患者为5例,总发生率为5.81%,对比组出现不良身心感受患者为20例,总发生率为24.10%,观察组患者不良身心感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003,P=0.0008).结论:对在社区输液中的患者应用健康教育能够使患者不良身心感受得到减轻,有助于保证输液过程的顺利进行,可加快患者病情改善和缓解.

    作者:於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届护理专科学生120名进行临床教学,按照随机分配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护理教学,观察组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比较两组学生教学前后考核评分.结果:经教学开展后,两组学生教学前考核评分较之前均不同程度提高,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学生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均有效的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伟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浅谈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护理配合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5-2016年356例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156例为对照组,200例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护理配合,实验组采取学习-培训-模拟方法进行组合护理配合.结果: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使医护配合程度提升,手术质量提升,医疗护理质量提升,实验组从时间、人员、财力、物力上都大大节省.结果:提升了医患和谐,促进了医患信任度,与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现将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具体配合方法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舟;张小华;徐滔;蔡卓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肾结石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肾结石经皮肾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性手术临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并对治疗效果展开分析.方法:本次肾结石手术研究活动选择的对象为我院2017年2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院实施肾结石手术的患者共计68例,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病症程度以及个人意愿的不同,随机分为两个手术组,微创组:34例,采用经皮肾镜手术微创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开放性传统手术治疗.结果:微创组:34例,治愈20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治愈率58.82%,有效率94.11%,经过6个月跟踪复发率8.82%(3/34),并发症率11.76%(4/34).对照组:34例,治愈15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治愈率44.12%,有效率88.23%,经过6个月跟踪复发率23.53%(8/34),并发症率23.53%(8/34).另外,微创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指标.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肾结石手术治疗中,采用石经皮肾镜手术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效果,降低并发症率和复发率,同时大大减少了患者临床痛苦.

    作者:安邦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放射治疗对于晚期骨转移癌痛控制的疗效观察

    目的:放射治疗对于晚期癌症骨转移患者疼痛控制的疗效观察.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晚期癌症骨转移患者中随机抽取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51例,采取常规癌痛治疗;观察组5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放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明显减轻.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癌痛治疗的基础上加上放疗在晚期癌症骨转移患者疼痛控制上疗效良好.

    作者:陈大为;姜慧琳;成永忠;金红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对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8月~2017年9月我院所接收的122例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舒适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61例.舒适组给予舒适护理指导,对照组在给予常规护理指导,对比对照组和舒适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以及护理前后心理情绪评分.结果:舒适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2例(3.28%)显著低于对照组10例(16.39%),各组护理前的心理情绪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舒适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给予舒适护理指导,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同时,还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作者:王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不同量表在老年卒中患者抑郁状态评估中的信效度比较

    目的:对比老年抑郁量表(G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在用于老年卒中患者抑郁状态评估时的信度与效度,筛选适用于该人群的抑郁状态评分量表.方法:协助102例老年卒中患者完成GDS-15和HAMD-17两种量表的评估.对评估结果进行信度、效度以及评估结果的一致性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分别探讨两种抑郁量表中影响评估结果的风险因素.结果GDS-15的Cronbach'sα系数(0.738)高于HAMD-17(0.672).结论GDS-15和HAMD-17两种量表均是用于老年卒中患者抑郁状态评估的有效工具,但GDS-15量表的条目更简洁客观,内部一致性信效度更高,在临床上更适用于老年卒中患者的抑郁状态的判定.

    作者:崔凯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分析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目的:分析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60例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病情进行分组,甲组患者未出现再出血,乙组患者出现再出血现象,对两组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护理后对效果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分别包括:出血量、血小板、Hb、BUN等,乙组的血小板、Hb低于甲组,其他指标高于甲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预防后效果可知,乙组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患者采用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优势明显,能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作者:刘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在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在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行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8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和温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鼻主观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鼻主观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鼻症状评分为(2.57±0.86)分,对照组为(3.72±0.98)分,实验组患者症状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3,P<0.001).结论:鼻窦炎术后患者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鼻部症状,提高患者舒适度,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争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5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患者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28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对56例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效果对比.结果:观察组28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8例患者生活质量组间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28例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提升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改善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

    作者:廖翠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基于常规尿液检验与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目的 比较在糖尿病诊断中使用常规尿液检验与生化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6年5月~2017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92例,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6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尿液检验法,观察组使用生化尿液检验法,对两组的诊断有效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诊断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的临床诊断中,使用生化检验比使用常规尿液检验有效诊断率会更高,更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蔡航;孙靖;张正旭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追踪护理干预对小儿哮喘发作次数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追踪护理干预对小儿哮喘发作次数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60例患儿随机分组,主要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服务,n=30),观察组(实施追踪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服务,n=30),比较两组患儿急诊次数住院次数发作次数,以及护理后满意度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急诊次数住院次数发作次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满意度是96.6%,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可知,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追踪护理干预在小儿哮喘发作次数中的具有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缓解患儿的发作次数;另一方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薛圆圆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理筋正骨手法牵引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理筋正骨手法牵引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计算机表法的方式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总计60例,每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理筋正骨手法、牵引并配合中药内服外敷进行治疗,参照组患者则使用牵引疗法配合尼美舒利分散片等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参照组,组内数据对比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筋正骨手法牵引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治疗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彭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的治疗

    [目的]讨论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的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近年来类似于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的髋部疾病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术中及术后情况,评价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本组7例患者,其中男2例,女5例;平均年龄67.3岁(60~72岁).从髋关节出现疼痛的症状开始到影像学检查股骨头坏死塌陷消失时间平均病程为9.2个月(7~11个月).7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32±5)个月,无假体松动失败的病例.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22±3)分提高到术后(96±2)分(P<0.01).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是一种临床上非常少见的髋部疾病,病情进展迅速,髋关节破坏严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金夏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性质量改进的方式及意义研究

    目的:明确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性质量改进对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实际效果.方法:在2016.03--2017.03期间,开展持续性质量改进,并且统计分析这一阶段医院感染情况,将结果和2015.02--2016.02期间没有开展护理质量管理控制所发生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对比.结果:开展后的感染发生率明显比开展前低,P<0.05.结论:实施持续性质量改进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骆禕晨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脑电图诊断颅内感染及其对预后评估的作用分析

    目的:总结并归纳脑电图诊断颅内感染及其对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收的36例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对其进行动态脑电图检查.观察患者的脑电图特点,分析脑电图诊断颅内感染及其对预后评估的作用.参照患者的终病理结果,对患者的感染程度、治疗难易程度以及患者生活质量对其进行评分,总分100分,根据患者预后评分状况将患者分为两组,分数低于60分的16例患者为观察者,分数高于60分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脑电图特征.结果:患者住院1个月时脑电图检查的阳性率为100%,明显高于住院1~2周是的脑电图检查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者患者的脑电图异常波形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异常波形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现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较大,均满足P<0.05,数据从统计学分析,具有参考价值.结论:在对颅内感染患者进行评估时,动态脑电图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提高诊断效果,且可对患者的预后做出评估,可以被推广应用.

    作者:姚蕾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系统护理干预对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的影响

    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是非常严重的创伤,不仅疗程长,且易导致残疾的发生,使患者身心均受到极大的挫伤[1].大部分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均存在负面心理,例如焦虑、抑郁等,降低了患者的疗效,影响患者预后.此外,该类患者还易并发多器官系统并发症,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是提高患者疗效的关键.笔者对我院1例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施以系统性护理干预,现对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缪小虹;陈碧;李越艺;郑丽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适配体在生物毒素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食物中毒是一种比较重要的食源性的疾病.近几年由于生物毒素而造成的食品中毒事件经常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因为食品中有很多生物毒素.所以,在进行检测的时候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目前为止,研究热点之一是适配体的检测方式,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识别工具.这种适配体具有突出的特点,例如亲和性比较强,制作成本比较低.因此,这一次识别工具在进行检测食品危害物的时候,非常的受欢迎.但是这一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值得深入探讨促进其能进一步的宣传和应用

    作者:郭欣奕;李东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