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超产前诊断胎儿心血管异常的临床价值

马兰

关键词:彩超, 产前诊断, 胎儿心血管异常, 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彩超产前诊断胎儿心血管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产检的280例孕妇,分为高危险因素组与没有高危险因素组,通过回顾性分析对两组孕妇的胎儿心血管异常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280例进行产检的孕妇中,检查出有4例心血管异常的胎儿,且均在引产处理后尸检或者是分娩后得到证实。在随访中得知,高危因素孕妇的胎儿心血管异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不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在产前胎儿心血管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了胎儿心血管异常的诊断有效率,而且降低我国新生儿中先天心脏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大大提高了我国人口出生质量,促进我国优生优育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心脏换瓣手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研究分析重症心脏换瓣手术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针对我院从2010年8月到2012年8月收治60例重症心脏换瓣手术患者,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且每组都有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试验组中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进行配合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在两组患者中,试验组患者临床效果要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重症心脏换瓣患者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个性化的护理干预配合治疗,不仅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还有效改善患者临床中的恐惧心理,对疾病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提高治愈率,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简述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诊治

    心血管疾病,又称循环系统疾病,一般与动脉硬化有关。常见病种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心绞痛和心梗等。流行病学预测,到2020年,我国非传染疾病死因将上升至全部死因的79%,心血管疾病将居首位。现在,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中医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的逐步走向成熟,芳香开窍法和痰瘀互结病机也有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临床研究领域,芎芍胶囊、速效救心丸、静脉滴注中药防治心血管疾病预防方面作用突出。中医药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发挥“治未病”思想、中医药特色治疗方式方法的独特优势,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陈君臻;赵苓燕;刘峰;王天童;石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睡眠质量评估及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采取临床睡眠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4月-2014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病人65例(实验组),并抽取同一时间的健康人群65例作为对照组,采取PQS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患有心血管病老年病人睡眠质量给予全面评估,并且通过对患有心血管病的老年病人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临床护理干预之前和临床护理干预以后老年心血管病人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采取PQS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给予对比分析,实验组病人的睡眠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采取临床护理干预以后,睡眠治疗明显优于临床护理干预之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有心血管病的老年人大部分都存在睡眠质量相对较差的问题,采取相对应的临床护理干预以后,可以使老年心血管病病人的睡眠质量明显得到提高,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康红;吴希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稳心颗粒联合华法令降低房颤患者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稳心颗粒联合华法令对房颤患者脑卒中防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9月-2012年9月就诊我院的房颤病人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华法令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之上联合稳心颗粒,对两组治疗情况给予分析研究。结果稳心颗粒组较华法令组房颤发作次数减少明显(P<0.05);稳心颗粒组的每周心房颤动持续时间较华法令组减少明显(P<0.05);稳心颗粒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华法令组(P<0.05)。稳心颗粒组卒中和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华法令组。结论稳心颗粒联合华法令可以显著降低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并降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福添;王春木;戴端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CHD患者及健康体检患者50例,比较两组hs-CRP及APN水平。结果 CAD组hs-CRP水平(6.07±0.63)mg/L,明显高于正常组;APN水平(6.83±2.4)mg/L明显低于正常组);hs-CRP及APN水平呈负相关(r=-0.857,P<0.05)。结论在CH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hs-CRP及血清APN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血清APN能够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作用。

    作者:杜永利;任久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心血管病治疗中的联合用药问题探讨

    为了探讨心血管病治疗中的联合用药问题,对我院心血管病患者用药状况进行持续监测,并且对检测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对我院300例心血管病患者临床用药医嘱单进行分析和监测,发现其中290条药物使用合理,而有10条存在有不合理配伍的情况。在临床治疗心血管病过程中应当加强心血管病患者临床用药重视程度,用药过程应加强监测,时刻观察药物之间相互作用且制定安全合理的用药方案。

    作者:周吉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留针治疗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留针治疗痔术后疼痛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术后根据其实际情况遵医嘱给予药物止痛;研究组术后给予留针止痛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VAS评分,根据其评分结果及临床表现变化情况判断其止痛效果,记录两组术后疼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痔疮术后疼痛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研究组痔疮患者术后疼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仅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22.22%(P<0.05)。结论应用腹部留针治疗痔疮术后疼痛患者疗效显著,有效降低其术后疼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潘凌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彩超产前诊断胎儿心血管异常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彩超产前诊断胎儿心血管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产检的280例孕妇,分为高危险因素组与没有高危险因素组,通过回顾性分析对两组孕妇的胎儿心血管异常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280例进行产检的孕妇中,检查出有4例心血管异常的胎儿,且均在引产处理后尸检或者是分娩后得到证实。在随访中得知,高危因素孕妇的胎儿心血管异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不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在产前胎儿心血管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了胎儿心血管异常的诊断有效率,而且降低我国新生儿中先天心脏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大大提高了我国人口出生质量,促进我国优生优育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马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主动脉夹层CTA的诊断及介入治疗

    目的:对主动脉夹层CTA的诊断及介入治疗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60例,均为2012年6月到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所有患者均经DSA抑或MR T1-FS确诊。对患者的内膜瓣、管壁增厚、夹层动脉瘤和双腔征等影像学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出现主动脉夹层病变的70处,其中30例前循环,40例后循环。在70处主动脉夹层病变当中,有27处内膜瓣,7处双腔征,36处血管狭窄。相比DSA诊断,通过CTA可以把23处内膜瓣显示出来,占85.2%(23/27),可把5处双腔征显示出来,占71.4%(5/7),可把34处血管狭窄显示出来,占94.4%(34/36)。而在显示主动脉夹层脉瘤和血管闭塞上差异不显著。CTA比MR T1-FS更容易把血管内膜增厚给显示出来。结论通过CTA诊断主动脉夹层,能够把多种影像学征象给清晰显示出来,包括管壁和血管腔在内的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方式,对临床上运用适当的介入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欧阳天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32例脑出血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分析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3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之前收治的32例作为对照组,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性护理,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84.38%,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6.88%,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54,P<0.05)。结论对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效果显著,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元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手术室职业危害因素及职业防护研究进展

    手术室属于医院十分重要的科室,尤其是急救与抢救的实施基本上都在手术室完成,对于患者生存率有着积极的影响。就近几年相关研究来看,手术室职业危害发生率逐年上升,为此必须针对其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探讨与分析,从而制订出职业防护措施,降低职业危害事件,进而提高临床治疗与护理效果。基于此,本文就手术室职业危害因素及职业防护进行了综述,希望对相关事业有所借鉴。

    作者:罗亚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11例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给予精心的围术期护理。结果15例经桡动脉穿刺未成功,11例改为肱动脉穿刺,4例改为股动脉穿刺,其余296例均顺利手术。术前存在紧张恐惧心理的患者76例,术中发生血管痉挛6例,术后肢体中度肿胀2例,轻度或局部肿胀11例,血管迷走性神经反射5例,低血压4例,无造影剂过敏及不良反应病例。结论加强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可以大限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的安全,提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

    作者:胡江飞;姚桃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病人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高血压病人240例,按照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高血压知识知晓程度、用药情况、健康生活改善情况及降压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高血压知识合格率、用药依从性、健康生活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降压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病人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降压治疗有效性,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苏兴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莫沙必利和吗丁啉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实施莫沙必利与吗丁啉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7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其中A组患者实施莫沙必利进行治疗,B组患者实施吗丁啉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A组患者上腹胀的改善情况优于B组,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7.78%,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47.22%,两组患者比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进食减少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B组患者,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0%。两组患者比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复发几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沙必利的疗效要优于吗丁啉,它是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较为安全的药物。

    作者:王顺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碎裂QRS波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心电图中的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fQRS)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包头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临床上考虑冠心病并进行过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病例492份。根据患者入院以后前三日内心电图中有无碎裂QRS (fQRS)波分为两组,其中A组(有fQRS波)271例,B组(无fQRS波)221例。首先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症有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有无差异。结果(1)AB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AB两组患者的冠脉血管狭窄程度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病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碎裂QRS波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作者:赵瑞平;万真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晚期妊娠妇女的心电图表现与分析

    目的:准确分析与判断晚期妊娠妇女的心电图表现,及时治疗,更好的为晚期妊娠妇女进行健康指导。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的460例晚期妊娠妇女作为观察组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另选取同年龄段的健康非妊娠妇女460例行常规心电图检查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检查者中观察组可疑或异常者110例,阳性占总数23.91%;对照组可疑或异常者32例,阳性占总数6.95%,两组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中窦性心动过速、ST-T异常、短PR、Ptfv1异常、频发室性早搏等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观察组阳性率较高,其中有些是妊娠并发某些疾病,而大多数是生理因素引起的心电图改变,因此对于某些可疑、异常心电图表现进行正确判断及健康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廖兰;寇彦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应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1年7月-2014年3月我院就诊确诊的86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其中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片治疗,而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下降,心绞痛症状改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观察组LDL-C、TC两项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改善冠心病症状,有效降低血脂,临床疗效确切,并且方便依从性高。

    作者:石锦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探析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遇问题及如何合理用药

    目的:对现阶段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以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心血管内科的2315患者的用药情况及临床用药常见问题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出现用药问题的病历有463例(20%),因用药问题而出现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有84例(3.6%),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医院心血管科临床医生一定要丰富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知识,强化自身理论以及经验总结,在不断的实践工作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保证患者的安全用药。

    作者:代德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对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10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法莫替丁制剂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使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患者为60%,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在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而且用药极为简单,止血迅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且用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戴荣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96例冠心病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把96例冠心病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使用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进行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93.75%,实验组比对照组取得更明显的临床疗效(P<0.05)。结论把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和复方丹参滴丸应用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可使患者的血脂水平得到一定降低,并可使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得到比较有效的缓解,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作者:刘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