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靖;张正旭;蔡航
对谵妄筛查量表在重症监护室常规护理监测中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从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入重症监护室的重症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50例和实施谵妄筛查量表强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50例,观察组用重症监护谵妄筛查量表评估病人的意识状态,班班评估,班班交接.记录两组患者谵妄发生率、意外拔管率、脱机困难、死亡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病人在谵妄发生率、意外拔管、死亡数上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谵妄筛查量表能有效降低重症监护室病人的谵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人数,应在临床得到推广.
作者:谢文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创伤患者手术后疼痛是一种普遍现象,为了减轻术后疼痛,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综述了疼痛的机制、疼痛的评估,并总结了疼痛的护理干预工作:术前评估与教育、心理护理、镇痛药护理、超前镇痛、替代疗法和平静镇痛等.
作者:白娟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2017年4月10日上午8时36分,六枝疾控中心流病科在开展网络监测审核卡片时,发现新场乡卫生院及六盘水市二医3月17日至4月10日报告新场乡中心小学腮腺炎病例5例,特区疾控中心应急科科长组织业务人员于8时50分出发,9时40分到达新场乡中心小学进行病例主动筛查,至下午19时20分调查结束,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究无痛胃镜检查的护理配合方法以及护理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中随机纳入93例患者,将纳入对象分为常规干预组(n=45)和优质护理组(n=48),全部纳入对象均接受无痛胃镜检查以及常规护理干预,同时为优质护理组患者提供优质护理.结果:2组患者呼吸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975,P=0.0322),2组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376,P=0.0263),2组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053,P=0.0031),2组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504,P=0.0124).优质护理组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为4例,总发生率为8.33%,常规干预组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为11例,总发生率为24.4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566,P=0.0348).结论:为无痛胃镜检查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其各项生命体征保持稳定,同时能够使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得到抑制.
作者:尚翠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康复护理在膝关节损伤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中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78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选择的护理方案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功能恢复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ASK评分中的膝评分和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两组护理效果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膝关节损伤患者康复护理,能有效提升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张思思;李越艺;陈碧;张小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为了比较自然愈合方法和贴膜修复方法,对创伤性鼓膜穿孔的愈合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创伤性鼓膜穿孔患者,进行研究.将1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7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运用自然愈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贴膜修复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终愈合状况.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穿孔愈合率和愈合时间、愈后高频平均听阈,以及愈合鼓膜形态均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创伤性鼓膜穿孔患者来说,两种方式的愈合效果都比较明显,但是贴膜修复的方法,使鼓膜穿孔愈合情况更显著,也更能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
作者:孙靖;张正旭;蔡航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为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本文选择120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正旭;蔡航;孙靖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采取护理指导干预的具体方法以及干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肾衰竭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资料100例,根据护理方案的差异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中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中开展护理指导干预,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高磷血症健康知识得分、血清白蛋白变化等情况,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自我护理、疾病知识、服药知识以及饮食指导等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接受3个月护理指导之后,血磷以及钙磷乘积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肾衰竭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为其开展护理指导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健康知识了解情况,改善生化指标,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蒋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近些年来,随着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和食品资源、产品的极大丰富,人们的餐桌也日益丰盛.加之旅游市场的火爆,各类餐馆、美食街、美食节的兴起,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此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也逐年增加.虽然我县每年报告病例都在百例以上,但与实际发病相比,仅仅是冰山一角.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药物的可及性和管理体制等原因,导致抗生素滥用,引起食源性致病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食品中的多重耐药致病菌引发食源性疾病的情况日益严重,应从各方面入手杜绝耐药.
作者:贾耐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对鼻及鼻窦黏膜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以及辅助治疗对预后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本文对2006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鼻及鼻窦黏膜黑色素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终共纳入30例满足条件的鼻及鼻窦黏膜黑色素瘤患者,其中16例男性,14例女性,平均年龄为63.5(35-81)岁,随访时间为23.5(7-76)个月.全部患者1年生存率为81.25%,3年生存率为18.75%,5年生存率为12.50%.接受术后辅助治疗患者20例.结论:鼻及鼻窦黏膜黑色素瘤恶性度高,预后差,手术后复发率和转移率相对较高,对于鼻及鼻窦黏膜黑色素瘤,首选治疗方法为,彻底清除肿瘤病灶的手术,以及术后辅助治疗的综合治疗.
作者:孙靖;张正旭;蔡航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的出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临床在确定治疗药物期间,存在诸多类型,例如NSAID(非甾体抗炎药)、SAARD(慢作用抗风湿药物)、生物制剂、糖皮质激素以及中药等,但是不同药物在应用后,均呈现出程度有所不同的药物不良反应.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常用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后表现出的不良反应,以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治疗效果的提高奠定基础.
作者:李小红;文莉;陈冠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骨折患者的生化检验结果中,标本溶血对其检验结果所造成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接受骨折治疗的140例患者的生化检验的血液标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人为溶血的检验标本设为研究组,将未溶血的检验标本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标本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溶血标本中ALP、TP、Tbi L、Dbi L、GRE及GLU等指标与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讲究结果表明,在临床骨折患者生化检验结果中,标本溶血对其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容易使临床诊断出现误诊、漏诊,应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
作者:蔡航;孙靖;张正旭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在住院患者院内感染控制过程中,采用微生物检验技术进行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住院治疗的300例患者的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150)与对照组(n=150),对照组的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微生物检验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院内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与护理过程中,采用微生物检验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几率,控制住院患者感染效果显著,确保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快速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蔡航;孙靖;张正旭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浆Hcy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和血浆Hcy水平.根据颈动脉硬化情况分为硬化组和正常组;再根据斑块情况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各组均测定血浆Hcy的水平.结果:颈动脉硬化组的血浆Hcy水平高于颈动脉正常组(P<0.05).其中动脉硬化组的血浆Hcy水平:混合性斑块者>软斑者>硬斑者>内膜增厚者(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高Hcy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应作为重要的指标进行检查及干预.
作者:王蕾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析在骨关节损伤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中,微波康复理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共42例)的临床资料,对所选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进行随机分组(参照组和实验组).对21例参照组对象不采取任何康复训练,对21例实验组对象采取微波康复理疗,对两组对象的功能恢复效果实施评价.结果 参照组治疗后的SHEF评分、ADL评分均显著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骨关节损伤患者应用微波康复理疗能够显著加快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其临床价值极高.
作者:彭绮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提高增强药师素质和沟通技巧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7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7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学服务,药师则在经培训锻炼后给观察组提供药学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评价增强药师素质和沟通技巧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比较P<0.05有意义.结论:提高增强药师素质和沟通技巧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
作者:庞晓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流程优化对神经外科手术室工作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我院于2012年对神经外科手术室工作流程进行改造和优化,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优化前、优化后连台手术衔接时间、首台手术准时下刀率、医师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优化前相比,优化后连台手术衔接时间明显缩短,首台手术准时下刀率显著提高(P<0.05);与优化前相比,优化后医师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 优化的手术室流程能够提高神经外科手术室工作效率,有效避免护理缺陷的发生,满足医师及患者的需求.
作者:李在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分析医院检验科感染原因,并寻找出有效的预防与控制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检验科接收的3754例样本作为参照组,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检验科接收的3754例样本作为实验组,参照组采取常规的工作行程,实验组在总结感染原因的基础上加强预防控制感染工作,对比采取预防措施前后的医源性感染发生率.结果:参照组共发生感染268例,实验组期间发生感染共40例,两组感染发生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验科室工作人员加强医院检验科的感染原因分析,并制定有效的预防与控制策略,建立完善预防感染机制,可以有效的降低医源性感染率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航;孙靖;张正旭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3月到9月收治的120例使用药物治疗的患者,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无药师进行药学服务,观察组患者进行药学服务,观察两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药学服务,其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0%)高,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师开展药学服务能够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江;张琪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慢性下腰痛给予内热针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所收治的慢性下腰痛患者40例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40名为参照组,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后的生存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显著低于参照组志愿者,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与参照组志愿者相比,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善慢性下腰痛患者生存质量采用内热针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并且远期治疗效果较稳定.
作者:刘国新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