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甲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的关系探究

张灵

关键词:三甲医院, 护士, 满意度, 离职倾向
摘要:医学技术进步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赋予了护士更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对临床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三甲医院的护士来说,除了专业知识过硬,还需要较强的综合能力,要能够积极面对压力和挫折,有些护士难以承受身体和心理的重负而选择离职.因此,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探究三甲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的关系,从而为护士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建议.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护理观察

    据调查发现,中国糖尿病患者正在急剧上升,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并发症极多,其中以并发症脑梗死常见于老年人,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致死率和致残率升高的一大杀手.为了降低糖尿病患者患上并发症可能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远离病痛.本文将针对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接收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分析讨论其疗效,现作如下报道.

    作者:付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门急诊小儿静脉穿刺及护理方法实践探讨

    静脉穿刺技术是护士基本的操作技能,而静脉穿刺中难度大的是小儿静脉穿刺及头皮针的穿刺.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所以熟练掌握小儿静脉的穿刺技术非常重要.我们在平时工作中总结了一些小儿头皮针的穿刺及护理经验,供各位同行探讨,旨在提高我们静脉穿刺水平.

    作者:杨春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浅谈急诊科的输液护理工作开展

    输液护理是急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目前做的效果不够理想的部分,经常发生护患矛盾和医疗纠纷.本文对急诊科输液护理工作开展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然后针对性的探讨研究了有关改善急诊科输液护理质量的建议措施.

    作者:姚静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中医护理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探讨中医护理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临床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74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37)和对照组(n=37)共两个小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1.9%,远高于对照组的72.9%,同时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4.6%,远高于对照组的78.4%,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比较突出,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恢复正常肢体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金明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根据其意愿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给予急诊护理干预的实验组,对其康复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动脉压和心率没有明显差别,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动脉压和心率均优于对照组,对其差进行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心肺复苏后患者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有效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钟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及护理

    目的:研究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所有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按照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实验组(75例)和参照组(75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临床各项指标优于参照组,组间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连续性肾脏替代可有效治疗急性肾衰竭,再配以综合护理,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作者:赵红波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护理人员在静配中心成立初期的作用及岗位转变分析

    静配中心是医院的重要机构,一般来说,在静配中心工作的人员都是由药学技术人员以及护理人员共同参与组成.静脉用药的调配需要根据药物的不同特性进行操作,因此,需要将药学技能以及护理技能相互结合,才能按照国际的标准进行严格的配备.全静脉营养药,细胞毒药物,抗生素等静脉用药都需要在静配中心进行调配,要求进行调配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具有成熟的专业技能.本文主要分析护理人员在静脉中心成立初期起到的作用,然后对他们的岗位转变进行简单的阐述.

    作者:贾丽倩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道高反应性慢性咳嗽的疗效探究

    目的:研究和分析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气道高反应性慢性咳嗽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7月到2018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气道高反应性慢性咳嗽的患者中选取172例,用电脑程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给对照组的患者连续三十天使用阿斯美胶囊进行西医治疗.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让患者连续三十天服用联合自拟补肺益肾清热方,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达88.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6%,P<0.05.结论:比起传统的单纯采用西医治疗的方法,对于气道高反应性慢性咳嗽患者而言,有效地结合中西的治疗方法能够更好地治疗他们的病症.

    作者:张雷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初步探究六味地黄丸对小鼠焦虑行为的影响

    目的:初步探究六味地黄丸对小鼠焦虑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采用不可预知情绪应激法连续造模7日后,使用不同手段进行为期7日的干预治疗;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测试小鼠焦虑行为变化以及六味地黄丸的作用影响.结果:造模后,与空白组比较,焦虑模型组OE%、OT%、探头次数、探头总时间减少,提示焦虑造模成功;末次给药后,与末次给药前比较,阳性对照组、六味地黄丸高、中、低剂量四组的OE%、OT%、探头总时间、探头次数增加(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具有改善小鼠焦虑行为作用.

    作者:宾有富;李佳恒;刘苑犇;韦武涛;黄群;梁明坤;钟静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优势及效果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对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前急诊护理中采用个性化护理的优势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接收个性化护理的研究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评估两组护理方法的效果优劣差异.结果:研究组病患在急救护理中各项指标时间上及急诊护理效果的各项指标上,都明显地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患在院前的急诊护理时采用个性化护理的方式可以显著的提升急救成功率,减少急救时间,保障病患的生命安全,相比于常规护理具有明显的优势,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拼梅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中风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61例中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中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中医护理方案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在症状管理、控制身心不适、保持健康行为、建立治疗信心等自我效能评分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中风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进行干预,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付润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单腔气管插管用于食管癌微创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单腔气管插管用于食管癌微创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8年5月间我院接收的食管癌微创手术患者150例进行对比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实验组患者75例,对照组患者为7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单腔气管插管,对照组患者的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对比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胸部手术时间、术中引流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胸部手术时间、术中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实验组患者的乳糜胸、气管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腔气管插管用于食管癌微创手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有效降低患者发生乳糜胸、气管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姬云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吸入激素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探究

    目的:探讨分析吸入激素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站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102例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吸入激素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治疗干预措施之后,研究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大肺活量,一氧化碳弥散量,吸气分数,残总比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症状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症患者时采用吸入激素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干预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和疾病症状,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元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氟保护剂对小儿龋齿的预防保健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氟保护剂对小儿龋齿的预防保健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龋齿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0例;参照组采用氟保护剂防护,实验组采用假氟化防护,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龋齿发生率(5.00%)低于参照组(27.50%),再矿化发生率(10.00%)低于参照组(30.00%),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参照组(35.00%),组间数据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氟保护剂用于小儿龋齿患者中,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婷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我国近年来整体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和完善,使人们对于自身健康有了新的认知.本文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姚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CO2点阵激光联合果酸治疗痤疮后凹陷性瘢痕效果观察

    目的:旨在观察CO2点阵激光联合果酸治疗痤疮后凹陷性瘢痕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本站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70例凹陷性疤痕患者,按照治疗措施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实施CO2点阵激光治疗,另外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CO2点阵激光联合果酸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通过对2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措施,2组痤疮后凹陷性瘢痕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明显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4.29%较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4.29%而言明显更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痤疮后凹陷性瘢痕患者使用CO2点阵激光联合果酸治疗,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疗效,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症状,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张永余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生殖器疱疹的治疗综述

    生殖器疱疹已经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性传播疾病.目前,生殖器疱疹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即使早期治疗初发感染,也不能阻止潜伏期感染或预防复发.近年来,人们还在开发新的抗病毒药、使用免疫调节剂并研制特异性疫苗来防治.本文综述了近几年生殖器疱疹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作者:巫章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SBAR医护沟通模式在外伤危重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SBAR医护沟通模式在外伤危重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间我院接诊的外伤重症患者为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奇偶性将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90例患者采用SBAR医护沟通模式,对照组90例患者采用常规重症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具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AR医护沟通模式在外伤危重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服务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该种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符丽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职业性铅中毒患者疾病转归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职业性铅中毒患者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6年2月间我院接治的职业性铅中毒患者作为试验研究对象,对个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符合试验要求的80例患者纳入试验研究序列,常规组40例患者进行常规驱铅治疗,护理干预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心理疏导、饮食指导及皮肤护理等干预措施.对患者尿铅变化情况、自觉症状情况及心电图检查异常率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的尿铅水平、自觉症状均得到了显著改善,心电图异常率也大幅降低,治疗效果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驱铅治疗时加上心理治疗有助于铅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

    作者:张燕然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性阑尾炎患者146例,选至2015年10月-2018年2月,将其分成2组:7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73例试验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较2组的治疗结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进食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作用重大,能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黄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