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小波;汪金平;万彬;李云华;朱江;莫世赞
目的 探讨中重度颈椎骨折脱位伴无脊髓功能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近3年来我科收治的5例无脊髓损伤的单节段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所有患者先行局麻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后再通过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术后随访观察.结果 5例患者手术经过顺利,X线片示5例患者均恢复颈椎正常序列及曲度.随访4~24个月未出现脊髓损伤加重症状及再脱位.结论 一期局麻下后路复位内固定联合前路减压融合对于无脊髓损伤型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安全有效.手术复位及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是治疗无脊髓损伤型下颈椎脱位的有效方法.
作者:龙浩;姚爱明;刘林;刘筱;张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增生性瘢痕以及瘢痕疙瘩的治疗是亟待解决的医学难题.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是瘢痕治疗全新的治疗方法,临床尝试使用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来治疗增生期的增生性瘢痕以及瘢痕疙瘩的确有明显的治疗作用.非剥脱性点阵激光造成瘢痕组织局部的热效应,这种热效应,在不破坏组织胶原支架结构,不引起较强炎症反应基础上,能够导致瘢痕局部的成纤维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甚至能够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凋亡,瘢痕逐渐萎缩,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沈锐;陈平;杜学亮;张海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下行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时应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监测心脏气栓的重要性.方法 拟定择期腹腔镜下右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38~73岁,体重40~90 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20)对照组和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组.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组把中心静脉压控制在0~5mmHg的较低范围内,对照组把中心静脉压维持在正常范围.两组患者均应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监测心脏是否出现气泡,并记录出现气泡的维持时间,若出现气泡则提醒建议术者行夹闭血管漏口等相关处理.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术中出血量、术后是否送ICU治疗、术后神经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低中心静脉压组比较,对照组患者心腔内气泡发生以及术中出血量增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术后进入ICU治疗的发生率及神经并发症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下行腹腔镜下右肝部分切除术可以减少术中的出血量.同时,应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监测心脏内的气泡,可以有效保证患者免受或减少气栓的威胁,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邓靖单;张岳农;曾志文;林跃华;罗荣;张伟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近些年来,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国内迅速发展,不过大多数仍为外周神经及浅神经阻滞,躯干神经和深部神经阻滞所见不多.而近十年以来,超声引导下的腰方肌阻滞(QLB)在国外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广泛的运用.反观国内的情况,极少有关于QLB的病例报导及相关论文,这一篇综述,回顾了QLB的发展历程,结合目前国内外的新资料,展示QLB的解剖关系,并分析QLB的相关入路以及有效性、安全性及并发症,解答相关的疑惑,给现实的医疗活动提供依据,并为未来的研究设计指引方向.
作者:王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淋巴上皮样癌(LELC)是于东南亚一带高发的与EB病毒感染相关的一类癌变,主要发生在鼻咽部.原发性肺LELC是一类非常少见的非小细胞肺癌,CT是其诊断的重要手段,而病理诊断为其确诊的唯一手段.手术切除是原发性肺LELC主要治疗手段,化疗亦为其重要治疗手段.本文报道了一例原发肺LELC患者的诊疗过程及结果,并对肺原发LELC的相关文献报道做一回顾与分析,以期对此类疾病治疗提供思路和参考.
作者:高敏楠;邓保平;姜海明;梁毅;郑俊猛;吴颖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涉及髋臼顶的髋臼后壁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2017年髋臼后壁及髋臼顶骨折的36例患者,观察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疗效.结果 骨折复位按照Matta标准评价:解剖复位24例,复位满意10例,复位欠佳2例,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骨折均固定愈合,内固定无松动,骨折移位2例,髋臼顶再骨折1例,评定关节功能参照Epstein标准,关节功能优22例,良8例,一般4例,差2例,结论 涉及髋臼顶的髋臼后壁骨折不仅需要解剖复位,还需要对髋臼顶进行坚强的固定.
作者:谭小波;汪金平;万彬;李云华;朱江;莫世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促炎因子TNF-α、IL-6及抗炎因子IL-4、IL-10以及Toll样受体4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糖尿病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探讨炎症失衡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7~8周龄SPF级雄性自发性2型糖尿病GK大鼠56只,喂养高脂饲料造模.造模成功后(随机血糖≥11.1 mmol/L)暴露大鼠左侧股骨,人为造成开放性骨折并给与克氏针复位内固定,将培养收集浓缩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于骨折周围肌肉软组织,于实验后第1周、3周、6周、8周分别行X线摄片、下腔静脉取血测定炎症因子、骨折局部软组织检测TLR4表达.结果 术后第1周、3周、6周、8周对照组TNF-a、IL-6、TLR-4表达均高于实验组(P<0.05),而IL-4、IL-10则低于实验组(P<0.05);两组动物在手术后第三周均可见骨折处骨痂生长,实验组更加明显,但对照组骨痂不均匀,骨密度较低.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局部移植可以降低GK糖尿病大鼠骨折后机体的炎症反应,促进骨折愈合.
作者:常瑞明;王鹏;杨涛;陈锦武;常建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去大骨瓣减压手术后并发症反常性脑疝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6例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行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出现反常性脑疝并发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体位调节、脑脊液容量补充以及颅骨修补等治疗方法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16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给予鞘内注射生理盐水之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显著改善,其余13例患者均得到阶段性的改善;5例患者在接受颅骨修补手术之后,其脑神经的功能得到明显恢复,脑疝症状也得到较好的控制.其余11例未进行颅骨修补患者的部分脑神经功能得到恢复.结论 及时适当的体位调节、合理为患者进行脑脊液容量的补充以及及时进行颅骨修补是反常性脑疝的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林建滨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静脉给药和硬膜外给药对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EC50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硬膜外麻醉的下肢及下腹部手术患者75例,年龄20~51岁,体重45~71 kg,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利多卡因15 mL硬膜外注射,n=25),右美静脉组(利多卡因15 mL硬膜外注射,右美托咪定0.5 μg/kg外周静脉泵入,n=25),右美硬膜外组(利多卡因混合右美托咪定0.5 μg/kg 15 mL硬膜外注射,n=25).采用硬膜外麻醉,腰椎2/3间隙穿刺置管成功后,各组分别注入利多卡因或利多卡因右美托咪定混合液15 mL,采用序贯法测定各组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皮肤钳夹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观察各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10 min和20 minRamsay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利多卡因的EC50及95%CI分别为1.39±0.12μg/mL(95%CI:1.29,1.49),1.35±0.14 μg/mL(95%CI:1.23,1.47),0.79±0.05 μg/mL(95%CI:0.75,0.84),右美硬膜外组与对照组和右美静脉组相比,EC50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静脉组与对照组相比EC50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后10 min、20 min右美静脉组与对照组和右美硬膜外组比较,Ramsay评分升高(P<0.05);在麻醉后10 min、20 min右美硬膜外组与对照组比较,Ramsay评分升高(P<0.05),但升高没有右美静脉组明显.三组MAP、H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硬膜外注射可降低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的EC50,其可能通过脊神经局部阻滞起到镇痛作用.
作者:包凯蓓;杨经文;刘卫华;谭志敏;李光婷;徐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广州市地区机会性筛查与团体性筛查的人群分布,探索影响检查结果阳性的因素.方法 机会性筛查的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中心就诊的病人,且既往未诊断过乳腺疾病.团体性筛查的研究对象选取同年1月~12月参加我院乳腺肿瘤医学部诊断科开展的广州市女职工(含退休)乳腺癌筛查项目的女性.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研究对象采用自填式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比较两组筛查人群的基本特征,探索影响检查结果阳性的因素.结果 研究显示机会性筛查组年龄较团体性筛查组小,初潮年龄较大,哺乳时间较长,初产年龄较年轻,流产次数较多,生育次数也较多.机会性筛查组影像学检查阳性率、活检率均高于团体性筛查组.影响筛查检查阳性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机会性筛查的方式和初潮年龄大于12岁.团体性筛查组确诊的乳腺癌中早期的比例更高.结论 团体性筛查组人群分布特征与机会性筛查组不同,检查结果阳性率更高,活检率低于机会性筛查组,但是活检阳性率较高.
作者:申时雨;杨雅平;王红莉;胡越;顾然;刘凤桃;苏逢锡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发生于颅内脊索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组织学类型、手术方法、辅助治疗及远期预后.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67例颅内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介绍2例斜坡复发脊索瘤.结果 发生于颅底鞍斜区的脊索瘤临床表现复杂,主要表现为颅内站位效应及肿瘤对周围神经损害,首发症状以头痛、视力下降、耳鸣、耳聋及后组颅神经受损症状为主,病理分型:普通型即经典型脊索瘤56例,软骨型脊索瘤8例,去分化型3例.影像学表现67例患者均行CT及MRI检者表现为欠规则肿块影,以膨胀性生长为主,颅底多有骨质破坏肿块与周围软组织边界清楚,2、5年复发率为37.3%、67.1%.结论 手术治疗为主要方法,但术后复发率高,根据病变位置、涉及范围选择不同手术人路,必要时联合入路可增加全切几率,尽可能全切除肿瘤对预后至关重要,术后放疗可延缓肿瘤复发时间、减少复发率.
作者:李中振;郭芳;王焕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点状植皮治疗人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20例Wagner分级2~4级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例,对照组溃疡创面持续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观察组溃疡创面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点状植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创面愈合率明显增加(98.39%±1.61% vs 78.80%±1.85%)、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56.40±5.33天vs 74.70±8.55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点状植皮可以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降低了截肢率.
作者:郑光辉;杨娟;曾朝涛;王维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肠道支架联合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癌并梗阻的治疗的安全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25例结直肠癌并梗阻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支架置入术后2周行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并1期吻合术.结果 25例患者均成功置入结肠支架,病变部位包括结肠肝曲2例、横结肠1例,降结肠5例、乙降结肠交界2例、乙状结肠9例、直乙状结肠交界2例,直肠上段癌4例.20例患者在支架置入后接受了腹腔镜根治手术,4例因肝肺转移、1例因肿瘤浸润小肠实施姑息性手术.术后均无出现切口感染,无腹腔出血及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1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 肠道支架应用于结直肠癌并急性梗阻的治疗安全、有效;由于能够快速解除肠道梗阻,肠道支架放置有助于做好术前准备、实施根治性切除.
作者:王怀明;唐小波;林晓生;郑逸锋;李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迷你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和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对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因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手术患者128例,其中63例行经迷你皮肾镜碎石取石术,65例行经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情况,包括结石大小、体质指数、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随访6个月(有8例术后失访),比较术后结石取净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症状缓解率等.结果 120例患者手术皆获得成功,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结石大小、结石取净率、术后症状缓解率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对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在术中出血、术后疼痛、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面更有优势.
作者:刘红军;康永胜;冼晓晖;林德进;唐云峰;李华强;梁羽;陈景勉;卜佳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分析泡沫硬化剂注射联合TriVex系统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方法、技巧及疗效.方法 纳入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血管外科就诊的152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应用泡沫硬化剂注射联合TriVex系统进行治疗,评估治疗术后症状缓解,局部术区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152例220条患肢采用大隐静脉主干高位结扎抽剥后泡沫硬化剂注射联合TriVex系统透光旋切术治疗静脉曲张患者,术后下肢明显的曲张畸形静脉消失,无一例患者出现复发,下肢酸胀、乏力等临床症状缓解,溃疡创面愈合.并发症主要是隐神经损伤、皮下硬结、血肿形成、软组织感染、深静脉血栓.结论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后泡沫硬化剂注射联合TriVex系统透光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显著,具有切口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王国胜;罗庚;晏妮;叶沛强;袁振东;江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急性化脓性阑尾切除术4种不同的阑尾残端处理方式的优劣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腹腔镜急性化脓性阑尾切除术患者共287例,根据阑尾残端处理方式分为4组:Hem-o-lock夹夹闭(Hemolock组77例)、单纯7号线双重结扎(双重结扎组103例)、单纯7号线双重结扎后加荷包缝合包埋(双重结扎加包埋组51例)、和单纯7号线缝扎组(56例).比较4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严重并发症.结果 所有4个组患者的手术过程顺利,无中转开腹,Hemolock组、双重结扎组、荷包缝合包埋组和缝扎组4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严重并发症方面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腹腔镜手术技巧熟练的术者来说,阑尾根部几种处理方式的选择不影响患者的手术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
作者:周小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东莞市人群中轴型脊柱关节病(Axial SpA)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髋关节受累比例.方法 选择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入院的Axial SpA 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无髋关节破坏性病变的患者98例(Ⅰ组),具有髋关节破坏性病变的患者52例(Ⅱ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分析Axial SpA患者髋关节病变与各因素的相关性,以及髋关节病变的高危因素.结果 Ⅰ组患者发病年龄大于Ⅱ组、年幼发病率明显低于Ⅱ组、平均病程明显低于Ⅱ组,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0.05);Ⅰ组患者髋关节首发、外周关节炎比例明显低于Ⅱ组,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0.05);Ⅰ组患者沙利度胺和柳氮磺吡啶使用量明显高于Ⅱ组,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糖皮质激素使用量明显低于Ⅱ组,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CRP>10 mg/L、ESR>20 mm/1 h、IgG> 16 g/L、IgM>2 g/L者明显低于Ⅱ组,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0.05);Logistic结果显示病程、性别、发病年龄、首发髋关节、柳氮磺吡啶使用量等为中轴型脊柱关节病髋关节受累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中轴型脊柱关节病患者髋关节破坏性病变率较高,病程、发病年龄、首发髋关节、柳氮磺吡啶使用量等为中轴型脊柱关节病髋关节受累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张伟;何秉超;李柏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管理在基层社区医疗机构的实施方法及应用效果,为基层护理实施及管理提供可借鉴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1月~6月期间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712例为常规护理组,收集2016年1月~6月实施细节护理管理的患者705例为细节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差异,并对比分析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无菌观念及操作细节的8项细节评分差异.结果 细节护理组院内感染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细节护理组中护理人员在手卫生、消毒剂配置及无菌物品处理等6个细节执行情况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细节护理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就诊接待、环境介绍及安全宣教等14个项目)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细节护理管理有利于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规范护理人员操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推荐社区医疗机构应用.
作者:林志芳;张云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对患者临床症状及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0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保留肋间臂神经128例(观察组),切除7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2个月及36个月,肋间臂神经综合征发生情况及患者焦虑、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保留组患者肋间臂神经综合征发生率低,且恢复时间较短,恢复程度高;保留组患者术后的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切除组(P<0.05).结论 保留ICBN有助于减少患者肋间臂神经综合征的发生,降低、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及提高远期生活质量.
作者:谷佃宝;张健;桑节峰;夏扣柱;刘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比经脐减孔与常规腹腔镜技术在治疗直肠上段癌和乙状结肠癌方面的治疗效果,探讨减孔腹腔镜技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5月于本院及其他中心收治直肠上段癌和乙状结肠癌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9例,比较两组术中指标、术后短期治疗效果及术后肿瘤指标,结合VAS疼痛评分,评价该技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在基线资料比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排气时间肿瘤距肛门距离、肿瘤长泾、淋巴结转移个数及清除淋巴结的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切口总长度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3天、5天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吻合口瘘发生2例,对照组发生腹腔出血1例,尿潴留1例.结论减孔腹腔镜技术安全有效,在术后短期恢复及肿瘤根治效果方面与常规腹腔镜技术疗效相似,但同时具有美容效果好、创伤小、费用低、疼痛减轻等优点.
作者:宋海良;李亚军;王晓琴;龚时文;李瑞平;欧阳钦;张小冠;郭强;李国新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