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及手术时机的探讨

王得胜;冯平

关键词: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治疗, 手术时机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198例 ABP 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8例中,8例经保守治疗病愈;138例轻症ABP患者在一次住院期间处理胆道结石;28例重症 ABP 患者经保守治疗病情好转,3~4周后处理胆道结石;22例重症梗阻型ABP经守保治疗无好转,急诊内镜或介入行胆道内引流,1~3月后再住院处理胆道结石;2例急性梗阻性胆管炎并重症胰腺炎患者行急诊开腹手术行胆道引流及胰腺周围引流,1例经治疗38 d 病情好转出院,1例因严重的腹腔及肺部感染死亡。结论 ABP 的治疗应遵行保守治疗为主,延期手术的原则,根据有无胆道梗阻,胆管炎和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决定外科治疗的方法及手术时机。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

    目的:探讨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 CT 表现,提高对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术前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 CT 表现及不同分级间的CT表现差异。结果34例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其中男性22例,女性12例,发生在胃部18例,十二指肠2例,结直肠14例。6例为G1级,其中1例于胃部,1例于十二指肠,4例于结直肠;7例为G2级,其中2例于胃部,1例于十二指肠,4例于结直肠;21例为 G3级,15例于胃部,6例于结直肠。结论不同临床及病理分型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CT 表现各有特征,对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吴哲;蔡玖明;褚忠华;张建龙;曾宇杰;孙健;高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青少年尿路感染细菌分布以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究近一年来深圳光明新区尿路感染青少年患者细菌分布情况和耐药情况。方法将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就诊光明新区医院的18~20岁尿路感染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中段尿分离培养细菌共得1382株菌落,分析尿路感染细菌的种类、分布和通过药敏试验分析耐药性。结果革兰氏阳性菌20.12%,真菌3.04%,革兰氏阴性菌76.85%;屎肠球菌37.41%,近平滑假丝酵母菌38.10%,大肠埃希菌50.47%。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耐药性强,屎肠球菌耐药性强的为左氧氟沙星,粪肠球菌耐药性强的为克林霉素,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强的为头孢曲松,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强的为氨曲南,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强的为头孢曲松,柠檬酸杆菌耐药性强的为环丙沙星。结论对于18~20的青少年岁的尿路感染患者,革兰氏阴性菌尤其是大肠埃希菌为主产生耐药性较为广泛。

    作者:吴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改进型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复杂创面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改进型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复杂创面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四肢复杂创面患者102例,其中常规换药方法治疗33例,普通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35例,改进型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34例,比较三组患者换药次数、愈合时间、住院费用、总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感染复发率等指标。结果与传统治疗方法比较,普通型负压封闭引流术和改进型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换药次数、愈合时间、住院费用、总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感染复发率均较低(P<0.05),改进型封闭负压引流术愈合时间和总住院时间亦较普通型短(P<0.05)。结论改进型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骨科复杂创面方面,具有减少换药次数、愈合时间、住院费用、总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感染复发率等作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罗杰;陆道望;陈顺兴;游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气管插管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择期非心脏手术全麻病人267例,于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3天采用 MMSE 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定,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为 PD 组,未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为 NPD 组。同时记录年龄,性别,文化程度,ASA 分级,既往史,心电图,肝功能,术前用药,术中用药,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评分),术后心动过速、高血压等情况,进行相关因素及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POCD与年龄,ASA分级,吸烟史,东莨菪碱,阿托品,手术时间,输血,出血量,术中低血压,术后高血压,术后VAS 评分差异等因素有关,通过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年龄,手术时长,低血压及VAS评分是POCD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手术时长,低血压及VAS评分是POCD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卫华;姜静静;杜良琴;李恒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局麻联合 CT 三维重建在二期经皮肾镜取石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局麻联合CT三维重建技术在二期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有效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11月,选取一期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结石残留的患者64例,采用CT 三维重建技术分析结石情况,局麻下行二期经皮肾镜清除残留结石,评估残石取净率及安全性,术中采用“0-10”疼痛强度量表评估疼痛程度。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可探及结石,结石取净60例,清除率为93.8%(60/64),4例残石均小于4.0 mm;疼痛评分0~3分者54例(84.4%)、4~6分者7例(10.9%)、7~9分者3例(4.7%),疼痛评分≥7分者再局部予1%盐酸利多卡因5~10 mL 或盐酸哌替啶50~70 mg 肌注后疼痛缓解,无因疼痛难以忍受停止手术操作者,无改开放性手术病例,术中未发生肾盂穿孔、肝脾、胸腔、肠管等脏器损伤,未出现感染性休克、气胸、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前术后血红蛋白、肾功能电解质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一期PCNL减轻肾结石负荷的情况下,局麻联合CT三维重建行二期经皮肾镜取石术可安全有效清除残余结石,可选择作为一期PCNL术后残留结石的治疗。

    作者:林阳彦;邱春明;杨勇;孙灿标;邹枫;李虎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肿瘤姑息切除结合骨水泥强化治疗多发性胸腰椎转移性肿瘤的一年期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对于已经出现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的多发性胸腰椎转移瘤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013~2015年本院收治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9例多发性胸腰椎转移瘤并出现神经功能受损手术患者,采用后路肿瘤姑息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骨水泥充填椎体强化治疗,术后随访1年期内,定期观察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包括疼痛、睡眠、食欲)改善程度和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全组19例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疼痛、食欲、睡眠)获得显著改善(与术前比较P<0.01),术后三月约78.9%的患者神经功能获得至少 Frankel 1级以上恢复。脊椎稳定性得到加强,在1年随访期内未见内固定松动移位。1例患者在随访期内死亡,2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10.53%)。结论对于已经出现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的多发性胸腰椎转移瘤患者,肿瘤姑息切除结合骨水泥注射强化治疗可以在近期内有效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以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杨雷;顾洪生;张睿;周文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65岁以上老年结直肠癌病人的短期结果与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病人的短期结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数据。对两组病人的手术学指标、肿瘤学指标及生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从数据库中提取符合上述条件的病人共104例,腔镜手术组63例,开腹手术组41例,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病人的基线数据及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病人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流质时间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总死亡率、肿瘤相关死亡率及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显示两组病人累积总生存率、肿瘤相关生存率及累积无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结直肠癌病人,腹腔镜手术可以取得优于开腹手术的短期结果及不劣于开腹手术的长期生存结果。

    作者:刘峰;杨伟金;田野;孙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及手术时机的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198例 ABP 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8例中,8例经保守治疗病愈;138例轻症ABP患者在一次住院期间处理胆道结石;28例重症 ABP 患者经保守治疗病情好转,3~4周后处理胆道结石;22例重症梗阻型ABP经守保治疗无好转,急诊内镜或介入行胆道内引流,1~3月后再住院处理胆道结石;2例急性梗阻性胆管炎并重症胰腺炎患者行急诊开腹手术行胆道引流及胰腺周围引流,1例经治疗38 d 病情好转出院,1例因严重的腹腔及肺部感染死亡。结论 ABP 的治疗应遵行保守治疗为主,延期手术的原则,根据有无胆道梗阻,胆管炎和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决定外科治疗的方法及手术时机。

    作者:王得胜;冯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巨大甲状腺肿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总结巨大甲状腺肿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甲状腺专业组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67例巨大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分析和总结临床疗效、手术治疗相关要素和手术要点。结果67例均顺利行手术治疗并康复出院,3例出现暂时性喉上神经麻痹,5例出现低钙血症,随访3个月均恢复正常。术后病理报告显示:34例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23例为结节性甲状腺伴纤维化、钙化,3例为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并慢性甲状腺炎,2例为甲状腺滤泡性腺癌,2例为甲状腺高功能腺瘤。结论个体化的术前准备、轻柔精细的解剖操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博智;李廷坚;翁少涛;陈钊城;卢旭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畸形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血管畸形局部注射聚桂醇的治疗效果。方法所有病例均来源于经我院治疗的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畸形,病历及随访资料完整,选择的90例血管畸形患儿分组,鱼肝油酸钠治疗组(30例),博莱霉素治疗组(30例),聚桂醇治疗组(30例)。观察各组治疗情况及不良反应。随访观察,并评价其疗效。结果随访时间4~13个月,鱼肝油酸钠患儿中治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3例,2例未能坚持治疗。博莱霉素治愈11例、显效10例、有效6例,3例未能坚持治疗。聚桂醇组治愈18例、显效7例、有效3例,2例未能坚持治疗。聚桂醇组疗效与前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聚桂醇组副作用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聚桂醇为主的硬化剂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畸形疗效较好,副作用少。

    作者:林志立;梁建平;黄磊;白植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颈前小切口鼻内镜辅助下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体会

    目的:采用内镜辅助下颈前小切口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的手术经验并与传统手术比较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肿瘤大直径<4.0 cm 的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按手术方式分为内镜组(鼻内镜辅助下甲状腺切除术,n=33)和传统组(传统开放甲状腺切除术,n=29)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62例患者的肿块均完整切除,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均无声音嘶哑、呛咳、继发血肿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鼻内镜辅助下颈前小切口组的手术时间较传统组长,术中出血量较传统组少,且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也较低。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鼻内镜辅助下颈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具有美容、出血少、术后疼痛小等优点,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一种很好的手术选择。

    作者:石成明;陈兴林;王冠博;李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合并迟发性腹腔出血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瘘合并迟发性腹腔出血的诊治体会。方法总结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合并腹腔出血患者的诊治过程及体会。结果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合并迟发性腹腔出血患者中,1例经过 DSA 介入治疗后痊愈,1例经过 DSA 介入治疗合并腹腔感染,腹腔清创后行全胰切除,1例经过二次DSA 介入栓塞治疗后,再次出血行手术缝扎止血痊愈后出院。结论介入联合手术治疗是 PD 术后胰瘘合并迟发性腹腔出血的重要手段。

    作者:吴建武;秦安成;乔志明;黄博;蒋新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舒血宁注射液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堵塞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预防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堵管的应用效果。方法病例选自我科2013年7月~2015年6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134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每天20 mL 静脉滴注,疗程为2周,比较2组中心静脉堵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堵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可降低中心静脉导管堵管发生率。

    作者:曾洁仪;汪敏;钟淑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青少年骨折患者血小板、氧化应激及骨代谢指标的动态监测研究

    目的:对青少年骨折病患血清骨代谢、血小板以及氧化应激反应进行监测,并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青少年骨折病患78例,并记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青少年7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骨代谢、血小板、氧化应激及血脂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在第1天至第7天血清骨代谢水平(血清 OPG、HCT、IGF-Ⅱ以及 ALP)、血小板活化情况(PAC-1、GMP-140、CD61以及 CD63水平)的相关指标呈现上升趋势,总体水平高于对照组。血小板活化水平在第14天恢复至正常水平,但骨代谢水平持续上升。另外,观察组在第1天至第7天氧化应激指标(SOD、TAC、CAT 以及 MDA)、血脂水平(TC、TG以及HDL-C)呈现下降趋势,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并且均在第14天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青少年骨折容易产生骨代谢、血小板以及氧化应激的代谢紊乱,了解其变化趋势有助于为更深入的临床研究提供基础。

    作者:蔡思林;陈玉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骨髓转移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骨髓转移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2年至2014年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第三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集到具有完整资料的156例骨髓转移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56例骨髓转移癌患者平均年龄61岁,其中贫血(121例,77.6%)及全身骨骼疼痛(98例,62.8%)为常见症状。生化检查显示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97例(62.2%),乳酸脱氢酶升高72例(46.2%)。骨髓象发现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108例,骨髓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22例。预后差,生存期大多不超过1年。总共119例(76.3%)患者找到原发病灶。结论骨髓转移癌通常有贫血及全身骨骼疼痛等临床症状,容易出现外周血清碱性磷酸酶及乳酸脱氢酶升高,患者预后较差,需要早期发现治疗。

    作者:罗兴喜;李俊勋;曾育杰;赖文兴;许鹤洋;黄永亮;伍衡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同手术方案在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疗效对比

    目的:总结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TUEP)在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经验,探讨其优势并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我科收治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 TUEP 组、TURP 组,每组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UEP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与 TURP 组相比显著减少(55.4±6.8 min vs 72.5±7.2 min,195.4±17.3 mL vs 253.7±26.8 mL,5.2±1.4 d vs 7.3±2.1 d),前列腺切除重量显著大于 TURP 组(69.4±4.2 g vs 55.4±3.7 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 IPSS、Qmax、PV 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 P<0.05);组间比较,TUEP 组 IPSS、Qmax、PV 指标改善较 TURP 组更为显著(5.4±1.2 vs 8.9±2.0,22.7±2.3 mL/s vs 17.9±1.8 mL/s,10.3±2.1 mL vs 16.7±2.3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0.05);TUEP 组患者尿失禁、继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也显著低于TURP组(5.0%vs 17.5%,2.5% vs 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0.05)。结论与传统TURP相比,采取TUEP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可获得更好的优势,符合相关文献报道。

    作者:黄建团;黄建谋;欧永跃;林耀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胸腔积液患者体位选择与护理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体位护理对胸腔积液患者血氧饱和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治疗的单侧胸腔积液患者64例,按照积液量的多少分为2组,A 组为中少量积液患者(34例),B 组为大量积液患者(30例)。让A、B 两组患者均在安静、不吸氧的状态下分别取健侧卧位与患侧卧位各持续5 min,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再进行患侧、健侧两体位各保持15 min,用EDAN 多参数监护仪进行监测,观察患者在不同体位下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取健侧卧位时,两组间的呼吸次数、心率次数、血氧饱和度值,及胸闷、胸痛、咳嗽、呼吸困难发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患侧卧位时,两组在胸闷、胸痛、咳嗽、心悸、血氧饱和度具有统计意义(P<0.05),但呼吸困难发生两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临床上对待不同胸腔积液的患者,要进行个体化护理。中少量积液患者宜采取健侧卧位,大量胸腔积液患者宜采取患侧卧位,建议遇到当体位改变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的患者时,要进行合理的分析,并确定适合的体位。

    作者:黄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miR-20b 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观察miRNA-20b(miR-20b)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对乳腺癌细胞株生长凋亡的影响。方法运用实时定量RT-PCR 检测13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 miR-20b 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时间进行相关分析;瞬时转染 miR-20b 抑制物到乳腺癌细胞中,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 miR-20b 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其表达与肿瘤大小、远处转移情况及Ki67表达相关(P<0.001)。miR-20b 高表达组病人的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短于低表达组(P<0.05)。转染 miR-20b 抑制物后,细胞增殖减弱(P<0.05),凋亡增强(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miR-20b 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相关,可作为乳腺癌恶性程度的预测指标。

    作者:唐炜;叶熹罡;潘凌霄;高进;陈伦;张晓申;郑文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对睾丸血流及血清睾酮的影响

    目的:初步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TEP)对睾丸血流及血清睾酮的影响。方法对我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男性单侧腹股沟疝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应用高频彩超对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的男性患者在术前48 h 内,术后48 h 内、2周内、1个月内用彩色超声分别测定患者患侧和对侧精索动脉血流量,包括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睾丸体积,以及检测血清睾酮水平。结果共66例终被选择入组。术前48 h内,患侧和对侧的PSV、EDV 和睾丸体积差异均无明显异常(P>0.05);术后48 h 及术后两周均检测到患侧的PSV、EDV 和睾丸体积明显小于对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个月内,患侧和对侧的PSV、EDV 和睾丸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48 h 内,术后48 h 内、2周内及1个月的患者血浆睾酮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P术治疗腹股沟疝时,术后早期(2周内)可降低患侧的睾丸血流和睾丸体积,但术后1个月可恢复正常;TEP 术对腹股沟疝患者的血清睾酮无明显影响。不需进行干预。

    作者:林启谋;李勇;周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Zuckerkandl结节的临床解剖学观察及其对解剖喉返神经的意义

    目的:了解Zuckerkandl 结节在甲状腺腺叶的出现几率,确认它与喉返神经的解剖关系。方法通过102例连续的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回顾性分析,观察甲状腺腺叶中Zuckerkandl结节的大小及其与喉返神经的关系。结果本组102例患者共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124侧,在78侧甲状腺叶(62.9%)中观察到有明显的Zuckerkandl结节存在,平均长径为9.5 mm。 Zuckerkandl 结节主要出现在甲状腺叶背侧中1/3处(83.3%),而ZT 出现在右侧甲状腺叶(68.2%,45/66)的几率与左侧甲状腺叶(56.7%,33/58)没有明显差别。当Zuckerkandl 结节存在时,97.4%(76/78)的喉返神经走行在Zuckerkandl 结节的深面。结论 Zuckerkandl 结节存在于大多数甲状腺叶中,Zuckerkandl结节与喉返神经有密切且恒定的解剖关系,可作为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解剖标志之一;Zuckerkandl 结节也是解剖显露喉返神经的一个难点,重视Zuckerkandl 结节这一解剖结构对避免喉返神经损伤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吴路杨;唐诗彬;叶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