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5例青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回顾性分析

彭永辉;韩铮;谢志华;龚独辉;聂向阳

关键词:青年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点, 临床预后
摘要:目的:回顾性研究85例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分析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收治的青年乳腺癌(≦35岁)85例作为青年组,将同时期收治的中老年乳腺癌(﹥35岁)98例作为中老年组,收集其临床病理类型,包括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Her-2表达、P53表达方面、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和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等方面开展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青年组乳腺癌和中老年组乳腺癌在病理类型上、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ER、PR 及 Her-2的表达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P53的表达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乳腺癌的病理类型提示其较中老年乳腺癌有更强的侵袭性,淋巴结转移较早,5年无病生存率较低,所以在临床上改善其预后好的办法是早期发现并早期接受规范化治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畸形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血管畸形局部注射聚桂醇的治疗效果。方法所有病例均来源于经我院治疗的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畸形,病历及随访资料完整,选择的90例血管畸形患儿分组,鱼肝油酸钠治疗组(30例),博莱霉素治疗组(30例),聚桂醇治疗组(30例)。观察各组治疗情况及不良反应。随访观察,并评价其疗效。结果随访时间4~13个月,鱼肝油酸钠患儿中治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3例,2例未能坚持治疗。博莱霉素治愈11例、显效10例、有效6例,3例未能坚持治疗。聚桂醇组治愈18例、显效7例、有效3例,2例未能坚持治疗。聚桂醇组疗效与前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聚桂醇组副作用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聚桂醇为主的硬化剂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畸形疗效较好,副作用少。

    作者:林志立;梁建平;黄磊;白植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同手术方案在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疗效对比

    目的:总结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TUEP)在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经验,探讨其优势并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我科收治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 TUEP 组、TURP 组,每组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UEP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与 TURP 组相比显著减少(55.4±6.8 min vs 72.5±7.2 min,195.4±17.3 mL vs 253.7±26.8 mL,5.2±1.4 d vs 7.3±2.1 d),前列腺切除重量显著大于 TURP 组(69.4±4.2 g vs 55.4±3.7 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 IPSS、Qmax、PV 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 P<0.05);组间比较,TUEP 组 IPSS、Qmax、PV 指标改善较 TURP 组更为显著(5.4±1.2 vs 8.9±2.0,22.7±2.3 mL/s vs 17.9±1.8 mL/s,10.3±2.1 mL vs 16.7±2.3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0.05);TUEP 组患者尿失禁、继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也显著低于TURP组(5.0%vs 17.5%,2.5% vs 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0.05)。结论与传统TURP相比,采取TUEP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可获得更好的优势,符合相关文献报道。

    作者:黄建团;黄建谋;欧永跃;林耀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腔镜下腹膜外复位及TEP治疗腹股沟难复性疝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腔镜下腹膜外复位及TEP治疗腹股沟难复性疝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安全性评估。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11月期间于我院行腔镜下腹膜外复位及 TEP 治疗腹股沟难复性疝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采用传统开放式的疝环填充无张力性修补术治疗腹股沟难复性疝患者50例作为本研究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对照组稍短。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疼痛的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6.25%)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利用腔镜下腹膜外复位及 TEP 治疗腹股沟难复性疝是可行的,符合文献报道,即较传统开放式疝修补术具有优势。

    作者:陈新;王志涛;曾尚明;卢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Narcotrend 指数在学龄前儿童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与比较

    目的:探讨Narcotrend index、Bispectral index 及 Entropy index 在学龄前儿童腹腔镜手术中的敏感性。方法选择120例腹腔镜择期手术患儿,分Narcotrend 指数组(NTI 组)、BIS 指数组(BIS 组)、Entropy 指数组(E 组)及对照组(D 组),每组30例。静注麻醉诱导药物,插入气管导管后行机械通气,吸入七氟烷复合输注瑞芬太尼进行维持。记录入室到出室之间各观察阶段的 MAP、SpO2、HR、NTI 值、BIS 值、熵指数值;记录手术时长、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计算七氟烷与瑞芬太尼用量。结果 N 组中,T3、T4及T9与T2时刻比较,Narcotrend index 指数值上升(P<0.05),且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NTI 组较其余组缩短(P<0.01);NTI 组七氟烷及瑞芬太尼用量与其余组比较,用量减少(P<0.05)。结论 Narcotrend Index 应用于学龄前儿童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深度敏感性略优于Bispectral index 及Entropy index,使用Narcotrend index 进行麻醉深度监测,更能够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缩短苏醒时间,PRST 波动小。

    作者:孟利刚;马星钢;周纳武;郑利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

    目的:探讨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 CT 表现,提高对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术前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 CT 表现及不同分级间的CT表现差异。结果34例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其中男性22例,女性12例,发生在胃部18例,十二指肠2例,结直肠14例。6例为G1级,其中1例于胃部,1例于十二指肠,4例于结直肠;7例为G2级,其中2例于胃部,1例于十二指肠,4例于结直肠;21例为 G3级,15例于胃部,6例于结直肠。结论不同临床及病理分型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CT 表现各有特征,对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吴哲;蔡玖明;褚忠华;张建龙;曾宇杰;孙健;高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舒洛地特联合草木犀流浸液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防治效果

    目的:探讨口服舒洛地特联合草木犀流浸液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门急诊接诊门急诊应用舒洛地特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患者共42例。后,共34例患者纳入研究,将18例口服舒洛地特联合草木犀流浸液片的患者设定为观察组,而单用草木犀流浸液片的16例为对照组,并按 Villalta’s 评分项目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观察组对患者的下肢主观症状包括症状性疼痛、感觉异常(下肢沉重,麻木,骚痒症等不适)改善的有效率相对于对照组显示出了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症状性疼痛:14/77.78%vs 6/37.5%, P=0.016;感觉异常:14/77.78% vs 7/43.75%, P=0.040)。但客观性指标仅有下肢发红或腓肠肌压痛显示出了显著的效果(15/83.33% vs 4/25%,P<0.001)。结论舒洛地特联合草木犀流浸液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治疗效果是可靠且相对安全的。

    作者:汤广恩;李志萍;黄楷;郑嘉富;黎晔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预先使用氢吗啡酮对瑞芬太尼诱发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

    目的:观察预先使用氢吗啡酮对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后诱发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60名脊柱手术患者,32~65岁,ASA 分级Ⅰ~Ⅱ级,被分为三组:对照组(C 组),芬太尼组(F 组),氢吗啡酮组(M组)。三组患者术中均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2μg·kg-1·min-1、复合吸入地氟醚、间断静脉注射罗库溴铵维持麻醉。F 组、M组分别于手术结束前10 min 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氢吗啡酮0.04 mg/kg,C 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三组术后患者的躁动、疼痛评分、血糖的变化。结果与C 组比较,F、M组患者拔管时躁动评分、拔管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血糖水平显著性降低(P<0.05);与F 组比较,M组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血糖水平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预先使用氢吗啡酮可以减轻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其效果优于等效镇痛剂量的芬太尼。

    作者:周良军;王寿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诊断肝脏良恶性病灶的结合方式探讨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相结合用于诊断肝脏良恶性病灶的具体方法。方法依据病灶大小、回声强度、弹性评分及应变值数据对病灶良恶性进行综合判定。结果终诊断结果鉴别肝良恶性病灶的敏感性为87.9%、特异性为97.8%、准确性为93.9%,与单独采用SR值、应变值A、应变值 B、病灶大小及回声强度等诊断指标相比,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相结合用于诊断肝脏良恶性病灶可能成为一种较客观、准确而便捷的方法。

    作者:周薪传;郝少云;欧冰;智慧;罗葆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颈前小切口鼻内镜辅助下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体会

    目的:采用内镜辅助下颈前小切口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的手术经验并与传统手术比较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肿瘤大直径<4.0 cm 的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按手术方式分为内镜组(鼻内镜辅助下甲状腺切除术,n=33)和传统组(传统开放甲状腺切除术,n=29)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62例患者的肿块均完整切除,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均无声音嘶哑、呛咳、继发血肿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鼻内镜辅助下颈前小切口组的手术时间较传统组长,术中出血量较传统组少,且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也较低。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鼻内镜辅助下颈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具有美容、出血少、术后疼痛小等优点,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一种很好的手术选择。

    作者:石成明;陈兴林;王冠博;李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miR-20b 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观察miRNA-20b(miR-20b)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对乳腺癌细胞株生长凋亡的影响。方法运用实时定量RT-PCR 检测13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 miR-20b 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时间进行相关分析;瞬时转染 miR-20b 抑制物到乳腺癌细胞中,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 miR-20b 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其表达与肿瘤大小、远处转移情况及Ki67表达相关(P<0.001)。miR-20b 高表达组病人的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短于低表达组(P<0.05)。转染 miR-20b 抑制物后,细胞增殖减弱(P<0.05),凋亡增强(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miR-20b 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相关,可作为乳腺癌恶性程度的预测指标。

    作者:唐炜;叶熹罡;潘凌霄;高进;陈伦;张晓申;郑文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DNA损伤修复基因XRCC1 Arg194Trp 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结直肠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 DNA 损伤修复基因 XRCC1 Arg194Trp 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按照制定的检索策略,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相关数据库,收集有关XRCC1 Arg194Trp 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结直肠癌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并从纳入文献中提取相关数据,以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分布的比值比(OR)为效应指标,应用Stata12.0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对各研究原始数据进行 Meta 合并,并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评估。结果本Meta 分析共纳入11项病例对照研究,累积病例2710例,对照3567例。根据各研究间的异质性,采用不同的模型进行合并效应量。在等位基因比较(T vs C)[OR (95%CI)=1.18(1.01-1.39),P=0.036],纯合子比较模型(TT vs CC)[OR (95%CI)=1.39(1.02-1.90),P=0.038],显性模型(CT/TT vs CC)[OR(95%CI)=2.24(1.78-2.82),P<0.001]以及隐性模型(TT vs CT/CC)[OR(95%CI)=1.23(1.02-1.49),P=0.030]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发表偏倚评估均未见明显偏倚。结论在中国人群中,携带突变等位基因 T 或突变纯合子 TT 的人群罹患 CRC 的风险有所升高,而在显性遗传模型中,携带有CT/TT 基因型的人群其CRC 的易感性明显升高。

    作者:黄盛鑫;周军;李英儒;彭启全;谢锷;王小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依达拉奉预处理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炎症相关因子与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预处理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炎症相关因子反应及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其降低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髋关节手术患者60例,年龄≥65岁,ASA 评级Ⅰ~Ⅲ级。分为依达拉奉预注组(E 组,n=30例)和对照组(C 组,n=30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24小时(T3)经颈内静脉抽取静脉血,测定IL-6、IL-10、TNF-α,及检测 S100-β蛋白。选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术前1天,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7天认知状态,术后MMSE 评分较术前下降≥2分评定 POCD 发生。结果两组患者中,与T1比较,T2~T3的IL-6、IL-10、TNF-α、S100-β水平明显升高(P 均<0.05)。与C 组比较,T3时E 组患者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P 均<0.05);T2~T3时 E 组患者 S100-β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与C 组比较)。两组患者中,与术前1天比较,术后第1天MMSE 评分明显降低(P 均<0.05)。与C 组比较,E 组术后第1天MMSE 评分明显增高(P<0.05)。E 组发生POCD 有4例,明显少于C 组的9例(P<0.05)。结论依达拉奉预处理应用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能一定程度抑制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减少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作者:郭强;张奕文;吕文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骨髓转移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骨髓转移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2年至2014年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第三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集到具有完整资料的156例骨髓转移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56例骨髓转移癌患者平均年龄61岁,其中贫血(121例,77.6%)及全身骨骼疼痛(98例,62.8%)为常见症状。生化检查显示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97例(62.2%),乳酸脱氢酶升高72例(46.2%)。骨髓象发现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108例,骨髓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22例。预后差,生存期大多不超过1年。总共119例(76.3%)患者找到原发病灶。结论骨髓转移癌通常有贫血及全身骨骼疼痛等临床症状,容易出现外周血清碱性磷酸酶及乳酸脱氢酶升高,患者预后较差,需要早期发现治疗。

    作者:罗兴喜;李俊勋;曾育杰;赖文兴;许鹤洋;黄永亮;伍衡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早期弹力袜对易栓症患者异位妊娠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作用

    目的:异位妊娠需要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易栓症患者术后早期应用弹力袜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因异位妊娠而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共132例,共38例符合入组及排除标准,对比这些易栓症患者术后早期应用弹力袜处理(观察组)及非弹力袜处理(对照组),比较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发生率,以及术后 D2聚体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5.6% VS 35%,P=0.045),而术后肺栓及D2聚体的变化在两组中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尽管本研究在设计及样本量存在相对的不足,但是易栓症患者因为异位妊娠接受腹腔镜手术,在术后早期应用弹力袜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有效的,且相对安全的。

    作者:李志萍;汤广恩;黄楷;黎晔;郑嘉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Zuckerkandl结节的临床解剖学观察及其对解剖喉返神经的意义

    目的:了解Zuckerkandl 结节在甲状腺腺叶的出现几率,确认它与喉返神经的解剖关系。方法通过102例连续的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回顾性分析,观察甲状腺腺叶中Zuckerkandl结节的大小及其与喉返神经的关系。结果本组102例患者共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124侧,在78侧甲状腺叶(62.9%)中观察到有明显的Zuckerkandl结节存在,平均长径为9.5 mm。 Zuckerkandl 结节主要出现在甲状腺叶背侧中1/3处(83.3%),而ZT 出现在右侧甲状腺叶(68.2%,45/66)的几率与左侧甲状腺叶(56.7%,33/58)没有明显差别。当Zuckerkandl 结节存在时,97.4%(76/78)的喉返神经走行在Zuckerkandl 结节的深面。结论 Zuckerkandl 结节存在于大多数甲状腺叶中,Zuckerkandl结节与喉返神经有密切且恒定的解剖关系,可作为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解剖标志之一;Zuckerkandl 结节也是解剖显露喉返神经的一个难点,重视Zuckerkandl 结节这一解剖结构对避免喉返神经损伤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吴路杨;唐诗彬;叶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经皮浅静脉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目的:评价经皮下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在基层医院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治疗86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行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为传统组(43例),另43例行经皮下连续环形缝扎术为 PCC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近期下肢浅静脉曲张均消失,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数量、出血量、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发生疼痛天数、足肿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CCS 组43例平均随访34月,曲张静脉复发1例;传统组平均随访38月,无曲张静脉复发。结论经皮下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操作简单、效果确切,且具有微创、外观美容的效果,适于基层医院。

    作者:伍忠礼;梁发亮;黄力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合并迟发性腹腔出血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瘘合并迟发性腹腔出血的诊治体会。方法总结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合并腹腔出血患者的诊治过程及体会。结果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合并迟发性腹腔出血患者中,1例经过 DSA 介入治疗后痊愈,1例经过 DSA 介入治疗合并腹腔感染,腹腔清创后行全胰切除,1例经过二次DSA 介入栓塞治疗后,再次出血行手术缝扎止血痊愈后出院。结论介入联合手术治疗是 PD 术后胰瘘合并迟发性腹腔出血的重要手段。

    作者:吴建武;秦安成;乔志明;黄博;蒋新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肿瘤姑息切除结合骨水泥强化治疗多发性胸腰椎转移性肿瘤的一年期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对于已经出现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的多发性胸腰椎转移瘤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013~2015年本院收治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9例多发性胸腰椎转移瘤并出现神经功能受损手术患者,采用后路肿瘤姑息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骨水泥充填椎体强化治疗,术后随访1年期内,定期观察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包括疼痛、睡眠、食欲)改善程度和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全组19例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疼痛、食欲、睡眠)获得显著改善(与术前比较P<0.01),术后三月约78.9%的患者神经功能获得至少 Frankel 1级以上恢复。脊椎稳定性得到加强,在1年随访期内未见内固定松动移位。1例患者在随访期内死亡,2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10.53%)。结论对于已经出现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的多发性胸腰椎转移瘤患者,肿瘤姑息切除结合骨水泥注射强化治疗可以在近期内有效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以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杨雷;顾洪生;张睿;周文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乳腺癌个案管理提高化疗完成率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乳腺癌个案管理模式对提高乳腺癌患者化疗完成率的作用。方法回顾选择2011年8月~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常规医疗护理治疗的乳腺癌病人95例为对照组;2013年8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常规医疗护理治疗同时应用个案管理模式的乳腺癌病人96例为实验组。两组患者根据NCCN 指南术后均需化疗治疗,手术后为其制定化疗方案,对两组的化疗完成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完成化疗83例,未完成化疗12例,实验者完成化疗94例,未完成化疗2例,两组患者化疗完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乳腺癌患者应用个案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化疗完成率。

    作者:王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Child评分和MELD评分在肝硬化患者胆囊切除术前风险评估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究 Child 评分和 MELD 评分肝硬化患者胆囊切除术前风险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7例到我院就诊的肝硬化合并胆囊疾病,知情并同意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按Child-Pugh 分级标准及 MELD 评分各分为3组,即 Child A、B、C 组;MELD<10、10≤MELD<20、MELD≥20组。于术后第3天采血,取血清ELISA 法分别检测ALT、TBiL、ALB、PT、SCr指标并观察患者术后的各种并发症。结果 Child 组A 级ALT、TBiL与 B 级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B、PT、SCr 与B 级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MELD 组各组组内比较,各指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发生并发症共9例,Child 组A 级发生腹水2例,腹水合并DIC 1例;B 级组发生腹水4例,其中合并DIC 2例,且2例患者均死亡;C 组2例均发生并发症,1例腹水合并DIC,1例腹水合并肝功能衰竭、肝肾综合症并终死亡。 A 级患者与B 级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MELD 组各组组内比较,各指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LD 评分系统能更好的评估肝硬化患者行胆囊切除手术风险评估,联合 Child-pugh 评分能更准确地预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王振龙;余勇;李称才;黄志杰;陈博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