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军
8月20日,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在乌鲁木齐国际会展中心成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王发强、副会长易学明、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希华、副秘书长姚军、李东及郝瑞生出席成立大会并致辞。病理学专业委员会挂靠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全国多家著名医院加盟,共有167委员组成。刘彤华院士担任首届名誉主任委员,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卞修武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步宏教授、广州南方医科大学丁彦青教授、北京军区总医院丁华野教授、南京军区总院周晓军教授等23人担任顾问,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杜祥教授担任主任委员、王国平、梁智勇、刘艳辉、石怀银、周桥、应建明、孙青、张巍、王哲、郑立谋(排名不分先后)等专家当选为副主任委员,王坚教授担任秘书长。
作者:李媛;郝瑞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会成立大会于2016年9月24日在武警总医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武警总医院政委占有明致欢迎词,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姚军宣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关于成立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批复》,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希华出席大会并讲话,著名糖尿病专家、北京协和医院向红丁教授等出席会议。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会成立大会于2016年9月24日在武警总医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武警总医院政委占有明致欢迎词,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姚军宣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关于成立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批复》,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希华出席大会并讲话,著名糖尿病专家、北京协和医院向红丁教授等出席会议。
作者:郝瑞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2016年8月19~21日,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国通信学会、健康界传媒联合主办,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总医院、北京中联倬展展览展示服务有限公司、国家发改委健康服务业发展改革联盟协办的“2016中国研究型医院高峰论坛暨互联网+健康中国博览会”在乌鲁木齐市?新疆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本次会议参会人数超千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2016中国研究型医院高峰论坛”会议期间,亲切接见了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部分领导和部分专家,并对学会如何发挥技术优势,促进新疆医学创新发展,建立双方合作长效机制,落实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提出了要求。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2016年7月29日,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胰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在哈尔滨花旗国际会议中心诞生。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院长赵玉沛院士,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王发强会长、刘希华秘书长等出席成立大会并致辞。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统率,是灵魂,是一切工作的总纲。对研究型医院进行政治思考,就是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深刻研究创建研究型医院的政治内涵、政治使命和政治原则,科学把握研究型医院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确保研究型医院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健康科学、有力有序地向前推进。
作者:秦银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2016年9月21日,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护理分会主办,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承办的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护理分会成立大会在重庆渝州宾馆隆重召开。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第43届国际红十字会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吴欣娟教授当选护理分会首任会长。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2016年8月14日,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药物评价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中国研究型医院会长王发强,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何昆仑,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协和医院教授李大魁,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希华、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教授孙忠实等领导和专家出席大会。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液病精准诊疗专业委员会于2016年9月11日在北京成立。全军血液病中心主任、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病科于力教授当选主任委员;罗建民、刘卓明、李薇、张明智、韩艳秋、杨林花、王前飞、胡亮钉、王欣、陈重建(排名不分先后)等专家当选副主任委员;李永辉为秘书长。同时,聘请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吴虹教授、清华大学合成与生物学中心主任张奇伟教授担任该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103名委员参加了会议。
作者:郝瑞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一带一路”是习总书记着眼时代发展作出的科学决策,是打造各国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和平发展战略。本文站在把握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的高度,论述了研究型医院服务“一带一路”的使命担当,探索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方法路径,提出了着力打造“五大工程”、做实用好“四个支点”,构建区域型医疗卫生辐射平台的战略设想。
作者:王延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本文总结了精准健康本源,精准健康传播之“七母”(地球之“母”造命、国家之“母”蕴命、社会之“母”济命、家庭之“母”塑命、生身之“母”育命、他人之“母”扶命、自体之“母”养命),连接了健康中“母与子”的关系,揭示了健康中“母与子”的规律,凝练了健康中“母与子”的精髓,为人们寻找到了健康之“孝源”。“七母”融会构成了精准健康传播的“三七”理论体系与机制中的重要部分。加强精准健康传播的系统理论建设,树立精准健康大思维,从源头上把控刻不容缓,方能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切。
作者:王立祥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