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成本-效用分析

宁继伟

关键词:腹腔镜, 开腹, 胆囊, 切除, 成本, 效用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成本-效用.方法 收集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接受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00例腹腔镜组和180例开腹组,分别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比(1)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治疗费用.(2)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6周SF-36生活质量表评分.结果 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直接医疗费用、间接医疗费用、术后6周SF-36生活质量表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 本次研究认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本低、疗效肯定,是治疗胆石症的有效手术方法.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胃造影对残胃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胃造影在残胃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残胃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胃造影检查的资料,动态观察残胃情况.结果 180例残胃患者中,其中111例患者未见明显异常;54例患者残胃炎症改变;3例患者溃疡改变;7例患者胃癌复发,5例患者胃癌并淋巴结转移.结论 对于残胃患者,服用均匀有回声型显影剂后行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胃造影,可以随访追踪观察其术后改变,有助于指导临床术后合理治疗.

    作者:唐中才;唐凤珍;柏艳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早期运动护理在预防脑出血患者下肢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评价早期运动护理在预防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 thrombosis,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4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采用早期运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以及干预前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结果 研究组DVT发生率为6.9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d,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d,研究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运动护理措施应用于脑出血患者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静脉血流,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朱紫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地塞米松鞘内注射与单纯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与单纯脑脊液置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将76例蛛网膜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脑脊液置换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观察组仅给予脑脊液置换;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头痛缓解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头痛症状缓解、再出血、死亡等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能明显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但是脑脊液置换合用地塞米松鞘内注射与单纯脑脊液置换在症状缓解及预后上没有差别.

    作者:廖春俊;邓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循证护理对胃癌化疗患者的临床影响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对胃癌化疗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入院的64例胃癌化疗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奇偶性,将其分为试验组(n=32)及对照组(n=32),分别施以循证护理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化疗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10d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3%,显著低于对照组46.88%;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对减低胃癌化疗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院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护理干预方法.结果 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干预,60例患者未出现死亡病例,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干预后,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做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患者猝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施俊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32例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32例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在重力作用下输液计数(每分钟滴数),判断导管堵塞的程度并作处理.结果 部分堵塞26例,完全阻塞6例,经处理部分阻塞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全部再通畅,3例完全堵塞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无法再通畅而拔除.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原因有很多,临床上可以从护理方面减少堵塞的发生.

    作者:何永红;陈永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胃病检查1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胃病的致病和影响因素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状况.方法 分析本科室150例有上消化道症状并同时做了胃镜检查和14C呼气实验检测的患者病例资料.结果 (1)经胃镜检查发现慢性浅表性胃炎发病率高,占受检者总数的82.66%.(2)35 ~60岁年龄组发病率明显较高.(3)男女患病率分别为56%和44%,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4)十二指肠溃疡HP感染率高,为100.0%.结论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幽门螺杆菌关系密切,且中年人群胃病发病率高,提示人们在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提高健康意识.

    作者:龙丽;张剑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探究两种不同的护理模式在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

    目的 对两种不同的护理模式在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方法 对80例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只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加入全程“一对一”的系统性护理,观察这些献血者的不良心理和献血反应.结果 研究组相比于常规组心理状态更好,负面情绪比率有明显差异,P <0.05;研究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给予“一对一”的系统性护理有利于降低他们的心理压力,减少献血反应.

    作者:胡伟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60例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骨科患者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8例老年患者,术后出现精神障碍11例,观察患者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时间和临床表现.结果 11例患者于术后6h-5d出现精神障碍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异常、昼夜颠倒、胡言乱语、幻觉、躁动甚者自行起床、拔管、不配合治疗等,症状持续时间在1~5d不等.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老年骨科术后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夏燕;顾红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应用心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肺栓塞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确诊依据和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 本组共78例患者发生心电图改变,所占比例为97.5%,aVR导联R波增高42者占52.5%,右束支传导阻滞者占22.5%,出现SⅠQⅢTⅢ者占20.0%,TV1~ TV3同时发生倒置25者占31.25%,房性早搏者占70.0%,室上性心动过速者占73.75%,窦性心动过速者占97.5%.结论 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比较明显,临床医师应当充分了解、掌握心电图的变化特点,从而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张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普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普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7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组行舒适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老年手术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大于对照组.结论 经过合理的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可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加快老年患者的康复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顾冰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分析与针对性护理

    目的 探讨对神经内科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措施.方法 采用SAS和SDS对该院120例神经内科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护理措施,评估效果.结果 患者的焦虑状态发生率为64.17%,抑郁状态发生率为60.83%,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焦虑和抑郁状态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相应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

    作者:丁帅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普外科护理风险管理体会

    目的 探讨普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方法 收集我院普外科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70名患者,对其进行满意度测评.结果 对普外科进行护理风险管理之后,观察组满意度较对照组为高.结论 提升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预防普外科护理的风险,增加患者满意度.

    作者:蒋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舒适护理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围术期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围术期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治疗的患者42例,随机地分为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21),分别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0.48%,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6.19%,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围术期实施舒适护理,可以辅助提高临床疗效,并能促进护患之间的关系.

    作者:凌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综合连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综合连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影响.方法 对照组25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给予改善循环,营养脑细胞及鼻饲营养,出院指导等以往常规护理,观察组25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在给予相同治疗方案同时予以综合连续护理.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连续护理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有显效.

    作者:张红;孙荣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的配合及护理

    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手段.可完整大块地切除病变,同时一并扫除部分粘膜下病变,实现根治肿瘤的效果.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手术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因此对护理的配合也有很高的要求,不仅要熟悉手术过程,还要熟练掌握和使用相关仪器设备,与术者配合默契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汤金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检测的临床应用意义

    目的 浅析胎儿脏超声检查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检测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7月至2015年5月之间的市内部分妇产医院的974例孕妇的资料以及所有死亡胎儿解剖的资料来做统计分析.根据孕妇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来确定胎儿心脏大小、位置、结构形态、功能.标准切面为胎儿的三血管、主动脉弓、左右室流出道、四腔心、动脉导管弓,并根据选取的资料,将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结果与尸体解剖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974例胎儿中检查出12例心脏结构不正常,其中产前超声检查时确诊11例,产前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测有91.5%的敏感性,99.8%的特异性.结论 胎儿超声心动图可以提高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对降低胎儿出生缺陷有着重要作用,并且以上六个切面作为胎儿心脏超声检测的标准有助于减低漏诊误诊的几率.

    作者:孙运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5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患者按NYHA标准分为心功能Ⅱ、Ⅲ、Ⅳ组,与具有心功能代偿学血管病患者的对照组比较血尿酸水平的变化.结果 Ⅱ级组心功能水平明显低于Ⅲ组,Ⅲ级组明显低于Ⅳ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尿酸水平明随着心功能的改善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的水平变化与心功能分级有着密切联系,心功能越衰弱其血尿酸浓度越高,心功能得到改善后浓度会随之下降,血尿酸水平可考虑作为CHF的疾病程度的诊断参考.

    作者:荣秀明;王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的护理

    目的 探讨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的护理方案.方法 选自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实施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2组,每组各15例.给两组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都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再联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测评其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总满意程度是93.33%,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程度73.33%(P<0.05).结论 针对实施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对治疗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还能获得患者对护理较高的满意程度评价.

    作者:郭春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1例霍乱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结1例霍乱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护理要点是: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严格的消毒隔离,以及迅速有效的治疗措施,使患者在住院期间,经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症状大大改善,连续三次霍乱弧菌培养阴性,治愈出院,并且未发生院内感染.

    作者:吴珍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主管:哈尔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哈尔滨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