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婷
目的 研究采用螺旋CT扫描和X线平片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比较.方法 将近年来的45例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X线平片和螺旋CT扫描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和临床价值.结果 CT组的诊断符合率、病因诊断率、病变部位诊断率和病情程度符合率均明显高于X线组,误诊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螺旋CT扫描检查机械性肠梗阻,临床诊断率高,能明确病因和显示病变部位,并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作出判断,误诊率极低,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叶富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在精神科患者静脉采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我院精神科病房的180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均接受静脉采血,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静脉采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观察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者的依从性,和其与家属的满意度及采血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采血过程中依从性好,配合度高,一次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血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精神科患者静脉采血过程中可提高穿刺成功率、提高患者依从性、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护理工作的推广.
作者:余小萍;陈宣州;冯梅;甘火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对应激剂量糖皮质激素在A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实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刺激试验,其中包括56例肾上腺皮质功能相对不全,按照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2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利用静脉泵注方式给予氢化可的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OI)、肺内分流率通气/血流比例(Qs/Qt)、APACEⅡ评分、28-d病死率、ICU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休克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的氧合指数(OI)、肺内分流率通气/血流比例(Qs/Qt)、APACEⅡ评分、28-d病死率、ICU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休克发生率与B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激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合并肾上腺皮质功能相对不全的ARDS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休克发生率得到明显降低.
作者:张延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肝硬化患者发生腹腔感染是肝硬化失代偿期较为的常见的临床并发症,由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通常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能力下降,一旦发生感染,后果通常不堪设想.临床除了早发现早治疗,及时控制病情进展,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外,良好的护理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本院收治的肝硬化腹腔感染患者进行分析并总结其护理体会.
作者:成秀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细节服务在儿童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输液患儿进行抽样,选取64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推行细节服务干预,观察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68.75%),且SAS、SDS评分(43.05±9.44,42.35±9.4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0.63±10.49,51.05±10.46)分,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节服务对呼输液患儿具有重要的影响,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陈秀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评估改进后入院宣教方式对普外科患者入院宣教知晓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普外科新接收的入院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90例,采取传统的一对一口头宣教方式进行入院宣教;观察组90例,入院后由责任护士给予患者及家属改进后的入院宣教方式,包含观看宣教视频、提供书面资料、口头讲解等,分析、对比两种方式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宣教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改进入院宣教方式,明显提高入院宣教知晓率,同时节省人力,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马桂玲;江琳;吴灿灿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睑缘切开带蒂眼轮匝肌嵌顿联合缝线法矫正复杂上睑内翻倒睫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5例74眼复杂上睑内翻倒睫患者行睑缘灰线切开带蒂轮匝肌瓣转位嵌顿联合缝线法矫正术,术后随访观察1周、1月、1年及2年的疗效.结果 术后一周带蒂轮匝肌瓣全部成活;术后一月睑缘加宽,睑缘部分粘膜上皮长入肌瓣表面;术后1年无复发病例,失访2例2眼;术后2年无复发病例,失访9例10眼.结论 睑缘切开带蒂眼轮匝肌瓣嵌顿联合缝线法,加宽了睑缘,治疗复杂上睑内翻倒睫及乱生睫,疗效显著.
作者:徐常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县级医院收治县域内生产活动中烧伤病人的致伤原因及特点,以预防并减少烧伤事件的发生.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轻中重度烧伤患者92例生产活动中烧伤的发病率,并对年龄、致伤原因、烧伤程度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经过logistic分析分析发生烧伤的危险因素为青壮年(0R=2.998,95%CI=1.176-7.639,P<0.05)、化学烧伤(OR=2.936,95%CI=1.198-7.246,P<0.05)、火焰和热液烧伤(OR=2.536,95%CI=1.293-6.998,P<0.05).通过应用抗酸剂、吸氧、止痛等综合性预防,积极液体复苏,积极防治感染和创面处理,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重视生产活动中的烧伤问题,提高防范意识及急救措施,可减少烧伤发生率.
作者:罗高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CT和MRI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患者影像学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近年来疑诊为早期ANFH的3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CT和MRI检查,比较两组检测结果和临床价值.结果 MRI组诊断准确、关节腔积液、骨髓水肿和囊性改变等检出率显著高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组的线样征和骨小梁模糊明显高于C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I对早期ANFH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MRI的诊断率更高,能更敏感地检出股骨头和髋关节的早期细微结构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马先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早期开展护理干预在荨麻疹复发预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331例荨麻疹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样本,采用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77例)与观察组(1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荨麻疹发生率,并比较已发生患者的皮损消退时间.结果 (1)观察组中,共发生荨麻疹7例,发生率为4.54%;对照组中,共发生荨麻疹31例,发生率为17.5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观察组患者皮损消退时间为(3.06±0.94)d,对照组患者皮损消退时间为(6.14±0.53)d,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中开展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控制荨麻疹的发生率,而且也能够缩短皮损消退时间,效果确切.
作者:陈穗玲;唐燕笑;梁月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B超、MRCP检查诊断方法在胆总管结石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行开腹胆囊切除术的31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行B超与MRCP检查,胆总管结石诊断依据为开腹胆囊切除术、术中胆总管取出结石.将术前B超与MRCP检查诊断效果作以比较.结果 MRCP对胆总管结石的敏感性、准确性分别为96.5%、98.1%均明显优于B超对胆总管结石诊断敏感性、准确性64.3%、72.2%,二者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MRCP对胆总管结石诊断的特异性为97.2%近似于B超96.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具备一定诊断准确性的B超检查可以作为胆总管结石诊断的基本检查手段,敏感性与准确性较高的MRCP检查是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佳方法,能显著提高临床诊断率,未来应用前景广阔,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
作者:何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切除胆囊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胆结石治疗中效果.方法 从来我院行胆囊切除术的胆囊结石患者中选取10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的手术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小切口长度及术后的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更快的恢复.
作者:俞林冲;胡飞;朱雄辉;戴海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因为受到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影响,在医院儿科的护理工作中间接性或者直接性的造成患儿发生伤残或者死亡的严重后果,这就是儿科的护理风险.风险管理问题不仅具备非常高的风险性,而且还存在着后果严重、复杂程度高、不确定等一系列的特点.要想在护理工作中严格的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大限度的降低护理纠纷的问题,将安全性高、质量水平高的护理服务提供给患儿,医院就必须要做好儿科护理的风险管理工作.以当前存在的护理不良事件为依据,有针对性的对系统问题进行改善,从而有效的控制护理风险.基于此,本文针对儿科护理风险管理问题及防范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王海珠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60例行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行常规护理的设为对照组(30例),行围术期护理干预的设为研究组(30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术后心理状态评分均较术前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研究组疗效性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可有效改善心理状态,促使患者病情稳定,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质量,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开展肾移植手术450例,出现感染100例,给予吸氧与气道管理,加强内环境管理,密切监测患者血压、代谢、血电解质、炎症等指标,进行对症管理,严格控制输液,加强营养管理,安排专科饮食,纠正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预防便秘,合理应用静脉营养支持,必要时补充辅助制剂,康复期做好肺功能康复训练.结果 临床表现低热45例,高热25例,胸闷气促10例,咳嗽10例,胸痛5例,呼吸音减低5例;100例患者,其中死亡5例,死亡者为重症肺炎患者.结论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表现不典型,死亡率较高,需做好病情监护,重视实验室指标检测,强化血压、代谢、血电解质、炎症管理.
作者:刘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康复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肺癌术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术后护理措施,研究组实施康复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以及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各方面均得到显著的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45% VS 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癌术后患者实施康复干预措施,可以显著的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促进患者尽快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作者:李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并呼吸衰竭者行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本院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确诊的COPD并呼吸衰竭78例患者资料,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2组,对照组39例患者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39例患者在其基础上行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临床效果加以对比.结果 观察组动脉血气指标均比对照组优,且心率、呼吸频率均比对照组优,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 COPD并呼吸衰竭者行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改善动脉血气指标和稳定心率、呼吸频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惠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妇科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妇科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面实施CNP干预.结果 与手术前1d比较,两组患者气腹后10min和完成手术时肾上腺素指标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指标高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气腹后10min、完成手术时心率、体温、血压均高于手术前1d,且高于观察组同期.观察组患者气腹后10min、完成手术时心率、体温和血压指标无明显波动.结论 CNP可以降低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应激反应,适于妇科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季娟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后的并发症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将在我院接受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治疗的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组在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方面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张玉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分析时间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 100例研究病例来自2013年9月至2016年7月到我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人数相等,各5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式实施健康教育,研究组使用时间护理予以健康教育,利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估和精神病症状量表(BPRS)评估患者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健康教育后SDSS各指标评分、BPRS评分均下降,研究组教育后各指标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评分(90.23±1.24)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时间护理,可增强患者对疾病、治疗护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状,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均颇高.
作者:殷姝斓;顾如清;刘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