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析护理干预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张金莲

关键词:护理干预, 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上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40例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经过相同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的改善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结论 在临床上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研究现状及对策

    精神科护士是一种特殊的高风险职业,由于工作环境及护理对象的特殊性等,都会给护士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本文通过参考相关文献、以及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不断总结自身心得体会,不断反思与创新.终就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形成因素进行详尽的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精神科护士由于所面对患者的特殊性,职业压力主要来源于患者及家属的误解和对病症的未知、护理工作风险性大、日常工作琐碎繁杂以及社会地位低得不到自我认同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进行系统、切实地分析,可通过加强管理机制、提高心理疏导和自我认同感、提升自身防护和自身心理素质等措施来应对.

    作者:王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总结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选择实施PFNA内固定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25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等实施整体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5例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加强术前护理指导和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作者:赵兰;邓小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极重度缺铁性贫血病例1例分析

    许多疾病都是多因素的,因而形成疾病的复杂性,探讨病因,对因治疗才是治病的根本.贫血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针对贫血发病机制和原因进行治疗,如缺铁性贫血给予补铁及治疗导致缺铁的原发病;巨幼细胞贫血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则采用糖皮质激素或脾切除术;范可尼贫血可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作者:郭德洪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细菌耐药性

    目的 讨论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细菌耐药性.方法 以我院在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患者的痰液、血液等作为标本,利用双纸片法、酶抑制剂以及酶抑制剂增强纸片扩散法与三代头孢菌素低抑菌浓度(MIC)测定法、E-试验;Kirby-Bauer(KB)法联合,进行ESBLs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的测定.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为24.27%,大肠杆菌中为26.67%;以上菌群中产ESBLs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等多位耐药,对亚安培南耐药株比较少.结论 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对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以及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中重要因素,所以在实际的试验中应该重视ESBLs产生菌的检测和药物敏感性.

    作者:崔殿学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脑卒中后言语吞咽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治疗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综合性言语、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对5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前瞻性研究,将其分为综合训练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综合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言语康复训练、低频电刺激、针灸和心理干预治疗.以吞咽功能障碍程度、经口进食量(FOIS)分级评分、日常生活量表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均得到改善,但综合训练组疗效、FOIS分数和日常生活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言语、吞咽康复训练能提高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

    作者:杜玉荣;杜玉忠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临床护理带教如何应对学习倦怠护生的思考与实践

    目的 通过对职业院校护理学专业学生学习倦怠的调查研究,帮助护生摆脱学习倦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实习的142名护士,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调查问卷实施调查,后总结分析.结果 证实了职业院校护理学专业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突出性、严重性.结论 护理教育者应根据护理学专业中专生的特点,适时采取措施,增强护生的专业学习能力,进而减轻学生的学习倦怠.

    作者:乌楞和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随着护理事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社会对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的人文素质要求已上升到和专业素质要求平衡的地位,但在护理实践中护生表现出来的人文能力仍显得不足.本文对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回顾,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总结改进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提高我国护生综合素质水平,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作者:金雪英;李香玉;刘艳慧;韩吉淑;齐海峰;于雪景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究光固化树脂牙齿美容修复的有效性分析

    目的 探究光固化树脂牙齿美容修复的有效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牙齿美容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两组各为4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修复,研究组给予光固化复合树脂,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临床效果等情况.结果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的治愈有效率95.56%(43/45)明显高于常规修复的常规组80% (36/45)(P <0.05).结论 将光固化复合树脂在牙齿美容修复过程中,效果确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云梅;蒋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微信、QQ群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信、qq群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重症医学科25名护理人员及120例患者研究对象,在护理管理中应用微信、QQ群,比较建群前后的护理质量.结果 实施后,护理事故差错率、纠纷投诉率及护理满意率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技能操作评分及护理考核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微信、QQ群,满足了患者护理需求,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向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腰间盘突出症综合治疗的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腰间盘突出症综合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治疗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32例进行研究.针对所有患者采取综合治疗护理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护理、腰椎牵引护理、针灸和中药熏蒸护理、超声波治疗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功能锻炼等内容.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评定护理措施实施的效果.结果 132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痊愈、显效和有效的患者共有12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2%.结论 在综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时配合以全面的、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取得比较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地推广应用.

    作者:卢文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1例急性白血病骨髓抑制期菌血症合并肛周脓肿患者的护理

    白血病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加之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粒缺状态,增加了感染的几率,一旦出现肛周脓肿,可致患者高热、局部剧烈疼痛,甚至败血症,严重感染可导致死亡.我科于2015年2月收治了1例急性白血病骨髓抑制期合并肛周脓肿的患者,经给予全身及局部用药、紫外线短波治疗仪局部照射及细心周到的护理,使感染得到控制,肛周脓肿痊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综合治疗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综合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54例患者采用药物加作业治疗、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和针灸治疗等综合治疗.结果 经4周的正规综合治疗,总有效率达96.31%.结论 综合疗法可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吞咽能力的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李彦宏;张磊;高述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奥扎格雷联合降纤酶辅助治疗频发TIA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奥扎格雷联合降纤酶辅助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二零一四年一月至二零一六年一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频发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40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联合组以及参照组,两组患者各组7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分析治疗之后纤维蛋白原以及血流变等指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前的血流变学指标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别不大,在治疗完成之后,联合组患者改善明显,参照组改善不明显,两组差异显著(P<0.05),且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8.57%明显高于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86%.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明显,(P<0.05).联合组患者的发作停止率91.43%以及脑梗死发生流血率7.14%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过程中,奥扎格雷、降纤酶联合阿司匹林可以取得非常显著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国材;王学义;张泽慧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应用品管圈降低血液透析导管感染率

    目的 应用品管圈活动探索降低血透导管的感染率.方法 通过品管圈活动,对导管感染发生的原因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要因分析.根据要因进行措施改进,包括引进专用3M贴膜、重新设计宣教流程、制定预防导管感染的针对性告知书、规范导管换药流程、加强病房消毒、加强督导检查等等.结果 血透导管感染率由1-6月份的16%下降到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血透导管感染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肾内科护理质量.

    作者:戴银霞;姚艳平;曾胜金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胸外科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体会

    目的 探讨胸外科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体会.方法 回顾2013年10月-2015年3月于我院胸外科实施手术治疗的183例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90例)与对照组(93例),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发生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减少.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可以促进患者康复与缩短住院的时间,降低再入院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非常值得临床的推广应用.

    作者:荣立宏;张茜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一例低年龄、低体质量先心病患儿的护理体会

    探讨低年龄、低体质量先心病患儿的护理体会.本文总结一例低年龄、低体质量先心病患儿术后的观察和护理经验.经过严格的术后护理,该患儿6天后病情平稳搬出重症监护室;18天后病情稳定;住院19天后康复出院.

    作者:李林玲;杨艳波;朱明存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白血病患儿应用PICC及普通静脉留置针治疗的安全性比较

    目的 比较白血病患儿应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及普通静脉留置针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在我院治疗的56例白血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静脉化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8例给予普通静脉留置针,观察组28例给予PICC,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和置管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32.1%和7.1%,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4%和3.6%,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血病患者接受静脉化疗中采用PICC置管方式可有效减少静脉炎和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柯美桃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有效的护理措施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观察

    目的 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84例住院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饮食护理、生活指导护理及协助咳嗽、排痰等方法.观察患儿在病情恢复时间上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44例,总有效率90.9%,对照组40例,总有效率70%,x2值为5.93,两组在病程上,具有明显差异性.结论 全面细致的护理措施,如心理饮食护理、生活指导护理及协助咳嗽、排痰等方法,能促进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痊愈,对促进患儿的早期康复,缩短病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钧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分析60例临床中药剂型对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临床中药剂型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我院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液悬剂中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溶液型中药治疗,观察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病情均得到改善,对照组药效持续时间平均(5±2.3)h显著比观察组药效持续时间平均(6±2.4)h短;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6.67%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00%少,可以看出溶液剂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而且治疗之后不良反应也比使用液悬剂的少.结论 临床中药剂型对治疗效果有影响,不同剂型能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而且溶液剂型比混悬剂效果好,具有更好的临床体验效果.

    作者:段海洋;段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讨NPT在小剂量他达拉非治疗糖尿病性ED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在选择小剂量他达拉非对糖尿病性ED(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NPT(夜间勃起功能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07月-2016年07月收治的糖尿病性ED患者72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35例以及对照组37例.治疗前两组均进行IIEF5评分,治疗后两组均行IIEF5评分,观察组进行NPT评估.结果 治疗前,在IIEF5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在IIEF-5评分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糖尿病性ED患者之间的无显著差异(P>0.05),针对两组患者实施NPT判断后,观察组患者显效15例(42.86%),有效14例(40.00%),无效6例(17.14%),总有效率为82.86%;对照组患者显效9例(24.32%),有效13例(35.14%),无效15例(40.54%),总有效率为59.46%;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明显.结论 阴茎夜间胀大实验(NPT)在小剂量他达拉非治疗糖尿病性ED中客观、定量评估勃起情况与IIEF5评分相比较更加真实、有效.

    作者:李志超;刘旸;辜振刚 刊期: 2016年第27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