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
  • 国际刊号:1004-7484
  • 国内刊号:14-1172/R
  • 影响因子:
  • 创刊: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911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2016年27期文献
  • 探讨老年心房颤动高危患者抗凝治疗的药物选择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对老年高危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治疗所需抗凝药物选择及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的方法.方法 抽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来我院治疗的老年高危心房颤动患者200例,随机平均分为4组,A组患者治疗采取给予负荷剂量华法林,B组治疗方法为给予不同剂量华法林,C组单独给予阿司匹林治疗,D组给予华法林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随访1年比较四组患者的脑卒中(缺血性)发生率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4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分别为10%、8%、10%、6%,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26%、20%、22%、16%.结论 华法林和阿司匹林联合抗凝可以显著降低老年心房颤动高危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合理控制华法林使用剂量,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莫日根;徐海全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双切口联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多发伤延误性桡骨远端骨折

    目的 探讨双切口联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多发伤延误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3例采用双切口进行骨折复位内固定,为观察组,22例采用单切口进行骨折复位内固定,设为对照组,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得6-18个月(平均12.3个月)随访.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均为6-12周,两组无明显差异.术后6个月观察组腕关节解剖学评分优良率95%,对照组为8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切口手术处理可明显提高桡骨远端骨折复位质量,进而对比类患者远期腕关节功能的满意恢复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陈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调补肝肾法与降钙素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调补肝肾法与降钙素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于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 =32例)和观察组(n=32例),对照组采用降钙素+钙片+骨化三醇胶丸治疗,观察组采取调补肝肾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统计记录患者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BMD)以及PINP、β-CTX等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MD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BMD水平为(0.58±0.07)g/cm2,高于对照组的(0.39±0.23) 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INP、β-CTX水平检测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INP、β-CTX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在降钙素治疗基础上联合调补肝肾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提高了骨密度,促进成骨形成,且安全性好,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魏超;窦超;赵方方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目的 观察运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护理.结果 比较两组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指标,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干预,更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作者:刘继平;黄裕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析食管癌患者在接受放疗干预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所存在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3 年-2015年期间收治应用放疗方案干预食管癌患者50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并在其接受放疗前、放疗中以及放疗后各个阶段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指标进行检测,将各阶段检测所得结果与本院同期健康体检结果为正常的对象50例(对照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数据进行对比,归纳其差异以及临床意义.结果 在三个不同阶段,观察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指标,统计学处理,P <0.05,提示有意义;观察组在治疗后相对于治疗前指标水平有所下降,统计学处理,P<0.05,提示有意义;观察组中16例患者治疗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指标有所上升,余下34例患者均明显下降,而两者中放疗后指标下降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统计学处理,P<0.05,提示有意义.结论 密切对食管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指标进行监测,可以根据数据水平变化掌握放疗对其敏感性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更好地评估临床预后效果并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值得重视与推广.

    作者:于德东;郝志强;刘波;武春燕;朱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精神专科医院护士的心理状况研究

    目的 探讨精神专科医院护士的心理状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兜设计,对80名急诊科护士分别进行个体一般资料、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 精神专科医院护士SCL-90量表总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因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结论 精神专科医院护士的心理状况较为严重.

    作者:王树宁;林卫;张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究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采用伊马替尼治疗不良反应情况与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活的116例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实施个体化优质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4度以下非血液不良反应、3-4度中粒性细胞减少、3-4度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采用伊马替尼治疗,需要对不良反应密切观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优质护理.

    作者:李小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骨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对策分析

    目的 探讨骨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对策.方法 自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从我院选取120例骨科疾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总结骨科疾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改良后的护理方法,比较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结果,并分析研究讨论.结果 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方法后,观察组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5,数据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后的护理方法运用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潘誉丹;赵俊言;秦德颖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3例小儿胆囊结石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 探讨牧区小儿胆囊结石的形成原因及诊断,为日后小儿胆囊结石的临床诊治提供更多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小儿胆囊结石的临床资料.1例以“小儿急性阑尾炎”,2例以“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由牧区卫生院转入我院就诊.结果 小儿胆囊结石具有不典型性.结论 儿童的胆囊结石症与成人不完全相同,所以儿童胆囊结石症状与体征不典型.胆囊炎症改变程度与临床症状不成正比.大多数是炎症轻,临床症状及体征重,儿童不能对腹痛的性质和部位做出清楚的表达,因此常常误诊,从而使病情延误,耽误治疗.

    作者:张荷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拔牙后牙槽嵴位点保存在口腔种植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拔牙后牙槽嵴位点保存在口腔种植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210例拔牙患者,所有患者在拔牙后均进行牙槽嵴位点保存,且均进行6至24个月的随访,观察分析所有患者的种植体成功率及牙槽骨宽度、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观察显示,210例患者均成功植入种植体,成功率为100.00%,患者的牙槽嵴高度降低(0.9±0.3)rnm,颊舌向间宽度降低(1.7±0.3)mm.结论 拔牙后行牙槽嵴位点保存,能够将种植体成功率明显提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韶波;陆瑶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效果比较

    目的 分析研讨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效果,并对比研讨.方法 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者中抽取88例纳入到研讨范围中,88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两组,44例对照组(传统手术方式),44例研究组(微创手术),把两组治疗状况纳入到对比讨论中.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0.90%比对照组77.27%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住院时间、瘢痕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研究组比对照组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9.09%比对照组36.36%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良性肿瘤疾病可考虑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疗效好,创伤性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速度快,可一定程度上满足患者在外观上的需求.

    作者:孟和吉日戈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定喘汤治疗热哮型哮喘临床疗效探析

    目的 探析热哮型哮喘患者用中医定喘汤进行治疗对此类疾病病情的改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数据来自本院2011年-2016年期间收活根据中医辨证确诊为热哮型哮喘患者120例相关基线资料.其中60例应用常规哮喘西医药物治疗患者设为对照组,另60例在对症临床治疗基础上联合清肺定喘汤治疗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种干预方案对热哮型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疗程后根据哮喘相关临床治疗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对照组有12例患者判定无效,观察组有2例患者判定无效,其总有效率分别为80.0%、96.7%,组间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有意义,P <0.05;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平均1个月随访,相对于治疗前,患者FEV1、FVC和PEF等指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有意义,P<0.05.结论 对热哮型哮喘患者应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难以做到针对性,对部分患者病情改善效果较差,联合中医定喘汤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更好地改善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无论是近期或者长远期来看对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均值得推广.

    作者:郝秀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与研究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在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肿瘤科接受诊治并确诊为甲状腺癌的患者60例,按照患者以及家属的治疗意愿,将其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观察组为30例成员,应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为30例成员,采取常规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其总有效率与负面反应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6.67 (29/30),对照组临床疗效为86.67(26/30),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方面进行对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完成后,对照组患者以及观察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在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文祥;王广伟;胡森焱;张建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中医症候群调查问卷的制定及评价

    目的 自制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学调查问卷,以某高校教师为调查对象.方法 制定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问卷,然后小范围进行集中预调查,预调查总人数为33人,并通过此次预调查结果对问卷信度效度进行统计学意义的分析.结果 本问卷对躯体、生活、社会环境、情志4个模块分别进行信度检验,其克朗巴哈α信度系数值均在0.6以上.区分效度对健康、亚健康状态两类人群在躯体、情志领域及问卷总体得分的均值差异都是显著的,显著性水平均<0.05,区分效度较好.结论 本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只需对部分内容稍作修改,即可以用于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方面研究的大规模使用.

    作者:杨云峰;杨继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初步探讨肝纤维化血吸虫病老年患者合并胆囊疾病的情况

    目的 了解肝纤维化血吸虫病老年患者合并胆囊疾病状况,探讨肝纤维化性血吸虫病合并胆囊疾病的原因.方法 333例肝纤维化血吸虫病老年患者根据性别分为2组,男性278例,女性55例,对胆囊超声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33例肝纤维化血吸虫病老年患者中,胆囊疾病患病率:肝纤维化血吸虫病老年患者合并胆囊疾病为149例(44.7%),其中男性患者为130例(87.2%),女性患者为19例(12.8%),2组间胆囊各项疾病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303,P<0.05).结论 老年肝纤维化性血吸虫病患者合并胆囊各项疾病,男女间存在差异.

    作者:郁玉文;范晓芳;康莉;周跃;贾磊;吴文娟;李婷婷;朱束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医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中医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84.44%;观察组患者颈项不适、眩晕、视觉障碍、上肢疼痛麻木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医康复治疗,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加快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厚晓昀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及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究血清尿酸、血脂检测对糖尿病患者临床应用意义以及对医生准确掌握患者病情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2015年期间收治确认糖尿病患者2000例设为观察组并将其相关基线资料作为此次研究数据来源,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并提示无糖尿病健康人1000例为对照组,所有纳入研究对象均接受本院血清尿酸、血脂等相关化验,回顾性分析检测数据后并归纳此类指标对糖尿病患者病情掌握的意义.结果 患者接受以下指标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血清尿酸,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TG、TC、LDL-C、Apo-B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以及Apo-A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尿酸指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各项之间数据对比均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有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身体各项指标均会有异常表现,掌握血清尿酸、血脂水平等对患者病情掌握的意义,更有利于医生制定准确合理的治疗方案,临床意义突出.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观察氨甲喋呤、米非司酮与中药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

    目的 探讨氨甲喋呤、米非司酮与中药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 挑选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院所收活10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例.对照组执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执行甲氨喋呤、米非司酮与中药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症状消退时间、包块缩小时间、血β-HCG值下降时间.结果 观察组成功率为80%,对照组为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症状消退时间、包块缩小时间、血β-HCG值下降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要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甲喋呤、米非司酮与中药联合治疗异位妊娠有明显效果,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陈俊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环状RNA在肿瘤中的生物效应

    微小RNA(miRNA)在基因表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在癌症的发生中通常表达失控.环状RNA(cireRNAs)作为微小RNA的重要调节者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CDR1as、睾丸特异性环状RNA及SRY和Hsa circ_002059三种环状RNA的表达差异在肿瘤中尤为明显.CDR1 as和睾丸特异性环状RNA在多种肿瘤中发挥miRNA“海绵”作用,进而调节肿瘤的发生发展.Hsa_circ_002059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量显著下降,但其具体在胃癌中发挥的调节作用尚不清楚.本文简单的回顾了环状RNA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作者:闫家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急性胰腺炎的内科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在急性胰腺炎的内科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接收治疗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本文研究主体,按照患者住院治疗的顺序,将其平分为实验组和传统组,实验组和传统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整体护理,传统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17例非常满意,12例满意,1例不满意;而传统组14例非常满意,8例满意,8例不满意;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传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3.33%,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愈患者28例,2例患者转手术进行治疗,并未出现死亡案例,患者治愈率达93.33%,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1.5±2.5)d;而传统组治愈患者22例,8例患者转科室进行治疗,并未出现死亡案例,患者治愈率达73.33%,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7.5±3.0)d,实验组治愈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传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数据,数据差异显著,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接受整体护理,有效的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熊小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正清风痛宁治疗蛋白尿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对蛋白尿的作用.方法 将60例蛋白尿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厄贝沙坦治疗,治疗组应用厄贝沙坦联合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分别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白蛋白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尿蛋白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而治疗组尿蛋白较对照组尿蛋白更低(p<0.05).结论 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尿蛋白安全有效,副作用少.

    作者:李在楠;王彩虹;杨斌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镶牙后口腔疼痛的临床体会

    目的 总结镶牙后口腔疼痛的临床体会.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来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78例镶牙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患者在治疗后均出现了口腔疼痛的表现,根据其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参与实验的患者分为两个不同的小组,分别将其定义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均为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则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疼痛感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其炎症也得到了明显的清除,通过比较后得知,研究组患者疼痛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镶牙患者一旦出现口腔疼痛等不良现象时,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需对其具体表现以及临床指标进行仔细的了解,并根据其具体情况为患者提供针对性以及科学性的治疗,使患者的疼痛感以及不适感得到大限度的改善.

    作者:祁东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并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间本院血液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为此次调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以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各纳入病患50例.结果 观察组出现风险事件几率约为2.0%,护理满意率约为96.0%,相较于对照组而言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在血液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接诊病患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护理过程中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诊疗安全性,改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的全面性及优质性,故可推广应用.

    作者:何玮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儿童心理门诊412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现状,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内蒙古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心理门诊2014年12月-2015年11月的412例就诊儿童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就诊儿童男女比例为3.35∶1,人数多的是0-3岁儿童,其次是6-12岁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前五位依次为精神发育迟滞、早期发展咨询、行为问题、语言发育落后、孤独症.结论 智力评估和发育问题咨询是儿童心理门诊就诊的主要原因,妇幼保健机构医生要做好儿童心理卫生宣教工作,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范果叶;白桦;刘蕊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究初产妇产后采用综合护理减轻乳房胀痛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1月到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0例产后乳房胀痛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66例)、对照组(6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乳房胀痛进行综合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产后第1d、2d、2组产妇乳房胀痛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第3Ad,观察组产妇乳房胀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初产妇产后乳房胀痛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胀痛程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梁倩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我院15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5年上报的154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女性和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发生ADR较多,占72.08%和35.06%;抗感染药物与抗肿瘤药物为引发ADR的主要药物,占42.21%和34.42%;ADR发生率高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占95.45%;ADR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和血液系统损害常见,占40.26%和34.42%.结论 加强ADR监测,尤其是重点患者及重点药品的监测,提高医务人员对ADR的认知与重视程度,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毕姗姗;于晓红;闻晶;周钰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复合镇痛疗效分析

    目的 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复合镇痛治疗方法及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将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8例分为观察组39例以及对照组39例,观察组采取塞来昔布联合杜冷丁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取杜冷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VAS评分状况较对照组更优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2.82%,对照组为23.08%,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塞来昔布联合杜冷丁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作者:赵俊言;潘誉丹;秦德颖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医护理方案对阴虚阳亢眩晕症证侯改善的研究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护理方案在阴虚阳亢眩晕症(原发性高血压)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符合条件的阴虚阳亢型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两组,实验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侯积分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中医证侯积分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护理方素应用在阴虚阳亢型眩晕症中,可以明显改善其症状,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姚旭;金一;高春兰;何冰;于卜;王秋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黄体酮和补佳乐对稽留流产清宫术后宫腔粘连的防治作用

    目的 针对接受稽留流产清宫手术之后的患者行以补佳乐同黄体酮,对于宫腔粘连所起到的防治效果做以观察和总结.方法 随机在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于我院确诊稽留流产且接受清宫手术患者当中择取80名,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0名患者,对实验组行以补佳乐同黄体酮,观察两组发生宫腔粘连的概率、月经情况以及腹部疼痛情况.结果 经过药物干预,实验组发生宫腔粘连的概率明显低于参照组,而且月经情况以及腹部疼痛情况也显著好于参照组,均存在P<0.05.结论 对接受稽留流产清宫手术之后的患者行以补佳乐同黄体酮,能够显著控制宫腔粘连的隐患,而且还能够显著缓解术后出血以及术后疼痛的情况,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吴玉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0.05%地奈德乳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0.05%地奈德乳膏在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取158例我院的湿疹皮炎类皮肤病患者,患者均于2014年5月份到2016年8月份入院治疗.随机性分组,对照组采用1%氢化可的松乳膏进行治疗,共79例;实验组采用0.05%地奈德乳膏进行治疗,共79例.记录和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两种药物的疗效.结果 在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为97.5% (77/79),对照组为75.9% (60/79),实验组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在症状分值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分值差异性不明显,治疗后1周、2周,实验组均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以及治疗前后数据差异明显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 <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采用0.05%地奈德乳膏对湿疹皮炎类皮肤病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荐.

    作者:高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的术后并发症,以及影响并发症的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妇科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共有120例.根据手术并发症的情况,将其分为并发症组、无并发症组.了解患者的年龄,子宫大小,以及有无子宫内膜异位症史,以及手术的方式.分析上述因素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120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患病的几率为5%.单因素分析显示,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子宫越大,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也就越大.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次,在多因素分析中,显示影响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因素是:恶性肿瘤、子宫内膜异值症,以及腹腔子宫切除术.结论 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受到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难度的影响,很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医生必须引起重视,加强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同时,还要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身体状况作出评估.在此基础上,减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

    作者:张秋生;谢景山;闫密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咬合重建修复对不同类型的牙齿重度磨耗患者咀嚼运动模式的作用效果

    目的 分析和研究进行咬合的重建修复对不同的类型的磨损程度患者的咀嚼运动模式的修复效果.方法 选取了我院口腔科2012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67例发生牙齿重度磨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了研究1组(后牙完全支持组,33例)和研究2组(后牙不完全支持组,34例),另外选取了32例牙齿功能正常的人作为正常组,对咀嚼功能组成部分的表面肌电图进行测量,再对咀嚼周期和咀嚼运动以及间歇期的比值与肌电积分值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进行过渡修复和永久修复后,研究1组与研究2组活动期和间歇期的比值比修复前明显下降(P<0.05),但肌电积分值与修复前比较变化不显著(P>0.05).研究1组患者在修复后的活动期与间歇期的比值与肌电积分与过度修复时比较,没有明显变化(P>0.05);研究2组在修复后的活动期间和间歇期间的比值和过渡时期比较下降明显,肌电积分则明显上升(P<0.05).结论 进行咬合重建修复能改善不同类型牙齿重度磨损患者的咀嚼运动循环模式,提高咀嚼效率.

    作者:白成志;潘银智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80例的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结合二甲双胍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度观察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诺和灵N结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甘精胰岛素配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及TG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FBG、2hPG、HbAlc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配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患者治疗后FBG、2hPG、HbAlc及TG等各项指标改善明显.

    作者:何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研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研究中所研讨的46例患者,均依据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肺癌患者中挑选而出,对照组23例和研究组23例的划分标准为入院顺序,对照组用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野切除术治疗,把两组治疗状况进行对比研讨.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3.04%比对照组34.78%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两组患者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研究组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家庭/社会状况、功能状况、情感状况、身体状况、其他附加状况等方面生存质量评分,研究组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肺癌疾病上可考虑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方式,疗效好,生存质量高,有较大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何中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马兜铃酸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虫草菌粉对其调理作用的观察

    目的 观察马兜铃酸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虫草菌粉是否对其有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马兜铃酸组(n=6)、虫草组(n =6).第12周末处死大鼠,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 、B细胞(CD45RA+)及NK细胞(CD161a1+)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计算CD4 +/CD8+比例.ELISA法测定外周血血清中IgG,IgM含量.结果 马克铃酸组及虫草组的CD4+、CD8+T细胞及NK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值较对照组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4 +/CD8+比值马兜铃酸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虫草组较马兜铃酸组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马兜铃酸组外周B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血清IgG、IgM含量显著降低(p<0.05,p <0.01),与马兜铃酸组比较,虫草组外周B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血清IgG、IgM含量显著升高(p <0.05,p <0.01).结论 马兜铃酸可致大鼠T细胞亚群功能紊乱及体液免疫功能低下,而虫草菌粉对其有一定的免疫调理作用.

    作者:高玉梅;王艳艳;刘国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益气养阴清肺解毒法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讨肺癌患者运用益气养阴清肺解毒法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 从本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选取106例肺癌病例做随机非盲法分组试验,每组各53例,Ⅰ组接受常规化疗治疗,Ⅱ组在上述治疗下接受益气养阴清肺解毒法治疗,对比和评估该两种方案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Ⅱ组接受治疗后的总缓解率(CR+ PR)为62.3%,与Ⅰ组的43.4%相比显著提高,统计学成立(P<0.05).Ⅱ组治疗后KPS评测结果(82.8±11.3)分,相比Ⅰ组的(73.8±15.2)分显著提高,统计学成立(P<0.05).在毒副反应方面,Ⅰ、Ⅱ组的发生率相差不大,统计学不成立(P>0.05).结论 给予肺癌患者益气养阴清肺解毒法治疗,对提高化疗疗效、增强患者体力均有积极意义,且不会增加毒副反应,值得推荐.

    作者:樊晓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评价蒽环类联合紫杉类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

    目的 了解乳腺癌患者用蒽环类联合紫杉类新辅助化疗方案对病情的抑制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以2014年-2016年在本院接受治疗并确诊为乳腺癌患者64例为本次研究相关基线资料来源,所有患者均采取蒽环类联合紫杉类方案新辅助治疗并对其资料以回顾性方法作分析,归纳该方案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能诱发的不良反应.结果 患者完成疗程后接受疗效评价,有效率为84.375% (54/64);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是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表现,骨骼肌肉疼痛、呕吐、中性粒细胞缺乏性发热、黏膜炎等则是主要非血液学毒性症状,经对症处理后患者不良反应均得到控制,顺利完成治疗.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用蒽环类联合紫杉类方案新辅助化疗对于病情的抑制干预效果令人满意,所诱发的不良反应相对轻微且均在患者可耐受范围内,具备高效与安全的优点,可作为临床主要对乳腺癌患者治疗的方案措施.

    作者:白海珍;曹中伟;张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纱布填塞法用于30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纱布填塞法用于30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30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进行研究,其术中均采取纱布填塞法,分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手术治疗治愈19例,死亡1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67%,部分患者术后虽有不良反应发生,但经对症处理后均康复出院.结论 纱布填塞法用于30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应用价值高.

    作者:廖刚强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超声检查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心脏储备功能评估

    目的 评价超声检查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心脏储备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取88例我院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患者均于2014年5月份到2016年8月份入院治疗,设为实验组.同期取8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对象实施超声心动图检测、运动试验,记录和评价两组对象在运动前后的相关指标差值.结果 实验组的左室舒张末期横径差值为(2.63±0.22)mm,左室收缩末期横径差值为(1.12±0.02)mm,射血分数差值为(4.11±0.22)%;对照组的左室舒张末期横径差值为(5.02±1.02)mm,左室收缩末期横径差值为(1.63±0.22)mm,射血分数差值为(7.99±1.25)%;在左室舒张末期横径差值、左室收缩未期横径差值、射血分数差值方面,实验组均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 <0.05.结论 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心脏储备功能进行超声检查,能够尽早发现患者的心脏机能变化,尽早实施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鲁磊;王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2015年10月12日到2016年4月3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的7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表现以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

    作者:盛金云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郁金水提物镇痛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郁金水提物对实验动物模型的镇痛、抗炎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药理学依据.方法 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以及甲醛致痛法观察郁金水提物的镇痛作用.结果 郁金水提物能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延长小鼠扭体反应的潜伏期;热板实验中药物组与空白组的痛阈值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郁金水提物能减少甲醛致小鼠舔足的次数,延长其舔足的潜伏期.结论 郁金水提物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作者:何人大;晏明英;赵丹;唐启荣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门诊护理干预在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门诊护理在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中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在我科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00名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名,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门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归纳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关系、心理以及生理方面情况较好,病情相对稳定,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实施门诊护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恶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王英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麻疹疫情流行病学及防控措施探讨

    目的 分析麻疹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控对策.方法 对麻疹疫情的流行病学、感染源等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麻疹患者多为典型病人、隐性感染以及轻型麻疹等感染源,感染源进入到人类呼吸道粘膜后,主要是通过哭叫、喷嚏以及咳嗽等行为将病原体排到空气中,感染他人,多发于春季和冬季.结论 针对麻疹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传播途径等,制定出相应的防控制对策,麻疹疫情需要引起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大麻疹监测力度,并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开展监测工作.有效防止麻疹疫情的进一步传播.

    作者:徐森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讨重症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

    目的 分析重症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 利用随机的原则对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被诊断为重症肺炎合并糖尿病的180例住院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为90例,利用常规方式进行治(9444%为90例,应用氨溴索进行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比较得知,对照组患者与治疗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进行对比,对照组(84.44%)数据明显不足治疗组(94.44%),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溴索在重症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有着明显的效果,临床价值明显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哈斯;邱小莹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层次涉外护理专业《病理学》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目的 通过湖南医药学院进行双语教学实践,探索专科涉外护理专业实施双语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方法 以2013级涉外护理专业学生60人作为双语教学实验组,2013级护理专业学生60人作为全中文教学对照组,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期末考试成绩差异,并对实验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期末考试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问卷调查显示,88.3%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提高了学习兴趣,90%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英语表达能力.结论 双语教学不会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反而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作者:曾丽平;王蕾;舒安利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2例泵人垂体后叶素外渗致皮下坏死的原因分析及体会

    目的 通过对我科两例泵入垂体后叶素外渗致皮下坏死进行分析,寻找外渗发生的原因.方法 通过对两例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针对分析的原因进行整改.结果 未再发生泵入垂体后叶素外渗致皮下坏死.结论 为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和静脉穿刺工具,同时做好健康宣教和巡视工作,避免药物外渗事件的发生.

    作者:李小芳;汪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分级检验方法在血脂生化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入的血脂异常1850例患者,收集其血清血脂生化检验样本并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检验,对照组使用拉网式检验方法,研究组采用分级检验方法检验,分别记录两种方法检测血脂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以及载脂蛋白B的阳性率,并对比两组方法检测血脂中这些指标的准确性和效果.结果 经检验比较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检验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时,两组方法检测无显著差异,但在检测载脂蛋白A(ApoA)(实验组8.2%,对照组3.5%)、载脂蛋白B(ApoB)(实验组o为33.5%,对照组为18.9%)时,实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分级检验方法在血脂生化检验中的效果优于传统拉网式检验方法,准确率和可靠性较高,能有效辅助临床诊断,提高患者诊断率.并且,分级检验成本更低,更适合大众,值得推广.

    作者:刘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清Hcy、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为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防治提供借鉴.方法 以2014年1月-2016年3月,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收治的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完成研究患者中,出现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74例,纳入病例组,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15例,纳入对照组,前瞻性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入院后,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入院后、卒中后90日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进行因素分析.结果 计数资料单因素显示,病例组吸烟率、进展性卒中、卒中后抑郁比重高于对照组,病例组与对照组年龄、入院时TC、CRP、NIHSS、Hcy与卒中后90日CRP、NIHSS、Hcy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 显示,吸烟[OR=3.152,95% CI(1.842-11.231)]、进展性卒中[OR =7.425,95% CI(1.874-8.466)]、卒中后抑郁[OR=1.472,95%CI(1.764-10.515)]、颈中动脉中重度狭窄[OR=1.561,95% CI(1.098-14.524)]、入院时NIHSS[OR=1.131,95%CI(1.551-1.762)]、卒中后90日Hcy水平[OR=1.314,95% CI(1.865-6.27)]成为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影响因素较多,其中卒中后Hcy、颈中动脉中重度狭窄起到独立作用,应特别关注此类患者,积极预防高Hcy血症.

    作者:谈波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治疗

    目的 总结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骨科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实施康复治疗.随访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优良率为93.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对改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有重要意义.

    作者:甘志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颅脑损伤脑疝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脑疝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0例脑疝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采取的急诊救治措施效果进行观察,比较不同脑疝等级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结果 本组50例患者中,脑疝前驱期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脑疝代偿期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3%,脑疝衰竭期的治疗总有效率为44%.脑疝前驱期疗效与其他程度的脑疝疗效比较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疝Ⅰ级患者的预后与其他级别脑疝患者的预后具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疝前驱期的疗效显著高于其他程度的脑疝疗效.脑疝Ⅰ级患者预后与其他级别脑疝患者的预后具有显著差异,脑疝Ⅰ级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其他级别脑疝患者的预后.

    作者:刘学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浅议根尖保留与截除治疗牙根尖周病临床疗效与隐患

    目的 评价根尖保留以及截除治疗在牙椎尖周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取100例牙根尖周病患者,均于2006年1月份到2016年1月份入院接受治疗.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根尖截除进行治疗,共50例患者;实验组采用根尖保留进行治疗,共5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治疗后3个月、6个月,实验组的牙槽骨骨密度、新生骨高度比对照组更高,数据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的成立标准.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牙齿松动、瘘管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对牙根尖周病患者实施根尖保留治疗,相比根尖截除治疗方法更为有效,且并发症少,值得推荐.

    作者:马君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分析综合护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5年1月2日到2016年6月30日期间我院确诊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1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8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合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治疗依从性、治疗效率以及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以此做对比研究.结果 (P<0.05).结果 观察组总依从率为76.5%、对照组58.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率67.4%;治疗后分观察组SAS评分(45.67±4.01)分,对照组(51.89±4.33)分.以上对比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护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倩茜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系统化护理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护理组(n=36),对照组给予肾内科常规护理,护理组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组临床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80.56%)(p<0.05);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系统化护理应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普及应用.

    作者:潘少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HOXA10、Intβ3及CX43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与不孕发生的关系

    目的 观察HOXA10、Intβ3及CX43在子宫腺肌病者中各层的表达情况.方法 以2014年2月-2014年7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因子宫腺肌病行子宫全切术者31例,并取30例对照组,经免疫组化法测定并分析AM者HOXA10、Intβ3及CX43的表达情况.结果 HOXA10、Intβ3及CX43在AM各层组织中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增生期分泌期有差别.结论 HOXA10、Intβ3及CX43的表达异常可能参与子宫腺肌病发生,是导致不孕的原因.

    作者:萨日娜;宋静慧;高燕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血尿酸水平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检测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血尿酸检测在糖尿病(DM)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例DM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高尿酸(UA)血症发生率,UA与血糖、血脂、肾功能的关系,UA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2000例DM患者UA水平平均为(468.34±58.39)μmol/L,高UA血症患者占45.45%,UA正常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与高UA血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UA血症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肌酐(Cr)水平高于UA正常组(P<0 01).随访1-4年,高UA血症组冠心病发生率62.00%、脑血管意外发生率34.00%、病死率12.00%,高于UA正常组的36.67%,16.67%,1.67% (P <0.05).结论 DM患者UA平均水平较高,尿酸与大血管病变独立相关,是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对血尿酸水平进行干预.

    作者:李晓微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早期运动疗法对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分析早期运动疗法对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7月5日到2016年5月5日期间我院确诊收治86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运动疗法.结果 经过相对应的治疗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为(65.24±8.54)优于对照组(38.58±8.98)分(P<0.05).结论 早期运动疗法对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朝文;孙昊;周雪娜;于水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讨住院患者输血前检测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性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输血前检测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性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消化科、内科、妇科以及肿瘤科接受输血治疗并自愿参与本次实验的住院患者500例,并对其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性标志物进行相应的检测,观察其分布的情况,并对其检测意义进行探讨.结果 通过检测得知,血清HBsAg、抗-HIV与抗-HCV以及抗-TP指标在500例患者中均存在的阳性表达,未表现出联合表现的现象,其中65例患者存在标准物的良性表达,其阳性表达率为13.00%,HbsAg为其高的阳性表达物质,为55例(11.00%).妇科中的阳性表达率高,其感染的例数为29例(5.80%),与其消化科、内科以及肿瘤表达率比较,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患者输血前检测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性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显著,对其相关的传染性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对患者的治愈率的提高以及病情的恢复均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安海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评价持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小儿营养不良的疗效

    目的 探析存在营养不良情况的小儿患儿用持续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5年-2016年期间本院收治确认存在营养不良情况小儿82例相关资料为本文数据分析来源,所有患儿均用持续肠内营养支持措施治疗并在治疗前后对其基线资料进行记录以及回顾性分析,归纳小儿营养不良用该方案治疗的推广意义.结果 患儿接受持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前后两个阶段进行指标检测,提示其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如血清血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瘦素水平以及纤维连接蛋白等指标均明显提升,对比于治疗前各项指标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后所有患儿人体指标数据包括体质量、身高、体质指数、上臂肌围等均有明显变化,治疗前后数据用统计学软件处理,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营养不良用持续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干预后对于其营养状态有着显著的改善作用,除了对身体指标外对于体内生化指标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小儿未来的健康正常发挥保障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董珊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运用PDCA循环缩短医保病历审核时间

    目的 分析和讨论采用PDCA循环在缩短医保病历审核时间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PDCA循环原理对我院医保病历审核的相关影响性因素进行分析整理,找到其中影响的重要因素,然后实施针对性措施.结果 自从我院实行了医保病历审核信息化程序后,审核的效率有所提高.将目前的审核效率和之前比较,人均日审核量由3.23份提高为人均8.65份,但审核的质量并没有下降.结论 医保病历的审核是一项非常耗时的工作,在审核过程中不仅需要细心,并且还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出审核结果,所以提高审核的效率很有必要.

    作者:赵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健康教育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我院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来我院门诊进行诊治的1367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有762例,对照组患者有605例,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健康宣教方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针对性健康教育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进行门诊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作者:黄春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护理安全措施在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措施在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护理安全措施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70%,观察组患者的危险事件发生率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危险事件发生率22%,差异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病房护理管理的过程中,通过使用护理安全措施的护理方法能够明显提升住院患者的满意程度,在临床实施病房护理的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兰芬;万艾;李春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综合护理管理干预在外科术后感染预防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管理干预在外科术后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普外科接收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实施综合护理管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应用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综合护理管理干预在外科术后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红月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研究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围手术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亢进症患者10例,均给予围子术期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本组110例病例中出现切口出血1例,单侧喉返神经损伤1例,喉上神经内支损伤1例,手足抽搐2例,2例血钙均低于1.90mmol/L.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国手术期护理,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燕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急性颈髓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急性颈髓损伤,又称急性颈部脊髓损伤,主要是由于颈部脊髓在一定时间内遭受间接或直接暴力,导致颈髓结构或功能损伤[1].该病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损伤,常造成患者死亡或残疾,手术治疗风险大,难度高,围手术期没有良好的护理,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的发生[2].做好颈髓损伤的围术期护理可有效降低死亡率、致残率,避免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笔者所在医院于2010-01-2016-01对63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施行手术治疗,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左丽丽;张倩倩;袁伟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护理配合注意事项解析

    目的 探究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护理配合注意事项解析.方法 医护人员做好患者的术前配合、术中配合及术后配合工作.结果 280例患者经过护理人员和麻醉医师的密切配合安全度过麻醉期,手术顺利实施成功,麻醉意外情况没有产生一例.结论 护理人员与麻醉师间的密切的护理配合,可使得麻醉的安全和质量得到提高,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得到确保,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莹;宋敏;王颖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60例急性胰腺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诊治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精心的综合护理,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均经过治疗和精心护理后全部恢复健康好转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 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能明显提高疗效、减少住院日,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娇;王元元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小儿急性哮喘应用舒适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估

    目的 评估小儿急性哮喘应用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中以2016年2月-2016年6月为观察区间,收集子我院儿科住院部收治急性哮喘患儿共100作为研究对象,经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纳入50例患者.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联合接受舒适护理干预.以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为观察指标,对比评估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儿总依从性为96.0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依从性80.00%(40/50),对比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总护理满意度为98.00%(49/5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护理满意度82.00% (41/50),对比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急性哮喘应用舒适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儿依从性,改善护理满意度,有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刘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分析护理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目的 探讨医院管理中护理管理的重要作用.方法 根据我院护理管理形式下结合临床总结出护理管理,并根据管理进行密切的探讨.结果 在医院的护理管理中面临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解决,制定新型的护理管理方案,有助于医院的护理事业发展.结论 医院的护理管理是指导整个护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不断的在护理管理中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推动护理管理的完善化.

    作者:初世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研究.方法 将本院收取100例脑出血患者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晚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一个月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 针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显效,对缓解患者病情有良好的作用.

    作者:杨晨;冯群;郝凤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讨心理护理在尿毒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尿毒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5年1月1日到2016年3月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尿毒症治疗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结果 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在尿毒症护理中的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心理护理在老年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在老年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老年病患者病例共计19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老年病患者仅接受常规的老年病的护理方案,观察组的老年病患者在接受老年病疾病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加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老年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老年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经过统计学的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护理在老年病中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在老年病中的护理效果,心理护理不仅能够促进治疗效果,还可以提高应用及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艳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介入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和防护对策探析

    介入室护士相对于一般科室护士,存在较大的身体危害性,这与护士工作中涉及到的X线、抗肿瘤药物、血源性病原体等因素具有直接关系,对介入护士进行职业危害防护目前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介入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以及危害来源情况,并针对危害问题提出应对防护措施,大程度上降低介入室护士的职业危害性.

    作者:张新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医护理业务查房在基层医院中医护理的应用

    目的 探索标准化中医护理业务查房模式.方法 结合护理人员中医药培训、岗位练兵持续改进方法.通过抽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6月的64次中医护理查房进行实践,并结合中医培训效果、岗位练兵成绩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调查.结果 发现,我院实行的64次中医护理查房效果满意度逐年增加,从2012年查房良好率50%到2014年良好率100%;护理人员的中医基础理论、技能合格率由40%上升到90%;患者满意度由70%上升到95%以上.结论 实施标准化中医护理业务查房模式,对规范中医护理工作,提高中医辨证施护意识,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提升基层医院的中医整体护理工作有指导意义,能有效降低医患矛盾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尤玉樱;张玉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目的 研究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用于治疗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在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随机选出17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53%低于对照组的12.94%,且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结论 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瘿术治疗的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围术期采用优质护理有助于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覃美忠;史玉燕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干预与研究

    目的 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干预与研究.方法 对本科自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60例,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两组,给予相应的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综合护理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有效说明综合护理干预的重要性,有效减轻了患者的心理障碍,降低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王会敏;魏国荣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我院神经外科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37例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2例患者中,术后出现肺部感染2例,电解质失调9例,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 做好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杨玉芹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便秘患者电子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便秘患者电子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患有便秘的80例患者,对其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并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肠道清洁合格率为95.0%,对照组患者肠道清洁合格率为72.5%,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舒适度为97.5%,对照组患者舒适度为77.5%,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老年便秘患者电子结肠镜检查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

    作者:邵月春;夏庆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直肠癌术后肠造口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目的 探究直肠癌术后肠造口并发症的护理对策,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经验.方法 随机选取36例2015年8月-2016年8月来我院肿瘤外科就诊的直肠癌术后行结肠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有效的并发症护理对策.结果 在综合护理下,36例直肠癌术后行结肠造口病人在住院治疗期间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在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的护理中,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生理及生活综合护理,指导患者养成规律的饮食,排便习惯,给予充分的造口知识普及,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密切观察造口情况,给予并发症针对性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史淑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1例急性白血病骨髓抑制期菌血症合并肛周脓肿患者的护理

    白血病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加之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粒缺状态,增加了感染的几率,一旦出现肛周脓肿,可致患者高热、局部剧烈疼痛,甚至败血症,严重感染可导致死亡.我科于2015年2月收治了1例急性白血病骨髓抑制期合并肛周脓肿的患者,经给予全身及局部用药、紫外线短波治疗仪局部照射及细心周到的护理,使感染得到控制,肛周脓肿痊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思考——参加全国中医护理骨干培训体会

    参加全国中医护理骨干培训,使我对中医特色护理有了全新的认识,通过学习中医知识,运用中医护理知识,推广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引发的思考,分享经验,以推进中医特色护理服务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作者:萨仁托亚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3.0T磁共振颈部CE-MRA检查患者的护理配合探讨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颈部CE-MRA检查的护理配合方法,以提高检查成功率.方法 选择我院进行核磁动态共振扫描8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进行3.0T磁共振CE-MRA检查.根据患者情绪采取适当措施,保证检查的顺利.结果 实验组的患者配合情况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颈部CE-MRA检查的护理配合非常关键,直接关系到颈部CE-MRA检查是否成功.

    作者:姚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腰间盘突出症综合治疗的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腰间盘突出症综合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治疗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32例进行研究.针对所有患者采取综合治疗护理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护理、腰椎牵引护理、针灸和中药熏蒸护理、超声波治疗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功能锻炼等内容.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评定护理措施实施的效果.结果 132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痊愈、显效和有效的患者共有12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2%.结论 在综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时配合以全面的、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取得比较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地推广应用.

    作者:卢文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强化饮食护理干预在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对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展开强化饮食护理,并评估护理干预预防及减少营养不良出现率的作用情况.方法 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入本院需行长期性血液透析的79例患者,依照调研活动需求将其划分作实验、参照两组,实验组41例施行基础护理+强化饮食干预,参照组38例仅施行基础性的相应护理,评比两组实施护理以后营养不良病例的占比率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血磷、钙磷乘积、血清总蛋白值、血清白蛋白值等优越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总计3例出现营养不良,占比7.32%;参照组总计10例出现营养不良,占比26.32%.评比看出,实验组优越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 饮食强化干预运用于长期性血透患者医护服务操作当中,可调节钙磷代谢及机体蛋白质状况,并降低营养不良的出现几率.

    作者:邹璨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会阴侧切分娩产妇感染控制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

    目的 探讨会阴侧切分娩产妇感染控制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5年8月来我院产科进行会阴侧切的分娩产妇180例,随机将这些产妇分成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90例.其中对照组产妇给予会阴侧切缝合术常规护理,实验组产妇给予会阴侧切缝合术综合性护理,分析对比两组产妇的切口愈合情况、肿胀程度、疼痛程度、感染情况、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实验组产妇的切口愈合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3天护理后,实验组产妇的疼痛及肿胀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促进产妇术后切口恢复,降低术后会阴切口感染率,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雪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对烧伤后瘢痕瘙痒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对瘙痒程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上对烧伤后瘢痕瘙痒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46例烧伤后瘢痕瘙痒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在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经过一定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恢复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结论 在临床上对患有烧伤后瘢痕瘙痒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地缓解患者的瘙痒程度,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作者:李占川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护理人员在手卫生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结护理人员在新生儿科室手卫生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相应地提出对策,科室院内感染质控小组对护理人员工作进行检查,主要存在问题为手卫生意识不足和实际操作不规范.对新进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定期组织学习理论知识,监督和定时考核实际操作能力,杜绝手卫生各个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尽量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周尚宪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腰椎后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手术并发脑脊液遗漏的护理体会.方法 我院收治腰椎后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患者共20例,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并对其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归纳.结果 在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切口护理、抗感染护理及饮食护理后,患者脑脊液漏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无严重感染者.其中脑脊液停漏时间为6-14d,平均(8.7±1.2)d.患者住院时间为10-15d,平均住院时间为(12.9±2.1)d.结论 腰椎后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在通过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后,可积极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朱雯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护理安全管理干预降低静脉输液风险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降低输液风险的效果.方法 通过输液安全管理干预,以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为牵引,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干预措施.结果 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P<0.01),患者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 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干预能够降低静脉输液风险,提升静脉输液安全性,从而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全程护理干预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全程护理干预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2013年7月-2015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手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两组实施常规护理,同时给予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评价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康复的依从性和其生活质量.结果 术后,观察组的主动康复依从性及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能提高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依从性以及其生活质量,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作者:刘小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扁平化责任制护理在妇科优质护理实践中的成效

    目的 对扁平化责任制护理在妇科优质护理实践中的成效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 选取在我院妇科中不同时间段的护理人员将其划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与观察组(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对影响优质护理实施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于2014年5月开始实施扁平化责任制护理,对比2组护理的综合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妇科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扁平化责任制护理在妇科优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普娟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究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干预及护理

    目的 本文主要是分析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7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96例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48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护理基础上再实施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 <0.05.结论 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成效,不仅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而且还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患者病情的恢复有着重要意义,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关爱娣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分娩期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

    目的 探讨分娩期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产科患者200例,分析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预防管理措施.与2013年实施前的200例产科患者在护理安全事件、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3个方面进行相互比较.结果 实施后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同时实施后在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方面都显著好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真仔细分析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加强科室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管理工作,可明显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文斗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舒适护理

    目的 探讨分析舒适护理在肺栓塞(PE)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80例PE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心理舒适度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舒适护理能够满足肺栓塞患者的护理需求,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秋燕;李锦霞;方平;张宝婵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监测与护理体会

    目的 对于心肺复苏术后病人的监测与护理体会进行研究.方法 收集我院重症医学科呼吸心跳骤停的病人共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心肺复苏的患者术后实施密切的监测及护理,完善护理质量.结果 此组患者经心肺复苏后的监测及治疗,其中3例患者好转出院,17例患者死亡.结论 对于心肺复苏术后的病人积极采取术后的病情监测及护理,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上大为推广.

    作者:舒倩倩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究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对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42例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21例.其中观察组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而对照组的患者则采用一般的护理方式,在经过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压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对比发现,在血压方面,观察组患者相比于对照组更加的稳定,而且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疼痛等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在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

    作者:孙建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结石性胆囊炎合并2型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针对结石性胆囊杨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试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自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结石性胆囊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将这8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而研究组在患者的围手术期采用全面的护理措施,具体包括术前的各种检查、手术准备、饮食调整、心理疏导等和术后的防止切口感染、血糖监测和控制等工作.对比两组患者的甲级愈合率、平均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比较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的甲级愈合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而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来说明显缩短,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结石性短期内囊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伤口愈合和健康恢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在临床上有很重要的推广价值.

    作者:汪锐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作用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儿预后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颅脑损伤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20例.B组患儿治疗期间行常规护理,A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后肢体残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结果 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A组患者肢体残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颅脑损伤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对促进患儿早期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荷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临床上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对策的效果.方法 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300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采取随机实验法,将300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全面有效专业的护理干预方案.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全面有效专业的护理干预方案可以明显的促进临床上心血管疾患者的恢复效果,在临床上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林冬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急救护理工作中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在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急诊科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进行定位抢救分工配合法的23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急诊ICU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进行常规抢救的患者2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实施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后抢救成功率,以及对抢救过程中,医生对护士、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均有所提高(均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有助于规范急救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应在全社会大力推广.

    作者:戴丹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外科护士病情汇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外科护士病情汇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国际医疗服务行业内医护人员间标准的病情交流模式即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神经外科患者的病情汇报.结果 运用SBAR沟通模式汇报病情后,神经外科16名护士专科理论考试成绩由85.5分提高至92.3分,医师对护士工作的满意率从87%提高至95%,90%的护士认为SBAR沟通模式提高了自己的评判性思维的能力.结论 运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病情汇报,内容精简且具有针对性,提高了医护沟通效率及团队合作,提升了护士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医生满意率,促进患者安全.

    作者:李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干燥综合征合并肾小管酸中毒的护理

    目的 浅谈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肾小管酸中毒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我科1例干燥综合征合并肾小管酸中毒病例,总结护理过程、分析护理要点.结果 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症状改善,酸中毒得到纠正,未出现其他并发症,满意出院.结论 全面、综合的护理可缓解患者不适症状.延缓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亚静;李玉华;刘亚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心理护理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产科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66例进行分析研究,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8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 经过心理健康护理措施的观察组产妇焦虑和抑郁程度及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对剖宫产妇进行护理的过程中结合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提高产妇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作者:翟二妹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浅谈蒙医护理学

    蒙医护理学是研究使人合理调养身体,保持健康,延年益寿,使病者康复的一门学科.蒙医护理学注重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即注意饮食和起居这两个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同时还要注意精神的调养,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和过度的情感变动,保持心胸舒畅和乐观愉快,也注意适应气候的变化,避免外邪侵袭及突发因素,以坚持身体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其次是使人体生命活动保持正常状态,延年益寿或人体内外关系失调时,使这些关系恢复正常,使体内失去平衡的“三根”与“七素”关系恢复到正常平衡状态.下面由以下四点来介绍蒙医护理学.

    作者:刘雪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社区护理在脑卒中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对脑卒中高血压患者护理过程中社区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 将300例脑卒中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于观察组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于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家庭护理.在护理后对两组患者是否出现复发的情况和是否了解相关知识遵守医嘱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的复发率远远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知识的了解和遵守医嘱方面也远远超过了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社区护理运用到脑卒中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去,能够帮助患者了解相关知识,遵守医嘱,更好的对血压进行控制,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肖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延续护理对提高癫痫患者遵医依从性的效果

    目的 研究在癫痫患者中应用延续性护理对提高患者遵医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癫痫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观察组(250例)施予延续护理,对照组(250例)施予常规性护理,对两组患者遵医依从性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遵医依从性为98.8%,明显较对照组的81.2%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 将延续护理应用到癫痫患者中,可使患者遵医依从性得到有效提高,进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体会,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方法 选取我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新生儿病理黄疸56例进行分析讨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新生儿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新生儿实施蓝光照射治疗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经皮胆红素测量值.结果 观察组经蓝光照射治疗护理干预措施后经皮胆红素测量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能加快新生儿的恢复时间,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

    作者:郝云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精神专科医院护士的心理状况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精神专科医院护士的心理状况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80名精神科护士分别进行个体一般资料、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中国护士压力源量表(CNS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评定.结果 多元回归结果显示影响精神科科护士SCL-90量表总分的相关影响因素主要为压力源、神经质、消极应对方式、家庭支持.结论 精神科护士心理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压力源、个性、应对方式及支持方式.

    作者:王树宁;王珣;张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1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规范化护理体会

    目的 通过重症肌无力危象的规范化护理,提高其抢救成功率.结论 危象发生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建立人工气道,尽快改善呼吸功能,再进行规范化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俊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肺结核咯血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及效果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在肺结核咯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到我院进行肺结核咯血治疗患者76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38例,研究组为38例,给予对照组一般常规性护理方法,给予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添加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给予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为84.2%,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7.4%,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 对肺结核咯血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方法后,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杨晓莹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心理护理在红皮病型银屑病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使用心理护理应用于红皮病型银屑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红皮病型银属病患者2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观察组病人使用心理护理,对照组病人则没有实施心理护理,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通过心理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病人对护理的满意率达到了98%,优于对照组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心理护理应用于红皮病型银屑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张一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PICC置管在早产儿中的护理应用

    目的 探讨PICC置管在早产儿重症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5年1月-2015年12月大庆油田总院新生儿监护室放置PICC的98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98例患儿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15.2±11.4)d,总的留置时间为2548导管日.结论 PICC有利于重症早产儿的抢救与救护,为重症早产儿提供有效的静脉通路;导管堵塞、静脉炎是常见的导管不良事件,降低导管堵塞、静脉炎的发生率是目前PICC维护工作的核心.

    作者:任秀伟;王会悦;于靖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浅谈三氧大自血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和观察三氧大自血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疗效.方法 60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三氧自体血回输治疗,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人.A组患者使用三氧大自血进行治疗,对照B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 使用三氧大自血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A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患者,二者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并发症状也明显少于B组患者,二者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使用三氧大自血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胡耀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留置PICC后的护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存在哪些问题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对我科重症监护室70例PICC留置患者详细观察和记录,关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疾病的特殊性及产生的相应问题,分析原因并总结经验给予相应对策.结果 由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特殊性对PICC置管后的管理及维护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总结经验给予相应对策有效解决了PICC置管后的管理及维护问题,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骈高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食道心房调搏术治疗PSVT的急诊护理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临床上采用食道心房调搏术来终止药物治疗无效的、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室上性心动过速.食道心房调搏术是一种具有无创、简单、安全等特点的心脏电生理临床检查、诊断、治疗的技术,但不足之处是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不适,也会出现并发症.所以护理人员熟悉食道心房调搏术的常规操作,在术前、术中、术后配合医生做好心理护理,治疗过程中大限度的减少患者的不舒适,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证治疗安全极为重要.

    作者:梁玉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分析老年骨科患者护理的风险与应对策略

    目的 对老年骨科患者在护理方面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 将收集到的90例老年骨创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分别观察与护理,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后再进行护理管理,然后对比两种方法的护理效果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与观察组相比较,对照组的护理效果明显较差,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相差了整整20%,而且观察组很少有护理投诉,而对照组的护理投诉和意外伤都比较多,两组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应做风险评估与分析,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对于提高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具有明显的作用.

    作者:潘芳;闫红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医德是医护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中必须具备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习惯,是调节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医护人员之间、医护人员与社会之间关系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护理职业道德是指在护理专业特定范围内的职业道德,是护理社会价值和护士理想价值的具体体现.护理部在护理管理中强化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在工作中注重重视护士的岗前培训、加强护士的自我修养、倡导人文关怀、更新护理理念,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增强责任心,提升了护士的内在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质.

    作者:郭伟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对顺产产程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对顺产产程的影响观察.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间我院产科收治的顺产产妇100例,根据产妇护理模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50例给予导乐陪伴护理模式,对两组产妇产程中出血量以及产程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产妇在顺产过程中其出血量196.2±12.1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68.9±31.0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在顺产全部产程时间(10.3±2.9)h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4.1±3.6)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在顺产过程中其满意度调查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乐陪伴护理模式在顺产产妇的产程中可以有效的减少出血量,提高分娩的安全性,而且明显的缩短了产程时间,提高了产妇的满意度,具有较好的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郝小妮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新生儿腹泻脱水的常用溶液及后续护理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除中国外,全世界每年有10亿人患腹泻,其中5亿在发展中国家.我国自解放后,尤其自80年代以来,经济和卫生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由于原有基础薄弱,仍属发展中国家,根据我国卫生部防疫司(现疾病控制司)的调查结果分析,我国每年有8.36亿人次患腹泻,其中5岁以下小儿占3亿人次,腹泻病年发病率约为0.7次/人,5岁以下小儿的年发病率平均为1.9次/人,下面介绍一下几种儿科液体疗法常用溶液.

    作者:王曦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胰十二指肠手术的术前和术后护理对策

    目的 胰十二指肠手术的术前和术后护理对策.方法 我院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所收治的20例胰十二指肠腹腔镜切除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1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恢复排气的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胰十二指肠腹腔镜切除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控制术中出血量,在临床上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作者:张改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并分析对阴道分娩产妇使用预见性护理后对产后出血的干预效果.方法 收集阴道分娩产妇共140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预见性护理,将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就产后出血发生率而言,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产后2小时出血量方面,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阴道分娩产妇的护理过程中,预见性护理能够显著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以及产妇的出血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加强护理随访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究加强护理随访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93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随访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加强护理随访措施.结果 采取加强护理随访措施的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结论 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预后采取加强护理随访措施,使得患者对健康知识和遵医行为得到掌握和改善,使不良血管事件的发生得到减少,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作者:刘莹莹;赵洪波;沈伟坤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品管圈在提高延续护理管道门诊就诊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品管圈(QCC)活动,提高延续护理管道门诊就诊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从2015年12月开始开展为期五个月的品管圈活动,通过QCC十大步骤由全体圈员共同拟定解决对策,达成解决提高延续护理管道门诊就诊率的主要目标.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我院延续护理管道门诊就诊率(50%)较活动前(29%)明显提高,超出了预期目标(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使我院延续护理管道门诊就诊率提高了72.4%,也降低了带管出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作者:王树;邓文秀;梁文卿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整体护理在心肌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在心肌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与应用效果.方法 从2013年1 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肌病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纳入本研究,其中5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列为对照组,其余50例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6%,护理满意度为98%,两方面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14%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护理质量均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对心肌病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感者的临床症状,保障治疗效果,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应用价值.

    作者:潘淑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讨孤残儿童实施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目的 探讨临床上对福利院收治的孤残儿童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重要性.方法 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20例孤残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对这些孤残儿童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孤残儿童在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前后的各项恢复指标.结果 经过一定时间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后,这20例孤残儿童的各项恢复效果均明显优于在接受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干预之前.结论 在临床上对孤残患儿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孤残患儿的自信心,缓解孤残患儿的孤独感等,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作者:雷燕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时间管理在血液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时间管理”概念是现代护理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间管理是指在同样的时间消耗情况下,为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而进行的一系列控制工作.其本质就是一种个人的作业计划,教会人们学会管理时间,增强个人能力提高工作效率[1].ABC时间管理法是美国管理学家艾伦·莱金提出的一种管理方式,他把每天的工作分为A、B、C三类,A类工作是迫切、紧急、重要的,要求管理者亲自、立刻花时间去做好的工作;B类工作是迫切、较重要的;C类工作是不重要或不紧急的.护士长工作在临床一线,身兼行政管理和业务技术管理两种职责,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工作,工作安排不合理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使管理者身心疲惫,尤其是血液科病房有着特殊性,患者变化快,意外事件多,护士工作量大,技术含量高,责任风险大.因此护理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运用到血液科护理管理中去,使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得到进一步提高.

    作者:王丽红;温影;周立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1例巨大肾母细胞瘤切除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总结了1例巨大肾母细胞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包括术前访视、心理护理及物品准备,术中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的密切配合及术中监测观察等.手术室护士要熟悉该手术的手术方法,做好充分准备和术中的积极配合,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奚晓英;段宝仙;郑永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分析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住院患者血糖调控的效果影响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住院患者血糖调控的效果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8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组应用常规护理,后组应用延续性护理(P<0.05),比较2年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调控情况(P<0.05).结果 2年后,观察组血糖控制水平优于对照组,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糖尿病住院患者中开展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患者血糖调控,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蒲恒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精神科心理护理中言语沟通技巧的应用分析

    目的 研究对于医院精神科的病人在运用心理护理的过程中合理地开展高效的言语沟通技巧的方法与意义.方法 搜集医院在2014年4月到2016年4月接诊的20例精神科的且经心理护理的病人,统计分析所有病人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的言语沟通方式,并总结出科学有效的沟通技巧.结果 所有病人都经一定的治疗与护理后好转并出院,治疗后,病人的总满意度是95.00%.结论 在精神科病人的心理护理治疗中应用科学有效的言语沟通技巧,能够明显减少病人的消极情绪,能够舒缓病人的精神的紧张与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病人的经济负担,改善病人的病情,提高了医院的护理质量.

    作者:梁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护理干预在尘肺合并肺结核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尘肺合并肺结核复发率的效果观察.方法 本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观察组,观察18个月后两组患者肺结核的复发率.结果 两组病例结核复发情况:干预组18个月后有13例发生活动性肺结核(确诊后,转入当地传染病医院治疗),对照组有28例结核复发.干预组肺结核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作者:张婕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研究现状及对策

    精神科护士是一种特殊的高风险职业,由于工作环境及护理对象的特殊性等,都会给护士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本文通过参考相关文献、以及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不断总结自身心得体会,不断反思与创新.终就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形成因素进行详尽的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精神科护士由于所面对患者的特殊性,职业压力主要来源于患者及家属的误解和对病症的未知、护理工作风险性大、日常工作琐碎繁杂以及社会地位低得不到自我认同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进行系统、切实地分析,可通过加强管理机制、提高心理疏导和自我认同感、提升自身防护和自身心理素质等措施来应对.

    作者:王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窭炎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我院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所收治的120例择期行鼻内镜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这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一组患者均有60例,两组患者在行手术前均进行相关的检查后,实施鼻内镜手术,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配合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35%,而对照组的78.57%,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实施鼻内镜手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总有效率,在临床上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作者:郭继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探讨

    目的 探究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经验.方法 随机选取240例2015年8月-2016年8月来我院妇产科就诊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都是针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给予12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工作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术后疼痛护理为满意的共118例,满意度为98.3%,对照组满意60例,满意度为50.0%,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在术后疼痛护理评分方面,观察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在妇产科术后疼痛护理中推广使用.

    作者:杨维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精细化管理策略在门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运用分析

    目的 探讨精细化管理策略在门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我院2015年6月-2016年9月门诊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24例进行研究,并根据其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经传统护理管理)和观察组(62例,经精细化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①两组患者的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专科护理、急救管理和病房管理以及总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显著差异(P<0.05).②经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3%,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门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策略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品质,改善护患关系,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丽华;马永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护理干预在预防小儿白血病骨髓抑制期口腔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小儿白血病骨髓抑制期口腔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年10月到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小儿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口腔卫生指导,观察组30例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实施护理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有8例和2例患者发生口腔感染,口腔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6.7%和6.7%,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处于骨髓抑制期的小儿白血病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口腔感染的发生率,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欧艺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浅谈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目的 分析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 对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药物本身、患者自身及护理人员三个方面的因素可导致静脉输液外渗.结论 提高护士专业技术水平,选择合适的静脉,加强对输液患者的健康宣教,可有效避免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

    作者:周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护理干预对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效果研究

    目的 对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的分析与探讨.方法 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从我院所收治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中选取80例参与研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观察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应当给予其优质护理,提升护理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庞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围术期护理

    目的 总结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以提高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患者的康复率.方法 对近两年在我院治疗的60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对患者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要点.结果 经围术期护理后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做好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雪芹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开展人性化就诊护理服务的意义

    目的 探究人性化就诊护理服务的重要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500名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50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实验数据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较高,投诉事件发生率较低.结论 对患者实施人性化就诊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投诉事件的发生率,在实践中具有深刻的意义.

    作者:徐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射频消融术围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导管射频治疗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方法 52例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并给予全程护理.结果 52例患者手术效果显著,随访24个月,有效率达98%以上.结论 正确的治疗和优质的护理,可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对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有重大意义.

    作者:程蕾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心理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给予不同护理,比较效果.结果 观察组功能状态以及精神状态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应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中可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社会参与能力.

    作者:张宇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护理干预预防耳鼻咽喉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试析护理干预对于预防耳鼻咽喉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鼻子手术患者6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VAS评分和0级疼痛率,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耳鼻咽喉手术中开展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可推广.

    作者:周巧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护理干预对孕早期先兆流产保胎病人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孕早期先兆流产保胎病人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搜集近一年内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8例早期先兆流产病人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人,观察组44人,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病人PSQI评分、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改善孕早期先兆流产保胎病人焦虑情绪,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

    作者:杨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小儿四肢骨折后关节活动障碍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小儿四肢骨折后关节活动障碍的护理体会.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临床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骨折后关节活动障碍的原因并指导功能锻炼,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所选四肢骨折患儿中,54例为一期愈合,2例患儿出现血肿并发症,4例患儿并发感染.经积极的抗感染治疗,辅以功能锻炼,患儿均好转后出院.出院后3月-2年随访,2例患儿骨折愈合时间延长,1例患儿膝关节活动受限,所选患儿均无神经损伤.结论 对四肢骨折患儿在早期护理的同时采取积极的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关节功能障碍,对患儿的康复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纯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创伤性肝破裂患者的救治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创伤性肝破裂患者的救治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79例创伤性肝破裂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40例),前者予以常规护理,后者予以救治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救护总有效率79.51%,明显低于观察组有效率92.52%(P<0.05);其患者满意率76.92%也较观察组满意率94.99%低(P<0.05).结论 采用针对性救治护理可有效提高创伤性肝破裂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早日痊愈,且患者满意度高,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魏彩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微信、QQ群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信、qq群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重症医学科25名护理人员及120例患者研究对象,在护理管理中应用微信、QQ群,比较建群前后的护理质量.结果 实施后,护理事故差错率、纠纷投诉率及护理满意率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技能操作评分及护理考核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微信、QQ群,满足了患者护理需求,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向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综合护理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分析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药物治疗和综合护理管理,出院后进行3-6个月的追踪随访,对两组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值、餐后两小时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均要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综合护理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可以更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情况,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崔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0例呼吸内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于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患者.A组患者结合使用护理风险管理,B组患者给予常规病房管理.将两组患者的病房管理效果和不良采用量化处理后,分别以数据的形式来进行统计,并在两组间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中,出现坠床、用药差错等不良事件的患者一共有3例,占7.5%;B组中,出现坠床、用药差错等不良事件的患者一共有10例,占25.0%;两组数据比较得出的差异明显(X2 =5.5840;P <0.05).结论 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呼吸内科病房管理中,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出现,提升护理的效果,帮助患者的病情更快更好的康复,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具有较高的医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云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社区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社区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中心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11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和干预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社区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情况.结果 干预组自我管理能力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的高,且干预组服药依从性评分与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的,明显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社区中医护理干预不但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还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冬云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气管插管病人拔管前序贯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的护理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前序贯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护理.方法 将118例气管插管患者在拔除气管插管前给予自主呼吸与时间控制(ST)模式的双水平无创-吸机(BiPAP)治疗,然后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继续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并进行细致的护理.结果 本组脱机成功率分别为93.2%,本组患者拔管后无创呼吸机使用时间显著减少.结论 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前序贯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并加强护理,可有效提高有创呼吸机的脱机成功率.

    作者:王寿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钝针扣眼穿刺的护理体会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透析病人的首选血管通路.它是保证血液能够充分透析的前提,具有可重复使用穿刺,不易发生血栓、感染等优点,但常见的并发症是容易形成血管狭窄和血管瘤,而熟练、正确的穿刺方法可减少并发症,维持内瘘的高通畅率.

    作者:杨泽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阿尔茨海默病的护理模式探讨与现状分析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治疗不只是药物方面的治疗,重要的是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主要护理包括生活护理、行为护理、心理护理和精神症状护理四种,另外,根据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护理环境不同还可分为居家为主的护理模式、社区护理机构为主的护理模式和扶助照料型居住为主的护理模式.目前,我国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护理现状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相关护理专业人员应该努力接受专业而持续的培训,促进阿尔茨海默模式的建立与完善.

    作者:曹振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骨科护理在跟骨骨折病患围手术期的运用

    跟骨骨折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跟骨的完整性受损,是足部较常见的损伤,其发病率为1.5%,好发于青壮年.常由于高处坠落,足跟着地,垂直暴力自距骨传导至跟骨,导致跟骨压缩或劈开.跟骨是足骨中大的骨,以松质骨为主,呈长而略带弓形,跟骨后端为足跟的着力点之一.我科于2013年7月份至今,共收治跟骨骨折病人356例,给予手术治疗的2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了患者从入院至出院实施全程的骨科护理策略,促进了患者的康复,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建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究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5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8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则接感染内科常规护理.结果 经过康复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作者:孙淑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营养护理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营养护理干预措施在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期间起到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需要行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于治疗和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采取营养护理干预措施的实验组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同时明显提升了患者对于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更好的营养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升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治疗中的临床治疗疗效,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取得了患者的广泛认可.

    作者:宋小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循证护理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50例,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情况进行评估,检查后采用组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 研究组焦虑情况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护理后焦虑改善不明显(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明显缓解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的焦虑程度,并且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裴孝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有效的护理措施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观察

    目的 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84例住院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饮食护理、生活指导护理及协助咳嗽、排痰等方法.观察患儿在病情恢复时间上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44例,总有效率90.9%,对照组40例,总有效率70%,x2值为5.93,两组在病程上,具有明显差异性.结论 全面细致的护理措施,如心理饮食护理、生活指导护理及协助咳嗽、排痰等方法,能促进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痊愈,对促进患儿的早期康复,缩短病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钧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整体护理在新生儿窒息与多器官功能损害中的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 分析整体护理在新生儿窒息与多器官功能损害中的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96例新生儿窒息与多器官功能损害的患儿作为观察目标,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 =48,予以常规护理)和干预组(n=48,予以整体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干预组护理总有效率同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施行统计比较,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新生儿窒息与多器官功能损害中应用整体护理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和普及.

    作者:谢翠琼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干预护理体会

    目的 探究心理干预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接受的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干预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干预护理能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孙防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持续负压引流的护理

    目的 探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超早期持续负压引流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2例,均采取超早期CT定位钻颅穿刺抽吸血肿持续负压引流,并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对其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护理措施及临床疗效.结果 42例患者经采取超早期持续负压引流和相应护理措施后,部分患者异常情况及时被发现并挽救成功.终10例患者由于脑疝形成、再度出血及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32例患者好转出院,死亡率显著降低.结论 针对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持续负压引流开展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作者:潘健宇;王瑶;马莉沙;杨帅;梁薇;王金鹤;崔大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评价综合护理干预预防社区老年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跌倒的效果

    目的 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社区老年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跌倒上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到社区医院就诊治疗的106例老年高血压或者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日常生活指导,对于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所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 采取综合护理的研究组患者其跌倒率为9.43%;对照组30.19%,研究组患者的跌倒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性显著.在预防跌倒方面,研究组也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社区的老年高血压或者糖尿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的干预措施在预防跌倒上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牟艺丹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妇产科腹腔镜手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 本次实验将探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的护理方式.方法 该实验选取了2015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2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并给予了全面的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了治疗效果的分析评价.结果 患者的手术时间在20min-40min之间,术中的平均出血量为(89.2±18.44)mL,且术后出现盆腔黏连2例,腹壁下积气1例,盆腔内广泛渗血1例.其余患者恢复程度较好,对腹腔镜手术效果较为满意.结论 对妇产科腹腔镜手术加强全面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韩婷婷;郑广;韩旭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宫颈癌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体会

    目的 分析宫颈癌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多例宫颈癌患者,选取其中的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例数各为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化疗效果.结果 心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情绪SAS评分与SDS评分均发生了好的变化.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大幅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大幅下降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宫颈癌治疗时,运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增强治疗效果,建议大力推广及应用此种疗法.

    作者:张玲瑀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分析护理干预对牙周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上对牙周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50例患有牙周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在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前提下,对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经过一定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恢复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结论 在临床上对患有牙周炎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恢复水平,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作者:陆裕利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抢救效率和预后情况的影响

    目的 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抢救效率和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 抽取收治的8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分析,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通过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效果,显著改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作者:方美子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目的 讨论对妊娠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接收的7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患者.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分娩前、分娩后护理等部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评分24.7±5.3,对照组患者干预后得分为45.5±1.4: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收缩压为126.4±6.3、舒张压为81.1±3.3,对照组干预后收缩压为137.9±8.1、舒张压为94.2±6.8;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4.28%,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1.43%,两组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妊娠高血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有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治疗的效果,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基层医院中大力推广.

    作者:刘玉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优质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5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患者共4867例.在护理安全、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三个方面对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在护理安全、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得到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根据人们对新医学护理模式的要求,在手术室中对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措施,明显提高了护理安全和质量,大大改善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故此护理措施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米利云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护理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5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8例患者,研究组以护理干预作为主要护理手段,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主要护理手段,比较两组护理后神经痛改善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7.44%,护理满意度98.7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4.62%,护理满意度87.18%,护理前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病情十分严重,对患者的生活与康复均带来严重的影响,通过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崔英姬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讨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在阑尾炎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选择2013年3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结果 对照组的临床总满意度为75.61%,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满意度为95.12%,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在阑尾炎手术患者中疗效显著,对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病程,减少感染发生率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等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马嫦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优质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焦虑状态(SAS评分),术中血压、心率,以及术后患者压疮、角膜炎以及低体温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前SAS评分,术中血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患者压疮、角膜炎以及低体温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手术室中实施优质护理,能提升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焦虑状态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在手术室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蔡红月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8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 探讨8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6年5月所收治的8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8例患者焦虑评分.结果 治疗前,8例患者焦虑发生率>70.7%;治疗后,焦虑发生率为31.7%.结论 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发生率,在临床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作者:黄玉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确诊为难治性产后出血的58例患者,试验组30例采取介入治疗后护理,对照组28例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止血时间、术后焦虑抑郁等评分,分析介入治疗后的护理疗效.结果 试验组介入治疗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试验组针对性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效果显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出血量,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提升护理效果.

    作者:黎玉红;沈惠琴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促进传染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效果研究

    目的 提高传染科护士手卫生的依从性.方法 对120名传染科护士的手卫生状况进行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记录传染科护士在进行手卫生关键的五个时间段内实际洗手的频次,以及采用洗手的方式.结果 不同年龄、学历、职称的传染科临床护士对手卫生依从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进行手卫生依从性关键的五个时间段内,洗手的频次与方式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加强手卫生,切断由医务人员的手造成的医院感染,就能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董文静;冯美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肩关节镜手术配合及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 肩关节镜手术中手术配合及护理干预的结果分析.方法 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来我院进行肩关节镜手术的病患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手术的过程中展开手术配合以及护理干预,对病患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参与研究的病患手术过程均顺利,病患在手术之后的恢复状态良好,都未发现有出现并发症的现象.结论 在肩关节镜手术中使用手术配合及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手术顺利进行,并且手术效果良好,没有并发症发生.

    作者:赵彬雯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四手操作护理技术在口腔专科医院门诊优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探讨四手操作护理技术在口腔专科医院门诊优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口腔专科医院门诊收治的口腔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常规组给予口腔普通护理配合,实验组给予四手操作护理技术配合.评价两组心理状态,并对比满意度评分(包括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工作效率提高率对比,护理质量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和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医生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四手操作护理技术在口腔专科医院门诊优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价值高,有助于提高口腔门诊工作效率及护理工作质量,患者及医生对护士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魏文娟;景欢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

    目的 探讨在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方法 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老年科工作的护理人员中随机选择3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其中两组的人数各为15人.常规组的护理人员是常规的管理模式,实验组的护理人员是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同时随机选取同时间段在我院老年科就诊的60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1和实验组1,两组各有病患30例.由常规组的护理人员对常规组1的病患进行护理,而实验组1的病患则由实验组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护理,以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为标准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评价,同时对比两组病患对两组护理人员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根据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的评价结果,实验组护理人员各方面的平分均比常规组护理人员的要高(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1病患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90%,常规组1病患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76.7%,实验组1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要高于常规组1(P<0.05),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护理管理中运用人性化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提高病患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有利于医院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作者:唐雅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个人量化考核结合小组评比对ICU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个人量化考核结合小组评比对ICU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制定量化考核细则及记分标准,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量化考核.每月末,以护理小组为单位,统计量化得分,进行小组评比,给予奖惩.比较实施个人量化考核结合小组评比前后的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家属对护士满意度.结果 实施个人量化考核结合小组评比后,ICU的护理质量,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显著低于实施前.结论 在ICU实施个人量化考核结合小组评比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王克娇;初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老年胃肠手术切口感染的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 对老年胃肠手术切口感染的护理干预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9月收治的298例老年胃肠手术患者,对所有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1.41%.结论 切口感染是老年胃肠手术患者在术后常发生的一种并发症,必须要对患者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来控制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香莲;赵佳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医特色护理在优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探讨

    目的 评估中医特色护理模式践行于优质护理临床工作中的效果及其有关情况.方法 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入本院施行诊疗并住院观察的93例病人为评析对象,依据自愿、随机原则将入选病例划分成实验组、对比组,当中的实验组48例施行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模式,对比组45例施行传统型常规护理,经比对两种护理方式的实践情况,评估中医特色护理的医疗作用.结果 经评估比对得知,实验组护理质量、满意度的评估情况都优越于对比组,组间比对差并较大(P<0.05).结论 中医特色化护理模式在临床工作中规范化实践,能优化整体护理质量,值得推荐及积极运用.

    作者:李为群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分层培训在护士岗位培训的应用探讨

    目的 分析分层培训在护士岗位培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实施分层培训护士的相关资料,并对分层培训后护士的培训及格率进行总结,同时将其与2014年1月-2014年12月接受N0/N1级护士考核的及格率进行对比.结果 2014年接受N0/N1级护士考核300名护士中有30名护士不及格,其及格率为90%;2015年接受N0/N1级护士考核320名护士中有15名护士不及格,其及格率为95%.比较两个时间段的及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分层培训护士,可有效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在护士的岗位培训中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晓燕;郭静静;隋建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 分析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和干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100例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焦虑症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采用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治疗后使用SAS焦虑自评量表来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并通过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 经过治疗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8%,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个指标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焦虑症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采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临床症状,恢复生活质量,同时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对患者的治疗和医院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韩丹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情绪及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情绪及心功能影响的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对其焦虑、抑郁情绪以及心功能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42.3±5.8)分,SDS评分为(52.1±1.9)分,对照组患者SAS评分为(58.3±0.7)分,SDS评分为(56.6±3.2)分,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慢性心力衰竭为重度的2例,中度6例,轻度13例,正常24例,对照组患者慢性心力衰竭为重度的6例,中度8例,轻度15例,正常16例,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情绪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同时也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可广泛应用在临床上.

    作者:陈媚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如何提高护士工作幸福感

    护士的工作幸福感直接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针对多数临床护士幸福指数不高的现状,从找准自身定位,正确认识护理工作的本质,保护合法权益,实现自我与社会价值几个方面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作者:傅维琴;刘佳;梁文卿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老年心脏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并探讨老年心脏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我院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收治并需要手术治疗的老年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并对于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制定,于患者术后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对患者实施精心的护理.结果 通过在患者的围手术期使用本次研究中的护理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护理效果,术后死亡率为0%,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均低于平均水平,同时患者的恢复时间较快,住院时间为(6.35±2.36)d,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同时差异显著.结论 在对老年心脏病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的过程中,通过对患者症状进行细致的了解并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能够显著的提升护理效果并降低患者的术后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任淑肾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体检中心护士发生针刺伤原因分析及安全管理措施

    目的 分析体检中心护士针刺伤的原因,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方法 对2013-2015年体检中心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护士的工作年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针刺伤的发生与护士操作规范、防范意识、环境因素、体检者配合和利器处理有关,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护管理措施.结论 严格执行规范操作、加强对年轻护士针刺伤的防护培训、加强重点时间段管理,以减少体检中心针刺伤的发生.

    作者:覃素娇;李夏珀;周丽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讨精神科封闭病房开展优质护理的实践方法与效果

    目的 研究和分析在精神科封闭病房中开展优质护理的实践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精神科在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160例封闭病房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其中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在一个月之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结果 参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1.25%(49/80),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50%(26/80),由此可见,参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要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的发生率,P <0.05,表示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精神科封闭病房中开展和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显著减少患者发生不良事件,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并确保了医疗安全,在临床护理中具有可行性,值得推广.

    作者:辛凤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循证护理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究临床护理老年痴呆患者的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方案,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痴呆的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自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8例老年痴呆患者,对比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予以不同护理方案后,对试验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案的MMSE和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5.0%,48/64),差异显著(P<0.05).对试验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案的临床总有效率(92.2%,59/64)显著高于对照组(75.0%,48/64),差异显著(P<0.01).结论 临床护理老年痴呆患者的过程中,循证护理方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提升护理效果,应广泛推广.

    作者:席焕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供应室护士职业伤害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

    目的 分析供应室护士职业伤害因素,提出防护措施.方法 从引起供应室护士职业伤害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性等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并进行落实相关的制度以及防护措施,施行规范化操作.结果 根据供应室工作中存在的职业伤害因素,制定相应的制度流程以及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及预防职业危害的发生.结论 制定并落实供应室各项工作制度,遵照工作流程,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可以减少在供应室的职业伤害发生率,保证供应室护士的人身安全.

    作者:徐人英;骆树华;魏崇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总结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选择实施PFNA内固定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25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等实施整体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5例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加强术前护理指导和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作者:赵兰;邓小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舒适型护理在骨折卧床患者便秘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对骨折卧床便秘病患采取舒适型护理干预措施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3月到2016年3月9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骨折卧床手术病患,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给予对照组病患常规护理方案,给予观察组病患舒适型护理方案,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比较两组病患的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骨折卧床便秘病患实施舒适型护理方案能够显著提高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显效率,意义重大.

    作者:罗芸刚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浅析护理干预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临床上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40例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经过相同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的改善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结论 在临床上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作者:张金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妊娠糖尿病患者孕前体质指数与血糖及孕期膳食营养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妊娠糖尿病患者孕前体质指数与血糖及孕期膳食营养的相关性,从而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本次研究中对我社区医院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时地做好孕前以及产后的营养指导,经过早期的营养指导,观察所有孕产妇的体质指数、孕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实际情况.结果 经过孕前的饮食指导等相关护理指导,所有孕产妇的体质指数以及血糖水平较为稳定,孕产妇以及新生儿也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积极的加强孕前膳食营养指导,大程度地维持产妇体质指数以及血糖的稳定,从而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体以及新生儿的影响.

    作者:穆苗琴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内瘘护理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内瘘护理.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分析讨论对象,对患者应用动静脉造瘘术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舒适护理.结果 利用人造内血管对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后,患者的血管均稳定畅通.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运用舒适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并且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张秀凤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泌尿外科无痛病房模式的建立对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无痛病房模式的建立对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泌尿外科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56例患者,将所有患者通过随机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为78例.其中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无病病房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心理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所有患者通过护理后,组间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对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生活质量相关指标比较,研究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泌尿外科患者给予无痛病房护理,能够将患者的痛疼程度明显减轻,从而对其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进行有效的改善.

    作者:崔绍琼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医风湿病专科护理规范化带教管理

    目的 培养一支优秀的中医护理队伍,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护理服务需求.方法 科室在严格执行学校实习计划及医院护理部要求的基础上,成立科室带教小组、制定适合本科室的实习带教计划、选择带教老师、及时发现带教过程中的问题并解决、落实,后老师与实习护士之间的信息反馈.结果 科室方面不断改进带教的方法,从而逐渐完善、规范临床护士的实习带教工作,促进我科带教管理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护生方面帮助护理学生实现角色转变,使之成为技术过硬、理论过硬的新时代合格的护理人才.

    作者:吕春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激励机制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目的 将激励机制应用到优质护理服务中,能挖掘护理人员的潜能,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方法 结合优质护理服务管理实践,分别从激励的方法、护理管理中激励的特殊问题和应用激励机制遵从的原则三方面进行探讨.结论 护理管理者灵活应用激励机制能增强护理团队的凝聚力,增强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作者:郭爱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浅谈肝病的饮食护理

    肝病患者除了药物治疗、精神治疗以及休息运动结合治疗等治疗方法之外,还可以采用饮食护理.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可见饮食护理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过去常认为肝病患者需要加强营养摄入,因此大多肝病患者饮食以高脂肪、高维生素以及高糖食物为主,但是现代研究表明,这样的高营养饮食会增加肝病患者脂肪肝的发生率,因此指导患者掌握饮食的相关知识,增强患者对合理饮食重要性的认知度,使患者自觉遵从合理饮食原则,合理进行饮食搭配,是临床肝病患者饮食护理的关键.

    作者:赵娟;王铁英;隋建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影响产房护理安全因素与对策的探讨

    目的 研讨影响产房护理安全的因素以及如何有效应对此因素的解决对策.方法 经过考察发现我院妇科产房中的一些隐藏着的不规范及危险因素,通过制定产房护理管理工作规则来制约和提高助产人员的专业能力水平,降低产房事故发生率.结果 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大幅度降低,产房的相关护理工作得到高效安全运行.讨论 当今社会,人们对医疗卫生的安全要求逐步提高,特别是产房的护理人员所担负的安全责任也越来越重,因此产房人员应不断强化安全护理意识,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步骤进行,才能有效规避安全风险.

    作者:陈晓燕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胸外科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体会

    目的 探讨胸外科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体会.方法 回顾2013年10月-2015年3月于我院胸外科实施手术治疗的183例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90例)与对照组(93例),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发生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减少.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可以促进患者康复与缩短住院的时间,降低再入院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非常值得临床的推广应用.

    作者:荣立宏;张茜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应用品管圈降低血液透析导管感染率

    目的 应用品管圈活动探索降低血透导管的感染率.方法 通过品管圈活动,对导管感染发生的原因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要因分析.根据要因进行措施改进,包括引进专用3M贴膜、重新设计宣教流程、制定预防导管感染的针对性告知书、规范导管换药流程、加强病房消毒、加强督导检查等等.结果 血透导管感染率由1-6月份的16%下降到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血透导管感染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肾内科护理质量.

    作者:戴银霞;姚艳平;曾胜金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一例低年龄、低体质量先心病患儿的护理体会

    探讨低年龄、低体质量先心病患儿的护理体会.本文总结一例低年龄、低体质量先心病患儿术后的观察和护理经验.经过严格的术后护理,该患儿6天后病情平稳搬出重症监护室;18天后病情稳定;住院19天后康复出院.

    作者:李林玲;杨艳波;朱明存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优质护理应用于风湿免疫科护理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应用于风湿免疫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风湿免疫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风湿免疫疾病患者9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为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健康教育掌握程度、医生满意程度和患者满意程度明显更高,P <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在风湿免疫科护理管理中具有理想的应用效果,具有着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推广意义.

    作者:吴红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浅谈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4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匀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实验数据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结论 对肝硬化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深刻意义.

    作者:邱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28例实施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n=14)、对照组(n=14),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14.29%,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率为21.43%,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手术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中可取得满意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力,更利于患者早期恢复,且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小儿全麻术后恢复室的观察和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小儿全麻术后恢复室的观察和护理措施.方法 抽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耳鼻喉科手术患儿235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通过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全麻手术患儿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田甜;黄惠群;郑明秀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艾灸结合穴位贴敷在治疗失眠中的护理

    目的 探索研究艾灸并结合穴位贴敷治疗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失眠症患者总共58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艾灸并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58例患者经过了治疗之后,显效的有25例,占%43.11;有效的为28例,占48.27%;无效的有5例,占8.62%,总有效率为91.38%.结论 艾灸并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失眠状况,提高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婧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基础护理、病情监测、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等措施.结果 45例重症肺炎患儿,38例痊愈出院,5例好转出院,2例转院,护理疗效明显,该护理模式值得临床运用.

    作者:陈婉霞;陈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讨专科护士参与护理住院总规范化培训的效果与体会

    目的 为提升专科护士综合素质,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工作质量.方法 采用自愿、循环轮转的培养方式,实行护理住院总护师24小时值班制度.结果 有效解决了护理队伍年轻化带来的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加强了对一线护理人才的培养.结论 护理住院规范培训培养临床通科护士的可行性,可有效满足医院需求与专业发展需要.

    作者:黄宏梅;胡绍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品管圈活动在缩短晚间护理人员交接班时间中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缩短晚间护理人员交接班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缩短晚间护理人员交接班时间为主题,分析晚间护理人员交接班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导致交接班时间长的原因,确定目标,制订并实施对策.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晚间护理人员交接班时问明显缩短,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活动前.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缩短了晚间护理人员交接班时间,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提高了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李小燕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孕期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目的 分析孕期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且分娩的孕产妇600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心理干预,对照组则不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焦虑发生率5.00%,抑郁发生率4.66%,对照组焦虑发生率5.33%,抑郁发生率4.33%,两组孕妇在孕期的焦虑-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5.00%.对照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14.33%.观察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心理干预可改善孕妇心理情况,且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情况.

    作者:杨翠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手术室巡回护士在岗在位对策方法探讨

    目的 2015年手术室针对巡回护士在岗在位问题进一步整改,从多方面采取对策,提高临床满意度.方法 回顾一年来的对策方法的实施,如术前物品准备;护理人员业务培训;医辅人员的有机配合;简化工作流程;护士长工作站前移等多方面、多渠道对策,通过问卷调查取得结果.结果 通过对巡回护士在岗在位对策方法的实施,患者满意度呈阶段性上升,尤其第四季度科室对以往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加强了持续质量改进,使初满意度从71.2%提升到95.4%,提升了24.2个百分点,可以说这个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结论 以上种种对策方法通过临床实施效果显著,从根本上解决了巡回护士在岗在位问题,但是仍然存在缺陷需要改进,如器械室护士电话找不到问题、普通器械刷洗人员不固定问题.

    作者:林秀珍;李爽;丛丽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人性化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并分析在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接收的门诊患者5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均在医院实施人性化管理后接受门诊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并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所有患者进行门诊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500例患者对门诊环境及管理的满意度为93.00%;对护理人员行为举止的满意度为98.60%;对服务态度的满意度为96.40%;对专业技能的满意度为95.00%.结论 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其工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增强其护理服务的水平,不仅有效提升医院的整体护理服务质量,而且可提高患者对门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医疗事业的长久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者:高晶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控制及护理

    目的 探索分析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控制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进行感染控制+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感染控制+综合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自我保健意识、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常规感染控制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宋艳秋;张晓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血液透析护理管理运用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运用风险管理模式进行血液透析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分析,总共分析116例患者,将这116例患者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的患者采用风险管理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借助风险管理的方式,可以防止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段冬伟;郑丹璞;王文洋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舒适护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6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常规护理,采取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方式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应用价值高.

    作者:余艳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针刺治疗布病导致大关节疼痛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及护理布病所致的大关节疼痛的疗效.方法 针对布病所致的大关节疼痛,根据大关节疼痛的部位,就近取穴,进行了针刺治疗,并对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结果 布病导致大关节疼痛临床疗效良好,有效率93%.结论 布病导致大关节疼痛采取针刺治疗,配合精心护理,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伊娜;王铁英;隋建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协同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共44例,按照就诊时间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协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ESCA量表各维度得分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协同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张建秀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新型敷料在伤口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新型敷料在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新型敷料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7月期间门诊收入的34例不同程度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4例患者均采用新型敷料进行恢复治疗,观察患者经治疗后的一般情况.结果 本组34例患者经伤口护理联合新型敷料的应用,终Ⅰ期愈合者33例,Ⅱ期愈合者1例.结论 新型敷料应用于伤口的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可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疼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后期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廖敏;梁文卿;袁先容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关于超说明书用药药事管理初探

    目的 探究将超说明书用药归纳入医院药事管理中的意义.方法 对我院未将超说明书用药纳入药事管理期间发生的用药不良事件以及试行纳入后用药不良事件进行比较,探讨分析超说明书用药事件出现的原因以及后果,总结解决措施.结果 超说明书用药被纳入药事管理后,用药不良事件发生明显低于未纳入时期,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中有意义(P<0.05).结论 超说明书用药在临床治疗中无法完全规避,但是将其纳入药事管理中能够做到有章可循,减少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提升疗效.

    作者:夏巧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追踪方法学运用于医疗安全及质量管理中的意义评价

    目的 研究追踪方法学在医疗安全的监督以及医疗质量的管理方面有何优势.方法 成立专门的小组负责追踪方法学的实施与监督,对医院所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与医疗质量的漏洞进行系统的追踪和管理,并予以改进.结果 与未应用追踪方法学之前的数据相比较,应用了追踪方法学以后,我院的医疗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患者的住院缓解率明显增高,再入院病例明显减少,患者的满意程度有了明显的增加.结论 应用追踪方法学进行医疗安全监督和医疗质量的管理,可明显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有效的加速医院医疗质量改进的步伐.

    作者:陆云峰;陈曼丽;王青青;兰锋;李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病区备用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目的 探讨我院病区备用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促进病区备用药的规范化管理.方法 通过临床药师参与对病区备用药的管理,对从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结果 增强了护理人员对病区备用药安全管理的认识及责任心,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药物资源浪费.结论 通过临床药师适当干预,规范病区备用药管理,减少用药安全隐患.

    作者:田丹;景贤;陈淑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浅谈医院分级诊疗应用建设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医药卫生事业长远健康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区域电子病历数据中心,基于分级诊疗管理平台实现医联体内多级医疗协同模式、医疗资源整合与共享、患者优质服务等应用,通过医疗数据共享、转诊、会诊、转检、远程处方等开展分级诊疗,搭建临床决策与管理决策服务平台实现惠医与惠政.

    作者:郑福子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预防涉医暴力构建和谐医疗环境

    医患关系是影响医疗卫生事业和谐有序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的重要的社会关系.在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相继发生伤害医务人员案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基于我国当前医患关系的现状,医院安全管理迫切需要保安队伍的规范管理、监督和指导,加强保安队伍建设、加强保安配置,创设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医疗环境,改善医患关系,确保医务人员安全和医疗秩序的稳定.

    作者:金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分析风险管理在手术室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医疗器械在目前的医疗服务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利用,也发挥着重要的价值,所以在现在医疗中,强化医疗器械的管理意义重大.现阶段,手术治疗重大疾病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共识,而在手术室中,医疗器械的利用已经成为了常态化,所以强化手术医疗器械管理有着重要的价值.在管理不断强化的过程中,风险管理作为一种较为优秀的理念开始在器械管理中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所以本文就风险管理在手术室医疗器械管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深入风险管理的理念探讨,强化其在实践中的利用.

    作者:姜泽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医药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

    社会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各个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医药行业,发生了质的飞跃.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医疗设备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已经应用到医疗设备中为病例的诊断提供了依据.医药工程管理模式的应用使得医疗设备管理中心职能也发生了变化,打破了传统医疗卫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推动了医院的持续发展.文章主要针对医药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并且依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意见,希望能够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

    作者:袁景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医院财务管理中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在市场经济条件和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电子计算机也被应用于医院的各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对实现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具有重大的意义,有利于实现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本文主要就计算机网络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作了简要的探究,从而促进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完善.

    作者:程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医疗管理中临床路径的有效运用分析

    在当前新型医疗形式下医疗市场竞争如火如荼,对于每个患者而言,其关心的问题无非是花少的钱治好疾病;对于医院而言,其生存发展唯一选择为将平均住院日降低,对医疗费用予以控制,将诊疗行为规范,由此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临床路径为管理学应用于医疗管理中的主要体现,为现代化新型医疗管理模式,引入该管理模式可促进医院持续发展.为探讨临床路径在医疗管理中的有效运用,现从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查阅大量资料,综述如下.

    作者:韩璐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小剂量小儿复方四维亚铁散预防婴儿缺铁性贫血

    目的 观察应用小剂量小儿复方四维亚铁散预防婴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所儿童保健门诊1-6月体格检查婴儿180例,随机将婴儿分为研究组、对照组Ⅰ、对照组Ⅱ.研究组、对照组Ⅰ、对照组Ⅱ给予不同剂量小儿复方四维亚铁散预防婴儿缺铁性贫血,并对三组婴儿缺铁性贫血预防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Ⅱ相比,明显降低婴儿贫血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Ⅰ相比,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无显著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婴儿3月龄起,采用小剂量小儿复方四维亚铁散预防婴儿期缺铁性贫血,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且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是婴儿缺铁性贫血预防的理想药物,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薛东;管丽;隋媛媛;李艳;刘琳;李良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分析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进行治疗的20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进行止咳、平喘等长常规治疗,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对患儿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经过治疗后,患儿显效149例,占74.5%,有效42例,占21.0%,无效9例,占4.5%,总有效率高达95.5%.治疗期间,患儿高热消退时间为(3.5±1.2)d,咳嗽消退时间为(4.5±1.1)d,肺部啰音消退时间为(3.3±1.3)d,住院时间为(5.1±1.0)d.出现的并发症情况有肺气肿8例,占4.0%,肺炎1例,占0.5%,支气管扩张2例,占1%,并发症发生率仅有5.5%,在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对治疗效果不产生影响.结论 使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炎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及推广.

    作者:张晶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治疗老年人压缩性骨折后腹胀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老年人骨折后腹胀的治疗及疗效.方法 56例患者骨折后腹胀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指导,止痛、按摩、超过5天未排便者灌肠等治疗.观察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常规治疗.观察腹胀持续缓解及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持续缓解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马来酸曲美布汀可持续缓解骨折患者的腹胀便秘,达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目的,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小玲;葛相栓;王慧超;张改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丹参多酚盐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并研究丹参多酚盐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来院就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者100例(188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两组按照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丹参多酚盐200mg,用0.9%生理盐水250-500ml溶解后静滴,一日1次,疗程2周.对比治疗前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总有效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治疗前后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无显著差异.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中的单纯型显效率非常高,而增殖型显效率两组均为零.结论 丹参多酚盐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尤其是单纯型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玉虹;刘立伟;张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低剂量阿奇霉素与噻托溴铵用于支气管扩张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支气管扩张经低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9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进行研究,将病患随机分成常规组与观察组各4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C反应蛋白(CRP)以及痰量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痰液量改善效果、C反应蛋白指标均优于常规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扩张患者应用低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可促进患者肺功能指标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塔吉姑丽·阿不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喜炎平联合美洛西林钠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美洛西林钠联合喜炎平治疗急性扁桃体炎临床疗效情况.方法 将入院治疗的急性扁桃体炎患者10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给予美洛西林钠联合喜炎平,对照组单用美洛西林钠治疗,美洛西林钠剂量75mg·kg·次2/日,喜炎平剂量5mg·kg·1/日,静脉给药.2组患者均进清淡半流食,进行饮食调节.结果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平均退热时间及平均病程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喜炎平联合美洛西林钠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敬敬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自拟活络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比较我院自拟活络膏与麝香追风膏分别治疗腰稚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32人,随机分成2组,每组16人,治疗组外用自拟活络膏,对照组外用麝香追风膏,经治疗15天后,进行疗效评估,总结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15天后,活络膏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与麝香追风膏组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我院自拟活络膏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徐子卿;朱保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分析异丙嗪联合葛根素对急诊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讨急诊眩晕患者合用异丙嗪与葛根素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选取68例急诊眩晕患者做随机非盲法分组试验,每组34例,Ⅰ组接受异丙嗪治疗,Ⅱ组在上述用药下合用葛根素治疗,对比该两种方案的临床实施情况.结果 Ⅱ组接受治疗后可取得%的总治愈率,与Ⅰ组的%相比显著提高,统计学成立(P<0.05).除出汗症状外,Ⅱ组在眩晕、耳鸣及恶心呕吐等症状缓解时间上均显著缩短,优于Ⅰ组,统计学成立(P<0.05).两组在试验期间均未产生明显不适反应.结论 对急诊眩晕患者实施异丙嗪与葛根素联合治疗,药效显著、安全,对眩晕相关症状的恢复也具有促进作用,值得推荐.

    作者:王素交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参芎葡萄糖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参芎葡萄糖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 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参芎葡萄糖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的观察组.结论 比较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临床治疗效果、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

    作者:石慧娟;郭惠;王玉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分析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1月到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患者BMI、FBG、PBG、ISI、HbA1C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指标,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许晓丽;杨建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口服替格瑞洛后出现呼吸困难患者的抗焦虑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PCI术后口服替格瑞洛后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予以抗焦虑干预的效果.方法 40例口服替格瑞洛出现胸闷气短患者,依据HAMD评分不同予以抗焦虑药物治疗一周,观察患者呼吸困难情况.结果 部分口服替格瑞洛出现呼吸困难患者抗焦虑治疗前后量表分有比较显著差异.结论 替格瑞洛导致的呼吸困难一部分是患者焦虑所致,予以抗焦虑治疗后提高了PCI术后患者口服替格瑞洛的依从性.

    作者:宋新;王林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三种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老年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对比三种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老年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5月到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9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老年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A组取咪达唑仑诱导与维持麻醉;B组取丙泊酚诱导与维持麻醉;C组选择咪达唑仑、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吸入七氟烷、阿曲库胺麻醉.后对比三种全身麻醉方法对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C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B组,拔管后镇静评分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72h,C组患者认知能力评分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咪达唑仑、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吸入七氟烷、阿曲库胺全身麻醉方法,可促进老年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恢复,充分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会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应用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时应用匹多莫德,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 收集48例在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依据计算机表法将所有患儿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例数是24例.在治疗2组患儿时均应用常规治疗,在治疗观察组患儿时增加匹多莫穗治疗,将两组患儿行不同疗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对应性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呼吸再感染次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时应用匹多莫德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可显著降低患儿的再感染次数,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作者:黄丽;庞高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共54例进行研究.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每日口服二甲双胍片和吡格列酮片,二甲双胍片每次口服500mg,每日2次;吡格列酮片每次口服15mg,每日1次.观察记录患者的药物副作用情况、月经改变情况和临床症状改变情况,并分别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和停药6个月后检测患者的FSH、T、LH、F-Ins、Ins AUC水平,分析数据变化情况.结果 54例参加研究的患者中,有2例不能耐受退出试验,其余52例患者均参与了全程治疗,治疗后有23例患者的多毛、痤疮症状明显改善,有39例患者恢复排卵性月经,患者的T、LH、F-Ins、Ins AUC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停药6个月后有29例患者又相继停经,其T、LH、F-Ins、Ins AUC水平又显著上升,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所以患者在治疗前后及停药6个月后的FSH水平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使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来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且安全有效,只是在停药后容易复发.

    作者:齐晨蕊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比索洛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比索洛尔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取78例我院自2014年1月份到2016年6月份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性分组,设为对照组(n=39)和实验组(n=39).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同时予以比索洛尔.汇总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予以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2.3% (36/3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9% (30/39),数据的比较满足P<0.05.患者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上升,二氧化碳分压下降,实验组的升幅降幅均比对照组大,数据的比较满足P<0.05.结论 应用比索洛尔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血气指标改善有积极意义,且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荐.

    作者:王东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强苯磺酸钙胶囊在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取230例我院自2014年5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性分组,设为对照组(n=115)和实验组(n=115),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同时予以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汇总患者的治疗情况,并予以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7%(110/11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3% (90/11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数据的比较满足P<0.05;患者的视力水平显著提高,实验组的升幅比对照组高,数据的比较满足P <0.05.结论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作者:仝西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临床药师参与1例肺部感染患者使用伏立康唑导致精神异常的治疗分析

    伏立康唑是第2代合成的三唑类抗真菌药,由辉瑞公司于1991年发明,FDA于2002年5月批准上市[1].其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效力强的特点,尤其对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疗效好,故美国感染协会从2008年起就将伏立康唑推荐为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目前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与其推广速度相伴的是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2].伏立康唑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视觉障碍、发热、恶心、皮疹等等,而临床上对于其精神异常的不良反应报道较少.本文就1例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患者在使用伏立康唑过程中出现精神异常进行分析,并提出临床药师的监护建议.

    作者:李俊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浅析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梗死的疗效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87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87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脑梗死综合治疗措施,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他汀类药物,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水平、脑循环动力学参数及临床疗效,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NIHSS评分、ADL评分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血脂水平及脑循环动力学参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MT值及颈动脉斑块积分低于对照组,而颈动脉内径及临床总有效率则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及复发率则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颈动脉斑块沉积和脑部供血,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恢复,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许丽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将云南白药膏用于皮脂腺脓肿术后切口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将云南白药膏用于皮脂腺脓肿术后切口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4-6至2015-10在我院外科行皮脂腺脓肿切开的患者62例,为对照组;2015-11至2016-2在我院行相同手术的患者57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常规术后换药加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换药的基础上,于每次常规换药后,切口表面均匀涂抹以75%酒精调和的云南白药膏,1小时后覆盖无菌敷料.结果 观察组患者切口在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等两方面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云南白药能促皮脂腺脓肿切口的愈合.

    作者:王建忠;李立;杨丽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观察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口服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硝苯地平治疗,连续用药6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连续用药后的血压指标、心绞痛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郭学武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普米克令舒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 观察并分析普米克令治疗急性发作哮喘的疗效以及对其肺部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了我院2015年3月-2015年8月间收治的78例哮喘患儿分成了治疗组(n=39)和对比组(n=39),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对比组的基础上再使用普米克令舒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儿以普米克令舒雾化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比组常规治疗的总有效率,并且治疗组患儿的肺部功能改善情况好于对比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米克令舒进行雾化治疗能明显改善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使其肺部功能得到有效恢复.

    作者:刘培臣;刘丽莉;刘栩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甲亢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

    目的 分析研讨甲亢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24例甲亢药物致肝功能损害患者,回顾分析其病例数据,24例患者均接受综合治疗,将其临床特点、诊治方法纳入讨论中.结果 经治疗6周后,患者AST和ALT等肝功能指征明显优于治疗前,组间资料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接受甲亢药物治疗的病人,必须定期复查肝功能状况,有利于发现肝功能损害,一旦出现异常应当及时采取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赵红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瑞替普酶辅治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运用瑞替普酶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4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例.试验组给予瑞替普酶治疗,对照组运用尿激酶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58.33%,两组比较的差异有临床意义(P<0.05)..结论 瑞替普酶在心肌梗死的治疗上有很高的临床效用,在血管通畅率以及血管开通时间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运用.

    作者:郭伟民;王延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应用替吉奥联合同步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在老年局部晚期胃癌治疗中应用替吉奥联合同步放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入36例不可手术切除老年局部晚期胃癌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发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8例,观察组应用替吉奥联合同步放疗进行治疗,给予替吉奥40mg口服、2次/d,第1-28天,休息2周后重复,共4个周期,同时行胃部三维适形放疗(45Gy/1.8Gy/5周);对照组实施单纯放疗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8%,1、2年生存率分别为72.2%、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1%,1、2年生存率分别为55.6%、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毒副反应较轻,患者可耐受,治疗后生存质量显著改善.结论 应用替吉奥联合同步放疗对老年局部晚期胃癌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严旭;吴洁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血管性痴呆采用丁苯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15年3月-2016年3月因血管性痴呆选择我院就诊的患者48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组.常规治疗者设对照组,有24例.丁苯酞治疗设实验组,有24例.比较两组.结果 两组中实验组CDR评分下降幅度大,MMSE和ADL评分上升幅度大,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疗血管性痴呆使用T苯酞,效果满意,作用显著,临床需引以重视.

    作者:张水生;项颗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丹参多酚酸盐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缺血心电图改善情况分析.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100mg+ 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00ml,静滴,1次/日,连续治疗14天,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常规缺血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69.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64.2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可明显缓解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使缺血心电图明显改善,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彩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之间接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90例,按接诊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增加氨茶碱治疗,观察组增加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14d为一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的呼吸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比对照组提高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能够有效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高芳庭;宋学芹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欣母沛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欣母沛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7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7例产妇行常规治疗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37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欣母沛,观察两组产妇在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等临床指标上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观察组产妇产无产后出血发生,出血量也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5min、10min、20min及60min的宫缩强度明显强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欣母沛是一种强效的宫缩剂,能够有效预防产妇产后出血,控制出血量,效果显著,是预防产后出血较为理想的治疗药物之一.

    作者:李威威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术中胸腔注射榄香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术中胸腔注射揽香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11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分为两组,46例接受胸腔镜肺大疱切除加胸腔内注射榄香烯,为榄香烯组;67例接受胸腔镜肺大疱切除加胸膜摩擦或胸膜剥脱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有效率、围手术期指标及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后均可有效率均为100%,两组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0.435,P=0.665).对照组中,2例发生围手术期出血,行二次手术止血,而榄香烯组中无围手术期出血发生(x2=1.398,P =0.237).3个月内复发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01,P =0.974)..结论 术中胸腔注射榄香烯治疗自发性气胸安全有效.

    作者:李森;陆志荣;朱庆丰;舒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浅谈强心苷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

    目的 探讨强心苷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之间收治的25例行强心苷类药物治疗患者的临床用药.结果 本组患者经强心苷类药物治疗后均得到满意疗效.结论 对心力衰竭与某些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强心苷类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其病情发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刘颖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普米克令舒联合氨溴索雾化治疗新生儿肺炎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普米克令舒联合氨溴索雾化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患有新生儿肺炎的100例进行研究,将其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普米克令舒联合氨溴索雾化治疗,观察患儿的肺部湿啰音、咳嗽以及退热等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6.0%,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肺炎采用普米克令舒联合氨溴索雾化治疗后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应用.

    作者:李晓蕾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无痛分娩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硬膜外麻醉,将导管连接于镇痛泵上,连续给予小剂量低浓度的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对100例初产妇进行分娩镇痛.结果 治疗组镇痛有效率为98.33%.对阴道助产率、产后出血量、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不影响产妇的进食与活动.分娩镇痛对胎儿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结论 利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进行分娩镇痛,副作用少,可明显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产科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孙显刚;孙连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用前列地尔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研讨脑梗塞患者运用前列地尔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 从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选取10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非盲法随机分组试验,Ⅰ、Ⅱ组各50例,Ⅰ组接受常规治疗,Ⅱ组接受前列地尔用药,对该两种方案的使用情况作评估.结果 Ⅱ组接受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占94%(痊愈+显效+有效47例),与Ⅰ组的72%(痊愈+显效+有效36例)相比显著提高,统计学成立(P<0.05).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测,显示两组治疗前的评测结果基本无差异,统计学不成立(P>0.05),但治疗后,Ⅱ组的评测结果(83.82±10.25)分,与Ⅰ组的(68.54±7.51)分相比显著提高,统计学成立(P<0.05).结论 对脑梗塞患者运用前列地尔治疗效果确切,且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日改善,值得加强推广.

    作者:马颖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研究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阿奇霉素治疗.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儿静脉注射阿奇霉素.观察组患儿口服阿奇霉素.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结果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4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更低.对比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奇霉素在儿科疾病治疗中,很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给药的方式.研究表明,采取口服药物方式后,可以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率.与静脉注射相比,不良反应率更低.所以,在给药之前,医生应该对患儿的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定,建议选择口服药物方式.在此基础上,保证阿奇霉素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

    作者:谢景山;张秋生;纪秀照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对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远期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和探讨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对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远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0例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远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治疗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中,采用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手段,能有效地缓解和改善患者病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海亮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两个不同厂家生产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其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 选取20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随机分组,交叉口服单剂量受试制刺以及对比制剂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比较两组奥美拉唑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以及生物等效性.结果 对比制剂与受试制剂0-12h内的药物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血浆达峰值时间、血浆峰值浓度、血浆消除半衰期均无显著差异(P<0.05);受试制剂相当于对比制剂生物利用度(99.34±11.78)%.结论 所选两个厂家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均可以作为临床治疗药物.

    作者:王玉霞;姜春影;李廷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接诊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更短,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的治疗中加入盐酸氨溴索,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比较七氟烷吸入麻醉与静脉麻醉在小儿普外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在保留患儿自主呼吸的前提下,比较七氟烷吸入麻醉与静脉麻醉的不同.方法 选择2016年1月-11月在我院需要全身麻醉的小儿普外科手术患儿,择期手术60例,手术类型为腹股沟疝、精索鞘膜积液、等常见小儿普外科短小手术.随机分成二组,七氟烷吸入麻醉组(A组30例)和氯胺酮麻醉组(B组30例),比较两组的麻醉诱导时间、生命体征、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等.结果 七氟烷吸入麻醉组(A组)的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显著快于氯胺酮麻醉组(B组),(A组)患儿诱导期的心动过速、苏醒期的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是新型的吸入麻醉药,诱导迅速,对循环抑制轻,苏醒快而安全,刺激小,可松弛气道平滑肌,能适用于小儿患者诱导.清醒后意识清楚,无氯胺酮复睡现象.七氟烷面罩吸入麻醉以其以上优点而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小儿,用于短小手术.

    作者:王明军;王蓉;赵勇东;陶永峰;周桂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盐酸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肺炎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患有肺炎的新生儿130例,将其按照数字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4%,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肺炎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后疗效显著,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冯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关于西药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的探讨

    目的 探讨分析西药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为加强用药管理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我院开据的西药处万共1657例,统计不合理处方的比例,分析其不合理的原因及相应的管理方法.结果 1657例西药处方中不合理处方共131例,占7.91%,其中处方不合理的原因主要包括重复用药,药品选用不合理,药物联合使用使药效降低或毒性升高,药物用法与剂量不合理等.结论 西药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在我院仍然存在,且原因较为多样,因此必须针对不同情况加强用药管理,提高用药的规范性.

    作者:赵曼抒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局麻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对呼吸与镇静的影响

    目的 分析研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局麻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对呼吸与镇静的影响.方法 本次讨论中所研讨的86例患者均随机从2014年6月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局部麻醉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中筛选而出,随机将8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缓慢静注50ug舒芬太尼,研究组给予缓慢静注小剂量10ug舒芬太尼,将两组各个时间段RR、SP02、PETCO2、镇静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经用药之后RR均有所下降,用药前后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药之后5min、10min点RR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用药之后PETCO2均有所增高,用药前后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药之后各个时间点PETCO2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个时间点的SPO2和镇静评分均无明显差异,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小剂量舒芬太尼与正常剂量舒芬太尼对比,虽其作用相当,但小剂量对病人呼吸抑制更低些,其安全性较高.

    作者:刘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坤宁口服液治疗妇女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坤宁口服液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月经不调的女性患者为研究目标,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治疗组坤宁口服液,对照组服用雌、孕激素治疗,2组均以7天为一疗程,服药3疗程后,记录两组的总有效率,月经周期天数、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将2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0.0%,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的月经周期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患者的月经周期天数为(27.2±4 2)天,对照组(22.5±3.8)天,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月经周期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结果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坤宁口服液用于女性月经不调可改善患者的月经周期,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同时并未发生较多的不良反应,适用于女性月经不调的治疗.

    作者:高淑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呋塞米注射液雾化吸入在煤工尘肺并发呼吸系统感染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为评价应用呋塞米雾化吸入在煤工尘肺并发呼吸系统感染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便于早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少其他并发症和延缓尘肺晋期.方法 我们选择住院煤工尘肺并发呼吸系统感染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单纯抗感染组)、观察组40例(抗感染基础上加用雾化吸入疗法组,雾化吸入液由生理盐水、乙酰半胱氨酸颗粒、地塞米松组成),观察经治疗48h后的疗效;并对观察组40例患者按不同尘肺期别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观察组中Ⅰ期、Ⅱ期、Ⅲ期煤工尘肺不同期别比较,经x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抗感染基础上应用呋塞米雾化吸八治疗煤工尘肺并发呼吸系统感染疗效好,安全可靠.

    作者:曹立艳;徐爱芝;何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细菌耐药性

    目的 讨论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细菌耐药性.方法 以我院在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患者的痰液、血液等作为标本,利用双纸片法、酶抑制剂以及酶抑制剂增强纸片扩散法与三代头孢菌素低抑菌浓度(MIC)测定法、E-试验;Kirby-Bauer(KB)法联合,进行ESBLs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的测定.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为24.27%,大肠杆菌中为26.67%;以上菌群中产ESBLs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等多位耐药,对亚安培南耐药株比较少.结论 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对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以及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中重要因素,所以在实际的试验中应该重视ESBLs产生菌的检测和药物敏感性.

    作者:崔殿学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51例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研讨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中,抽取51例到讨论范围中,51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两组,25例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26例研究组(依匹斯汀+复方甘草酸胶囊),把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纳入到对比研讨中.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2.31%比对照组80%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85%比对照组24%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疾病可考虑给予依匹斯汀药物,疗效好,安全性高,推广应用价值高.

    作者:刘丽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蒙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6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小关节滑膜所致的关节肿痛,继而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晚期因严重骨质破坏、吸收导致关节僵直、畸形、功能障碍.在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病率为0.24-0.5%,女性多于男性,约2-3: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50岁多.本病多为一种反复发作性疾病,致残率较高,预后不良,目前国内外尚无特效疗法,临床治法多样.笔者2011年至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6例,疗效满意.

    作者:莫日根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盐酸文拉法辛治疗慢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研究盐酸文拉法辛治疗慢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疼痛门诊在2014年6月到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慢性疼痛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0例.两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曲马多缓释剂治疗,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口服盐酸文拉法辛治疗慢性疼痛.评价和统计每位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缓解度以及NRS、PSQI、SDS的分数.结果 实验组慢性疼痛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后NRS评分为(0.98±0.75)分、PSQI为(7.21±0.85)分、SDS为(41.06±7.25)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治疗一个疗程后实验组慢性疼痛中患者的总有效率达92.00%,对照组慢性病患者的总有效率80.00% (P<0.05).结论 使用盐酸文拉法辛治疗慢性疼痛的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马旭;陈桂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目的 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复习文献资料,从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在抗生素的使用中应形成一定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意识培训和用药谨慎性.以确保抗生素的规范、合理、有效的使用,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袁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布洛芬混悬液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目的 探讨两布洛芬混悬液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以及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 选取20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随机交叉口服布洛芬悬浊液以及糖表片300mg,采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比较两组相对生物利用度及药物代谢动力学数据.结果 布洛芬混悬液与布洛芬糖衣片其药物血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血峰值浓度、血消除半衰期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布洛芬混悬液相当于布洛芬糖衣片生物利用度(99.27±11.35)%.结论 布洛芬混浊液与布洛芬糖衣片其相对生物利用度等效.

    作者:姜春影;王玉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颈丛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颈丛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颈丛神经阻滞,研究组采用颈丛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泵注开始(To)、切皮时(T1)、分离腺体时(T2)、缝合皮肤时(T3)各时间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液流变学(HR)水平及术中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T1、T2、T3时间点SBP、DBP、HR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颈丛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可减少对患者血压及呼吸的影响,降低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作者:田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的疗效观察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TMZ)化疗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1.01-2013.01我院收治的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患者36例,其中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3级)24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WHO4级)12例,手术完整切除22例,残留14例.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 CRT),5d/w,1次/d,2Gy/F,总量52-66Gy/(26-33)F,其中≥60Gy者26例,<60Gy者10例.在放疗第1天同时口服TMZ,剂量为75mg/(m2·d),共6周,间歇4周,继续给予6个周期替莫唑胺联合化疗,晨起口服替莫唑胺150mg/m2,1-5d,28d为1个周期.可以根据患者具体耐受情况对剂量进行调整,高剂量为200 mg/m2.结果 全组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9.4%、30.6%,中位生存时间为(21.50±4.45)个月;肿瘤完整切除与肿瘤残留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77.3%、45.5%与57.1%、14.3% (P <0.05);放疗剂量≥60Gy组与<60Gy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80.8%、42.3%与40.0%、10.1%(P <0.05).急性放化疗反应主要为皮肤反应、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及急性脑损伤反应.晚期发生放射性脑损伤仅1例.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的临床疗效佳,不良反应少,放疗剂量≥60Gy对手术后残留患者效果肯定.

    作者:连永华;董亚辉;张晶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多潘利酮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红霉素与多潘利酮结合的方式对存在喂养困难症状新生儿的治疗中所具有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存在喂养困难的新生儿患者,以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小剂量红霉素与多潘利酮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则仅利用多潘利酮进行疾病的治疗.治疗为期3-5d.结果 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均有所缓解.实验组经治疗后,28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9.2%.而对照组分别为16例、13例、8例,总有效率仅为78.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相关临床症状消失耗时以及72h后每日进奶量等方面,实验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 在新生儿喂养困难的治疗中,采用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多潘利酮的方式,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崔金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血液透析配合左卡尼汀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配合左卡尼汀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6年7月于我院治疗的98例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54例)配合左卡尼汀行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及总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麻木感、感觉障碍、肢体疼痛、不宁腿综合征改善率均高过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胫神经、腓总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均快过对照组(P<0.05).结论 血液透析配合左卡尼汀治疗可有效改善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各临床症状,加快神经传导速度,疗效显著.

    作者:高春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马来酸曲美布汀对胃食管反流伴无效食管动力患者食管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马来酸曲美布汀对胃食管反流伴无效食管动力患者食管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72例胃食管反流患者,按用药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服用埃索美拉唑,观察组则联合服用马来酸曲美布汀,比较两组食管动力各项指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LES静息压、LES松弛率、吞咽成功率、蠕动速度4项食管动力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13.88%与对照组11.12%相差不大(P>0.05).结论 胃食管反流伴无效食管动力患者用以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效果明显,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兰瑞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卡托普利舌下含服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卡托普利舌下含服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90例急诊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舌下含服硝苯地平进行治疗,研究组舌下含服卡托普利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显效34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78%(8/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11% (23/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托普利舌下含服治疗高血压急症显效快,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何春;陈海燕;邓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西黄胶囊联合放化疗综合治疗中晚期肺癌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西黄胶囊联合放化疗综合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作为分析讨论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化疗及局部放疗治疗,待病情缓解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应用西黄胶囊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后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40例患者应用西黄胶囊辅助治疗后,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手段的患者,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于化疗后进入稳定期的中晚期肺癌患者,应用西黄胶囊辅助治疗可以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延长,不良反应症状减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徐鸿洁;魏大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恩替卡韦单用或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恩替卡韦单用或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6月本院CHB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单药组(50例)服用恩替卡韦(0.5mg qd),联合组(5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a-2a(180μg qw).观察治疗24、48周时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24周时两组HBVDNA转阴、ALT复常、HBeAg转阴及血清学转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8周时两组HBV DNA转阴、ALT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HBeAg转阴及血清学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单药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两组病毒学、生化学应答一致,联合组HBeAg转阴及血清学转换率显著高于单药组,安全性均良好.

    作者:郭静静;刘晓燕;陈文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邻苯二甲醛与戊二醛在消毒液中使用探讨

    目的 探究戊二醛与邻苯二甲醛的消毒效果.方法 从我科2014年5月到2016年5月接收胃镜、肠镜检查病例中抽取86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内镜采用戊二醛进行消毒,研究组内镜应用邻苯二甲醛进行消毒,分析并对比两组工作人员分别采用不同消毒液消毒的效果与特点,探究其使用内镜后工作人员存在的不良反应等.结果 两组工作人员均通过不同方法进行消毒,结果显示研究组应用邻苯二甲醛进行消毒后其有效率和眼干、皮肤湿疹、过敏性鼻炎、头痛、头晕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5%和4.6%明显优于对照组采用戊二醛消毒后的有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90%和16.1%,两组数据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 临床内镜消毒中采用邻苯二甲醛效果较好,操作便捷,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荐和使用.

    作者:李锦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短效与长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目的 短效与长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疗效比较.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2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使用短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使用长效硝苯地平治疗,比较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在相关治疗后的血压控制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压均有降低.观察组妊娠高血压患者治疗后舒张压是(78.12±5.23)mmHg,收缩压是(120.54±9.62)mmHg;数据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短效与长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都有治疗效果,但长效硝苯地平在治疗妊娠高血压的疗效上要明显高于短效硝苯地平.

    作者:王秀侠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瑞芬太尼在硬膜外无痛分娩中的镇痛效果

    目的 探讨和分析瑞芬太尼在硬膜外无痛分娩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分别有30例产妇,对对照组产妇进行硬膜外麻醉联合七氟醚无痛分娩,对研究组产妇进行硬膜外麻醉联合瑞芬太尼无痛分娩,分析两组产妇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产妇的镇痛有效率(93.33%)与对照组产妇(76.67%)相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产妇的顺产率、剖宫产率(86.67%、10.00%)与对照组产妇(70.00%、26.67%)相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瑞芬太尼在硬膜外无痛分娩产妇中的镇痛效果较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作者:李琦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非洛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 探析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选用非洛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方法 本文研究数据来自2013年-2016年期间门诊收治年龄过60岁并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相关基线资料,其中50例应用常规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控制患者设为对照组,另50例选择非洛地平治疗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种方案下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病情干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疗程后在相关疗效标准评估下,观察组有3例判定无效,对照组无效判定患者12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4.0%、76.0%,统计学处理,提示有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平均2周时间随访,患者期间均无发生严重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统计学处理,提示有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制定治疗方案时不仅要考虑对血压的控制效果,同时是否会对患者机体及生理舒适度造成破坏需要谨慎选择,非洛地平不仅疗效突出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刘忠颖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肠内营养联合生长抑素对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免疫反应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目的 总结分析肠内营养联合生长抑素对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免疫反应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90例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所有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同时采用肠内营养,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免疫反应及肠屏障功能.结果 在治疗结束后的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DAO以及D-乳酸、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白介素-1等指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肠内营养联合生长抑素能够对肠屏障功能发挥保护作用,减少患者的免疫反应,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纳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氟这拉滨与环磷酰胺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168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本组患者分为单纯静脉滴注氟达拉滨治疗的对照与联合静脉滴注氟达拉滨+环磷酰胺治疗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本次治疗总缓解率达92.9%显著高于对照组5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效果确切是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理想疗法.

    作者:周丽云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研究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 探讨由冠心病引起的快速心律失常中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将18例由于冠心病引起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有效率为55.56%,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临床意义(P<0.05).结论 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冠心病引起的快速心律失常副作用小,效果显著,可以广泛运用于临床.

    作者:字绍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特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肾上腺激素、维持酸碱和电解质平衡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纳洛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是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主要方法,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静;刘学慧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分析比较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

    目的 探究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4年7月到2016年3月间接收的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治疗,征得患者同意后,按照随机序号法特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5.0%,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均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埃索美拉唑的有效率更高,同时不良反应更少,因而值得临床借鉴和使用.

    作者:孔恩军;王坚;董振超;谢莉;翟晨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对脑动脉硬化症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研究取我院80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患者均于2015年1月份到2016年7月份入院治疗.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共40例;实验组同时采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共40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为95%(38/40),对照组为72.5% (29/40),实验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明显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在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患者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均下降,且实验组降幅比对照组大,组间数据差异明显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采用盐酸氟桂利嗪对脑动脉硬化症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液指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作者:周文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恩替卡韦治疗68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观察.方法 本文选择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68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现察组与对照组,各组患者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基于常规治疗并口服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全面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经治疗后,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hild-Pugh评分低于对照组,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为患有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口服恩替卡韦,以便有效抑制HBV-DNA复制,从而更好的改善患者肝脏功能,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王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效果对比及其对血清hs-CRP的影响

    目的 试析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hs-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72例,分为两组,A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B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B组血清hs-CRP水平下降程度优于A组,P<0.05;且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P <0.05.结论 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相比,采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更为确切,且能够有效降低血清hs-CRP,值得推广.

    作者:安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的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68例宫外孕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时所采用不同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34例在其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包块消失时间、阴道流血时间及a-HCG指标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总不良反应率8.31%比对照组24.99%低(P<0.05).结论 宫外孕使用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莉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并乙肝病毒感染者肝损害的影响

    目的 探究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并乙肝病毒感染者肝损害的影响,以便于临床参考和应用.方法 随机选出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240例肺结核感染患者,具体的分为两个小组:观察组120人为肺结核并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大三阳60例、小三阳60例)、对照组120人为结核病提示未感染乙肝病毒、感染已恢复的患者,在进行分组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患者的体质,并随机的进行分配.240例患者的年龄在13-55岁,其中小的13岁,年龄大的为55岁,治疗组的平均年龄为(26.5±5.3),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为(27.1±4.8);两个小组的平均年龄为(26.8±4.9),其中男性占总体人数的56%,女性占人数的44%,在分组时充分考虑小组的男女比例,所有患者在体质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具体的差异没有统计学依据(P>0.05).对比两个小组肝损伤的具体发生时间、谷丙转氨酶(ALT)、发生的概率、血清总胆红素(TBIL)进行检查和统计[2].结果 肺结核并乙肝病毒感染者肝损害的概率远远高于单纯的肺结核患者,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肺结核并乙肝病毒感染者出现肝损伤的发生率远远高于未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并且肺结核并乙肝病毒感染者感染乙肝病毒程度越深,肝损伤发生的概率就越高,损伤程度也就越重,发生时间较早.

    作者:孟志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曲美他嗪在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PCI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行PCI治疗后长期服用曲美他嗪对心绞痛症状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将2014-01到2015-06月期间在高密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脉造影确认的小血病变患者进行随机入组.其中对照组200例,行PCI治疗后常规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调脂、稳定斑块、控制血糖、血压等治疗.观察组196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统计所有病例的一般资料,术后1年时电话随访,了解患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1年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6%(9例)和10.0%(20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66,P=0.039);心绞痛发生率为13.3%(26例)和VS.23.0%(46例)(x2=6.306,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曲美他嗪可降低小血管病变PCI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心绞痛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任宪国;陈作元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硫酸特布他林片用于先兆流产的合理性分析

    目的 对妇女围生保健科门诊超说明书使用硫酸特布他林片口服治疗先兆流产的处方进行分析,促进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抽取我院2016年7月份的妇女围生科的门诊处方,选出其中应用硫酸特布他林片作为先兆流产的治疗药物的处方.并查阅文献探讨其用药合理性.结果 约4%的孕妇在围产期使用硫酸特布他林片作为先兆流产的治疗药物.结论 对于硫酸特布他林片应用于先兆流产的考量,医生应该参考病情,权衡利弊后慎重选用.

    作者:蓝光仕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应用小剂量雌激素预防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小剂量雌激素在预防治疗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96例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所选取患者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各48例,分别采用小剂量雌激素、常规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半年内复发率、症状消失时间、阴道pH值、子宫内膜厚度.结果 ①治疗有效率:实验组为97.92%,对照组为85.42%,实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P<0.05).②复发率:实验组为4.17%,对照组为20.83%,实验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③实验组的症状消失时间、阴道pH值、子宫内膜厚度与对照组相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患者接受小剂量雌激素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提升,复发率得到控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艳;云叶;赵永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地佐辛预防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地佐辛预防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疗效,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给予地佐辛注射,对照组给予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然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于拔管时间和全麻清醒时间两组无明显的差异,但平均动脉压、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拔管时的心率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 地佐辛能有效地降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机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兆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 本次主要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并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92例,根据患者就诊住院的顺序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为46例,常规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治疗组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7%,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98%,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改善程度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治疗高血压临床上应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降压效果明显,药效安全性高,因此值得推广.

    作者:遇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宫血宁治疗节育环放置后月经过多的效果研究

    目的 剖析节育环放置后月经过多用宫血宁的疗效.方法 抽取2014年6月-2016年4月,我站接收的节育环放置后月经过多患者,共计92例.按照电脑随机双盲法原理,将92例病例分成甲、乙两组,每组均46例.甲组采用宫血宁疗法,乙组采用氨基己酸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甲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3.48%,乙组为78.26%.甲组明显比乙组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月经量的改善情况,甲组明显优于乙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宫血宁对节育环放置后月经过多者进行治疗,可取得比氨基已酸疗法更好的成效.

    作者:戴兰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硫酸镁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利用硫酸镁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血压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60例患者经临床治疗后患者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相比于治疗前有降低,发生头晕、头痛、水肿及蛋白尿患者的人数相比于治疗前有显著减少.结论 硫酸镁具有解痉、降压、利尿的作用,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硫酸镁有预防和控制子痫发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陈秋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观察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究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60例,根据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患者拉莫三嗪单独治疗,观察组给予拉莫三嗪与丙戊酸联合用药治疗,每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40%、60%,均低于观察组的6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病患者拉莫三嗪单药或联合丙戊酸治疗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两者联用疗效更显著,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症状.

    作者:李通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对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尿微量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对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0月我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肾病患者98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健康体检者67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两组尿中微量白蛋白含量、血清胱抑素C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实验组尿微量蛋白含量及血清胱抑素C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尿微量蛋白含量与胱抑素C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尿微量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在高血压肾病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高血压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作者:刘名鑫;刘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依据治疗药物分为利培酮组(n=35)与氨磺必利组(n=35),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利培酮组总有效率为85.7%,氨磺必利组为88.6%,对比P>0.05;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9%,氨磺必利组为37.1%,对比P>0.05.结论 利培酮与氨磺必利均可安全有效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明显改善患者阴性与阳性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刘俊岐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应用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应用于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LVEF、CI水平上升程度,LVEDD、LVESD水平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平均住院天数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刘爽;刘子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速效胰岛素诺和锐治疗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

    目的 探究速效胰岛素诺和锐运用于GDM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GDM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速效胰岛素诺和锐治疗,观察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平均用量、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患者的血糖达标对间为5d-15d,胰岛素用量为12U/d-30U/d,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患者治疗前后末梢血糖变化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将速效胰岛素诺和锐运用于GDM患者治疗中,可显著缩短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减少并发症数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韩燕楠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阿奇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的药理特性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药理学特性.方法 收集我院于2013年1月-2015年7月所收治的3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阿奇霉素来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7d后,36例患者中痊愈26例(72.2%),显效7例(19.4%),有效3例(8.4%),无效0例(0.0%).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敏感致病菌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是常用的治疗药物之一.

    作者:郭兴国;李忠燕;王延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某医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点评

    目的 通过对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进行评价,了解该院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为加强临床用药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对该院2016年7月使用中药注射剂病历的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进行点评.结果 不合理病历161份,占总抽查病历的74%.主要存在问题:适应证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合理及存在配伍禁忌;疑似重复用药等.结论 该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需要进步一加强管理,提高对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管理的重视,采取措施规范中药注射剂用法用量及联合用药管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赵颖;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25例老年痴呆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以使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3个月的随访,根据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智力状况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与ADL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与ADL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智力状态与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潇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甲泼尼龙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的疗效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4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在经过有效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 (19/2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75.0% (15/20),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泼尼龙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相对小,值得日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慈永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低分子肝素、激素、环磷酰胺联合给药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采取低分子肝素联合激素与环磷酰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4-2015年我院确诊的64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使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的对照组与使用低分子肝素、激素、环磷酰胺治疗的观察组,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8%远高于对照组62.4%,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激素、环磷酰胺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理想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尿素氯、肌酐水平、24h尿蛋白定量等各项指标,临床治疗效果肯定.

    作者:苟惠;唐勇;贺炜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小儿肺炎临床观察

    目的 为了观察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本组12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治疗组合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将要票固定于左右肺腧穴上,根据年龄大小及季节调节好所需的参数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即给与抗生素,抗病毒制剂加对症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于退热,止咳,平喘,促进肺部罗音吸收及缩短病程等方面显著,P(0.05)..结论 经皮给药为新一代给药方式,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有显著疗效.

    作者:盖淑菠;杜丽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利福平注射液在肺结核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试评价利福平注射液治疗肺结核疗效.方法 以2012年3月-2014年6月,医院感染科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80例,据入院对象随机分组,A组、B组各入选对象40例,给予WHO结核病控制项目推荐的初始治疗方素(2HRZE/4HR).A组:采用利福平口服剂治疗,B组,采用利福平注射液治疗.结果 B组愈显率87.50%高于A组5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灶吸收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A组痰涂片转阴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福平注射液在肺结核治疗疗效肯定,在帮助病灶吸收方面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作者:宋秀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他汀类药物引起横纹肌溶解一例

    他汀类药物降脂效果以及心血管获益明确已得到反复证实和充分肯定,所以在心血管内科的临床工作中,他汀类药物被我们临床医师广泛应用于冠心病一级预防以及二级预防中,但是他汀类药物引起横纹肌溶解症是其非常严重的副作用之一,如不及时治疗可因肾衰竭以及心律失常而死亡,所以横纹肌溶解症需要得到我们临床工作者的充分重视.这里从我院的一例辛伐他汀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例,分析讨论他汀类药物引起横纹肌溶解的临床表现等以及处理方案.

    作者:张燕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拟多巴胺类药物在帕金森病中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

    目的 探讨拟多巴胺类药物在帕金森病中的药理作用与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之间收治的20例行拟多巴胺类药物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结果 本组20例帕金森病患者采取拟多巴胺类药物治疗后,均得到满意疗效.结论 拟多巴胺类药物可有效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杨岩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讨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随着钙离子拮抗剂(CCB)新品种的不断涌现,各代钙离子拮抗剂取得了越来越好的临床疗效,是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常用的降压药.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实际,系统分析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并对不良反应进行探讨,以期为实践提供参考依据,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宋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58例干扰素不良反应及处理的临床观察

    目的 通过对我科近几年使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病人的常见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总结我科临床干扰素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58例乙、丙肝患者做为研究对象,观察并记录病人在使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使用干扰素治疗可出现多种不良反应,有轻有重,大多数不影响正常抗病毒治疗,极个别情况出现不能继续治疗的现象,停药后均能恢复.结论 了解和掌握可预见的干扰素使用过程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并及早做出相应反应,可避免病人中断用药,影响治疗效果.

    作者:李向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环磷酸腺苷葡胺治疗心衰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研讨环磷酸腺苷葡胺治疗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讨论中所研讨54例患者均随机从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中筛选而出,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抗心衰,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环磷酸腺苷葡胺.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 经治疗后,研究组(92.59%)患者总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81.48%),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LVEF和BNP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CO和HR无明显差异,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环磷酸腺苷葡胺治疗心力衰竭,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其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并应用.

    作者:王迺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讨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接收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血压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效人数为25例,有效人数为12例,则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显效人数为20例,有效人数为11例,则总有效率为71.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胃肠道反应、心律失常、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5%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的27.5%;观察组患者舒张压73.1±5.2和收缩压116.3±5.9均小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治疗中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不仅能帮助患者的心率恢复正常,还可以减少其他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韩丽华;杜颖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分析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7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实验组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高血压治疗总有效率为97.2%,心电图改善有效率为86.1%,较对照组的80.6%、69.4%更高,两组差异P<0.05;用药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效果满意,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兆颖;李金梁;王欢;许超蕊;滕显娥;安丽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4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4年间宁夏固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患者42只眼,均诊断为糖尿病黄斑水肿,按原则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术后观察指标为术后矫正视力及黄斑OCT.结果 治疗后佳矫正视力变化: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提高明显,术后1天及半年后视力变化不明显,部分视力甚至下降;黄斑OCT(观察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变化: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数值有明显下降,半年后大部分变化停止,部分复发.结论 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短期内可取得较好疗效,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与研究.

    作者:任百祥;郭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探析

    目的 研讨脑血栓患者合用奥扎格雷钠与依达拉奉用药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选取40例脑血栓患者进行随机非盲法分组试验,每组各20例,Ⅰ组单纯接受依达拉奉治疗,Ⅱ组在上述前提下接受奥扎格雷钠用药,对该两种方案的药物使用情况作评估.结果 Ⅱ组接受治疗后的总疗效为95.0%,与Ⅰ组的70.0%相比显著提高,统计学成立(P<0.05).在脑脊液压力、ET与Ang-Ⅱ等指标上,两组指标水平相差不大,统计学不成立(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评测上,Ⅱ组评测结果显著比Ⅰ组改善,统计学成立(P<0.05).结论 对脑血栓患者合用奥扎格雷钠与依达拉奉治疗,疗效显著,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值得加强推广.

    作者:都小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奥扎格雷联合降纤酶辅助治疗频发TIA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奥扎格雷联合降纤酶辅助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二零一四年一月至二零一六年一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频发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40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联合组以及参照组,两组患者各组7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分析治疗之后纤维蛋白原以及血流变等指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前的血流变学指标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别不大,在治疗完成之后,联合组患者改善明显,参照组改善不明显,两组差异显著(P<0.05),且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8.57%明显高于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86%.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明显,(P<0.05).联合组患者的发作停止率91.43%以及脑梗死发生流血率7.14%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过程中,奥扎格雷、降纤酶联合阿司匹林可以取得非常显著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国材;王学义;张泽慧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应用阿帕替尼和替吉奥对晚期胃癌进行二线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阿帕替尼和替吉奥对晚期胃癌进行二线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研究.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晚期胃癌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将采用替吉奥进行化疗,观察组则采用阿帕替尼进行靶向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4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3%和4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阿帕替尼和替吉奥在晚期胃癌的二线治疗上近期疗效差距较小,但在不良反应方面,阿帕替尼的不良反应较小,使用更为安全.因此,我们认为使用阿帕替尼对胃癌晚期患者的治疗更佳.

    作者:郑广;韩婷婷;陆相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益生菌预防小儿支气管肺炎继发腹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针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继发腹泻患儿,讨论实施益生菌的预防治疗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4年12月-2016年3月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继发腹泻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的方法,将68例患儿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方法预防治疗;计对观察组患儿,应用常规+益生菌方法进行预防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患儿为67.6%,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继发腹泻,应用益生菌预防治疗后,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不仅将腹泻概率充分降低,同时还可以减少对患儿产生的不良影响,积极作用较大.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将益生菌推广应用.

    作者:王新花;吕远;郑佳;刘佳;王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复方樟柳碱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增值前期及增值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70例,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随访6个月后的视网膜变化和视力情况.结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后,能保护患者的视力,明显改善患者眼部微循环,保护视网膜后极部,总有效率达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PRP术治疗重度非增殖期与增殖期DR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更好改善视网膜微循环,阻止DR进一步发展,保留DR患者现有视力,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吴庆峰;孙维佳;徐永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阿卡波糖在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讨论阿卡波糖在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随机的方法,将150例患者划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7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甘精胰岛素的基础上,实施阿卡波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显效31例(41.3%),有效40例(53.3%),无效4例(5.4%),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患者显效22例(29.3%),有效31例(41.4%),无效22例(29.3%),总有效率为70.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糖尿病类型,患者的血糖控制并不容易.以往采取的甘精胰岛素控制,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阿卡波糖治疗,能够长期稳定患者的血糖,降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对患者的积极意义较大,日后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赵建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小儿定喘口服液对小儿感冒的治疗作用

    目的 以100例小儿感冒患儿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探究对小儿感冒患儿采用小儿定喘口服液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100例2015年9月1日-2016年6月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感冒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100例患儿根据给予治疗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患儿均给予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口服治疗,试验组(50例)患儿则给予小儿定喘口服液进行口服治疗.两治疗组均进行1疗程(15天)的用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治疗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1疗程治疗结束后,试验组共有44例患儿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其治疗有效率为88%;对照组有43例患儿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治疗有效率为8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两组患儿在咽喉肿痛、鼻塞流涕以及咳嗽等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以及患儿住院时间长短的比较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在小儿感冒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小儿定喘口服液对患儿进行治疗不仅临床效果显著,而且还能显著的缓解患儿咽喉肿痛、鼻塞流涕以及咳嗽等各项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桂英;刘玉芹;谢海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不同剂量美托洛尔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研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运用不同剂量美托洛尔治疗的适用性及安全性.方法 从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选取8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非盲法随机分组试验,Ⅰ、Ⅱ组各43例,Ⅰ组接受低剂量美托洛尔用药,Ⅱ组使用高剂量美托洛尔口服,评估该两种方案对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FPG、2hPBG、TC及TG等血糖或血脂指标水平差异不大,统计学不成立(P>0.05),治疗后,Ⅱ组上述指标与Ⅰ组相比均显著改善,统计学成立(P<0.05).两组在试验期间均未产生严重不适反应.结论 使用高剂量美托洛尔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药效理想,且安全性有保障,值得加强推广.

    作者:张硕人;李丽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胆木浸膏糖浆与儿感宁口服液治疗小儿风寒感冒效果比较

    目的 对风寒感冒患儿应用儿感宁口服液和胆木浸膏糖浆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的观察和探讨.方法 将我院2014年2月到2016年2收治的200例风寒感冒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各100例,前者给予胆木浸膏糖浆进行治疗,后者给予儿感宁口服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风寒感冒患儿应用胆木浸膏糖浆进行治疗,有效的提高了患儿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霖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危重孕产妇多学科联合救治的实践与探讨

    目的 探讨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在提高危重孕产妇的救治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功救治的危重孕产妇病例6例,总结多学科联合救治危重孕产妇护理的实践经验.结果 多学科联合救治使危重孕产妇救治成功率提高.结论 多学科联合救治通过大限度的整合多学科资源,有效开展多学科的协作救治活动,提高诊疗效率从而提高危重孕产妇的救活水平.

    作者:钟娜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继发性癫痫患者28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与分析继发性癫痫的临床诊治.方法 对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8例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诊治体会.结果 年龄越大,继发性癫痫的发生率越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脑出血与脑梗死是导致继发性癫痫出现的主要原发病;发病时间与原发病种类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结论 继发性癫痫患者采取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中需要根据患者年龄、原发病类型等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作者:陈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新生儿先天性胃壁缺损胃穿孔1例

    新生儿胃壁缺损并穿孔在临床上比较少见,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较高,多在生后3-5天发现,本院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儿,男,3天12小时.因“35 +3周早产后气促、发绀3天,发热、腹胀1天”人院.

    作者:陈佳;薛丹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清除脑内血肿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清除脑内血肿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进行治疗的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成研究组82例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患者采取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24h清除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效果显著,有效清除颅内血肿,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俊青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析牙体牙髓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牙体牙髓病的临床特点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8例2015年1月-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牙体牙髓病的临床特点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牙体牙髓病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根尖周病、牙体组织缺损、疼痛和牙齿感觉过敏等.78例患者中有75例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达到了96.15%.这些患者在治疗1-3个月后的复发率为2.56%,治疗3-6个月后的复发率为5.13%.结论 根据牙体牙髓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有针对性的给予患者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研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疾病者中抽取76例纳入到研讨中,76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两组,38例对照组(开腹手术),38例研究组(腹腔镜手术),对比研讨两组患者治疗状况.结果 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7.89%比对照组28.95%明显要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失血量、手术时间,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疾病可考虑采用腹腔镜手术方式,疗效突出,创伤性小,恢复速度快,且安全,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高.

    作者:马跃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66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我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血糖控制较好组,病灶明显吸收率81.3%,空洞闭合率68.8%,痰菌阴转率84.4%;血糖控制一般组,病灶明显吸收率60.0%,空洞闭合率52%,痰菌阴转率56%;血糖控制较差组,病灶明显吸收率55.6%,空洞闭合率33.3%,痰菌阴转率44.4%.结论 较好的控制血糖水平才能提高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曹兆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诊疗体会

    目的 总结急性坏死性筋膜炎(acute necrotizing fasciitis)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2014年9例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资料,并总结诊治体会.治疗方法:9例患者均采取广泛切开引流、彻底清创及有效的抗生素治疗.结论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起病较急,进展迅速,关键是尽早明确诊断,强调早期切开引流、彻底清创,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并要加强全身综合支持治疗.

    作者:李文轶;孙瑜帆;付立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浅谈小儿静脉穿刺的体会

    目的 对多年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对以往接触的行穿刺的患儿及其护理中遇到过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对遇到的特殊行穿刺的患儿和护理采取相应的操作技巧、提高注意力,增加成功率.结论 在行使操作技巧的同时要秉承娴熟的技巧使患儿少受罪,提高穿刺率,减轻患儿的痛苦.

    作者:李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组合式外固定器应用于复杂四肢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探讨

    目的 分析在复杂四肢骨折治疗中应用组合式外固定器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复杂四肢骨折患者加例参与研究,应用组合式外固定器对患者实施治疗,分析治疗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3.1±1.2)月,其中新鲜骨折患者愈合时间为(4.2±1.4)月;术后骨折不愈合患者为(7.9±2.2)月;切口感染骨折患者为(8.5±1.1)月;40例患者骨折一期愈合率为95%,并发症率为7.5%.结论 组合式外固定器应用于复杂四肢骨折治疗中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秦春耀;红梅;郭景芳;陈焱;杨俊青;任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7月期间收治的脑血管病继发癫痫患者49例,对其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及分析.结果 经过我院的积极治疗,49例继发癫痫患者中32例癫痫发作停止,16例需要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1例死亡.结论 经过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脑血管病继发癫痫康复率较好,复发率较低,病死率较低,患者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作者:马永翠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新生儿脑膜炎早期诊断治疗体系的建立

    目的 回顾性分析既往2011年-2014年,新生儿脑膜炎(new born meningitis,NBM)临床特征,尝试构建早期诊断治疗体系.方法 2011年-2014年,新生儿科共收治NBM104例,调取资料,描述性统计,对比痊愈与未获得痊愈者资料.结果 症状表现按照出现频次从高到低且发生率50%以上的症状分别为发热、惊厥、反应低下、肌张力上升、拒乳、原始反射减弱,人均出现症状表现(6.4±1.5)个;治愈72例,有并发54例次;痊愈组与对照组入院时与72h后RBC、WBC、LYC、PLT、CRP、ES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72h,对照组LYC、PLT、CRP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入院后,若伴有常见症状,需立即拟诊脑膜炎,进行详细的辅助检查,对于伴预后不良危险因素者,早期强化治疗.

    作者:陈鑫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蛇咬伤的急诊救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闲暇时喜欢去亲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的空气,在野外露营、野炊增加了蛇咬伤的几率,还有像农民、野外的工作人员也都是被蛇咬伤的高危人群,近几年到我科救治的患者明显增多.那么在有毒动物导致的人类中毒病例中,蛇类占首要地位,据报道,我国每年被蛇咬伤的患者达10万人,死亡率为5%-10%.可以说毒蛇猛于虎.世界蛇类2700种,在我国,分布200余种,目前已知有毒蛇50余种,但对人体危害较大,剧毒的毒蛇有①眼镜王蛇②白眉蝮蛇③海蛇④五步蛇⑤金环蛇⑥银环蛇⑦蟒蛇⑧竹叶青⑨眼镜蛇①烙铁头这10种毒蛇.

    作者:姜崇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讨微创接骨板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 分析研讨微创接骨板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接受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的其中的18例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采取传统内固定术治疗的18例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纳入对比讨论中.结果 经手术治疗之后,研究组(94.44%)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利于骨折端早期愈合,手术简捷,创伤小,其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王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肠道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胃肠道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到2016年3月接受治疗胃肠道手术的患者100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名患者.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术后实现全胃肠外营养,对于实验组的患者在给予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记录两组患者治疗的数据,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不同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上,在胃肠道手术中应用早期肠内应用对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有极大的帮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姚家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神经内科卒中患者跌倒的原因与预防对策

    目的 探索神经内科卒中患者跌倒的原因与预防对策.方法 给予我院神经内科62例患者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史、服药情况、住院以来跌倒次数、时间、原因以及跌倒导致的受损情况.结果 患者跌倒是由年龄,服药影响,躯体移动障碍,恐惧心理以及不利的环境因素,家属、看护人员粗心造成的.可以通过做好安全防范、改善环境护理以及培训护理人员等手段预防跌倒.结论 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造成神经内科卒中患者发生跌倒.通过做好安全防范,改善外在环境,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水平,提高患者、家属以及看护的预防跌倒意识,可以有效防止跌倒的发生.

    作者:孙丽丹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浅谈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之间收治的18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收治的18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者10例,症状好转者6例,无效者2例,治疗有效率为88.89%.结论 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实行对症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许志刚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分析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有效方案,进而提高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2015年4月-2016年6月期间,随机选取98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采用美托洛尔以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进行治疗,总结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以及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对于对照组有明显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美托洛尔以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应用于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结合常规治疗方法,能够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恢复,保证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明龙;杨存岳;杜玉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TST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初步评估及报道

    目的 分析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TST术)治疗混合痔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从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与观察组(50),对照组采取外剥内扎术,观察组采取TST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对照组为28.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混合痔患者采取TST术,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住院时间,并发症少,利于患者康复,术后随访至今,治愈率与传统手术无明显差异.

    作者:赵保民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34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心病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34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患者.年龄036-84岁,平均年龄(59.3±11.4)岁,男性24例(70.6%),有糖尿病患者9例(26.5%),有高血压者17例(47.1%),吸烟10例(29.4%),高血脂13例(38.2%).分析34例患者临床特征、冠脉造影结果、PCI后即刻效果及随访6-40个月结果.随访终点指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率、再发心绞痛发生率,支架血栓发生率.结果 34例ULMCA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均获得成功.共植入药物洗脱支架47枚.其中单纯左主干病变10例(29.4%),左主干+1支病变9例(26.5%),左主干+2支病变8例(23.5%),左主干+3支病变7例(20.6%),左主干远端分叉部狭窄10例(29.4%,10/34).住院期间死亡率2.94%,随访6-40(18.7±9.2)个月,无支架内血栓形成,心绞痛复发患者6例、复发率17.67%,其中5例为远端分叉部病变(5/13),靶血管血运重建率(TVR)5.9%,MACE率8.8%.结论 药物洗脱支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是可行和安全的.近期、远期效果良好.

    作者:艾尼瓦尔·阿布力孜;阿布力米·提米吉提;胡玉英;麦麦提艾力;依马木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无痛皮试仪在急诊患者皮试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并探讨无痛皮试仪在急诊患者皮试中的应用与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11月-2016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施以传统的皮试试验,而研究组患者则施以无痛皮试仪试验,然后对两组患者的皮试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 两组患者的皮试效果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痛皮试仪在急诊患者皮试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无痛、快速、安全以及可靠,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留置导尿管病人泌尿系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

    留置导尿管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占医院感染的40%左右,仅次于呼吸道感染,且发病率有日益增长的趋势,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1],我科对留置导尿管病人进行了泌尿系统监测,对易发生感染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现介绍如下.

    作者:林召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浅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及干预

    这篇文章主要针对于新生儿出现黄疸的原因以及避免方法做了阐述,结合我院所出现的新生儿黄疸的病例,对如何真正有效的在分娩前后避免母婴感染黄疸的情况,在对孕妇进行用药时,要严格遵守医师的建议,针对不同的孕妇选择适合的分娩方式,这些措施对于新生儿感染黄疸的概率都会有所控制.我院的365例黄疸感染病例中有265例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有87例患了黄疸的患者病情得到了控制,有4例无法治疗.

    作者:杨顺娴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乳房良性病变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乳晕切口切除乳房良性病变的可行性及临床美容效果.方法 本组选取乳房良性病变患者85例143个病变进行环乳晕手术切除.结果 85例143个病变全部经乳晕切口顺利切除,35例55个病灶因无法触及,术前超声定位,术后血肿2例,乳头感觉异常11例.术后病理:乳腺纤维腺瘤52例,乳腺囊性增生症和乳腺腺病14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9例.患者对切口满意.结论 乳晕旁切口的选择对于手术治疗乳腺良性病变能达到治疗目的,术后切口瘢痕不明显,达到了一定的美容效果,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邓双南;李青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索分子标志物作为一个潜在的武器在胃癌中的作用

    胃癌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对于胃癌患者分期从Ⅱ-Ⅳ的复发率为25%-40%.不幸的是,大多数胃癌患者发现的时候已经是癌症晚期,仅有有限的治疗方法作为实践依据.目前治疗胃癌的方法主要包括: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中晚期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及胃癌术后辅助放化疗.胃癌近期研究已证实,它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疾病.许多分子学特征逐渐在胃癌中表现出来.新发现的胃癌分子通路的个体化治疗和可预见结果向众人打开了大门.分子标志物可作为有用的工具在临床工作中协助诊治胃癌患者,它可以评估治疗疗效及探寻新的治疗方式.我们难以预测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生理效应.分子标志物在抗癌疗法中逐渐被应用主要由于它们具有特异性.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公认的分子标志物能否指导内科医生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实现价值.

    作者:代芳宁;沈雄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在龋病预防中自我口腔保健的作用

    目的 对自我口腔保健在我国龋病预防中的作用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龋病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龋病的发病原因和自我口腔保健的效果和作用进行观察.结果 100例患者中89例患者曾经出现过食物嵌塞的情况,占89.0%;100例患者当中发现有79例患者发病牙的牙面有细菌粘附,占79.0%;100例患者中80例患者的发病牙都出现了牙齿矿化不良的现象,占80.0%.结论 细菌、口腔内的环境以及牙齿的形态和矿化程度是引起龋齿的主要原因.提高人们的自我口腔保健意识,以便于更好地预防龋病,促进我国人群的口腔健康,加强我国人群的口腔疾病的综合防治,开展爱牙护牙的主题活动和公益活动,给人们带去更多关于龋病预防以及自我口腔保健的知识.

    作者:赵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浅义腹腔镜微创术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浅义腹腔镜微创术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并已确诊的老年直肠癌患者10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为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给予腹腔镜微创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的意义;实验组术中的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以及住院的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数据的比较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 腹腔镜微创术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患者手术的时间,促进患者尽早恢复,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贾建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持续按压宫底法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持续按压宫底法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持续按压宫底是在患者体外进行,术者只需从腹部持续按压患者宫底,单手即可进行.由于操作难度小,可以不间断持续按压30min甚至更长,直到出血完全控制.结果 单手持续按压宫底疗法,患者只需自然平躺,即可完成操作,因此,患者的舒适度大大提高.结论 此方法易于操作,患者痛苦指数低、止血效果好,是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爱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48例肺癌并发肺栓塞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观察

    目的 本文主要对肺癌并发肺栓塞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并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接诊的肺癌患者48例,分为观察13和对54组,观察组为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对照组为肺癌患者.分析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并观察其临床表现.结果 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呼吸困难13例(54.17%),胸痛3例(12.5%),咳嗽7例(29.17%),咳血1例(4.17%),心悸2例(8.33%),气促1例(4.17%),无发热、意识障碍和身体疼痛等症状出现.两组患者的病理分型、肺癌分期以及D-二聚体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的病理分型、癌症晚期以及D-二聚体是肺癌合并肺栓塞的主要危险因素,应该及早针对性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春燕;许翔;翟超楠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讨自由体位分娩法结合分娩减痛法在初产顺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分析研讨自由体位分娩法结合分娩减痛法在初产顺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讨论中所研讨的520例产妇均随机从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初产顺产产妇中筛选而出,随机将52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260例)和研究组(260例),对照组接受自由体位分娩法干预,研究组接受自由体位分娩法结合分娩减痛法干预,将两组三个产程时间和出血量、新生儿评分等治疗纳入对比讨论中.结果 研究组产妇各个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少,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对照组更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由体位分娩法结合分娩减痛法对初产顺产产妇给予干预,大大缩短了产妇的产程,减少了出血量,整体效果不错,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刘玉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腕带识别标识在急诊科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腕带标识在急诊科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急诊科病人8503例使用腕带标识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增加了查对依据,方便了查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让患者和家属增加了安全感,增进了医患诚信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结论 腕带识别标识可提高医护人员对病人识别的准确性,有效的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杜绝了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了医疗安全.

    作者:郭洪萍;黄健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升结肠憩室炎伴穿孔2例

    目的 探讨升结肠憩室炎伴穿孔的临床表现与处理.方法 收治升结肠憩室炎伴穿孔2例,2例均行手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及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痊愈出院.结论 升结肠憩室炎伴穿孔的治疗方法应该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和穿孔导致的感染范围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切除病变组织,尽早控制脓毒血症、休克等合并症.

    作者:张凤昌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高原地区降脂治疗前后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目的 评价高原地区降脂治疗前后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藏族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100例.方法 采取100位患者入院后每位患者每日口服立普妥20mg,坚持服用1月后评价治疗前后患者血脂及颈动脉斑块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1月后每位患者TG、LDL-C、TC较入院降低,斑块面积较治疗前减少,20mg立普妥不良反应转氨酶升高(谷丙转氨酶)发生率为3%.结论 20mg立普妥降脂治疗降血脂安全有效而且对颈动脉粥样斑块起到逆转斑块,减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德吉卓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p57、p53和Ki-67蛋白在早期葡萄胎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p57、p53和Ki-67在鉴别诊断完全性葡萄胎(CHM)部分性葡萄胎(PHM)水肿性流产(HA),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和CHM(n=25)、PHM(n=11)和HA(n=10)石蜡组织切片中p57、p53和Ki-67的表达.结果 CHM、PHM和HA组织中,p5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 (0/25)、100%(11/11)、100% (10/10),PHM和CHM组间有明显差异(P<0.01);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 (23/25)、72.7% (8/11)和30% (3/10),HA、PHM组相比也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以常规石蜡切片的病理形态特征为基础,结合免疫组化检测p57、p53和Ki-67的结果,对鉴别水肿性流产和葡萄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敏;陈龙;王佳培;买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经皮肤梭形切口切除皮下良性肿物42例

    目的 探讨皮肤梭形切口切除皮下良性肿物效果.方法 从我院选取42例需要进行皮下良性肿物切除手术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皮肤梭形切口切除方法去除患者皮下良性肿物.待治疗完成后,将42例经皮肤梭形切口切除皮下良性肿物的患者治疗结果与传统经皮肤直线切口摘除缝合皮下良性肿物的患者作比较,结合切除方法进行相关分析讨论.结果 经过治疗结果比较后,经皮肤梭形切口切除皮下良性肿物的42例患者皮下肿物得以完整剥离,术中无肿物破溃.切口愈合后外观平整,无臃肿或“猫耳”现象发生;而经皮肤直线切口摘除缝合皮下良性肿物的患者则多数出现臃肿或“猫耳”现象,外观平整度较差.结论 皮下良性肿物的切除采用经皮肤梭形切口进行,能避免直线切口手术所造成的愈合切口周围皮肤臃肿,切口瘢痕过长等缺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Vitapex在根尖诱导成形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Vitapex在根尖诱导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牙髓坏死的年轻恒牙常规根管预备后注入Vitapex,观察牙根的发育情况.结果 Vitapex诱导年轻恒牙的牙根发育的有效率速到90%.结论 在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中,Vitapex是一种能提供简便、经济、有效、安全治疗方法的药物,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陈平;黄忠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侧脑室前角穿刺外引流在治疗脑室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 脑室出血(包括原发脑室出血及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的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评价的分析.方法 对69例脑室出血病例采用脑室穿刺置管外引流治疗.结果 30天内死亡4例,1-3个月内因其他并发症死亡4例,3个月存活61例,病死率13.5%,按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存活61例,ADLⅠ级11例,ADLⅡ级19例,ADLⅢ级27例,ADLⅣ级3例,ADIⅤ级1例.结论 脑室穿刺置管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方法简单,救治及时迅速,疗效确切,病死率及致残率低.

    作者:胡军胜;季家璇;李万荣;宋建宁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无张力修补术(TEP)治疗腹股沟疝的优劣差异

    目的 探讨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无张力修补术(TEP)治疗腹股沟疝的优劣差异.方法 将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股沟疝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用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观察组腹腔镜完全腹膜外无张力修补术.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长、手术中的出血量多,住院费用高,但是手术后恢复时间短,手术后慢性疼痛症状轻;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与复发率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无张力修补术(TEP)对腹股沟疝的治疗,各有所长,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手术时间短、手术中出血量低、住院费用低,但TEP术后恢复时间短,手术后慢性疼痛情况也比较理想,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吴春雷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5年7月到2016年3月间接收的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胰岛素给予,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治疗,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胰岛素泵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即两组用药前血糖无明显差异,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良好,对于患者的血糖改善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应用价值,因而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作者:杨丽;胡淑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小儿接种乙肝疫苗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接种乙肝疫苗不良反应.方法 将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在某社区接受乙肝疫苗治疗的350例小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有67例小儿.结果 小儿接种乙肝疫苗发生不良反应的出现率还是比较低,主要是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局部不良反应.结论 小儿接受乙肝疫苗主要是为了防止乙型病毒发生感染,往往是比较安全有效的预防感染的方式之一,但同时也会出现不良反应,针对不良反应的预防还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国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4年10月-2016年6月间在我院门诊收治的疑有恶性病变的患者行阴道镜检查120例,并对行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经阴道镜检查诊断慢性宫颈炎90例,CIN1级19例,CIN2级5例,CIN3级2例,宫颈癌4例.病理诊断确诊慢性宫颈炎90例,CIN1级18例,CIN2级4例,CIN3级2例,宫颈癌4例.阴道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1.66%,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阴道镜检查宫颈癌阳性检出率为100%.结论 阴道镜下活检能提高宫颈腺癌的诊断率.

    作者:魏雪红;艾春秀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小儿留置针皮下潜行穿刺降低穿刺点渗血率的观察

    目的 分析研讨小儿留置针皮下潜行穿刺降低穿刺点渗血发生率状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7月期间门诊儿童输液中心100例0-3岁给予四肢进行留置针穿刺的患儿,将其依据入院顺序分两组研讨,即50例对照组和50例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性穿刺方式,研究组接受隧道式中心静脉穿刺方式,把两组患儿穿刺后穿刺点渗血状况纳入刘对比研讨中.结果 对比两组患儿穿刺当时、穿刺24h、穿刺48h穿刺点渗血率,研究组为0%、2%、2%,对照组为6%、8%、10%,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在进行小儿留置针皮下潜行穿刺时,其穿刺方式可为隧道式中心静脉穿刺方式,此方式可明显将穿刺点渗血可能性降低,有较大应用价值.

    作者:张锦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有创动脉血压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心脏手术患儿应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体会,及预防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 笔者统计了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接受心脏手术的患儿在术后监测过程中应用动脉穿刺置管,连接压力换能器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结果 本组病例患儿在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过程中无出现脱管、堵塞、感染、血栓、气栓、血肿及肢体远端局部坏死等并发症.

    作者:张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固定义齿与活动义齿用于牙周病修复治疗临床疗效

    目的 对比分析固定义齿与活动义齿用于牙周病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诊所进行牙周病修复治疗的7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39例).对对照组进行固定义齿修复,对观察组进行活动义齿修复,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修复后,观察组出血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修复1年后,观察组满意度为95.0% (38/40),对照组满意度为76.9%(30/39),差异显著(P<0.05).结论 牙周病修复治疗采用活动义齿疗效更佳,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郭晓远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眼底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救治中行眼底激光疗法的价值.方法 筛选及对照观察92例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于2014年09月至2016年04月进入我院的患者,其中45例基础组行常规疗法,47例观察组则行眼底激光疗法,对两组疗效展开比较.结果 45例基础组病例有效率71.11% (32/45),47例观察组是93.62% (44/47),(P<0.05).结论 救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通过展开眼底激光疗法,可改善视力.

    作者:项楠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78例重度痔疮行PPH手术治疗体会

    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PPH)于1998年由意大利学者Longo首先提出用于治疗环状脱垂痔.作为一种创新的手术术式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重度内痔的传统治疗风格.目前在治疗重度内痔方面有取代传统手术的趋势.

    作者:付衡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母婴传播

    目的 分析将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进行肌注对于母婴传播的预防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50例参与研究,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10例不使用任何药物,观察组选择乙肝免疫球蛋白肌注,比较两组预防效果.结果 A、B两组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7.5% (35/40)和10.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宫内感染检出率为10.0%(4/40),B组检出率为60.0%(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可见HBsAg阳性孕妇血清HBsAg、HBVDNA滴度较用药前有明显下降.结论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能有效预防母婴传播,改善妊娠结局,值得推广.

    作者:井婧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的临床与脑电图特点.方法 对52例BECT患儿的临床资料、脑电图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48例均于夜间睡眠时发作,4例于睡眠和白天觉醒时均有发作.发作时脑电图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的中央、中颞区高波幅的尖波或棘波.治疗后随访25例患儿,有23例无发作,但4例仍有脑电图异常.结论 BECT是一类与年龄相关的特发性癫痫,以夜间发作为主,脑电图具有特征性,但脑电图是否恢复正常不能作为停药的唯一指标.

    作者:姜晓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血清胱抑素C在儿童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研究分析血清胱抑素C治疗儿童肾脏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在我院接诊的肾脏疾病患儿80例,均分为4组,分别为肾衰竭的观察1组,肾功不全失代偿期的观察2组,肾功不全的观察3组以及身体健康的对照组,观察并对比患儿的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以及血尿素氮的含量.结果 患有肾脏疾病的患儿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以及血尿素氮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儿童;随着肾功能损伤越大,指标水平越高.结论 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检测能够指导儿童肾脏疾病的诊断,诊断结果具有准确性,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高慧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150例高危儿DDST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高危儿DDST筛查结果,从而根据筛查结果尽早地对发育可能存在问题的小儿进行早期干预.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6年6月期间接收的150例高危儿作为观察组,其中高危儿除包括北京市儿童保健规范中界定的高危儿管理对象,也包括北京市界定的高危孕产妇管理对象所产小儿.同期选择150例正常小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小儿均采用丹佛儿童发育筛查进行筛查.结果 在筛查的可疑与异常率方面,观察组明显的高于正常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高危儿进行DDST筛查,能够尽早地发现小儿中可能存在的发育异常,与此同时,通过对高危孕产妇所产小儿进行DDST筛查,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筛查可对异常小儿尽早地进行康复治疗.

    作者:张振红;孙凤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孕足月伴有可疑羊水过少的临床处理方式探讨

    目的 分析研讨孕足月伴有可疑羊水过少的临床处理方式.方法 病例入选方式为随机选取法,从我院2014年3月互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孕足月伴有可疑羊水过少的孕妇中,抽取88例纳入到讨论领域中,88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两组,44例对照组用保守处理,44例研究组接受积极处理,把两组结果纳入到对比分析中.结果 对比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剖宫产率、阴道分娩率),研究组比对照组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产妇妊娠结果(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羊水污染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积极处理方式干预孕足月伴有可疑羊水过少症状,适当进行输液、引产等,降低婴儿羊水污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状况,进一步确保母婴健康.

    作者:许淑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浅谈带血管蒂髂骨移位术治疗股骨头坏死

    目的 讨论带血管蒂髂骨移位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果 对于第一期本病作髓心减压术后病变仍有发展者,作带血管蒂髂骨移位术能有效地防止股骨头的塌陷.结论 此手术将带血管的髂骨植入缺血的股骨头,重建血运,有利于股骨头再生.

    作者:包广天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讨先天性主动脉缩窄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对策

    目的 分析研讨先天性主动脉缩窄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13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性高血压患者,回顾分析其病例记录资料,13例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将其临床诊断及治疗对策纳入到讨论中.结果 13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患者在静息状态时上肢动脉舒张压为65-80mmHg,收缩压为100-120mmHg,基本上降到同龄者的50百分位.术后对患者RAAS评估,通过综合评估,患者的继醛程度比术前显著减轻,24h尿和血电解质均正常.术后进行随访6个月,患者血压正常,无明显的不适.结论 继醛为引起先天性主动脉缩窄高血压的主要原因,引起对此方面的重视,有助于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早期治疗,以及晚发高血压的处理.

    作者:张春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B-Lynch缝合术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B-Lynch缝合术在产后出血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剖宫产和阴道分娩1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所有产妇在产后均给予B-Lynch缝合术,观察B-Lynch缝合术的临床价值.结果 产褥期随访未出现晚期产后出血及感染、腹痛及肠梗阻等并发症.术后随访2-8个月,月经恢复正常,无子宫粘连.结论 合术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特别是严重宫缩乏力性出血行之有效的外科止血方法.应用时,止血迅速可靠、损伤小、恢复快、能保留子宫及无明显并发症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艳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综合康复治疗

    目的 对脑性瘫痪合并癫痫患儿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及效果展开观察.方法 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表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前者临床常规治疗,后者则接受综合康复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为期6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发生明显升高,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患儿开展综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及运动功能,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田慧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讨产后恢复治疗技术对产褥期母体康复作用

    目的 对产后恢复治疗技术在产褥期母体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在我院2013-2015年收治的阴道分娩产妇中随机抽取100例符合本次纳入标准的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本组选取的产妇分为采用产后恢复治疗仪治疗的观察组与实施自然恢复的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恢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后24h、28d、42d腹围、臀围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褥期母体恢复运用产后恢复治疗技术能有效促进形体恢复,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闫树萍;裴刘成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急性肾衰竭患者开展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对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联合治疗急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研究取60例我院急性肾衰竭患者,患者均于2013年1月份到2016年1月份入院治疗.随机性分组,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共30例;实验组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共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实施对比.结果 在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为96.7% (29/30),对照组为73.3% (22/30),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在肌酐、尿蛋白、血尿素氮指标比较上,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降低,且实验组降幅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 <0.05.结论 对急性肾衰竭患者实施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联合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肾功能以及生化指标,值得推荐.

    作者:路其龙;李永强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探究

    目的 探究在青光眼治疗当中运用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手术的疗效以及有关情况.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因患上青光眼而进入本院接受诊疗的82例病人(89只眼),以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手术对其展开治疗,在探讨手术操作情况的前提下,评估该手术疗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82例病人的89只患眼经手术治疗后,57只眼成功降眼压、29只眼有效降眼压、3只眼无效降眼压,总有效86只眼,占96.63%.另外,21只眼鉴定为视力提升、62只眼鉴定为视力稳定、6只眼鉴定为视力降低.和术前相比,病人视力在手术后的整体恢复情况较好,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治疗青光眼时运用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手术,可获得较佳疗效,值得进一步推荐.

    作者:石慧霖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胃镜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应用与观察

    目的 研究胃镜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3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8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内科保守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在观察组基础上给予胃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①对照组患者对比观察组患者止血效果更高,P<0.05;②对照组患者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发生率更低,P<0.05;③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胃液PH值相似,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对比观察组患者空腹胃液PH值改善更显著,P<0.05.④对照组患者止血和住院时间明显比观察组患者短,P<0.05.结论 胃镜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止血,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再出血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文栋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腹部正中切口在胃肠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探究

    目的 探究腹部正中切口在胃肠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1月到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胃肠手术治疗的6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经腹直肌切口,观察组患者进行部正中切口,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2组患者腹部切口疝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胃肠手术治疗中应用腹部正中切口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并发症少,具有推广使用的临床价值.

    作者:乔阳存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原因及诊治措施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原因及诊治措施.方法 收集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科院收治的4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对其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处理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后,血糖升高并保持稳定,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如发现不及时,可造成大脑不可逆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在进行治疗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至患者个体差异性,并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防止其发生、发展.

    作者:胡晓云;张业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滑石粉引发卵巢癌的研究

    卵巢癌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癌症,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殖健康.女性滑石粉的使用与卵巢癌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但是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主要分析卵巢癌高度危险的原因、滑石粉引发卵巢癌的发生机制以及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旨在为卵巢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李翠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分析及应对措施

    目的 探讨减少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2014年1至12月满3个月至2周岁的儿童,在我预防接种科接种百白破疫苗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1至12月合计接种无细胞百白破三联疫苗4320剂次,发生不良反应89例,发生率为2.06%.其中接种第一剂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9%、第二剂次为0.27%、第三剂次为0.37%、第四剂次为0.83%(p <0.01).结论 接种无细胞百白破三联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因此严格掌握接种禁忌症,接种前疫苗要充分摇匀,做到深部肌肉注射,降低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马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眼底病采用激光光凝治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 评价激光光凝治疗眼底病疗效与安全性,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2013年2月-2015年12月,本院以激光光凝治疗眼底病变114例,输出功率150-500mW,曝光时间0.1-0.3s,1次治疗发射12-500点,可多次治疗,配合药物治疗,术后1周、4周、3个月、6个月复查1次.结果 患者随访6个月-12个月,平均(7.3±2.3)个月;出院1周、末次随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视网膜玻璃体出血视力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视网膜玻璃体出血末次随访视力水平低于出院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例次率6.14% (7/114).结论 激光光凝治疗眼底病疗效较好,但无法起到根治作用,部分疾病可复发,治疗也存在并发症.

    作者:张晓燕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文选择了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所收治的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60例,依据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将其划分为3组,分别为Ⅰ组、11组、Ⅲ组,其中Ⅰ组为伤后0-3天开展手术,Ⅱ组为伤后4-7天开展手术,Ⅲ组为伤后7天之后开展手术,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神经恢复程度.结果 Ⅰ组、Ⅱ组神经功能与术前相比明显恢复,并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Ⅲ组神经功能与手术前相比没有明显差异;Ⅰ组、Ⅱ组术后神经功能明显优于Ⅲ组,且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Ⅰ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Ⅱ组.结论 对于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来说,伤后开展手术的时间越早,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越好,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尽早为其开展手术治疗非常的必要.

    作者:靳艳斌;赵斌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和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 分析并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本和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01 月-2016年01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200例,随机将200例患者分为PKEP组和PKRP组,每组各100例.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无差异,PKEP组出血量低于PKRP组,且切除组织量高于PKRP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KEP组暂时性尿失禁占5.00%,尿道狭窄占8.00%.PKRP组暂时性尿失禁占4.00%,尿道狭窄占10.0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RUV、1PSS、QOL和Qmax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 PKEP和PKRP治疗前列腺增生均有显著效果,PKEP出血量更少,且切除量较多,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商家铭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个性化手指爬墙运动设计在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个性化手指爬墙运动设计在乳腺癌术后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行乳腺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术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临床常规功能锻炼的指导,适时进行个体化的患肢功能锻炼.出院后对照组按常规出院指导进行功能锻炼,干预组则使用个性化手指爬墙运动设计进行功能锻炼.于术后出院前和干预1、2、3个月,患者每月返院化疗时,测量患者爬墙高度,锻炼时长及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记录患者患肢的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术式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前爬高及自理能力评分,两组均无差异.干预1、2、3个月后,两组的爬高、锻炼时长及自理能力评分有明显差异.结论 个性化手指爬墙运动设计有助于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的患肢功能恢复.

    作者:施秋平;朱秀梅;黄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脑出血病人术后的营养支持

    目的 及时给予营养支持有利于脑出血病人术后病情改善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 对2015年6月份至2016年6月份我科收治的脑出血术后的病人78例,根据病人的病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结合肠内营养支持.结果 各项营养状况良好,均未发生电解质紊乱、呕吐后误吸等严重的并发症,只有少数轻度胃肠道反应可较快好转.结论 对脑出血病人术后行正确有效的营养支持,可以提高病人的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孙新博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十二指肠溃疡并穿孔的诊治体会

    目的 分析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间诊治的20例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了解患者的诊治情况.结果 通过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后显示,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手术后均没有出现相关并发症,且在术后9个月至3年的随访中,所有患者的胃镜复查均显示溃疡完全愈合.结论 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患者尽早给予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高修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上颌单颗前牙种植术后应用过渡义齿诱导牙龈成型一例

    目前,种植修复是临床上较为成熟的技术,因其舒适美观,不损伤邻牙,且接近自然牙咀嚼功能等而已成为牙缺失的常规修复方式之一.但是,种植术后种植体周围不可避免的出现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引起牙龈退缩,甚至出现“黑三角”,影响上颌前牙区美观.所以,种植术后利用过渡义齿诱导牙龈成型就尤为重要.作者在临床中对上颌前牙种植术后将金属树脂粘接桥及种植体支持临时冠联合应用作为过渡义齿诱导牙龈成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早期宫颈癌术后常规放疗的颈后分析及放射毒性观察

    目的 回顾性分析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术后患者常规放疗的临床疗效,观察危及器官的毒副反应,探讨放疗能否提高早期宫颈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我院60例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ⅠB-ⅡB期的接受根治性手术且有术后放疗指征的宫颈癌患者,按照患者术后是否给予常规放疗分为放疗组和未放疗组,放疗组与未放疗组比较的内容包括预后情况,相关放射毒性.结果 放疗组与未放疗组一年内复发率相比分别为2.4%,55.6%,P<0.05,有统计学意义.放疗组毒性反应发生率高于未放疗组,主要表现为急性膀胱炎、急性直肠炎、骨髓抑制,但均未达三级以上,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 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联合常规化疗,可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古力扎尔·吾甫尔;沙比热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运用PDCA循环降低脑卒中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发生率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发生率中作用.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卒中患者398例,其中发生跌倒者4例,坠床者1例,跌倒与坠床发生率为1.3%.对其跌倒的原因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后,并对于2016年1月份至2016年8月份的卒中患者进行统计跌倒发生率为0.结果 运用PDCA循环后脑卒中患者跌倒发生率降低至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用PDCA循环可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和坠床的发生率,保障住院患者的安全,提升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霍宁侠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血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分析的影响及干预方法

    目的 探讨血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分析的影响与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500份(500例病患)血液标本进行研究,病患收治时间为2015年9月-2016年5月.分析在血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分析所产生的影响.结果 在500份标本中,有19份发生误差,发生率为3.80%,主要影响因素为采血体位不当、血液标本量不合理、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过长.结论 血液标本采集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血液检验结果,为了提高血液检验的准确性,检验人员必须保证血液标本质量.

    作者:朴大哲;张哲庆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三十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医院2014年5月到2015年3月期间诊治的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中抽取30例作研究对象,并对其采取经后路切开复位伤椎置钉手术治疗,对比其治疗前后矢状位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变化以及脊髓神经功能.结果 ①本组患者手术后的矢状位Cobb角明显低于手术前,而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则显著增加,其手术前后的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②本组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的Frankel等级如下:E级者所占比率76.7%,D级者所占比率是16.7%,C者所占比率是6.7%,无A级与B级者.结论 经后路切开复位伤椎置钉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肯定,值得借鉴.

    作者:王翔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与安全性对比

    目的 研究探讨在临床中给患者实施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不同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本院的60例进行剖宫产的患者病例按实行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来分,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麻醉方法,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有何差异.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并没有明显的差别,在并发症方面,硬膜外麻醉组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机率更少,在出现机率较高的腰-硬联合麻醉组中,出现尿潴留和感觉障碍的患者是为显著的.结论 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的安全有效性在临床中已被证实,都是安全有效的镇痛方式,但腰-硬联合麻醉的术后并发症风险是不能小觑的,要注意预防.

    作者:刘娟;赵敏;逄坤芳;丁学海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60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药物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的治疗方法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60例药物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经治疗显效40例(66.67%),好转11例(18.33%),一般6例(10%),无效2例(3.33%),总有效率96.66%.结论 Hp阳性者应首先抗Hp治疗,必要时抗Hp治疗后还要抑制胃酸药治疗2-4周;Hp阴性者不必抗Hp治疗,直接用抑制胃酸药治疗,DU疗程4-6周,GU疗程6-8周.也可用胃黏膜保护药物治疗.

    作者:陈海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门静脉高压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探究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术与外科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本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门静脉高压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患者64例分为观察组,采用外科断流术治疗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合并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流畅通率为57.8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2.81%,且观察组栓子生长率为17.19%,明显低于对照组栓子生长率的45.31%,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介入栓塞术治疗后的症状痊愈高速56.25%,明显优于对照组31.25%,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门静脉高压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实施介入栓塞术治疗效果明显,且能有效降低合并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梅;吾米提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180例消化性溃疡内科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并分析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在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本院接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中随机选取180例作为此次调查研究对象,依据信封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1组为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治疗,另1组为观察组,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实施针对性治疗,各纳入病患90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比.结果 观察组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约为97.4%,较之对照组得到明显提高(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因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结论 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药物联合内科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且不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才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深度水解蛋白奶及益生菌喂养60例早产儿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早产儿运用深度水解蛋白奶及益生菌喂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早产儿6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人.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奶喂养,观察组给予深度水解蛋白奶及益生菌喂养.7天后,观察两组早产儿发育生长情况、吃奶量、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治疗时间.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比对照组生长发育快;观察组每日吃奶量多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7%,对照组为2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早产儿住院治疗时间为(15±1.5)天,观察组为(10±1.7)天,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运用深度水解蛋白奶及益生菌喂养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配方奶喂养,有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提高抵抗力.

    作者:刘英战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讨突发性耳聋分型治疗的必要性以及预后因素

    目的 探讨分析突发性耳聋分型治疗的必要性以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35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听力曲线分为平坦型、低中频型,中高频型以及全聋型,统计各型患者年龄、发病持续时间、有无耳鸣眩晕等情况,分析各型患者疗效以及预后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中低中频型患者总有效率高,其次为平坦型、中高型,低的为全聋型,四种分型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就诊时患者年龄大小、发病持续时间长短、有无耳鸣眩晕因素均会导致预后差异性.结论 不同耳聋类型患者疗效不同,耳聋患者的年龄、病程、耳鸣眩晕症状均会影响预后,突发性耳聋的分型治疗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小儿脑损伤综合症的康复治疗与临床观察

    目的 研讨脑损伤综合症患儿运用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我院儿科2015年1月-2016年5月选取240例脑损伤综合症患儿做随机分组试验与研究,每组各120例,Ⅰ组单纯接受营养神经类药物治疗,Ⅱ组在上述治疗下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对比该两种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Ⅱ组接受治疗后可取得93.3% (112/120)的总有效率,与Ⅰ组的65.0%(78/120)相比显著提高,统计学成立(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GMQ、DQ评测结果差异不大,统计学不成立(P>0.05),治疗后,Ⅱ组上述评测结果均显著改善,与Ⅰ组数据相比,统计学成立(P<0.05).结论 脑损伤综合症对小儿的成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尽早对其实施综合康复治疗,对于缓解相关症状、恢复神经功能有积极意义,值得加强推广.

    作者:王雪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静脉输液港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目的 探讨临床工作中静脉输液港出现的常见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保证静脉输液港为患者提供治疗通路.方法 对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我院62例静脉输液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其中发生的问题并加以总结,以此制定相应对策.结果 在62例静脉输液港患者护理中共有17例出现问题,其中无法抽回血(13例)所占比例大,达20.97%;此外,穿刺点红肿、颈部、穿刺隔膜部皮肤、手臂肿胀也较为常见.结论 静脉输液港护理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静脉输液港管理不够规范、护理人员的经验及能力不足,对此应当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加强护理培训才能不断提升静脉输液港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对比观察牙列缺失患者行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的效果

    目的 对比观察牙列缺失患者行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已确诊的牙列缺失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常规修复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P<0.05);实验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牙列缺失者实施口腔种植修复比常规修复治疗更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米晓宁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喉返神经探测仪实时监测在再次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喉返神经探测仪实时监测在再次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再次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不予解剖喉返神经,直接进行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组予以解剖喉返神经并充分显露,给予相应的喉返神经探测仪实时监测后进行甲状腺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喉返神经损伤率远远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使用喉返神经探测仪较好的帮助医生发现和保护喉返神经,减少医源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值得在甲状腺再次手术中应用.

    作者:马良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及超声指标特点观察

    目的 探讨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FNEF)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超声指标特点.方法 选择本院于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HFNEF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接受诊治的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HFREF)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研究对象临床及超声指标特点.结果 HFNEF患者主要表现出肺淤血、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TC、S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显著小于对照组,LVESV、LVEDV、SV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临床诊断中充分结合患者临床特点及超声指标对HFNEF进行诊断,可促进诊断准确率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刘圣兴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超声可视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目的 研究超声可视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100例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两组患者采用相同剂量的药物进行局部麻醉,观察组在超声可视下进行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单纯在超声可视下进行肌间沟臂丛阻滞,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结论 超声可视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孟庆朝;唐楠;杜平均;夏丰娜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在血液标本安全性检测中的应用误区

    目的 探析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在血液标本安全性检测中的应用误区.方法 选取2016年1月到2016年9月在本站检验的血液标本11829例,将每份血液样本留取于NAT与ELISA样管,对其进行不同手段的检测,对比2种检测手段的阳性检出率及其联合检出率.结果 调查研究结果显示,NAT阳性率为0.28%(33/11829),ELISA阳性率为0.57%(67/11829),ELISA、NAT阳性率0.23%(27/11829),NAT阳性ELISA阴性占0.05%(6/11829),其中1例HCV-RNA阳性和5例HBV-DNA阳性被检测出来;ELISA阳性NAT阴性率为0.34%(40/11829).结论 为保证血液的安全,必须加强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的互补.

    作者:赵仁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急救体会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急救方法,指导临床用药,提高抢救生存率.方法 清除毒物,快速彻底洗胃,合理使用抗胆碱与胆碱酯酶复活剂,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积极防治并发症.结果 36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救治成功32例,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为88.9%.结论 急性有机磷中毒病势凶险,快速、有效地洗胃,及时、合理应用抗胆碱及胆碱酯酶复活剂,积极防治并发症,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热布哈提·努尔麦麦提;宋波;李朋;李金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广基的结直肠息肉的疗效评价

    目的 研究广基的结直肠息肉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纳入86例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广基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床位单双号分为两组各43例.其中43例患者采用回肠直肠吻合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3例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预后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以及肛门直肠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98%、18.60%,复发率分别为2.33%、11.6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较低,P<0.05.结论 广基的结直肠息肉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效果显著,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卢先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疾病管理

    目的 探讨疾病管理模式在起搏器植入患者的效果.方法 对60例起搏器置入患者进行疾病管理,统计患者术前、出院前、出院后一月、三月、六月的疾病知识、情绪状态、生活状态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患者出院前、出院后一月、三月、六月的疾病知识、情绪状态、生活状态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结论 疾病管理能让起搏器植入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可提高治疗配合度,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菲菲;董凌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胸腰段脊椎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 归纳胸腰段脊椎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的感想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间的30例胸腰段脊椎脊髓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研究对象,并实施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后椎体恢复情况,总结治疗工作体会.结果 手术后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患者一期伤口愈合良好,没有螺钉破出和松动,也没有出现断钉、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出现,骨折部位恢复良好,神经功能得到改善.结论 根据患者的实际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采取后路椎板减压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方案进行胸腰段脊椎脊髓损伤治疗,患者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三种导电剂在心电图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心电图检查中三种不同导电剂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常规行心电图检查的900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三组,A组、B组、C组,每组300例,A组采用75%温乙醇作为导电剂,B组采用温生理盐水作为导电剂,C组采用温自来水作为导电剂,三组导电剂均加温至相同温度.比较三组病人采图一次性成功率、病人舒适度和皮肤过敏情况.结果 A组采图一次性成功率为95.7%,B组为96.7%,C组为96.0%,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组病人舒适度均高于A组,且无一例发生皮肤过敏反应,A组发生皮肤过敏4例(1.3%),B组发生金属电极轻微腐蚀.结论 采用温自来水作为导电剂可以提高心电图检查病人的舒适度,减少皮肤过敏反应,还可避免金属电极被腐蚀,加之自来水简便、经济,在临床心电图检查中值得推广.

    作者:蔡淑昕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分别采用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0月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查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化疗方法分组,采用同步放化疗法治疗患者32例设为研究组,采用序贯放化疗法治疗的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化疗效果及Ⅲ级以上毒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放化疗总有效率为71.8%,对照组放化疗总有效率为50.0%,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5.236,P <0.05);研究组Ⅲ级以上毒副反应发生率40.6%;对照组Ⅲ级以上毒副反应发生率53.3%,研究组放化疗出现Ⅲ级以上毒副反应低于对照组(x2=2.193,P <0.05).结论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效果比序贯放化疗效果更好.

    作者:钱钧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治疗鼻出血68例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治疗鼻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68例鼻出血患者在鼻内镜引导下寻找出血点,用等离子进行低温消融止血.结果 68例鼻出血患者中,65例一次治愈,3例再次手术后未再出血,但有1例术后发生局部粘连,经松解后痊愈.结论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治疗鼻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梁好勇;赵有彪;张孟丽;周晓旭;王慎祥;柴康;孙云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浅析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措施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34例,对其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及分析.结果 经过我院积极的临床治疗,34例患者中显效15例,占44.12%,有效16例,占47.06%,无效3例,占8.82%,总有效率为91.18%.结论 自身免疫性肝炎多数情况下表现为慢性肝炎,在经过抗炎及免疫抑制治疗后,通常病情会有所好转,预后较好.

    作者:孙国颖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讨临床中早期颅骨修补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外伤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和分析临床中早期颅骨修补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60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分别有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和3个月后的颅骨修补术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早期颅骨修补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优良率(93.33%)与对照组患者(63.33%)相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的分流管阻塞、感染、拔除分流管等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患者(23.33%)相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脑外伤患者实施早期颅骨修补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效果较好.

    作者:刘飞;康全立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方法 择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2例腹股沟疝患者,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分为每组均占据41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分别采取传统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耗时、住院天数、切口疼痛、切口感染、疾病复发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 <0.05.结论 对腹股沟疝患者采取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实践推广.

    作者:张俊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评定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应用于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04月-2015年08月接收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共60例,均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观察所有入选患者手术效果,并进行系统性随访.结果 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后发现,患者手术时长(60.5±23.65)分钟,出血量(104.76±24.65)毫升,且所有入选患者均未出现闭孔神经反射以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等症状.此外,术后患者尿液大流量以及残留尿量均已明显改善,与术前对照有差距(P<0.05).结论 于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治疗中推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方案可取得显著效果,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陈永益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效果研究

    目的 分析研究康复训练、以及高压氧治疗对于患有脑卒中病人的治疗效果,探讨将两种治疗措施应用在治疗脑卒中病人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4年10月到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2名患有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31名.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和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吞咽康复训练.在治疗一个月后,为两组病人使用洼田氏饮水试验与藤岛一郎吞咽疗效判定指标来实施评价,观察两组病人的吞咽功能状况、以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状况.结果 在为两组病人实施了一个月的治疗之后,观察组病人的治疗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病人的治疗有效率,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有脑卒中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实施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能够有效的提升康复治疗的效果,避免病人产生吸入性肺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马永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腓骨上段及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腓骨上段及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发生情况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61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61例胫腓骨折中胫骨中下1/3并腓骨上段螺旋形骨折22例,同时合并后踝骨折7例,后踝骨折块波及关节面1/8-1/2,8例中5例行髓内针内固定,2例行骨折整复小夹板外固定.随访至胫骨骨折出现明显骨痂,8例踝骨折均未见明显移位.结论 胫骨中下1/3、腓骨上段螺旋形骨折易同时合并后踝骨折,应根据骨折的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

    作者:李彦;吴志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脐动脉血气分析和Apgar评分评估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探讨

    目的 研究脐动脉血气分析和Apgar评分评估新生儿窒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出生的2640例新生儿,所有新生儿均对其进行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及Apgar评分等,并依据新生儿的Apgar评分将其分为窒息新生儿(研究组30例)与正常新生儿(对照组2610例),观察对比两组的脐动脉血血气分析情况及脏器损害情况等.结果 所有新生儿通过检查分析后显示,组间脐动脉的pH值、PO2等对比,研究组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PCO2对比,研究组明显较高(p<0.05),而pH值低于7.2的新生儿发生脏器损害与窒息几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 新生儿采用脐动脉血气分析和Apgar评分对其窒息发生情况进行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宫晓玲;吴蕾;韩明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多次体外冲击波碎石失败肾结石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经皮肾镜取石术用于多次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失败肾结石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5年9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50例患者为对象,其中,观察组25例为经多次ESWL治疗失败的患者,对照组25例为普通的肾结石患者.给予两组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相比,建立手术通道与住院时间未有显著的组间差异,P >0.05;观察组取石与手术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结石清除成功率比较,观察组(84.00%)与对照组(92.00%)未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48.00%)高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 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手术为多次ESWL治疗失败的肾结石患者施浩,结石清除成功率较高.此手术方案有推广价值.

    作者:罗松涛;戢美英;粟宏伟;唐义权;陈开发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尿微量蛋白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目的 探究尿微量蛋白的临床检验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与120例健康体检者的体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尿微量蛋白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两组受检者检出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微球蛋白以及转铁蛋白含量和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受检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影响尿微量蛋白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蛋白的变化与性别无关(P>0.05),而是与患者病程长短相关,病程时间越长,其患者的尿微量蛋白及阳性检出率也就越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微量蛋白是具有重要临床检验意义及诊断价值的生化指标,其能够准确反映出患者的肾功能损伤程度,对于提升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刘彩欣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肛管减压用于防止直肠前切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直肠前切除术后行肛管减压处理对预防吻合口瘘的临床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市医院肛肠外科2014.11-2015.11收治的42例直肠前切术患者,术后均行肛管减压处理,探讨对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预防效果.结果 本组42例经肛管减压处理后术后未出现吻合口瘘现象,且无严重并发症.2例吻合口狭窄,经扩肛处理后恢复.结论 对于直肠前切术患者而言,行肛管减压可有效预防术后吻合口瘘,值得推广.

    作者:宗海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腹腔镜治疗卵巢囊肿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卵巢囊肿患者采取腹腔镜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接诊的卵巢囊肿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以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以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指标(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低,同时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卵巢囊肿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不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而且术后恢复更快,值得借鉴.

    作者:陈晓燕;叶靖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术式治疗阑尾炎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术式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术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现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加以对比.结果 观察组术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其操作简单、安全,更加符合临床医疗与患者的实际需求,值得临床加以推广.

    作者:宋宗民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认知状况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认知状况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7 月-2015年11月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肺阻塞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并采用本中心自制的问卷进行填写,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状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认知程度越高,患者预后时间越短,预后效果越好,差异显著(P<0.05);受教育程度越高,心理量化评分越低,预后住院时间越短,差异显著(P<0.05).结论 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认知状况及预后情况除给予药物治疗外,还需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宣讲及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作者:唐极宁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对Gravse病的诊断意义分析

    目的 分析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 Ab)对Gravse病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2月60例临床受检Gravae病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60例人员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两组人员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含量,并进行阳性率比较.结果 观察组TRAb含量(12.74±1.23)IU/L高于对照组(0.91±0.21)I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阳性率86.7%高于对照组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TRAb检查在Gravse病发病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晓晖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股骨干骨折合并膝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治方案研究

    目的 分析研讨股骨干骨折合并膝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治方案.结论 本次讨论中所研讨的60例患者均随机从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股骨干骨合并膝关节损伤患者中筛选而出,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同时总结患者诊断要点及诊治方案.结果 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大部分患者骨折均很好的愈合,其愈合率为91.67%(55/60).结论 对于股骨干骨折合并膝关节损伤的病人进行常规的X线或CT检查,有必要时采取动态检查,而复位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一种极为有效的及常用的方式.

    作者:王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撬拨植骨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用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经椎弓撬拔植骨术相联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本院2011年-2015年期间收治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04例相关资料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存在不同程度椎体损伤,所有患者用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和经推弓根撬拔植骨术联合方案治疗,回顾性分析相关资料后归纳对此类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接受平均12个月的随访,患者愈合均评价为甲级;随访期间未发现有螺钉松动、断钉断棒等并发症;相对术前,术后患者Cobb角、伤椎前缘压缩率以及伤椎后压缩率有所改善,两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可根据患者病情优先考虑用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撬拔植骨术干预,有效纠正畸形状态,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承雨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298例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选取研讨对象的方法为随机抽签法,从我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选298例纳入研讨领域,对所有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分析患者病程、血糖、血脂以及血压指标.结果 28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眼底病变(DR)患者78 例(26.99%),其中单纯性34例,增殖性44例;与NDR(非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相比,DR血压、餐后2h血糖(2hBG)、病程、总胆固醇(TC)等指标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空腹血糖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与病程、血脂、血糖、血压控制不良密切相关,临床应加强以上指标的控制.预防眼底病变发生.

    作者:楚云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血液检验在小儿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血液检验在小儿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患有贫血的100例患儿进行研究,经检查后,其中缺铁性贫血的患儿有58例,地中海贫血的患儿有42例,检测两组患儿的血细胞水平,并进行诊断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的MCHC和RDW检测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和统计学意义,而MCH和MCV不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和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MCHC和RDW作为小儿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提高临床诊断的科学有效性,值得在临床检验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王静;岳磊;赵园园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临床路径在宫颈癌治疗中变异及退出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宫颈癌治疗中变异退出的相关因素,对其分析和总结,为临床路径在宫颈癌规范化治疗中更好的实施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妇瘤科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进入临床路径的878例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分析变异退出路径的相关因素.结果 878例宫颈癌患者中,有90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路径变异,变异率为10.25%,其中有52例患者因变异而退出临床路径,路径率退出率为5.92%.变异因素按时间段分为术前和术后,术前的变异病例教为34例,变异率为3.87%,退出例数同样为34例,退出率为3.87%;术后变异病例数为56例,变异率为6.38%,退出例数为18例,退出率为2.05%.结论 在宫颈癌临床路径的实施中,变异因素是导致退出路径的根本原因,其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分析手术前后各种变异的类型,有效的制定干预措施,能减少变异发生,进而使路径得到更好的推广.

    作者:龙颖;唐涌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48例,将其列为糖尿病组;另外选取同期入院就诊的48例单纯心肌梗死非糖尿病患者,将其列为非糖尿病组,对其均进行详细检查和对症治疗,之后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并发症发生情况、血糖水平、治疗效率和病死率.结果 糖尿病组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并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肾功能损伤的概率、血糖水平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治疗效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急性心肌梗死非糖尿病患者相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无痛性临床症状比较多,发生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概率及病死率较高,因而临床应加强对此类患者血糖的控制,从而提高治疗效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陈立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肺部重症感染者的临床诊断分析

    目的 对重症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对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8例肺部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51例(52.04%),有效24例(24.49%),死亡11例(11.22%),自动出院或转院12例(12.24%).结论 重症肺炎病情发展迅速,早诊断早治疗,给予科学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熊国平;郑丽琼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

    目的 总结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筛选2015年01月-2016年01月来到我市二甲医院接受救治的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冠心病患者共72例,进行分组:观察组(n=38例,施以综合疗法展开救活);常规组(n =34例,施以常规药物展开救治),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94.73%明显优于常规组76.47%(P <0.05).结论 在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治疗中,对其施以综合疗法展开救活,有助于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秀波;范婷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脑出血与脑梗塞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对照分析

    目的 对照分析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体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脑梗塞患者和4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将其分为脑梗塞组和脑出血组,对所有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测定,比较分析两组差异.结果 脑出血组有4例患者患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塞组发现11例患者患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出血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脑梗塞组,两组对比差异均较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梗塞患者体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脑出血患者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比脑出血患者多,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影响脑卒中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孟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运用西医内科方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西医内科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并对该方法的临床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方法 选取75例患者为实验组,进行口服和注射药物,选取75例患者为对照组,仅口服药物,分析比较治疗结果.结果 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对糖尿病患者病情有一定改善效果,注射胰岛素制剂后效果更佳.结论 运用西医内科方法治疗糖尿病,需要口服药与注射剂结合使用,以此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宋景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研究血脂检验对于中老年人糖尿病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脂检验在中老年人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以2013年9月-2014年9月所收治80例糖尿病中老年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80例健康中老年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血脂检验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脂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检验可作为糖尿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指标,也能够及时发现血脂异常,并采取解决对策.

    作者:潘良秋;黄霞梅;刘岩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血脂检验对于中老年人脂肪肝早期治疗的临床意义

    目的 我国的中老年人普遍存在脂肪肝的情况,对于身体素质日益降低的中老年人在生活和身体上带来极大不便.脂肪肝不及早治疗,可能导致一系列的血脂血压问题,对于中老年人的健康造成很大威胁,早期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进行血脂检验,为中老年人的脂肪肝治疗保健和早期治疗带来借鉴和依据.方法 本文通过实际调查和分析,将患有脂肪肝的50例中老年患者和50例各项指标正常的中老年人进行试验,让他们全部在空腹情况下抽取静脉血检测,具体检验指标有总胆固醇、血尿酸等.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对照.所有患者都进行无差别的B超和心电图等的常规检查.另外将50例的实验组和对照组都按照男女均衡的试验数量比率进行.结果 经过检测比较,实验组的TC、TG、LDL、U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老年人的脂肪肝具有血脂代谢紊乱的特征,血脂检测能够有效提高中老年患者诱发脂肪肝的警觉性,对于脂肪肝的预防和早期治疗具有临床研究意义.

    作者:曹建平;刘岩;玉韦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PTCD联合肠内营养治疗梗阻性黄疸的研究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联合鼻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及胆汁回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随机分为A组:PTCD+肠内营养组、B组:PTCD+肠外营养组.观察三组患者术后肝功能、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变化.结果 术后A、B两组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等与术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A组与B组同时行PTCD,术后患者肝功能、营养状况及肠功能明显改善,但是两者相比,行肠内营养配合胆汁回输,肝功能、营养状况改善的速度明显优于肠外营养患者,两者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 PTCD联合鼻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及胆汁回输有助于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肝功能、营养状况及肠功能的恢复.

    作者:邓刚;孙波;曹建华;苏文智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儿童末梢血微量元素的临床检测与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末梢血微量元素的临床检测与分析.方法 定值质控样品分别采用电化学分析法和原子吸收光谱仪器检测末梢血微量元素,对比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原子吸收光谱仪器检测Fe、Mg、Ca、Zn、Cu的值与预测值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化学法检测Fe、Mg、Ca、Zn、Cu的值与预测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的可靠性显著高于电化学法.结论 儿童末梢血微量元素的检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器检测的准确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翔蓉;张克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微创切口加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急性腕舟状骨骨折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研讨微创切口加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急性腕舟状骨骨折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腕舟状骨骨折患者中,抽取46例纳入到讨论范围内,回顾分析46例患者病例记录资料,随访时间为6个月,记录患者治疗状况.结果 随访内容包含X线片检查、握力、腕关节活动范围、症状等,46例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治疗有效率为100%.各患者腕关节无疼痛状况,活动范围和握力均正常,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均在骨性愈合状态上,其愈合时间为(6.1±0.6)个月,患者均未发生骨坏死或骨不连状况.结论 临床在治疗急性腕舟状骨骨折疾病时可考虑给予微创切口加Herbert螺钉内固定方式,此方式疗效好,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作者:高永强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宫颈液基细胞学联合电子阴道镜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索及分析宫颈液基细胞学与电子阴道镜联合检查在筛查宫颈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妇科门诊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收的经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存在异常的300例患者,LSIL所有患者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与电子阴道镜联合检查,并将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宫颈液基细胞学与电子阴道镜联合检查共检出LSIL 19例,HSIL 31例,SCC 19例,诊断符合率为98.33%,与病理学检查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宫颈液基细胞学与电子阴道镜联合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谢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8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的变化情况,为急性脑梗塞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01月-2015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观察组)血浆Hcy和DD检测结果,并与和本院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浆Hcy和DD检测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浆Hcy和DD水平及Hcy和DD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塞患者Hcy和DD水平明显上升,Hcy和DD水平检测在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宽修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84例脑梗塞急性期临床对照治疗研究

    目的 分析右旋糖酐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接诊的脑梗塞息性期患者84例1,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右旋糖酐和疏血通注射液,对两组的血液流变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液流变情况治疗前后变化也比对照组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右旋糖酐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可以有效的提高脑梗塞急性期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强;张小梦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随机收集自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资料共7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总结患者共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主要是腹部饱胀不适,部分患者伴有消瘦、消化不良、腹痛、嗳气、贫血、黑粪等症状,也有少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消除临床症状、药物治疗消除溃疡或糜烂.79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7%,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症状多数都不够典型,且该病病程较长,引起的并发症也较多,病死率较高,需要高度重视,及时进行治疗,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尹晶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老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与代谢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及血糖水平等代谢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将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200例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和亚临床甲减组,次日空腹采集静脉血来检查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和高密度脂蛋白、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尿酸等代谢生化指标,然后将上述指标与亚临床甲减进行Logisti回归分析,对年龄、Hs-CRP、血脂、血糖、体质量指数(BMI)等进行比较.结果 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比较,亚临床甲减组的尿酸、血糖水平和年龄都与老年亚临床甲减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甲状腺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退,老年亚临床甲减的发生可能伴随着血脂、血尿酸及Hs-CR水平异常变化.因此,临床中应当密切监测和筛查老年患者的甲状腺功能,避免甲状腺功能减弱而影响患者的尿酸、血脂及血糖等代谢水平,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作者:王欣;鸿嘎鲁;胡依萌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跨伤椎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给予经伤椎内固定术.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38/40),术后并发症发生了为5%(2/40),与对照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应用经伤椎固定术治疗后的矫正效果、复位效果等临床疗效均显著好于跨伤椎固定,可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动力髋钉和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对比

    目的 评价动力髋钉以及锁定钢板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取80例我院自2015年1月份到2016年1月份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性分组,设为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40).对照组予以动力髋钉治疗,实验组予以锁定钢板治疗.汇总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予以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数据的比较满足P <0.05;实验组的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数据的比较满足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率比对照组低,数据的比较满足P<0.05.结论 应用锁定钢板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能够缩短患者的治愈时间,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作者:李智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某医院产妇感染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分析某医院产妇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寻找预防干预措施,以期降低产妇住院期间感染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0-2015年贝宁共和国莫诺省中心医院所有产妇资料,重点收集与产妇感染有关的信息,如分娩方式、感染部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等,统计方法中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者非参数卡方检验.结果 共收集资料4303份,发现产妇感染132例(占3.07%).产妇感染的发生与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有相关性(P <0.001).与分娩方式无相关性(P>0.05).感染发生部位以生殖道占首位,与其他部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01).结论 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产程或手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建立清洁、空气流通的病房环境等是降低产妇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胡进霞;张领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应用显微外科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并分析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时使用显微外科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集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共52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颅手术,观察组接受显微外科微创手术,将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就均手术时间而言,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而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显微外科微创手术的疗效更加确切,且并发症少,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维斌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低钠合并低蛋白血症与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 研究低钠合并低蛋白血症与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临床纳入292例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低钠血症患者68例,低钠合并低蛋白血症患者31例,观察低钠合并低蛋白血症患者心功能和预后情况.结果 轻度低钠血症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死亡率分别为11.76% 、2.94%均低,重度低钠血症患者分别为58.33%、33.33%均高于其他患者.三组对比均有差异,P<0.05.单纯低钠血症患者LVEF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低钠合并低蛋白血症患者,P<0.05.结论 血钠和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预后关系密切,积极纠正低钠、低蛋白血症可有效提高患者预后情况.

    作者:叶庭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诊治的10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诊或者择期),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死亡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102例患者通过治疗后,有98例患者治疗成功,成功率为96.08%,4例患者治疗失败,失败率为3.92%,在4例治疗失败患者中,有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0.98%;在治疗后,共有3例患者出现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太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与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与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6例鼓膜穿孔传导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观察组行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对照组行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监测两组患者术后鼓膜愈合情况,并比较两组纯音听阈检查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均鼓膜穿孔愈合良好,观察组鼓膜穿孔愈合时间为(1.34±0.78)月,对照组(1.78±0.86)月,组间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纯音听阈检查骨导[(14.55±1.32)dB]和气导[(20.25±1.51)dB]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结论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临床疗效优于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预后恢复更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许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的疗效研究

    目的 临床探究对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采用血液灌流治疗中间综合征的可行性,优越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2-2016.1期间9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入院治疗的患者,按病床单双号分为对照组48例、治疗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机械通气,治疗组行血液灌流治疗,观察两组中间综合征治疗效果,统计症状好转用时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住院时间、通气改善时间、意识恢复改善用时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呼吸肌麻痹发生率、死亡率依次分别为0.0%、2.1%,对照组依次为10.4%、14.6%,治疗组较对照组死亡率低、呼吸肌麻痹发生情况少,P<0.05.结论 临床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者,采用血液灌流治疗能有效减少呼吸肌麻痹症状出现,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王其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应用弹性钉手术与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腓骨多段骨折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分析应用弹性钉手术与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腓骨多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5月到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3例腓骨多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观察组行弹性钉手术,对比2组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腓骨多段骨折患者行弹性钉手术耗时短,对患者造成手术副损伤小,利于患者恢复,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赵序东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情发展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68例,其中重症肺炎37例和非重症肺炎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及生存情况.结果 重症肺炎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非重症肺炎组(P<0.05),且重症肺炎组的存活人数少于非重症肺炎组,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 05).结论 血清PCT水平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检测血清PCT水平有助于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及预后进行准确判断.

    作者:金晓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艾滋病患者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其SF-36评分的影响

    目的 对艾滋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其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抗病毒治疗医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艾滋病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实验组给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照组不给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比较两组SF-36评分的差异情况.结果 实验组PF、RP、BP、GH、VT、SF、RE、MH分别为(86.3±6.5)分、(52.3±3.7)分、(44.6±2.1)分、(54.3±3.9)分、(49.6±4.3)分、(55.3±1.2)分、(59.6±2.3)分、(71.6±2.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SF-36评分极具影响性,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王春梅;徐力力;陈谦;李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腹腔镜和开腹阑尾炎切除中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手术效果比较

    目的 研究对比腹腔镜和开腹阑尾炎切除中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接受穿孔性阑尾炎治疗的82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实行腹腔镜治疗,对照组患者实行开腹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评分、出血量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较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手术时间治疗组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腹腔镜治疗穿孔性阑尾炎具有创口小、出血少等优势,可以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但开腹治疗手术时间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更为合适的治疗方式.

    作者:王庆林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在冠心病内科给药治疗中联用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的疗效评估.方法 基于系统检查、掌握各项临床数据资料的条件下,选择2015年6 月-2016年6月因患冠心病入本院实施内科诊疗的95例病人,将其分成参照组、分析组.参照组45例予以常规药物+曲美他嗪开展相应治疗,分析组50例予以常规药物+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开展对症联治,给药四周后评比两种内科疗法的效果数据情况.结果 经评比,分析组中共47例总有效,占比94.00%;参照组中共36例总有效,占比80.00%.分析组总疗效情况比参照组好,差异较大(P<0.05).分析组共4例出现不适症状,占8.00%.参照组共4例出现不适症状,占8.89%.分析组、参照组不良反应症状的出现情况没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 对冠心病病人施予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开展对症联治,能取得较优疗效.

    作者:樊君;杨丽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脑卒中康复治疗中运动再学习疗法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运动再学习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72例脑卒中康复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各36例,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运动疗法治疗,给予观察组实施运动再学习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疗法救治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疗法救治总有效率为63.9%,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明显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采用运动再学习疗法能够有效地恢复患者的正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早期康复效率,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张泽慧;王学义;刘国材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12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ICU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12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ICU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60例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视为观察组,收治时段在2014年1月-2016年5月间;另选取同时期的60例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者与之对比;所有患者均实施1CU临床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0.2±2.1(d)、5.7±2.4(d)低于常规组的10 2±2 1(d)、10.2±2.1(d);且两组间的死亡率无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死亡几率较高,因此需及时给予ICU临床治疗,可提高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彭育昕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呼图壁县人民医院253例布鲁氏菌病患者经验治疗方案分析

    目的 总结呼图壁县人民医院治疗布鲁氏菌病的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呼图壁县人民医院2015年5月到2015年12月收治253例布鲁氏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岁-60岁之间,其中男性患者占(81%),哈萨克族患者占(78%),从事农牧业患者占(91%),并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253例患者经2-4个月的正规抗菌药物利福平+多西环素+喹诺酮药物联合治疗,(228)例临床治愈,(25)例好转.结论 布鲁氏菌病危害较大,发病后及时早期规范治疗,多种抗生素联合治疗布鲁氏菌病可或较满意疗效,而且预防也非常重要.

    作者:贾春花;陈华;张旭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研究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血清中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研究对象共124例,均为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心脏科住院的患者.高血压患者共64例,其中单纯高血压者32例,伴左室肥厚32例,另选60例健康者作正常对照,其性别、年龄、体重与其相匹配.全部入选者均无心、脑、肾功能障碍,无继发性高血压,无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受试者均测血压、身高及体重,并进行生化检查,利用ELISA法检测脂联素(APN)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血清中的水平.心超测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和舒张末期内径(LVEDD),根据Devereux公式计算左室重量(LVM)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并对其统计学分析,并设定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①单纯高血压(EH)组和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组患者血清中的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EH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LVH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EH组和LVH组患者血清中hs-CRP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EH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低于LVH组(P<0.05).结论 ①高血压患者APN水平与左心室肥厚程度负相关.②高血压患者hs-CRP水平与左心室肥厚程度呈正相关.③APN和hs-CRP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关系密切,血清APN、hs-CRP水平与高血压及高血压左室肥厚有相关性[1].

    作者:王叶宝;王如珠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神经内科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评价神经内科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研究对象取51例我院住院和门诊自2013年1月份到2016年2月份收治的神经内科癫痫合并偏头痛患者,设为实验组.同期取50例单纯神经内科癫痫患者为对照组.汇总患者的临床情况,并予以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女性发病率为78.4% (40/51),对照组的女性发病率为48% (24/50),实验组的女性发病率比对照组高,数据的比较满足P<0.05;两组患者的部分发作、全面发作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实验组的平均癫痫病程比对照组短,癫痫发作频率比对照组低,数据的比较满足P<0.05.结论 神经内科癫痫与偏头痛之间存在相关性,偏头痛对癫痫患者的发病率有一定推动作用,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临床上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予以对症治疗.

    作者:王秋月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33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残余创面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33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残余创面治疗的方式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性的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期间位于我烧伤整形科接受治.疗的大面积深度烧伤住院患者33例,对入选患者均采取爱可欣敷料进行全面治疗,与此同时还需为患者提供相应的营养,对患者创面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观察得知,33例患者在治疗后病情均得到了显著的控制,其分泌物得到了明显的减少,创面的肉芽均出现红润的现象,红肿以及虫蛀样边缘得到显著的清除,其残余创面在20天均得到了有效的愈合,各项功能也得到了明显的恢复.结论 爱可欣敷料在其大面积深度烧伤残余创面治疗方面有着较高的临床疗效,值得在烧.伤科大力的推广.

    作者:金升元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预后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预后.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进行治疗的9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开颅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出血患者采取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陈涛;杨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60例早期先兆流产经保胎治疗后继续妊娠的临床结局分析

    目的 探讨经保胎治疗后60例早期先兆流产孕妇继续妊娠的临床结局.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早期先兆流产的孕妇60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未发生早期先兆流产孕妇6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的孕妇进行常规产检,观察组给予保胎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分娩方式及分娩时前置胎盘、胎盘粘连状况.结果 两组孕妇发生巨大儿、新生儿畸形、足月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的几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前置胎盘、胎盘粘连的几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方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早期先兆流产孕妇相应的保胎治疗,可避免流产,且不会影响妊娠结局,相对增加了胎盘粘连、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但用于临床早期治疗先兆流产中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王双凤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血液滤过前置换和后置换对β_2微球蛋白清除的影响变化

    目的 对比探究血液滤过前置换和后置换对β_2微球蛋白清除的影响.方法 基于自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液滤过置换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实施血液滤过前置换)和观察组(实施血液滤过后置换),两组各2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滤过置换前后,β_2微球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血液滤过置换之前,两组患者的β_2微球蛋白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血液滤过置换后,观察组患者的β_2微球蛋白水平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且与置换前相比,其下降幅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滤过后置换,能够更加显著的降低β_2微球蛋白水平,直至清除β_2微球蛋白,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荐.

    作者:王红晶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用于输尿管结石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研究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用于输尿管结石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将2014年3月-2015年6月我院输尿管结石患者60例纳入到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输尿管结石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钬激光组30例和体外冲击组30例.体外冲击组给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钬激光组给予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就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3个月结石排净率、术后并发症率进行比较.结果 钬激光组术后3个月结石排净率明显高于体外冲击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体外冲击组,P<0.05.钬激光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均明显短于体外冲击组,P<0.05.结论 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用于输尿管结石治疗的可行性高,可提高结石排净率,减少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朱淼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新生儿静脉营养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评估对新生儿施行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情况.方法 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入本院后分娩的74例新生儿为对象,所选新生儿都存在一定程度早产问题,运用静脉营养支持向其实施治疗,经评估上述新生儿体重的日增长量、并发症出现率等具体情况,归纳静脉营养对新生早产儿的医疗作用.结果 74例新生儿于静脉营养补给期间,体重质量平均日增25.85-28.57g,没有较严重的继发症或不良问题出现.待出院时,新生儿体重质量都超过2500g.不同出生体质量的新生儿,其静脉营养补给期间平均日增体质量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对新生儿施行静脉营养补给治疗,可使其获取多种不同的营养素,并帮助更好地吸收、利用营养物质,实现营养治疗目标.

    作者:闵自力;王元芝;李海霞;过蕊;李臻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胆囊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的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研讨胆囊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的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胆囊结石患者,回顾分析其病例记录资料,40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治疗设为研究组,将其治疗状况纳入到讨论中.结果 40例患者接受治疗后均较为成功,治疗有效率为100%,均在入院48小时内完成治疗,有2例发生胆囊床出血,经电凝之后放置明胶海绵进行局部压迫后止血,而保守治疗后痊愈.手术平均时间为(54.89±17.58)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1.05±14.82)ml,住院平均时间为(7.59±1.82)d.术后进行随访3个月,病人恢复良好,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 胆囊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时,解剖必须仔细,要有效的止血,尽量避免血管及胆囊损伤,可减少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张恒燕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侵入性产前诊断对孕妇焦虑抑郁心理情况的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侵入性产前诊断对孕妇焦虑抑郁心理情况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来我所产检到外院做产前诊断接受侵入性产前诊断并自愿参与本次实验的产妇1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与总结,对其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进行现察与分析,对其影响心理情绪的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100例产妇均成功地完成了以上侵入性检查,途中未发生胎膜早破以及流产等不良现象,通过分析得知,不足35岁产妇以及文化程度较低的产妇的HAD-A评分与HAD-A评分明显较高,由此证明产妇的抑郁(焦虑)程度与其文化程度以及年龄有着明显的关系,(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 部分产妇在产前可能会因为侵入性产前诊断而发生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对其待产进行相应的影响,产妇的年龄以及文化程度均与其抑郁的程度有着直接性的联系,因此需指导产妇定期进行产前健康教育以及产前体检,降低产妇对未知的恐惧,使其处于相对平静的待产情绪.

    作者:朱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配镜联合遮盖及精细训练法在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配镜配合遮盖及精细训练法在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取150例我院自2014年1月份到2016年6月份收治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随机性分组,设为Ⅰ组、Ⅱ组、Ⅲ组,各50例.其中Ⅰ组予以配镜治疗,Ⅱ组予以配镜联合遮盖治疗,Ⅲ组予以配镜、遮以及精细训练法治疗.汇总三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予以比较.结果 Ⅲ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 (50/50),Ⅱ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 (44/50),Ⅰ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4% (37/50),Ⅲ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其余两组高,Ⅱ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Ⅰ组高,数据比较满足P <0.05.患者的平均佳矫正视力显著改善,Ⅲ组的升幅比其余两组大,Ⅱ组的升幅比Ⅰ组大,数据的比较满足P<0.05.结论 应用配镜、遮盖、精细训练法对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值得推荐.

    作者:张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68例胸膜纤维板剥离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68例胸膜纤维板剥离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效果.方法 利用随机的方式对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中选择68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采取胸膜纤维板剥离术的手术疗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与回顾,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治疗后得知,68例患者均成功地完成了本次手术,整个术中的出血量为480至700ml,其平均出血量为(610±55)ml,住院时间为10至18天,平均住院时间为(14.4±1.5)天.患者在手术后病情均得到了有效的恢复,不适症状均得到了明显的缓解,未发生胸腔出血以及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4例切口感染,治疗后均得到了相应的恢复,且并无1例患者的病情反复发作.结论 胸膜纤维板剥离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效果显著,临床价值明显较高,可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具有广泛推广的价值.

    作者:杨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肺癌脑转移患者放化疗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通过对肺癌脑转移患者放化疗治疗的临床观察分析,研究放化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2015年-2016年肺癌脑转移60例患者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两组,依据患者自愿选择的治疗方式情况,这两组分别给予不同方法.对照组设为24例治疗时只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研究组36例患者治疗时同时接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联合治疗.分析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对照组单纯放疗者生存时间平均为6.2个月;研究组放疗联合化疗者生存时间平均为9.3个月(p=0.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透过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的分析,使用放疗联合化学治疗的患者生存期要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的患者,使用放射治疗加化疗方法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时间及质量.

    作者:沙比热;古力扎尔·吾甫尔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预防及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讨论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预防及治疗临床方案.方法 在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时间段选取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缺铁性贫血门诊患者128例,对其发病原因、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案进行探讨.结果 通过分析得知,本次128例患者中,男70例,女58例,男女数据之间比较,无明显的差异,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越小的婴幼儿发病率明显高出年龄较大的婴幼儿,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通过比较得知,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79.69% (59/64),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92.19% (59/64),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方面进行对比,差异比较明显,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铁性贫血可对婴幼儿患者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患者一旦出现贫血的现象,则需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检查,找准病因,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对患者的健康进行保证.

    作者:张翠芬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观察生化检验对糖尿病诊断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血脂检测、糖耐受实验结果与同期来我院体检的100名健康人员作以比较.结果 与正常健康人群比较糖尿病患者血清中GLU、TC、TG、LDL-C水平略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人群HDL-C水平高于糖尿病者(P<0.05),同正常健康人群比较,糖尿病者糖耐受能明显降低(P<0.05).结论 行空腹血糖检测、血脂检测与糖耐受实验等生化检验为临床糖尿病诊断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促进糖尿病诊断准确率提高,生化检验已成为临床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作者:吴国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脑卒中后言语吞咽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治疗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综合性言语、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对5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前瞻性研究,将其分为综合训练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综合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言语康复训练、低频电刺激、针灸和心理干预治疗.以吞咽功能障碍程度、经口进食量(FOIS)分级评分、日常生活量表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均得到改善,但综合训练组疗效、FOIS分数和日常生活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言语、吞咽康复训练能提高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

    作者:杜玉荣;杜玉忠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极重度缺铁性贫血病例1例分析

    许多疾病都是多因素的,因而形成疾病的复杂性,探讨病因,对因治疗才是治病的根本.贫血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针对贫血发病机制和原因进行治疗,如缺铁性贫血给予补铁及治疗导致缺铁的原发病;巨幼细胞贫血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则采用糖皮质激素或脾切除术;范可尼贫血可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作者:郭德洪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究光固化树脂牙齿美容修复的有效性分析

    目的 探究光固化树脂牙齿美容修复的有效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牙齿美容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两组各为4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修复,研究组给予光固化复合树脂,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临床效果等情况.结果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的治愈有效率95.56%(43/45)明显高于常规修复的常规组80% (36/45)(P <0.05).结论 将光固化复合树脂在牙齿美容修复过程中,效果确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云梅;蒋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讨NPT在小剂量他达拉非治疗糖尿病性ED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在选择小剂量他达拉非对糖尿病性ED(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NPT(夜间勃起功能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07月-2016年07月收治的糖尿病性ED患者72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35例以及对照组37例.治疗前两组均进行IIEF5评分,治疗后两组均行IIEF5评分,观察组进行NPT评估.结果 治疗前,在IIEF5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在IIEF-5评分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糖尿病性ED患者之间的无显著差异(P>0.05),针对两组患者实施NPT判断后,观察组患者显效15例(42.86%),有效14例(40.00%),无效6例(17.14%),总有效率为82.86%;对照组患者显效9例(24.32%),有效13例(35.14%),无效15例(40.54%),总有效率为59.46%;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明显.结论 阴茎夜间胀大实验(NPT)在小剂量他达拉非治疗糖尿病性ED中客观、定量评估勃起情况与IIEF5评分相比较更加真实、有效.

    作者:李志超;刘旸;辜振刚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急性胃穿孔患者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和单纯修补术治疗对其临床观察指标以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分析胃大部分切除术和单纯修补术用于急性胃穿孔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胃穿孔患者7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A组利用单纯修补术对患者实施治疗,B组选择胃大部分切除术对患者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单纯修补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初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胃大部分切除术组;单纯修补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为8.57%,37.14%,胃大部分切除术组为25.71%、8.57%.结论 急性胃穿孔患者采用两种方法治疗均有较明显效果,各有其优势和不足,临床应该根据需要具体选择.

    作者:余海涛;王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梗后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梗后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梗后心力衰竭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均开展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实验组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mPAP、HR、LVEF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实验组mPAP、HR、LVEF指标改善更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率衰竭缓解总有效率为8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梗后心力衰竭效果满意,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金梁;杨兆颖;霍红;王嵬民;王政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运动功能训练配合物理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治疗中采用运动功能训练配合物理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患者12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用传统物理疗法,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进行运动功能训练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MAS评分及ADL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研究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患者治疗中,采用运动功能训练与物理疗法相结合的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快速康复理念及互联网医疗在普通外科日间急诊阑尾炎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日间手术在国内逐渐兴起,目前主要集中于提前预约的择期手术,但英国日间手术组织将急诊阑尾手术亦纳入日间手术范畴,国内报道较少,本文在快速康复理念、互联网医疗的支持下对日间急诊阑尾切除术进行研究探讨,期望为日间急诊手术提供一些思路和探索.

    作者:陈军;李杨;陈启仪;叶向红;嵇武;范朝刚;任建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标准去大骨瓣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标准去大骨瓣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观察对象的选择采用随机抽签法,从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颅脑外伤患者中随机抽取6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不同手术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行标准去大骨瓣治疗(33例),对照组行传统骨瓣减压术治疗(33例),将两组患者所取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存活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颅脑外伤可采用标准大骨瓣治疗,效果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少,较传统骨瓣减压术更具优势,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光;陈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非药物疗法对慢阻肺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干预观察

    目的 探讨非药物疗法对慢阻肺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82例,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非药物治疗组和常规抗凝组各41例,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PT、APTT、D-二聚体、PLT变化.结果 非药物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24%,高于常规抗凝组的85.36% (P <0.05),非药物治疗组PLT及D-二聚体降低程度大于常规抗凝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药物疗法在临床上改善慢阻肺血液高凝状态具有良好的作用,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作者:殷彬;杨晓萍;姜文青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体检心电图左室高电压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体检人员的常规心电图与临床资料,探讨影响心电图左胸导联QRS电压增高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6312例体检人员十二导心电图以RV5>2.5my为A组.RV5≤2.5mv为B组.观察心电图RV5振幅增高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体型肥胖或消瘦的关系.结果 6312例受检者中,RV5>2.5mv的有332例,占5%;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消瘦对心电图RV5振幅增高有关系.结论 左室高电压可能是某些疾病早期的表现或者是危险因素之一,应该做进一步的检查,平日里人们可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坚持适量体育锻炼、控制体重、控制合理的血压等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以防心脏的器质性改变.

    作者:张莹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收集近几年我院老年血液透析钙磷代谢紊乱的患者,根据患者年龄分为:研究组(年龄大于65岁)和对照组(年龄小于65岁).收集并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①研究组和对照组年龄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性别、透析时间、基础疾病(慢性肾炎、原发性高血压)、每周透析时间、BMI比较无差异(P>0 05).②两组实验室检查(白蛋白、尿素氮、肌酐、P、iPTH、血红蛋白、尿量)比较有差异(P<0.05).③研究组和对照组Ca、P、钙磷乘积达标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与年龄、白蛋白、尿素氮、肌酐、P、iPTH水平有关.

    作者:王艳;王晓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点及意义分析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治时段在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依据不同类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将其分为腹膜型组71例、卵巢型40例、混合型169例,共3组,对比三组间的临床特点.结果 腹膜型内异症的发现率90.3%高于卵巢型组、混合型组,(P<0 05);此外,腹膜型组的痛经发生率为7.1%较卵巢型组、混合型组均较低,(P<0.05).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基础学说可能为经血逆流导致的内膜种植学说,而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可能是该病的前期病变表现.

    作者:马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关节镜下不同清理术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不同清理术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至我院进行关节镜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的患者70例(84个膝关节)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广泛清理组35例(37个膝关节)和有限清理组35例(47个膝关节).广泛清理组患者行广泛清理术,有限清理组对影响关节活动,导致患者疼痛的主要因素进行重点有限的清理.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以及创口感染、早期关节肿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有限清理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24h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广泛清理组(P<0.05),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关节镜下广泛清理术与局限清理术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相近,但是局限清理术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损伤小,术后痛苦低,更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薛希相;李春林;张永忠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白血病患儿应用PICC及普通静脉留置针治疗的安全性比较

    目的 比较白血病患儿应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及普通静脉留置针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在我院治疗的56例白血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静脉化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8例给予普通静脉留置针,观察组28例给予PICC,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和置管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32.1%和7.1%,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4%和3.6%,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血病患者接受静脉化疗中采用PICC置管方式可有效减少静脉炎和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柯美桃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2型糖尿病45例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2型糖尿病45例临床特性及诊治方式.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45例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观察45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分析发现,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2型糖尿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的临床特点,经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43(95.55%),无效占比仅为2(4.44%).结论 研究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2型糖尿疾病,从而更好的帮助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根据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时地应用抗生素及合理地控制血糖,从而有效地提高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海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超声诊断的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并探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采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于2013年1月-2016年5月,选取该阶段内我院收治的120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手术治疗前接受超声检查,对患者的病灶位置、形状、大小、血流信号以及回声情况进行观察,对不同甲状腺占位性病变予以判断.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后病理诊断,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计算超声检查对不同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经术后病理诊断,120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中,共有36例甲状腺炎、3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9例甲状腺癌、28例甲状腺腺瘤.超声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差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计算,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31%、92.50%、84.21%、89.29%.结论 超声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对不同类型的甲状腺占位性病变予以鉴别区分,诊断准确性较高.

    作者:徐淑琴;刘艳茹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0名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彩超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 100名患者中,进行检查的静脉数量94条,将此次测验中的DSA检查结果作为诊断的标准,其临床的诊断符合率是94% (94/100).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方便快捷,并且能够重复地进行,在临床上具有推广的价值.

    作者:顾学阁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四维彩超对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索四维彩超对胎儿畸形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0例产前体检孕妇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所有产妇进行四维彩超检查,经相关诊断发现,50例确诊为胎儿畸形,分析四维彩超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四维彩超对头面部畸形诊断正确率为100.00%,对脊柱畸形诊断正确率为90.00%,对四肢畸形诊断正确率为100.00%,对颈部畸形诊断正确率为100.00%,对胸部畸形诊断正确率为100.00%,对腹部畸形诊断正确率为100.00%,对其他畸形诊断正确率为100.00%,其和确诊结果无差异性(P<0.05),其诊断正确率为98.00%;同时四维彩超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8.00%、99.79%、2.00%、0 21%.结论 四维彩超在胎儿畸形诊断中效果显著.

    作者:孟金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讨病毒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 本次主要对病毒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站2015年4月-2016年7月自愿无偿献血者并通过检测确诊其血清学显示阴性的献血者,通过混样池法联合NAT筛查检测,研究对象的HIVRAN、HBV DNA以及HCV RNA,对于拆分检测出现反应性的pool,同时鉴别试验为阳性的样本报告为阳性样本.结果 本次总计检测出47,345份血液样本,其中2015年4月至12月(25,832份)中检测出HBV DAN阳性6人份(1人份为单检阳性,另5人份为拆分出阳性;2016年1月至7月(21,513份),拆出阳性HBV DAN总计为17份(其中1份为酶免HBsAg待检,酶免复查后为HBV DAN拆出阳性),且HCV RNA单检出1份阳性.结论 病毒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效果较显著,不仅能筛查出核酸检测表现呈反应性的血液标本,而且缩短血液病毒的“窗口期”,可有效提升血液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值得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群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分析64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64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根据不同的检查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观察组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诊断技术进行检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CT诊断技术进行检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阳性率,检测结果和64排螺旋CT诊断的病理表现.结果 观察组患者检测出阳性率是95% (38/40),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阳性率75%(30/40),两组患者阳性率检测率具有一定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检测结果支气管壁异常34例,占85%,支气管腔异常37例,占92.5%,肺气肿和肺炎36例,占90%,对照组患者的检测结果支气管壁异常24例,占60%,支气管腔异常22例,占55%,肺气肿和肺炎26例,占65%,两组患者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对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具有较为突出的临床价值,可利用该方法的后处理技术较为清楚的反映出患者的病变组织,提高患者的检测准确率和治疗效果.

    作者:李伟儒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血常规、降钙素原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血常规、降钙素原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7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其中,38例为细菌性感染组,38例为病毒性感染组;另选取同期38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三组儿童血常规、降钙素原的检查结果.结果 细菌性感染组、病毒性感染组的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性感染组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性感染组(p<0.05).结论 血常规、降钙素原检测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作用,可为临床治疗用药提高依据.

    作者:何玉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盆腔磁共振扫描检查与动态增强扫描对子宫颈癌的诊断和分期价值

    目的 探讨盆腔磁共振扫描检查与动态增强扫描对子宫颈癌的诊断和分期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子宫颈癌患者52例作对照研究,52例患者均采用盆腔MRI检查及动态增强扫描,将其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临床分期作对比,探讨其应用于子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MRI表现:其中不规则形肿块影36.54%、类圆形肿块影63.46%,矢状面在显示子宫颈癌对宫体、阴道侵犯方面效果显著,横断面是基本体位,在显示盆腔淋巴结及盆壁、宫旁是否出现转移和侵犯方面效果清晰;T2WI表现为高信号,T1WI表现为等信号,动态增强T1WI后,肿块出现程度不同的强化;MRI分期准确率88.46%,诊断敏感度高达100%.结论 子宫颈癌应用盆腔MRI检查及动态增强扫描,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田毅;杨国强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脑原发淋巴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脑原发淋巴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以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22例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资料展开分析,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行CT和MRI检查结果展开分析.结果 22例患者行CT检查发现肿瘤为单发,病灶形态类似圆形或椭圆形,平扫结果显示略高密度,无患者出现出血和钙化的情况,增强扫描显示团块状或结节状强化.22例患者行MRI检查显示肿瘤周围水肿并存在点位效应轻的情况,T1W1呈低信号,T2W1呈高信号或等信号,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均匀强化.CT检查和MRI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 针对脑原发淋巴瘤可行CT和MRI检查确诊,针对颅内肿瘤重叠或鉴别诊断困难的患者还是应依靠病理检查.

    作者:张昭全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浅谈法医鉴定鼻骨骨折的CT诊断的意义

    目的 探讨鼻骨骨折的CT诊断在法医学鉴定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鼻骨骨折法医鉴定患者共215例,均采用冠、轴位CT薄层扫描.结果 单侧鼻骨骨折36例,两侧鼻骨骨折92例,两侧粉碎性骨折59例,单侧鼻骨粉碎性骨折20例,正常8例.结论 采用CT扫描能够清楚判断有无骨折及骨折程度,能满足法医鉴定的需求.

    作者:吴双洪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乳腺超声在妇女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目的 探究乳腺超声在妇女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4年7月到2016年3月间接收的3000名妇女体检者,征得患者同意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以及乳腺超声检查,后分析经超声检查出的乳腺疾病,观察其应用价值.结果 3000名体检者中有900名存在相关的乳腺疾病,检出率为30%.其中检出的乳腺疾病主要包括乳腺增生、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肿、单纯性乳管扩张等,而其中乳腺增生占比高,高达59.78%.结论 乳腺超声在妇女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良好,通过扫描和自身具备的高分辨率优势,可以对患者疾病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为临床及时介入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能够帮助患者监测自身健康情况,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因而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任峻峰;陈武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X线平片与MRI对滑膜骨软骨瘤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比较研究X线和MRI对滑膜骨软骨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滑膜骨软骨瘤病,比较X线平片与MRI对此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X线平片正确诊断25例,MRI正确诊断28例.X线平片和MRI均能显示关节周围/关节内的软骨游离体,X线平片对钙化的软骨游离体显示清楚,MRI还能显示早期的软骨游离体.结论 X线平片与MRI均能正确诊断本病,X线平片对钙化游离体显示佳,MRI是早期诊断此病的佳方法.

    作者:于群;张太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纵隔淋巴结异常的CT鉴别诊断

    目的 讨论纵隔淋巴结异常的CT鉴别诊断.方法 对患者进行CT检查并进行诊断与鉴别.结果 准确测量淋巴结直径;勾画淋巴结的形态学表现;显示对比增强前后淋巴结密度与内部特征.确定异常淋巴结的位置、侵及范围,以及与周围纵隔结构如与上腔静脉、肺动脉、气道和食管等的关系,有很大价值.结论 以上信息结合在一起对于淋巴结异常的鉴别是有很大帮助的.

    作者:付鑫;孙永凯;孙玉宁;韩为清;曹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讨普通X线平片在腰椎滑脱鉴别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并探讨普通X线平片在腰椎滑脱鉴别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择2010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80例腰椎滑脱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治疗组采用普通X线平片进行判定,对照组采用MSCT进行判定,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腰椎滑脱程度、类型、部位.结果 治疗组的普通X线平片判定腰椎滑脱类型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58.2%,阴性预测值53.8%,阳性预测值为100%;对照组的MSCT判定滑脱类型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普通X线平片和MSCT判定对腰椎滑脱鉴别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 普通X线平片和MSCT判定腰椎滑脱部位和程度的准确性较高;但是在判定腰椎滑脱类型的时候,MSCT比普通X线平片的效果好,MSCT在普通X线平片的基础上进一步为临床提供了更多的影像信息.

    作者:薛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超声对小儿肢体单纯性骨囊肿的诊断价值

    目的 观察超声检查对诊断小儿肢体单纯性骨囊肿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4.1-2016.1期间接诊42例单纯性骨囊肿患儿的一般资料,对所选患儿均超声检查,其中21名另外给予X线检查,总结其显像特征,并与术后病理结果相对照,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 经手术病理组织发现骨囊肿发生于肱骨处13例,尺骨处3例,股骨处4例,胫骨处1例,腓骨处1例;而超声组检查仅有1处判断有误,检出率与准确率均高达100%、95.24%,X线组检查检出率为95.24%、准确率为85.71%,相比之下,超声组检出率与准确性更高(P<0.05).结论 对小儿肢体单纯性骨囊肿采用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肢体软组织结构,明确定位骨囊肿部位,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蓉;胡勇军;杨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讨16排螺旋高分辨CT在肺部细微病变的诊断作用价值分析

    目的 讨论16排螺旋高分辨CT在肺部细微病变的诊断作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6年期间我院肺部细微病变患者200例,根据患者的检查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CT)与实验组(16排螺旋高分辨CT),每组各100例,对其不同检测手段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比得知,实验组的患者与对照组的患者在牵张性支气管扩张征、气腔状实变影、细网格状影、微结节影、线状影等表现对比,16层螺旋CT的检出率更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排螺旋高分辨CT在肺部细微病变的诊断作用价值明显,可使其诊出率得到明显的提高,对其病情的诊断有着积极的意义,从而为其病情的确诊提供相应的依据,对其治疗手段的确定也有着一定的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樊峻强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治中的检测意义

    目的 探讨分析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治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40例糖尿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另取4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检测分析两组空腹血糖指教、餐后2h血糖指数、HbAlc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指数、餐后2h血糖指数、HbAlc水平更高,组间相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中伴有心脑血管病、肾病、视网膜疾病以及神经疾病合并症患者的空腹血糖指数、餐后2h血糖指数、HbAlc水平更高,与其他无合并症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是一项客观稳定的观察指标,临床在糖尿病诊断、并发症控制、治疗方案的制订以及高危人群筛查中可充分参考该指标,对患者病情做出更全面的判断和评估.

    作者:胡丽维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药水试组临床鉴定的准确性及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中药水试组临床鉴定的准确性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6年10月我所抽样的11种中草药进行鉴定研究.分别采用水试法和传统方法对11种中草药进行鉴定.记录分析两种方法鉴定的准确率、1h鉴定中药种类占比、鉴定时间及鉴定成本.结果 两组方法对药物鉴定的准确率(90.91% vs 100.00%)无显著性差异(P>0.05);水试组1h鉴定中药种类占比(63 64%)明显高于对照组(18.18%),两种方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7009,P =0.0301).水试组的鉴定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鉴定成本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水试法在中草药临床鉴定中的准确性好,鉴定的效率高,成本低,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杨剑启;王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对比研究

    目的 研究、比较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异同.方法 对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治疗的160例患者的200个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弹性成像以及常规超声检查的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患者的手术组织病理结果,分析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成像两种方式用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200个结节中经超声弹性成像准确诊断的结节有188个,包括良性157个,恶性31个;常规超声成像准确诊断了 145个结节,包括良性129个,恶性16个;由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准确性明显优于常规超声成像,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常规超声成像诊断的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72.5%、69.8%、55.2%;而由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分别是94.0%、87.3%、86.4%;经统计,二者各项结果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用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诊断较常规超声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并且在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面也都具有显著优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适于推广.

    作者:赵俊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

    目的 评估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结节征象的显示能力,探讨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CT检查发现有肺结节的患者76例,分别行64层螺旋CT小范围低剂量CT扫描(30 mA)和常规剂量(200 mA)CT扫描各一次,分析不同扫描剂量对结节分叶、毛刺、钙化、空泡和支气管征、胸膜凹陷等征象的显示情况及结节直径测量的准确性.结果 研究对象中所有的肺结节(直径≥3 mm),低剂量扫描在显示其内部结构、边缘征象及大小测量的准确性方面与常规剂量无明显差异(P>0.05).低剂量组定性诊断良、恶性病变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应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结节进行筛查、初步鉴别诊断和随访是可行的,二者对肺结节的定性诊断无明显差异,而低剂量扫描能大大降低辐射剂量,具有安全性较高的优势.

    作者:刘伟忠;王凤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侵袭性肺曲感染一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间断胸闷3个月,咯血4天,于2016年6月10日就住我院.病程中偶有咳嗽、咳痰,伴乏力,饮食睡眠尚可,体重下降5kg.否认结核、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史.30年前患过急性肾炎.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CEA轻度升高.CA199:91U/ml.

    作者:刘瑞;全松石;张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快速血清学检验对比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应用于小儿肺炎诊断的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检测技术应用于小儿肺炎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小儿肺炎患者98例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9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快速血清学检验,研究组患者则接受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常规组患者检测阳性率为65.31%,研究组患者检测阳性率为87.76%,两组患者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在小儿肺炎患者临床诊断工作发挥着非常显著的作用,能够更加准确的检测阳性率,有效的完成疗效和预后的判断.

    作者:邓月权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讨C-反应蛋白在细菌感染性疾病检验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分析在细菌感染性疾病检验中应用C-反应蛋白检测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感染性疾病患者160例参与研究,根据患者的感染类型分成两组,80例病毒感染组,80例细菌感染组,时两组患者利用全自动生化仪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细菌感染组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增高率为95%,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15%;细菌组患者C-反应蛋白浓度为(25.5±9.77)mg×109/1,明显高于病毒组患者C-反应蛋白浓度(5.4±2.31)mg×109/1.结论 在细菌感染性疾病检验中应用C-反应蛋白检测效果明显,操作简便,准确率高,有助于临床医生对抗生素进行科学选择,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韩亚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老年后循环缺血154例脑血管造影分析及研究

    目的 对脑血管造影技术应用至后循环缺血老年患者中的价值进行观察.方法 于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后循环缺血患者中抽选154例进行研究,以脑血管造影技术进行检查,并观察其造影结果.结果 检查发现循环血管异常120例(77.9%),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共49例,血管异常率73.1%.此外后循环脑梗死71例,血管异常率81.6%,(P>0.05).结论 选择脑血管造影技术对循环缺血老年患者进行检查,不仅能使机体脑血管组织分支充分显示,还能显示出其爆血管组织的血流方向,可为后期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李永生;周彦兵;冯英;古丽松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健康体检中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检测意义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检测在健康人群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4年3月-2014年月9住院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设为观察组将1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用生物试剂盒检测法两组血清中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TSGF血清中的含量异常与恶性肿瘤关系密切,可以用于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

    作者:何颖;潘宇;郝潇蕾;袁国明;王利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B超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的重要性

    目的 探讨B超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6月在我中心妇科进行检查的育龄妇女100例作为研究,分析其生殖健康情况.结果 经过B超检查后,位置正常率为84%,异常率为16%.结论 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采用B超检查,有利于提高育龄妇女生殖健康保健意识,操作快速、方便,准确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陈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糖化白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糖化白蛋白(GA)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01月-2016年02月来我院作产前检查并符合GDM诊断标准的孕妇75例为观察组,另选健康孕妇50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GA和HbAlc水平,并对两组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GA、HbAlc水平及GA、HbA1c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和HbAlc检测可有效提高GDM检出率,降低妊娠期并发症的风险,保证母婴健康安全.

    作者:余小雄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比较分析二维超声和四维超声在产科检查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四维超声在产科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产科收治的4000例行产检的孕妇进行研究,收治时间为2013年1月-2016年4月.所有孕妇均接受二维超声、四维超声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胎儿畸形(包括心脏异常、唇腭裂、四肢畸形、开放性脊柱裂)检出情况.结果 ①联合检查结果:在4000例孕妇中,胎儿的心脏异常、唇腭裂、开放性脊柱裂、四肢畸形检出例微分别为13例、12例、9例、7例.②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以及单纯二维超声检查在心脏异常、唇腭裂、开放性脊柱裂、四肢畸形,经统计软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二维超声相比,采用两者联合检查的胎儿畸形检出效果更好,能够被应用于产前检查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春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十二指肠脂肪瘤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脂肪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以达到提高定性诊断率及与腺瘤等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结果 影像学表现:CT平扫显示十二指肠肠腔内见大小不等边缘光整规则的圆形、类圆形脂肪低密度肿块,柔软,CT值-70-120HU之间,平均CT值约-98HU,冠状位重建图像可清晰显示位于肠管内并导致肠管狭窄的脂肪密度肿块;增强扫描肿块无明显强化.结论 腹部CT可断十二指肠脂肪瘤做出比较正确的诊断.

    作者:吴正花;许玉霞;张佩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产褥感染的社区护理及预防

    探索:引起产褥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护理:评估产妇状况,制定合理护理措施,预防产后产褥感染,社区护理人员从多方面进行科学、系统的进行围生期卫生宣教,保证辖区居民产时产后健康.

    作者:段韫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014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48例老年性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4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两组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率95.83%,总满意率100%,并发症发生率为4.16%;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满意率92.2%,并发症发生率8.33%.老年糖尿病患者两组比较两组有效率、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采用护理干预,缓解血糖症状,实现老年患者对糖尿的主动控制,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伟;马松萍;王珊珊;张晓磊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老年肺结核病人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老年肺结核病人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以2015年1月1日到2015年9月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肺结核治疗的60例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结果 观察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肺结核老年病人日常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其疗效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乌云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究妊娠合并心脏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301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并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围产期护理,使得母婴死亡率显著降低.结论 精心周到的护理可有效防止母婴缺氧,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使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妇顺利度过孕产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任宏;李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接收的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个月后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前SAS评分为64.7±3.5,干预后评分23.2±4.8;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得分64.2±2.9,干预后得分为45.7±1.5;两组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67.74%,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45.1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病情更稳定,使得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作者:宿艳慧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一种血液透析专用护理罩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一种实用型血液透析专用护理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肾内科收治的31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血液透析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增加自主研发的一种血液透析专用护理罩,对比评价两组病例的护理效果及该血液透析专用护理罩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SCr、β2-MG、PTH、BUN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Cr、β2-MG、PTH、BUN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穿刺部位感染,穿刺针脱出及休克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液透析患者增加自主研发的新型血液透析专用护理罩有利于降低血液透析患者掉针及漏液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同时可以提高血液透析护理质量,该血液透析专用护理罩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鲁军秀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健康管理与临床护理路径相结合完成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

    目的 探讨健康管理与临床护理路径相结合完成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方法 抽取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科室制定健康管理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通过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管理与临床护理路径相结合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控制血压,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頔;夏艳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98例慢性粗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针对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贫血护理、感染护理等.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和抑郁的水平得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和治疗效果.结果 护理措施实施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基本相同,实施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慢性拉细胞白血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孙晓东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小儿急性药物过敏反应的抢救措施及护理方法

    目的 分析小儿急性药物过敏反应的轮救措施及护理方法.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6年5月20例发生药物过敏反应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抢救及护理方法.结果 本组患儿于用药后5-20分钟内发病,其中药物性皮疹4例,呼吸困难6例,头痛6例,恶性呕吐2例,喉部痉挛1例,过敏性休克1例.根据过敏反应的不同程度选择不同的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患儿临床症状得到控制,过敏反应均有所改善.结论 急性药物过敏反应发病急、症状重,严重威胁着患儿的生命安全,及时准确的判断药物过敏反应指征,采取有效抢救护理流程是临床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彩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乙肝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乙肝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本文选择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所收治的乙肝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2例,全面评估患者出血量,且详细观察患者黑便量、呕血等方面变化,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施以适当的护理干预.结果 患者经过护理人员的悉心照料,病情均有所好转,其间49例患者病愈出院,未愈而自动出院的患者为3例,患者无一死亡,痊愈率可达94.23%.结论 护理人员应给予乙肝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适当的护理干预,以便促进患者尽早康复,从而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张娜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穴位贴敷缩短药物流产进程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缩短药物流产进程的疗效与护理.方法 观察药物流产患者184例,对照组92例,治疗组92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中药(主要由当归、三七、川芎、桃仁、红花、炮姜、川牛膝等药物)穴位贴敷治疗.结果 184例中4例药物流产失败改为手术终止妊娠,穴位敷贴配合药物终止妊娠能有效够缩短孕囊排出时间,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 穴位贴敷可缩短孕囊排出时间,提高药物流产成功率,无创、简单、易行、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伟;王妮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整体性护理在老年慢性胃炎治疗应用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整体性护理在老年慢性胃炎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确诊的慢性胃炎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整体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8%,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体性护理技术应用于临床明显提高了治愈率,减轻了老年患者的病痛,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新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置管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探究

    目的 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置管术(PICC)的临床应用、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从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PICC患者中抽取65例进行研究,对他们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的PICC患者一次置管的成功率为93.85%,有3例存在置管后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2%;经过对穿刺部位的精心护理,未出现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结论 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可以显著提高穿刺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干促进患者的预后.

    作者:杨晓炼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医疗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医疗干预对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和特点,提高产妇产后出血的医疗质量,减轻其痛苦.方法 从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收并治疗的产妇中随机性抽取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并将其随机性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中采用的是常规性治疗,研究组中采用的是治疗干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后的临床效果和特点.结果 研究组中采用治疗干预后出血发生率和在2h,24h的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 只对产妇产后出血采用治疗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出血的发生率和出血量,改善产妇的生活质量.

    作者:谢雪飞;李惠萍;陶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重症肌无力30例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30例重症肌无力进行护理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出现1例重症肌无力危象要求转院,2例行气管切开术并呼吸机辅助呼吸后病情好转,余均好转出院.结论 细心、全面的护理措施是提高疗效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晓敬;兰慧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胸外科应用人性化护理的质量影响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胸外科住院患者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180例胸外科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90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90例以患者为中心行个性化护理.个性化护理方法包括患者沟通与需求评价、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出院指导.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不仅可提高患者康复速度,减少痛苦,提高生活质量,还能够促进护患关系,提高医院的整体诊疗水平.

    作者:黄家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6年1月到2016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20例肿瘤化疗患者,对其进行PICC置管后的常见并发症进行分析,并说明其护理对策.结果 PICC置管后经过有效护理,患者常见型并发症,如感染、导管堵塞、脱出、血栓形成、穿刺点出血或渗血等发生率明显下降;研究结果表明,仅有1例发生导管堵塞现象,仅占到总例数的5.0%,护理总有效率为95.0%.结论 分析PICC置管后的常见症发生的原因,并采取对症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魏国菁;刁彩霞;王益青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总结腹腔镜下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手术的配合及护理措施总结

    目的 观察分析腹腔镜下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手术的配合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26例疝气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患儿均采用腹腔镜下高位结扎手术,观察手术治疗效果,并对手术配合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本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6.15%,患儿平均手术时间为(12.38±2.31)min,平均出血量(4.53±2.13)ml,平均住院时间为(2.31 ±1.11)d.结论 针对小儿疝气治疗,采用腹腔镜下高位结扎手术可取得满意疗效,手术过程中,加以全面手术配合以及相对应护理措施,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对患儿预后具有良好促进作用.

    作者:程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镜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研究

    目的 研究腹腔镜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 以2014年1月-2016年7月我院纳入的68例急性阑尾炎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奇偶数字分组原理,将所选病例分成A、B两组,每组均有34例病例.两组都接受腹腔镜治疗,A组于围术期中用优质护理,B组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住院时间.结果 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B组为26.47%.A组明显比B组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时间为(5.2±0.9)d,B组为(7.8±1.4)d.A组明显短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接受腹腔镜治疗的急性阑尾炎病患实施优质护理,可预防术后并发症,缩短病情康复时间.

    作者:马玉芳;丁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

    目的 整理我院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护理资料,探讨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护理措施以及对治疗的帮助.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66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3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6.3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4.34%,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高,患者患病后病情发展迅速,且具有不同的并发症,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少并发症对患者治疗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崔英姬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人性化护理方法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和效果

    目的 探讨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在我科就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对于患者的人性化服务.然后比较两组血糖的控制和对生活的满意度.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在临床上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研究发现,在临床上对于糖尿病患者实施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提升了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度以及对于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作者:王婧;朵银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浅谈临床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目的 通过医患双方进行分析,查找临床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方法 从增强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结果 加强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学习,提高防范意识,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护理行为,认真落实核心制度.结论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等方面探讨防范护理纠纷发生的有效措施.

    作者:杨松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评判性思维护理模式在儿童癫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作用

    目的 分析研讨评判性思维护理模式在儿童癫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此研究中所研讨的89例患者均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3年7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儿童癫痫患者中抽取而出,89例患者均依据入院顺序分两组,常规方式护理对照组44例患者,评判性思维护理模式护理研究组45例,把两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研讨.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8.89%比对照组27.27%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癫痫患者接受评判性思维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可改善其预后状况,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抑制,可明显提升其护理效率和质量.

    作者:张秋敏;王娟;朱文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究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可行性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间医治的12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将其随机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60例.两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是进行优质护理模式.并将两组患者肺功能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经过治疗护理发现观察组患者在肺功能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方面的评价优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 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价值高,不仅能提高护理效率还能增加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朱晓琳;龙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外伤性脑梗塞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 探讨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治疗外伤性脑梗塞患者康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180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随机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抑郁程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P<0.05),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患者的脑梗塞恢复期对患者进行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使患者的日生活能力得到改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得到恢复,在临床上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侯慧磊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症状患者进行急救与护理措施的效果观察

    宫外孕是妇产科常见的急症之一,此病发病急而且出血量多,若不及时诊治和急救,可因急性大量内出血而导致休克,甚至造成临床死亡[1].急救能否成功与抢救时间与护理措施紧密相连,因此,妇产科护士对急性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措施熟练掌握,这是术前准备的必要措施,也在患者抢救成功率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笔者讨论的急性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针对性急救与护理方法分析汇报如下.

    作者:韩颖;李岙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9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对照组采用常规护措施,研究组采取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痰菌转阴情况来比较护理疗效.结果 研究组48例患者中,护理疗效为显效或有效的有46例,总有效率达95.9%;对照组48例患者中,护理疗效评定为显效或者有效的患者为39例,总有效率为81.2%,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身体状况采取系统性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和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利于增加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步兵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小儿哮喘性支气管肺炎采用新式雾化吸人治疗后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究小儿哮喘性支气管肺炎采用新式雾化吸入治疗后的临床护理.方法 选择83例小儿哮喘性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观察分析的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常规组有41例,观察组有42例.给予观察组临床护理干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儿采用新式雾化吸入治疗后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78.05%)明显低于观察组(95.2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的住院时间(6.14±0.81d)比观察组(5.29±0.14d)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小儿哮喘性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凡;邓佩佩;侯利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纤维支气管镜导管介入治疗支气管结核病的临床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干预对纤支镜导管介入治疗支气管结核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因患有支气管结核于我院结核科进行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纤支镜导管介入治疗支气管结核病过程中,实施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陈园园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目的 对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围期手术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泌尿外科老年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实施必要的心理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心理的承受能力,同时对治疗效果也是非常有利的.结论 对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工作,可以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

    作者:刘华;郑春玲;邓文秀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综合护理在胰岛素泵治疗中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胰岛素泵治疗中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5例中老年糖尿病病人进行研究,将这5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7例,观察组2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所需天数、患者依从性及皮肤感染率分别为5.2±1.8d、96.4%(27/28)及0,对照组分别为8.7±2.1d、77.8% (21/27)及14.8% (4/27),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明显缩短血糖达标所需天数,有效减少皮肤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依从性,在临床上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作者:傅士靖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Orem自理理论在产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产科产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产妇和对照组产妇产后分别给予传统护理模式护理干预和Orem自理理论护理模式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0-24h自行床上活动率、25-48h自行下床活动率及49-72h完全自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rem自理理论应用于产妇产后的临床护理干预中能够显著提高产妇产后自理能力.

    作者:孙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原因以及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45例泌尿外科经尿道实施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73例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72例实施膀胱痉挛的预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膀胱痉挛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膀胱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痉挛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实际应用中有指导意义.

    作者:周寰晖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水痘患者诊疗护理中临床路径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水痘患者诊疗护理中临床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进行水痘治疗的病患中随机选取其中的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平均每组有病患40例.对于常规组的病患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而对实验组的病患则按照临床路径的方式来实行诊疗护理.分别观察和比较两组病患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所花的费用,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以及病患对护理结果的满意程度.结果 在对两组病患进行了不同的护理之后,实验组病患在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平均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所花的费用方面都比常规组病患的要低(P<0.05),而在对护理结果的满意程度方面,实验组病患的满意程度要高于常规组病患的满意程度(P<0.05).结论 在水痘患者诊疗护理中应用临床路径有很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减少病患的住院时间和花费,提高病患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刘凤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的常见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常见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2010年4月-2015年12月的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观察,对13例发生动静脉内瘘阻塞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及实施护理对策.结果 对13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进行溶栓、取栓等处理方法,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患者康复率提高16.98%.结论 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

    作者:熊松;李慧群;张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术围术期临床护理经验总结与分析

    目的 分析并总结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术围术期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30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302例患者均实施心脏瓣膜替换术,对患者手术前后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此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对302例患者围术期临床护理经验及时总结.结果 30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术后早期有56例并发症发生,其中6例患者术后死亡,死亡原因为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有45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有7例患者需实施二次开胸手术止血处理,改善患者心功能分级明显,其中4例发生血栓栓塞,未发生瓣周漏,平均住院时间(17.2±8.5)d.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实施瓣膜替换术通过手术前后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使患者可以顺利渡过围手术期,及早恢复健康.

    作者:叶玉霞;邓娟;卿璐;何雨薇;杨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围术期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术期临床护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40例实施围术期护理的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国术期临床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精心护理效果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彭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方法 抽取收治的160例PICC置管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防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通过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患者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效果,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喻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心脏术后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 分析心脏手术后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并探讨对其护理的相应对策.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行全麻心脏手术的患者106例,对其产生术后睡眠障碍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原因并探讨其护理干预的应对措施.结果 106例患者中有50例患者出现了睡眠障碍,占心脏术后患者的47.17%.其中男性睡眠障碍患者有30例,占睡眠障碍患者60.00%,女性睡眠障碍患者有20例,占睡眠障碍患者的40.00%.影响患者睡眠的主要因素有疼痛因素、心理与精神因素、环境因素、排尿困难因素等,其中心理精神因素及疼痛因素占有的比率较高.结论 针对影响睡眠的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才能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患者及早康复.

    作者:张婷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高龄经产妇妊娠过程中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 分析高龄经产妇妊娠过程中的临床护理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90例高龄经产妇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实施临床护理干预,观察总结护理实施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科并发症、顺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高龄经产妇妊娠过程中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围生期并发症,提高分娩质量,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黄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老年人胃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胃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行胃癌根治术患者34例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34例高龄胃癌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6例,占17.6%,全部为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经抗菌、对症、支持治疗和悉心护理,全部康复出院.结论 在高龄胃癌手术患者中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手术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伊丽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脑卒中患者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目的 分析探讨脑卒中患者压疮的科学合理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136例脑卒中患者,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对患者压疮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结果 经过我院科学治疗和精心护理,136例患者除了自带压疮8例患者中1例抢救无效死亡,其余7例得到有效的缓解与治愈,另外128例患者均无压疮发生.结论 及时发现脑卒中患者压疮危险因素与压疮的具体症状,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缓解与治愈压疮,预防压疮的发生.

    作者:李冬梅;王云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医综合治疗62例腰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并分析腰间盘突出症采用中医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12月接收的62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采用中药熥法、针灸疗法和手法治疗等中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62例患者经中医综合治疗后,呈显效26例,显效率为41.94%;呈有效32例,有效率为51.61%;呈无效4例,无效率为6.45%;总有效率为93.55%.结论 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率,具有操作简便、痛苦小、治疗时间短、无不良反应等优点,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振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桂枝茯苓汤加减结合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积液的临床价值

    目的 总结桂枝茯苓汤加减结合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 筛选2012年初至2015年底期间在我院救活的慢性盆腔积液患者共93例,进行分组,治疗组(n =48例,施为桂枝茯苓汤加减结合物理疗法进行救治),常规组(n=45例,施以桂枝茯苓汤加减进行救治),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照.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好转率95.83%、盆腔积液(0.84±0.1)分、症状评分(5.8±0.4)分等指标均优于常规组80.0%、(1.36±0.4)分、(4.2±0.6)分(P<0.05).结论 对慢性盆腔积液患者施以桂枝茯苓汤加减结合物理疗法治疗,有助于提升其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赵春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蒙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索更有效的蒙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方法.方法 本临床观察选择我院就诊的38例酒精性肝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以蒙药配合蒙医传统疗术治疗,对照组静脉输注中西注射剂,统计疗效.结果 显示,治疗组显效6例;有效25例;无效1,总有效率达96%;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24例;无效3,总有效率达89%,结论:蒙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杜娜日苏;包苏日嘎拉图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应用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在中医内科中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内科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患者12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方式,观察组开展活血化瘀中医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内科疾病采用活血化瘀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适宜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正强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西医结合肝硬化复水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6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明显改善,观察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差异显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更快而有效地控制病情.

    作者:丁晶茹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慢性肾炎脾肾气虚型中医内科治疗临床体会

    目的 观察慢性肾炎脾肾气虚型中医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38例慢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9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另69例为研究组给予中医内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研究组的中医症状评分、治疗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慢性肾炎脾肾气虚型患者经中医内科治疗,保证了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满足了其治疗需求,值得推广.

    作者:马振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缓解期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在肺心病缓解期间,采取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我诊所曾治疗的80例肺心病缓解期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给予上述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肺心病缓解期治疗中,给予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后,改善了患者的心肺功能,增强了免疫力,提高了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黄世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针灸推拿为主的非药物综合方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究针灸推拿为主的非药物综合方案在治疗颈椎病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针灸科自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间收治的120例颈椎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半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包括牵引、TDP治疗及中药热敷等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推拿治疗,且以针灸推拿为主要治疗措施,以10天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2天,治疗4个疗程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8.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两组患者的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推拿为主的非药物综合方案治疗颈椎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印宏琴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内科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实施中医内科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30例常规组患者接受西医治疗,30例研究组患者采取中医内科辩证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研究组为96.67%,研究组比常规组约高23%,两组统计数据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67%,研究组为16.67%,研究组比常规组低20%,两组数据的对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内科治疗能有效缓解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病情,减少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身体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周喜忠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逍遥散加减治疗乳腺肿瘤患者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逍遥散加减治疗乳腺肿瘤患者临床观察.方法 收集乳腺肿瘤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卡培他滨+逍遥散加减组)和对照组(卡培他滨组)各3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EA及KPS评分及疗效.结果 ①两组治疗前CEA及KP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CEA及KP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两组乳腺肿瘤治疗有效率36%、24%,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逍遥散加减配合化疗能够明显提高乳腺肿瘤患者疗效,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吴通;施雯;梁卫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菟丝子功效性味归经与现代药理学的相关性分析

    菟丝子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具有显著的明目止泻、补肝益肾功效,对肾虚胎动效果明显.随着现代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菟丝子对骨代谢、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等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本次研究中,出于对菟丝子功效性味归经与现代药理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的目的,从多角度进行了阐述.

    作者:李健国;张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80例,治疗组予基础治疗加中医综合疗法,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加西医常规疗法,2组观察疗程均为14天.结果 2组治疗后NIHSS评分、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中医综合疗法较西医常规疗法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改善中医证候等方面更有优势.

    作者:宗风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综合治疗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综合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54例患者采用药物加作业治疗、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和针灸治疗等综合治疗.结果 经4周的正规综合治疗,总有效率达96.31%.结论 综合疗法可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吞咽能力的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李彦宏;张磊;高述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火针治疗皮肤病验案举例

    <正>火针疗法,古称烧针、燔针.是将特制的粗针,用火烧红后刺入一定的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1]《伤寒论》称之为“烧针”,火针一词,始见于唐代医家孙思邈著的《千金要方》.火针可激发经气,振奋阳气,调节脏腑功能,是针刺与灸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火针疗法源远流长,随着针灸学的发展,火针在治疗皮肤科疾病方面有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现就火针在皮肤科临床上治疗扁平疣、鸡眼、神经性皮炎及痤疮的运用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健美;韩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患者均为60例.给予对照组西医治疗法;给予治疗组中医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稳定情况,并进行6个月的随访调查.结果 在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偏高,且总不良反应率明显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中药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郜建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疗效探析

    目的 对四君子汤治疗脾胃气虚证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脾胃气虚证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患者、对照组4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四君子汤治疗,进行两组患者疗效的对比,并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资料和对比结果.结果 观察组具有93.4%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具有81%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脾胃气虚证治疗中四君子汤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马文竹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肥胖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分类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肥胖2型糖尿病(T2DM)在临床上的中医证型分类.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来就诊的患者,随机选取30人采集门诊病例信息,按类别分析,确定主要证型.结果 30例肥胖T2DM患者中存在13例肝胃郁热证患者,占总数的43.33%;6例胃肠实热证,占20.0%;5例气滞痰阻证,占16.67%;4例脾虚痰湿证,占13.33%;其他证型2例,占6.67%.结论 经过本次调查以及对肥胖相关症状和中医证型的分析显示.肝胃郁热证是肥胖T2DM病程初期出现较多的证型.

    作者:龚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中医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 讨论中医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接收的7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西医治疗,观察组实施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中风疗效、中风症候疗效、中风后单项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58%,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5,72%,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中风疗效和中风症候疗效方面,中医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实施中医治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中风症状,疗效明显提高.

    作者:张国义;蔡贞姬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分析60例临床中药剂型对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临床中药剂型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我院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液悬剂中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溶液型中药治疗,观察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病情均得到改善,对照组药效持续时间平均(5±2.3)h显著比观察组药效持续时间平均(6±2.4)h短;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6.67%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00%少,可以看出溶液剂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而且治疗之后不良反应也比使用液悬剂的少.结论 临床中药剂型对治疗效果有影响,不同剂型能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而且溶液剂型比混悬剂效果好,具有更好的临床体验效果.

    作者:段海洋;段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疏肝健脾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8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自拟疏肝健脾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2016年收治的4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4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西医治疗,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给予自拟疏肝健脾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积分、血清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胃动力学指标、食欲和食量恢复时间、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上腹胀痛、恶心呕吐、返酸等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窦收缩率、胃窦收缩幅度、血清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胃液半排空时间、食欲和食量恢复时间则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疏肝健脾汤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胃排空和胃动力恢复,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吴新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健脾调中消痞方加减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健脾调中消痞方加减在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88例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健脾调中消痞方加减口服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7.7%,明显优于对照组(84.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医症状积分方面,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脾调中消痞方加减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李胜利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药灌肠配合超短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灌肠配合超短波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内蕴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问,我院妇科门诊符合诊断的90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叁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灌肠配合超短波,超短波组仅采用超短波治疗.中药灌肠组仅采用中药灌肠治疗.7天为1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叁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灌肠配合超短波治疗慢性盆腔炎(湿内热蕴型),有利于炎症的快速吸收,疗效确切.

    作者:秦秀荣;王月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胃不和则卧不安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云:“不寐之故,大约有五,一曰气虚,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明确指出“胃不和”为不寐的原因之一.在临床中不寐患者伴有“胃不和”临床表现的居多.采用“和胃”之原则,辨证施治,立法选方,补虚泻实,调和阴阳,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则胃和寐安.

    作者:汪娅蓓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声带息肉术后嗓音训练配合中医针药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声带息肉术后嗓音训练配合中医针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来我院耳鼻科接受声带息肉术的住院患者随机性抽取25例,并根据自愿的原则,使其分别位于不同的小组进行治疗,实验组为15例,采取嗓音训练联合中医针药进行治疗,对照组为10例,采取常规的嗓音训练进行治疗,对比其两组处理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比较得知,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80.00%(8/10),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93.33%(14/15),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上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声带息肉术后嗓音训练配合中医针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大力的推广.

    作者:李爱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慢性支气管哮喘经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哮喘的患者中选取136例进行研究,并根据其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经西医治疗)和观察组(68例,经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 ①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3%,组间差异显著(P<0.05).②观察组的IgA、IgG和IgM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程燕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性功能徒手保养探秘

    目的 探索性功能徒手保养的方法.方法 依据中医基础理论指导,在下腹部、前后阴部、大腿内上侧等处实施挦、揉、推、点、拨、摩、持、抓等八步手法以达到疏通筋膜、主润宗筋之目的.结果 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无副作用、疗效显著等特点.

    作者:范积菏;木次若男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酸枣仁汤加减治疗重度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对重度失眠患者行酸枣仁汤加减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择取本院在2014年7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重度失眠患者9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5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对实验组患者行常规治疗+酸枣仁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5.56%,参照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77.7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即P<0.05,本次实验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重度失眠患者行酸枣仁汤加减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状态,强化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及推广.

    作者:赵延龙;张红丽;冯玉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本文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8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43例;采用安宫黄体酮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施以中西医结合法进行治疗;详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其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优于对照组(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降低与血红蛋白升高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式可有效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常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急性胃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研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此研究中所讨论的120例患者均随机选取于2013年2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急性胃肠炎患者中,120例患者按入院挂号单双顺序分两组,对照组60例,研究组60例,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研究组接受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把两组患者此次治疗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1.67%比对照组80%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67%比对照组20%明显要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夏泻心汤加味在急性胃肠炎疾病治疗上疗效突出,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少,进而对改善其生活质量发挥作用.

    作者:齐凯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观察中药联合中医食疗法治疗瘀血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中药联合中医食疗法治疗瘀血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就诊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淤血型胃溃疡患者72例的病历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6例患者,单纯采取中医药治疗,观察组36例患者,采取中药联合中医食疗法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胃镜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淤血型胃溃疡患者采取中药联合中医食疗法治疗的疗效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杨景福;田玉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先兆流产及习惯性流产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先兆流产及习惯性流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4年-2016年收治的82例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8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内分泌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及雌二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内分泌指标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陈雪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西医结合对原发性肝癌70例的临床治疗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68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改善率77.2%,对照组总改善率66.3%,观察组总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FP改善率78.6%,对照组AFP改善率68.4%,观察组AFP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稳定率72.9%,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稳定率62.2%,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稳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晓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心律失常的中医辩证施治分析

    目的 探讨心律失常患者的中医辩证治疗.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30例采取中医辩证施治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经临床治疗症状改善情况,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心电图改善情况,显效6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结论 心律失常中医辩虚实,虚证治疗以养心安神为主;因瘀血所致实证应活血化瘀;如果因痰热引发应清热化痰.久病一般为虚中有实,病情较为复杂应宜标本兼顾,攻补兼施.

    作者:李俊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益气化瘀法治疗慢阻肺的应用与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研究并分析治疗慢阻肺患者时使用益气化瘀法的效果.方法 收集慢阻肺患者共82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加用益气化瘀法,将两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就肺通气功能改善情况而言,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慢阻肺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益气化瘀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肺部的通气功能,使患者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吕宝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医药联合贝伐单抗治疗眼底新生血管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析中医药联合贝伐单抗治疗眼底新生血管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68例眼底新生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分组原则将其平均分为两组,34例/组.给予对照组患者贝伐单抗单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中医药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视力、眼压值、黄斑中心凹厚度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与对照组的29.41%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眼底新生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上,中医药联合贝伐单抗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且副作用小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魏秀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内江市中医院2015年4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56例,行中医辨证治疗法,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54.54%,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治疗糖尿病治疗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治疗时间缩短,值得临床采用.

    作者:王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老年阴气两虚型NSCLC应用自拟方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自拟益气育阴方治疗老年阴气两虚型非小细胞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老年非小细胞癌化疗患者72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均给予利可君片等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36例)则给予自拟益气育阴汤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72.2%),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9.4%)低于对照组(52.8%).结论 自拟益气育阴方能有效提升老年阴气两虚型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戴惠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解郁分消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解郁分消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n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治疗组采用解郁分消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谷维素口服治疗,30天为1个疗程,共服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有效率为69.2%,两组比较,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解郁分消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季留连;黄峰;陈建新;顾秋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医分期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

    目的 总结中医分期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筛选2014年11月-2015年11月于我院救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72例,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n=38例,以中医分期辨证展开救治);对照组(n=32例,以常规西医展开救治),对两组有效性进行对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37%、左室射血分数(60.2±12.6)分优于常规组76.47%、(50.7±10.4)分(P<0.05).结论 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对其施以中医分期辩证治疗,有助于提升其临床有效性.

    作者:闫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浅谈糖尿病的中医药膳食疗法

    中医药膳食疗,能够强化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作者:金贞姬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浅议中药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自术天麻汤,自古有两方,一是金元医家李东垣之半夏自术天麻汤,另一方为清代医家程钟龄之半夏自术天麻汤.其中程钟龄的《医学心悟》中半夏白术天麻汤在临床中为常用,书中有云:“眩,谓眼黑,晕着,头旋也,故称头旋花是也.有湿痰壅遏者,书云,头旋眼花,非天麻、半夏不除是也,半夏自术天麻汤主之.”

    作者:朱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医治疗内科脾肠病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内科脾肠病症应用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内科脾肠病症患者7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观察和对照2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为77.14%.观察组复发率为5.71%,对照组为1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科脾肠病症应用中医治疗效果较西药治疗更为明显,能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王守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人参归脾汤对气血亏虚型老年颤证患者情绪障碍和疲劳感的影响

    目的 对人参归脾汤对气血亏虚型老年颤证患者情绪障碍及疲劳感的影响予以探讨.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气血亏虚型老年颤证患者6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开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人参归脾汤开展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患者的PDSS(帕金森病睡眠量表)、ESS(爱泼沃斯嗜睡量表)、PDQ39(帕金森生活质量39项问卷)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为气血亏虚型老年颤证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应用人参归脾汤开展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情绪障碍与疲劳感,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闫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药毒性药物用药安全性问题的探讨

    目的 探讨与分析中药毒性药物用药的安全性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5年10月期间需要使用生半夏药材的患者56例,采用双色球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直接予以生半夏及相关药材,煎服一个疗程;观察组患者根据年龄大小,予以不同剂量生半夏药材,用药中期进行一次口腔及消化道检查.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一次口腔及消化道检查,对各组存在口腔及消化道病症的患者进行记录;再根据患者满意度评价表对比患者总满意率.结果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口腔及消化道的损害较对照组小,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中药毒性药物,要充分考虑其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影响,以及患者自身身体状况,这样才能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作者:陈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阜宁县2013-2015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梅毒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研究阜宁县2013-2015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梅毒感染情况.方法 选取2013-2015年每年4-6月年龄大于15岁的男性病人就诊者为研究对象,每年监测400例,三年一共1200例,以《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中的相关要求为依据,抽取研究对象静脉血,对其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以及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以此来研究研究对象的梅毒感染情况.结果 阳性106例,总阳性率8.8%,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13年9.8%降至2015年的7.5%;20-50岁年龄梅毒感染率高,所占比重为84.9%,<20岁和>50岁病例数梅毒感染率低,所占比重为15.1%;农民、娱乐业、餐饮、公务人员及无业的感染率分别为8.7%(55/632)、17.1% (28/164)、6.8%(11/161)、7.0%(3/43)、5.0%(9/181),从事娱乐业梅毒感染率较高,其次是农民.结论 要加强对性病门诊就诊人群的健康教育,大程度上降低梅毒感染率,确保人们的生命健康.

    作者:高亚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医学生睡眠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以南京某医学院校的医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利用PSQI指标分析医学生的睡眠现状并从社会、生理、心理角度研究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医学生睡眠质量的对策建议.

    作者:曾卫东;雒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380名女性的乳腺癌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女性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参加集体体检的40-70岁的380名妇女进行乳腺癌筛查,对筛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共调查380名适龄妇女.有4例检出为乳腺癌,检出率为10.5‰.包括一期乳腺癌2例,二期1例,三期1例.不同年龄女性的乳腺癌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超声在致密型乳腺的筛查中具有无创、无痛、直观、价廉、灵敏度高的优势,对提高保乳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峰玉;陈郁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讨优生优育咨询对干预出生缺陷的重要作用

    目的 探讨优生优育咨询对干预出生缺陷的重要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1200例夫妻,按照随机均分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600例夫妻未进行孕前优生优育咨询干预,实验组600例夫妻进行孕前优生优育咨询干预,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统计两组患者对出生缺陷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并随访统计两组夫妻发生出生缺陷的机率.结果 研究发现实验组经过优生优育咨询干预后研究对象对出生缺陷相关知识的了解明显高出对照组以及未进行干预前,随访观察发现实验组出生缺陷的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3%vs5.8%).结论 对于夫妻进行优生优育咨询干预可以提高夫妻双方对新生儿出生缺陷的认识,极大程度的避免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机率,对促进全民优育具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作者:陈晓伶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乌兰察布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率现状调查探讨

    目的 探讨乌兰察布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率现状.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检测,分析2015年1月-2015年12月一年期间363名儿童的免疫预防接种率,了解儿童BCG、MPV-A、HEPB、JEVC、OPV、HEPA、DT、MCV以及DPT的接种现状.结果 363名儿童接受了调查,其中百分之九十九的儿童接受了BCG、OPV、DPT、MCV和HEPB,而MPV-A、JEVC、HEPA、DT的免疫接种率较低,加强免疫接种率和应急性免疫接种率水平较低.目前乌兰察布市的建证率超过99.4%,而儿童信息化系统管理率仅为58.2%.其中小于1岁的儿童,接受了五种非新增免疫疫苗的接种率超过99%,新增疫苗接种率较低.结论 儿童免疫规划接种工作,能够有效的提升儿童免疫接种率,有效的提升儿童疫苗接种质量,保障儿童的生长质量.

    作者:席胜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社区老年人群体检慢性病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 分析和探讨社区老年人群体检慢性病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方法 以2016年1月-2016年5月某社区参与健康体检的65岁以上老年人(共600例)的健康档案和体检报告为研究对象,对体检结果中出现的慢性病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结果 调查发现,社区内65岁以上老人慢性病的平均患病率为76.5% (459/600),患病率高的慢性疾病类型分别为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脂血症等;且有占37.8%(227/600)的患者出现了多种疾病.结论 社区老年人群体检慢性病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要重视社区老年人的护理服务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以更好地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作者:蔡辉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社区全科医生慢性病防治知识水平的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社区全科医生慢性病防治知识水平.方法 选取我市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间辖区的60例全科医生,采用我院自制的慢性病知识调查问卷对所有医生的慢性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与基本状况等进行了解,并对其疾病防治知识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所有社区全科医生进行调查后显示:60例医生对于高血压诊断知识的了解率高(93.33%),其次分为对于肿瘤标志物意义(88.33%)与慢性病影响因素相关知识(71.67%)的了解;而对于家庭氧疗相关知识的了解低(33.33%).结论 大部分社区全科医生对于慢性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均比较了解,但也有少部分了解程度不够,应加强其慢性病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等.

    作者:王海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天津市离退休干部和高校教师健康自评及自理能力对健康信念影响的调查

    目的 调查天津市离退休干部及高校教师健康信念特点,并分析健康自评及自理能力对其的影响.方法 应用多维度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量表(MHLC)对280名天津市离退休干部和高校教师健康信念进行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280份,回收257份,回收率91.8%.①职业对有势力他人维度影响的主效应显著(F =8.746,P <0.01);②健康自评、自理能力对有势力他人维度影响的主效应显著(F =7.577,P<0.01;F =8.951,P<0.01);③职业分别与健康自评及自理能力对内控性维度的交互作用显著(F=4.114,P <0.05;F=11.184,P<0.01).结论 天津市离退休干部和高校教师人群中,教师有势力他人维度得分高于干部;健康自评好、自理能力好者较健康自评一般、自理能力一般者内控性维度(在教师条件下)得分低、有势力他人维度得分高.

    作者:马鹏钗;王雪琳;张彩云;李静;冯淑芝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南华县2011-2015年乙肝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南华县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发病情况、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率变化的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资料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南华县报告乙肝420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年平均发病率为34.87/10万,15岁以下人群发病13例,占总发病率3.1%发病构成呈下降趋势,20-50岁组发病构成呈上升趋势,职业一般以农民为主.结论 南华县乙肝发病率呈先上升然后下降趋势,应规范乙肝报告管理办法,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开展健康教育,从而提高乙肝的预防控制力度.

    作者:褚勇;费建琼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运用PDCA提高出院患者随访成功率

    目的 探究PDCA循环在提高出院患者随访成功率中的应用.方法 统计本科室2015年1月份至2015年7月份共随访出院病人600人,其中随访成功者498人,随访成功率为83%,通过对随访不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PDCA循环,制定相关的改进措施,并再次统计本科室2015年1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随访人数,期间中随访100人,其中随访成功者为93人,成功率为93%.结果 通过PDCA循环科室出院患者随访成功率由原来的83%提升至改善后的93%,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用PDCA循环可明显提高出院患者随访的成功,有利随访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李加玲;李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芜湖市某县社区妊娠妇女高血压相关因素分析和临床探讨

    目的 通过对本社区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的相关因素分析和临床探讨,对基层医疗重视并预防PIH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取本社区2013年1月-2015年12月建档和诊治的110例PIH妇女为研究对象,定期监测、随访.结果 孕妇的年龄、文化程度、吸烟、产次、孕次、体重指数及高血压家族史均为PIH的危险因素.结论 规范孕期健康教育,加强危险因素监控,早期运动和饮食干预,可有效预防或减少PIH的发生.

    作者:董玉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大理市健康人群风疹、白喉疫苗接种率及免疫效果初步分析

    目的 了解并分析大理市常规疫苗接种率及其免疫效果,为适龄儿童免疫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在辖区内按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共调查361人(≥8个月),分8个年龄组,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清学标本,检测风疹、白喉疫苗抗体.结果 两种疫苗抗体阳性率与接种率一致,接种率高的抗体阳性率也高.各年龄组风疹、白喉疫苗的抗体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减.结论 保持疫苗高接种率可以提高免疫成功率,及时对适龄儿童进行疫苗接种和复种,可以提高传染病抵抗力.

    作者:张海燕;包爱萍;李育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2014年新疆布尔津县人间布病血清学调查分析

    目的 应用2014年中央转移支付项目资金,在新疆布尔津县开展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监测,了解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趋势.方法 2014年6月20日-9月20日对重点职业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用试管凝集试验,监测人群血液中布鲁氏菌抗体效价.结果 采集血清406份,阳性44份,阳性率10.84%;患病33例,患病率8.13%;新发患者25例,发病率3.43/万.结论 布尔津县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形势严重,需加强布鲁氏菌病的宣传、监测和预防控制.

    作者:阿依恒·阔善;哈比拉·欠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武昌区免费孕前优生检查的结果分析

    湖北省武汉市从2014年开始实施的十件惠民工程里就有一项很重要的优生优育工程.自从2003年10月颁布新的《婚姻法》以来,取消强制婚检,各地婚检率急剧下降.妇科疾病,遗传性疾病,新生儿缺陷等不婚检的后遗症开始凸显,所以此时婚检,尤其是孕前检查,为了孕育下一代聪明健康的宝宝,孕前优生检查显得尤为重要.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按照项目要求对本区内1482对计划半年内准备怀孕的夫妇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其存在可能引起不良妊娠结局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并给予针对性咨询和优生指导.现在将其报道如下.

    作者:陈蕾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307例结核临床分析及对策

    目的 通过对结核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因素分析,采取相应对策,做好结核病的防治工作.方法 对我院2010 年-2015年间收治的结核患者资料做回顾性研究.结果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分别占64.5%、35.5%,中老年发病率居高.发病月份以秋冬季节相对集中,地区分布特点,以下关镇、凤仪镇患者为主,其他有怒江兰坪、临沧、丽江患者,周边远是西藏林芝,其次是四川甘孜州患者.结论 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任重道远,要普及结核病的防治知识,重点在宣传教育,加强结核病的综合防治措施,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

    作者:李梅;康学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主要照顾者和护理人员评估气管切开患者居家照护需求差异性分析

    目的 调查气管切开患者出院后主要照顾者的照护需求,分析主要照顾者与专业护理人员评估气管切开病人居家照护需求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气管切开患者主要照顾者和专业护理人员,用“气管切开患者居家照护需求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主要照顾者和专业护理人员评估气管切开患者居家照护总体,两者均以“照护知识需求”评分高,其次为“照护技能需求”,“社会支持讯息需求”评分相对较低.结论 护理人员应相互结合,准确评估、分析主要照顾者的照护需求和不足,提供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出院指导,以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

    作者:杜桂芹;丁全菊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和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现状分析

    目的 分析和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方法 根据德尔菲法设计和田市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调查表,以此对和田市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进行分析,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的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和田市控中心制定了24h疫情监测值班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制度,其应急响应度达到100%.结论 和田市疾控中心已建立应急体系,其应急能力有所提高,但在人力资源建设以及应急制定方案、应急结构等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作者:吴磊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2015-2016年我院院内感染患者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的分析

    目的 对一年来本院院内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情况与药耐药性进行调查研究,用于加强对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的指导,遏制多重耐药菌的出观.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3月送检的院内感染标本的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估.结果 在77930份送检标本中分离出13976株非重复性的病原菌.在分离的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所占的比例高,为56.84%(7944/13976),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18.50%(2585/13976),真菌占12.80% (1790/13976),其他占11.86%(1657/13976).在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占18.15%(2537/13976)、铜绿假单胞菌占12.28%(1712/13976)和肺炎克雷伯菌占11.65% (1628/13976),其他占57.92%(2067/13976);在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7.28% (1018/13970),其他占11.21% (1567/13976);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12.80%)为主.此外,病原菌主要分布在ICU(21.59%)及呼吸内科(11.09%)的患者标本中.结论 掌握细菌感染的动态变迁规律,对其耐药性变化进行持续性监测,对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迟缓细菌的耐药率,抑制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均有着现实及深远的意义.

    作者:陈良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能谱CT在肺癌中的应用进展

    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早期诊断并能得到早期治疗可以明显有效的延长生存期.CT被认为是肺癌的影像学检查的主要手段,传统的CT对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但是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宝石能谱CT的问世,通过其多功能、多参数成像,包括了单能量成像、物质分离技术、能谱曲线,给肺癌的诊断带来巨大的帮助.本文着重阐述了宝石能谱CT的多参数成像以及对肺癌诊断的应用进展.

    作者:曹立武;丁国成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血栓弹力图在血液净化方面的应用及发展

    血栓弹力图是一种基于全血进行的凝血检测方式,因其体积小,操作简单,测量速度快,敏感性高,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有超过60多个的国际/国内指南推荐.该文对血栓弹力图(TEG)主要参数、临床意义及其在血液净化治疗中评价体内的凝血状态、指导个体化肝素用量及鱼精蛋白中和用量、判断肝素残留及防治血管通路阻塞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郑晓庆;杨立宏;王彩虹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研究进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更多的人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数量日益增多.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作为一种改善关节功能的手术,优质的术后护理、有效的功能锻炼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基础,本人查阅了近年的有关文献,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作一综述.

    作者:陆璐;程杨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的治疗进展

    目的 探讨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 查阅资料及临床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临床相对少见,发病人群特殊,具有起病急、进展快,胆囊坏疽、穿孔发生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及时诊断和正确行外科干预与预后密切相关.在该病的诊断中影像学检查特别是CT检查具有重要价值.在治疗中需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遵从损伤控制理论,分别选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或经腹腔镜(开腹)胆囊切除术,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需要早发现、早治疗,尽量减少死亡率.

    作者:赵志军;陈镜先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口服中毒洗胃的护理进展研究

    口服中毒主要是指经口服用有毒物质而导致的急性中毒事件,这类患者的病情通常发展迅速,随着毒物进入患者机体内时间的推移,毒性可能扩散至患者全身多个器官内,故临床上对口服中毒患者应进行急救处理,尽可能快的给予患者排毒、解毒处理[1-2].排毒解毒是口服中毒患者的抢救关键,洗胃是临床上对口服中毒患者实施的佳排毒方法,主要是通过对胃内有毒物质进行清除,从而起到遏止毒物吸收、扩散的作用.口服中毒患者发生死亡的病例中,因洗胃不彻底而发生死亡的患者占比高达30%,故给予口服中毒患者及时、彻底的洗胃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临床上对口服中毒患者实施的洗胃属于医护配合,属于护理工作的内容,本文就洗胃时间、洗胃液、胃管、洗胃体位、胃管插入长度、洗胃方法进行阐述,对口服中毒洗胃的护理进展进行了分析.

    作者:张榆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既往被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发病率4/100,000-5/100,000[1],其特点为血小板破坏增加、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小板生成减少.该病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本文对近年来ITP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高长俊;张晴;韩静;蒙长虹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研究进展

    蛛网膜下腔阻滞是指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使脊神经前后根阻滞的麻醉方法,适用于下腹、盆腔手术,肛门、会阴部手术,及下肢手术.罗哌卡因作为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与布比卡因相比,具有低脂溶性、较低的神经心脏毒性、感觉-运动分离、作用时间长,麻醉效果确切等特点,被广泛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现将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临床应用的情况做一综述.

    作者:陈璐;孙义;张析哲;马淑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儿童龋齿病因综合分析与防治的研究进展

    龋齿好发于婴幼儿以及儿童,其发病率较高,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饮食、唾液以及细菌等因素可对患者病情造成影响.随着研究的进行,对儿童龋齿的防治有新的进展,本文对当下儿童龋齿的发病原因、预防治疗作一综述,旨在为增强治疗效果,提升患儿生活质量提供借鉴.

    作者:郭鸿翔;陈旭晖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维生素A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

    维生素A是一种早被认识并应用于临床的维生素,被称为“抗感染维生素”而用于防治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近年来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发现维生素A对小儿免疫系统有着重要影响,且对小儿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现将维生素A在小儿呼吸道疾病中的作用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黄倩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疼痛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疼痛是患者的常见问题,有效的评估是疼痛管理的基础.能获得患者主诉时可以使用主观疼痛评估工具,不能获得患者主诉时宜使用客观疼痛评估工具.本文就疼痛患者常用的主观和客观疼痛评估工具进行综述,为完善疼痛评估和疼痛管理流程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李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超声检查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卵巢肿瘤是临床上威胁女性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上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改善疾病情况,使病死率降低,提高患者存活率,而本文则针对超声检查应用于卵巢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目的在于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作者:吴开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乳腺癌术后患者婚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乳腺是女性性征和女性魅力的重要体现,乳腺癌患者由于其病变部位的特珠性和手术为主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生活和婚姻质量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婚姻质量可影响个体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对于乳腺癌术后患者,亦可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本文重点阐述乳腺癌术后患者婚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和探究相应应对策略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陈心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右美托咪定在脑保护中的研究进展

    右美托咪啶是一种新型的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可以产生镇静、镇痛、抗焦虑和抑制交感神经,无明显呼吸抑制作用.近年,右美托咪定的脑保护作用广受关注.右美托咪定通过抑制兴奋性氨基酸、减少儿茶酚胺的释放、抑制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的机制达到脑保护作用,另外,PI3K/Akt和MAPK信号通路在脑保护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石宝兰;张析哲;周琪;梁晓东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早产儿甲状腺功能的研究进展

    目的 探讨早产儿甲状腺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治早产儿63例,分为两组:甲组33例,胎龄≤34周龄;乙组30例,胎龄>34周.选择同期普通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足月儿60例作为对照组.对3组新生儿的各项甲状腺功能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早产儿组FT3、FT4均低于对照组(P<0.05),早产儿组TSH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产儿易发生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且与胎龄密切相关.早期测定早产儿的甲状腺功能,对促进早产儿的健康成长和提高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黎敏;梁驰;梁飞雁;李小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目的 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方法 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社区参加社区预防性教育项目的糖尿病高危人群中随机选取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6个月的糖尿病预防性健康教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糖尿病知识的普及,如何合理的安排饮食,如何进行有规律的运动,以及对该人群定期进行血糖检测.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参与研究的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回访,来检测该人群在糖尿病预防性教育中的达标率.结果 和进行预防性教育之前对比,参与研究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在如何预防糖尿病措施中的达标率明确提升(P<0.05),并且在进行预防性健康教育期间,并没有出现任何的糖尿病病患.结论 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健康教育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能提高糖尿病高危人群预防糖尿病措施的达标率,减少糖尿病的发生概率.

    作者:祁永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健康教育在控制糖尿病预防并发症发生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对于并发症预防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2016年期间收治确诊糖尿病患者100例相关基线资料并进行归纳性分析,其中50例接受常规糖尿病治疗及护理干预患者设为对照组,另50例除常规糖尿病指标控制外联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种干预措施下患者血糖指标情况及并发症事件发生概率.结果 在完成治疗干预后检测患者各项血糖指标情况(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血糖达标时间),提示观察组上述指标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P<0.05;观察组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概率为2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组间数据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 目前对糖尿病并无特异药物治疗,疗程具有迁延反复的特点,对患者治疗期间联合健康教育有利于保障治疗依从性,控制血糖以及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张连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1例高血压危象社区急救的护理体会与社区健康指导

    目的 回顾分析1例高血压危象患者的急救资料,总结其急诊抢救护理经验.

    作者:李冬梅;姜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社区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老年人跌倒预防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临床上对老年人在社区实施社区干预联合健康教育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效果.方法 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社区收治的240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将人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人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人实施社区干预联合健康教育.结果 经过一定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人的跌倒发生率和人的认知度进行对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结论 在临床上对在社区的老年人实施社区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人的认知度,降低人跌倒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作者:吕斌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以微信平台为载体实施儿科健康教育的应用

    目的 通过多元化、多渠道的信息化健康教育平台,加速育儿知识的有益传播.方法 创建以“优儿学堂Baby护航在线”为主题的微信公众号,改变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实时更新健康教育内容,及时传递前沿育儿知识,满足家长对育儿知识的需求.结果 儿科自创建健康教育平台并开展微信健康教育资讯以来,家长的主动参与率、关注率、点击率明显提高,健康教育覆盖率呈大幅度扩展趋势.结论 结合儿科的健康教育需求,以公众“寓教于乐”的微信平台为载体,延伸“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传统健康教育方式一般采用宣传展板、宣教栏、彩页、座谈会等形式为载体,针对健康人群、特殊患病群体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普及,其内容主要涉及疾病预防,治疗护理、康复指导,出院随访等;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微信平台信息资源迅速推行,儿科于2015年12月创建科室独有的“微信公众号”,以微信平台为载体,推送以儿童疾病预防、诊疗、护理、保健为一体的多元化健康资讯.

    作者:孙桂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公共卫生传染病的控制措施及效果观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我国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中.公共卫生传染病的死亡率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传染病也在迅猛的发展起来,大多数都以密集的形式分布,这就让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工作有了一定的难度.如何更好地采取传染病的控制措施,改变公共卫生的发展情况,发挥公共卫生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我国卫生传染病控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探讨,并分析出可以控制的措施.

    作者:吴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16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80例实施常规高血压护理法;研究组80例实施常规高血压护理+健康教育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病情控制情况.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可知,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2%)显著优于对照组(76.2%)(P<0.05);同时可看出,护理后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得分(29.85±0.3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6.21±0.27)分(P<0.05).结论 给予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病情控制率,可显著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任桂红;赵翠容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护理专业学生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培训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某大学医学院护理专业学生中抽取2013级学生共370人为研究对象,进行艾滋病基本知识、职业暴露相关防护知识专题讲座,并比较培训前后护生的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培训后,绝大部分知识点知晓率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护生艾滋病基本知识、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帮助在校护生掌握预防职业暴露降低感染风险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水群;陆春;韦文洁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孕期保健教育干预对新生儿健康状况影响的临床探讨

    目的 针对新生儿健康状况,讨论孕期保健教育的干预价值,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出生的单胎、足月孕产妇92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孕产妇在孕期内,实施保健教育;对照组孕产妇在孕期内,未实施保健教育.对比两组孕产妇的新生儿健康状况.结果 经过临床对比,观察组新生儿在头围、体重方面,优于对照组新生儿,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新生儿在身长比较方面,差异不显著,临床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于孕产妇而言,于孕期内实施保健教育,可以指导孕产妇的饮食、作息规律,保持营养的充足摄入,适量活动,为胎儿健康成长提供较大的保证,对新生儿出生后的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建议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对孕产妇在孕期内加强保健干预.

    作者:郭小慧;白洁;刘荣杰;李萌萌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的基本原则与对策

    近视眼是影响我国当前青少年视力的主要的因素,同时也是我国公共卫生中关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导致近视眼发生的因素很多,具体的治疗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当然巨体的治疗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异.本文通过对防控近视眼的基本原则进行分析,并且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以期能够降低我国青少年近视眼的发生率.

    作者:李国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浅议合理的饮食营养对健康的重要性

    本文主要对营养和健康的重要性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了合理饮食营养对健康的重要性.从营养均衡角度分析,合理营养是人体生活活动的基础,可以满足机体的日常活动需求,降低了疾病,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作者:王殿海;刘恩生;吕云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老年胆结石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老年胆结石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在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治疗的68例老年胆结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简单随机化分2组,34例为一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老年胆结石患者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概率.结果 观察组老年胆结石患者的手术情况、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0.05;且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为5.8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用于治疗老年胆结石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可推广使用.

    作者:魏彦红;孙程明;刘春勋;张松岩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社区活动对老年人身心保健的作用调查研究

    目的 探索老人社区活动对身心保健的促进作用.方法 研究设计为现况调查,多阶段分层抽样在成都市社区中抽取652名老人进行研究,使用自行设计的身心保健问卷采集数据,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线性回归进行推断分析.结果 参加社区活动的老人躯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状况均优于未参加社区活动的老人,参加社区活动频率越高对躯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促进效果越强.结论 参加社区活动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促进.

    作者:黄婵;冉伶;薛愚愚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CD41a、CD42b、CRP、LDL-C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 研究CD41a、CD42b、CRP、LDL-C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表达.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在吉林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0例急性期ACI患者作为脑梗死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两组各观察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脑梗死组患者发病<72小时、7d所测在血小板表面表达的CD42b降低,CD41a、C反应蛋白、LDL-C升高.结论 CD42b、CRP、LDL-C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表达升高,可能与阿司匹林抵抗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吴娜;罗微;李艳萍;张宇;王杰;刘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学龄前儿童家长对包茎干预措施的认识的调查与分析

    儿童包茎是指儿童由于包皮口狭小,或包皮内板与阴茎头存在粘连,使包皮不能上翻露出尿道口和阴茎头.一般男童出生后都存在包茎,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包茎逐渐好转[1].学龄前儿童(3-6岁)包茎是儿童常见疾病.对于学龄前儿童包茎应该如何干预治疗学术上尚存在争议,宋晓庆[2]认为学龄前儿童包茎应该积极行包皮环切.

    作者:丁旭锋;郑华平;史卿菁;吴媛媛;钱婷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规范“八征”救治程序对危重患者救治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目的 探讨对危重症患者实施“八征”规范化检查效果评价.方法 将2011年8月至2016年4月我院抢救的450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意识、皮肤粘膜、瞳孔、尿量生命“八征”异常的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225)与观察组(n =225),分别采用常规急救方法与“八征”规范化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急救满意度等指标有无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急救过程中心脏骤停、休克、心律失常、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意识改变及总发生率分别为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急救满意度分别为86.7%和97.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急救前后精力、疼痛及情绪反应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危重症患者实施“八征”规范化检查可提高患者疗效及患者急救满意度.

    作者:钟凤新;雷振东;江爱莲;顾伟娟;程海燕;张碧霞;黄丽央;陈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应用软聚硅酮泡沫敷料预防创伤后危重病人发生压疮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研讨软聚硅酮泡沫敷料预防创伤后危重病人发生压疮的随机对照组临床研究状况.方法 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创伤后危重患者中,抽取122例患者纳入到讨论范围中,122例患者再次依据入院顺序分两组,对照组61例,研究组6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性预防压疮护理,研究组接受采用软聚硅酮泡沫敷料预防压疮护理,将两组护理结果纳入到对比讨论中.结果 研究组压疮发生率为6.56%比对照组16.39%要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不良反应4.92%比对照组13.11%要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可在预防创伤后危重患者出现压疮疾病上采用软聚硅酮泡沫敷料进行护理,此方式效果明显,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史黎;张慧;张晶晶;姜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重度新生儿窒息2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临床资料,探讨各种因素与重度窒息的关系.结果 孕妇妊娠期患妊娠特有疾病并早产(61.9%)是导致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常见原因.结论 对高危孕妇进行专项系统早期管理,进行有效的干预,及早发现和治疗妊娠合并症,减少早产,可降低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发生率.

    作者:姜敏菊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一对一导乐镇痛全程陪伴分娩943例来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一对一导乐镇痛全程陪伴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 是选取2015年1月1日-2016年4月30日在我院产科943例产妇(观察组),采用导乐师一对一导乐镇痛全程陪伴分娩,与同期9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接产方式,由助产士按要求轮班对产程进行观察处理的产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孕产妇各产程、总产程时间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剖宫产率为6.8%,对照组剖功率为37.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P<0.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镇痛效果和满意度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黄娜;彭宁福;杨林丽;班君秀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体外受精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与仅多囊卵巢不孕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体外受精治疗用于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和仅多囊卵巢(PCO)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70例不孕患者,分为PCOS组、PCO组和对照组,观察三组患者采用体外受精治疗的效果.结果 三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COS组的自然流产率为19.57%,PCO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12%和6.98%,PCOS组的自然流产率明显高于PCO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PCOS患者采用体外受精治疗,能够获得与PCO和对照组相当的临床妊娠率,但PCOS患者的自然流产率相对更高.

    作者:李旭丽;张燕;姚海蓉;包俊华;郝苗苗;李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关于中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几点思考

    当前,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进程的有序推进,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一直倍受社会公众的关注.中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是该专业教学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野外实习的方式,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本文将简要分析,中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进一步提高中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教学成效.

    作者:刘聪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渐进式岗前培训对新人职护士临床实践能力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究渐进式岗前培训对新入职护士临床实践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与2013年新入职护士为对照组,2014年与2015年新入职护士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岗前培训,观察组实施渐进式岗前培训.并对其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等方面的临床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考核.结果 观察组实施渐进式岗前培训,新入职护士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明显提升临床应急能力;增强护患沟通能力,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由于新入职护士进入临床后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并保证护理质量.结论 渐进式规范化岗前培训对新入职护士快速提升临床技能的应用优势明显,可以培育出综合素质较高的护理人才,为新入职护士尽快适应临床护士角色、独立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王艳艳;高小凤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医师血管外科手术技能规范化培训模式分析

    目前随着人群对医疗质量追求的提高,人群对血管外科的医疗需求逐年增加,血管外科属普通外科范畴的分支学科,对手术基本技能、医生专业知识、素养、临床决策要求高[1].2010年卫生部发布《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医院建立医学专业毕业生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完善我国血管外科住院医师培训制度,推动血管外科持续发展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拟通过整理我国与发达国家血管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差异,为医学人才建设提供经验.

    作者:彭程;周智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论赤芍的开发价值以及栽培技术

    随着现代中、西医对赤芍研究的不断深入,赤芍的药用价值逐渐被发掘,市场上赤芍需求量急剧上升,仅凭野生赤芍产量难以满足人们需求.赤芍供应短缺问题的存在让赤芍具备了较高的经济价值,因此做好赤芍的栽培工作是既能缓解目前市场赤芍短缺的现状,又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郭景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临床护理带教如何应对学习倦怠护生的思考与实践

    目的 通过对职业院校护理学专业学生学习倦怠的调查研究,帮助护生摆脱学习倦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实习的142名护士,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调查问卷实施调查,后总结分析.结果 证实了职业院校护理学专业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突出性、严重性.结论 护理教育者应根据护理学专业中专生的特点,适时采取措施,增强护生的专业学习能力,进而减轻学生的学习倦怠.

    作者:乌楞和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临床医学系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分析

    近年来,临床医学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做出巨大的贡献.本文中主要对临床医学系口腔颌面外科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目前临床医学系口腔颌面外科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终提出了解决临床医学系口腔颌面外科教学的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将临床医学系口腔颌面外科教学进行全面的改善,提高临床医学系口腔颌面外科教学水平,进而提高临床医学的治疗水平,促进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

    作者:张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小儿外科实习带教经验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分析小儿外科临床实习带教经验.方法 将来我院小儿外科实习的120名本科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头讲解的授课模式同时以多媒体教学加以辅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情感关怀并采用思维导图模式.通过教师评价和操作技能考试比较两组实习生的带教结果.结果 观察组教师评价及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外科实习带教过程中增加对实习生的情感关怀并采用思维导图可以明显提高带教质量,取得更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李宁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微课”与“翻转课堂”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的初步探析

    “翻转课堂”学习模式是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产生的,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集合了新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微课教学是以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中,实现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生物化学特点,探讨“微课”与“翻转课堂”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旨在为我国生物化学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刘欣杨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教学生物显微镜油镜使用前、后整个过程中有关问题探究

    教学生物显微镜油镜使用前、后整个过程中,一直存在许多问题,困扰着实验教学,影响教学质量,笔者多年来对“关于显微镜油镜头介质油的选择”、“二甲苯去油”,“镜头霉变的防治”有关问题,呼吁权威机构编制全国“生物显微镜油镜操作规范”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究.

    作者:翦卫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OSCE模式在高职高专护生临床能力考评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OSCE模式在高职高专护生临床能力考评中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对我校高职高专护生100名护生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分析,实验组50名采用OSCE模式教学,对照组50名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 实验组平均成绩为82.35±4.5分,对照组平均成绩80.52±5.5分.结论 诸多实践证明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能较好的全面评价学生的临床能力和综合素质.可以促进高职高专护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可在护理考核和教学中进一步应用.

    作者:王秀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究酶解法提取丹酚酸佳工艺

    丹参主要成份为丹酚酸B,纤维素是丹参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胞内丹酚酸B等大分子溶出的主要屏障,利用纤维素酶酶解细胞壁,有利于胞内成分溶出.本文选用纤维素酶,通过正交设计试验,考察酶解法提取丹参中丹酚酸B的佳工艺条件,为丹参提取工艺的确定提供试验依据.

    作者:岳显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不同生长环境对赤芍种子萌发和活性影响分析

    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使得我国各项事业都有很大进展,各种作物的产量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人们对各种作物的需求不断增加,其中,赤芍在很多领域内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其进行培植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赤芍的种子萌发与活性对环境有很大要求,不同的环境对其有不同的影响,只有在合适的环境中,赤芍的种子萌发与活性才会随温度增加而不断加快.本文主要根据一些实验,得出关于不同生长环境对赤芍种子萌发与活性的影响的数据,然后按照这些数据对赤芍佳生长环境进行分析,以便为赤芍的种植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杨立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正常人群与糖尿病人群劳动强度与日需糖类脂类碳水化合物质量的通用公式初探

    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规定正常人群每日每千体重需要蛋白质1.16g、脂肪1g,假设,某人体重为W(千克),从事的劳动强度为X(千卡/千克),则可列出该人一日需求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总量公式为:Y=1.16W+1W+(X-14.14)W/4.Y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之和,1.16W为一日需要蛋白质的质量,1W为一日需要脂肪的质量,(X-14.14)W/为一日需要碳水化合物的质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质量均为克.此公式为正常人群和糖尿病人群一日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需求综合公式,该公式为临床大夫、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在给正常人群,糖尿病人群进行膳食指导上提供了数学公式,把利用此公式算出的结果进行再进行换算,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膳食指导.

    作者:于志坚;刘海燕;于鹏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ICU患者疼痛护理的教育与实践进展

    疼痛是除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特征以外的第五生命特征,ICU患者普遍存在疼痛,疼痛是患者病情危重时产生不良记忆的主要原因,护理人员的护理决策与疼痛治疗会严重影响护理效果.ICU患者由于病情危重,部分ICU护理人员护理实践还不能达到临床实际需求.为了能够提高ICU患者疼痛护理质量,本文对ICU患者疼痛护理教育与实践进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作者:吴慧玲;孙蕾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护生临床实习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探讨

    临床实习是一个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不可缺少的环节.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病人及家属法律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患者要求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和治疗权利保障.护生作为一个在医院临床中存在的特殊群体,在给患者护理时,有增加患者疼痛的几率,使得医患关系的紧张.本文对护生实习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早日形成医院、护生及患者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对工作中减少或避免护理纠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韦铃;董力;罗雅丹;李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随着护理事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社会对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的人文素质要求已上升到和专业素质要求平衡的地位,但在护理实践中护生表现出来的人文能力仍显得不足.本文对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回顾,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总结改进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提高我国护生综合素质水平,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作者:金雪英;李香玉;刘艳慧;韩吉淑;齐海峰;于雪景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红茶菌的抗菌作用、抗菌成分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红茶菌是在我国民间广为流行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保健功能性饮料,为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证明红茶菌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并且有抗衰老、美容、减肥、防癌等作用.

    作者:胡顺康;梁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PBL+CBL教学模式在针灸临床学习中的应用

    随着针灸学的不断发展逐步同世界接轨,针灸临床教学方式与内容也在不断的发展、规范、完善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对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从经验型的教学向规范化、实用化转变.针灸临床教学中引入PBL模式,在其基础上,针对针灸课临床教学独特性,将问题式教学与临床实习相结合,结合了另一种符合针灸临床教学特点的、以病例为基础学习的案例式教学法一CBL模式.我们结合针灸临床课特点及教师、学生的具体情况,将PBL和CBL不断渗透、结合,应用到针灸临床课教学中,现将其方法论述如下:

    作者:杨丹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保证和改进

    本文主要对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进行探讨,详细分析现有临床微生物检验方面存在的技术不足问题和方法的不合理性问题,并对如何保证和改善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进行探讨,以便对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常艳业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妇产科阴道检查器械污染及消毒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阴道检查器械的污染情况,并对消毒方法进行效果比较.方法 对器械进行取样及微生物培养,并通过碘酒、高温蒸汽、紫外法进行消毒,分析比较结果.结果 镊子、阴道拉钩、窥阴器、扩宫棒、刮勺的含菌率为100%,均呈HBsAg阳性,高温蒸汽消毒效果好.结论 阴道检查器械污染严重,高温消毒效果理想.

    作者:朱晓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手机软件支持医患沟通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我科开发一种帮助医患沟通的手机软件系统,通过患方调查评估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问卷调查2016年4月至同年7月系统运行期间住院的全部患方.结果 调查显示男性、受高等教育、城镇生活和有使用经验的患方更倾向使用公众号.用户组对医患沟通和信息化途径更加认可,主要关注诊疗和住院方面的指导信息.而非用户组拒绝使用的因素比较复多.结论 手机软件系统可以支持医患沟通,但有效推广还需要积极宣传、引导和耐心等待患方接受意识的逐步提高.

    作者:夏东亮;张丽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集中管理硬式腔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 探索硬式腔镜集中由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处理模式,提高腔镜器械清洗消毒的环节质量,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 回顾2012年-2014年腔镜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运用品管圈的方法,改进和完善2015年的工作.结果 集中管理后保证了清洗质量,每月随机抽取清洗、消毒、灭菌后的腔镜器械生物监测合格率为100%,全程所需的时间缩短为两小时.结论 集中管理有利于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病人安全,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作者:刘艳;叶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的职能分工及优化策略分析

    随着近几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与农村建设也逐渐加快.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是农村基础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的事务划分不明确,从而导致其职能分工存在较大问题,使得其工作开展受到阻碍.面对该种状况,需要明确其分工,并针对其职能实施提出对应的优化措施,以推动我国农村基础管理与建设.

    作者:丁自军;余小冰;管菜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浅谈水质检验过程管理及控制

    在科技和经济发展如此快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在造就更为先进的文明的进程中对水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同时对水资源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要保证生活用水以及生产用水质量的前提下,对水质地检验需要严格地控制过程,本文正是探究了水质检验的过程管理,以期达到检验结果公正、科学、可靠和准确.

    作者:韩淑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