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持续按压宫底法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

张爱红

关键词:持续按压宫底,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持续按压宫底法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持续按压宫底是在患者体外进行,术者只需从腹部持续按压患者宫底,单手即可进行.由于操作难度小,可以不间断持续按压30min甚至更长,直到出血完全控制.结果 单手持续按压宫底疗法,患者只需自然平躺,即可完成操作,因此,患者的舒适度大大提高.结论 此方法易于操作,患者痛苦指数低、止血效果好,是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持续按压宫底法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持续按压宫底法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持续按压宫底是在患者体外进行,术者只需从腹部持续按压患者宫底,单手即可进行.由于操作难度小,可以不间断持续按压30min甚至更长,直到出血完全控制.结果 单手持续按压宫底疗法,患者只需自然平躺,即可完成操作,因此,患者的舒适度大大提高.结论 此方法易于操作,患者痛苦指数低、止血效果好,是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爱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如何提高护士工作幸福感

    护士的工作幸福感直接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针对多数临床护士幸福指数不高的现状,从找准自身定位,正确认识护理工作的本质,保护合法权益,实现自我与社会价值几个方面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作者:傅维琴;刘佳;梁文卿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马兜铃酸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虫草菌粉对其调理作用的观察

    目的 观察马兜铃酸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虫草菌粉是否对其有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马兜铃酸组(n=6)、虫草组(n =6).第12周末处死大鼠,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 、B细胞(CD45RA+)及NK细胞(CD161a1+)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计算CD4 +/CD8+比例.ELISA法测定外周血血清中IgG,IgM含量.结果 马克铃酸组及虫草组的CD4+、CD8+T细胞及NK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值较对照组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4 +/CD8+比值马兜铃酸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虫草组较马兜铃酸组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马兜铃酸组外周B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血清IgG、IgM含量显著降低(p<0.05,p <0.01),与马兜铃酸组比较,虫草组外周B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血清IgG、IgM含量显著升高(p <0.05,p <0.01).结论 马兜铃酸可致大鼠T细胞亚群功能紊乱及体液免疫功能低下,而虫草菌粉对其有一定的免疫调理作用.

    作者:高玉梅;王艳艳;刘国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观察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究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60例,根据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患者拉莫三嗪单独治疗,观察组给予拉莫三嗪与丙戊酸联合用药治疗,每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40%、60%,均低于观察组的6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病患者拉莫三嗪单药或联合丙戊酸治疗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两者联用疗效更显著,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症状.

    作者:李通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肠内营养联合生长抑素对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免疫反应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目的 总结分析肠内营养联合生长抑素对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免疫反应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90例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所有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同时采用肠内营养,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免疫反应及肠屏障功能.结果 在治疗结束后的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DAO以及D-乳酸、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白介素-1等指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肠内营养联合生长抑素能够对肠屏障功能发挥保护作用,减少患者的免疫反应,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纳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声带息肉术后嗓音训练配合中医针药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声带息肉术后嗓音训练配合中医针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来我院耳鼻科接受声带息肉术的住院患者随机性抽取25例,并根据自愿的原则,使其分别位于不同的小组进行治疗,实验组为15例,采取嗓音训练联合中医针药进行治疗,对照组为10例,采取常规的嗓音训练进行治疗,对比其两组处理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比较得知,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80.00%(8/10),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93.33%(14/15),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上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声带息肉术后嗓音训练配合中医针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大力的推广.

    作者:李爱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心理护理在红皮病型银屑病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使用心理护理应用于红皮病型银屑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红皮病型银属病患者2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观察组病人使用心理护理,对照组病人则没有实施心理护理,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通过心理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病人对护理的满意率达到了98%,优于对照组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心理护理应用于红皮病型银屑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张一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针灸推拿为主的非药物综合方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究针灸推拿为主的非药物综合方案在治疗颈椎病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针灸科自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间收治的120例颈椎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半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包括牵引、TDP治疗及中药热敷等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推拿治疗,且以针灸推拿为主要治疗措施,以10天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2天,治疗4个疗程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8.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两组患者的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推拿为主的非药物综合方案治疗颈椎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印宏琴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深度水解蛋白奶及益生菌喂养60例早产儿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早产儿运用深度水解蛋白奶及益生菌喂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早产儿6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人.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奶喂养,观察组给予深度水解蛋白奶及益生菌喂养.7天后,观察两组早产儿发育生长情况、吃奶量、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治疗时间.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比对照组生长发育快;观察组每日吃奶量多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7%,对照组为2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早产儿住院治疗时间为(15±1.5)天,观察组为(10±1.7)天,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运用深度水解蛋白奶及益生菌喂养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配方奶喂养,有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提高抵抗力.

    作者:刘英战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术式治疗阑尾炎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术式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术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现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加以对比.结果 观察组术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其操作简单、安全,更加符合临床医疗与患者的实际需求,值得临床加以推广.

    作者:宋宗民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药毒性药物用药安全性问题的探讨

    目的 探讨与分析中药毒性药物用药的安全性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5年10月期间需要使用生半夏药材的患者56例,采用双色球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直接予以生半夏及相关药材,煎服一个疗程;观察组患者根据年龄大小,予以不同剂量生半夏药材,用药中期进行一次口腔及消化道检查.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一次口腔及消化道检查,对各组存在口腔及消化道病症的患者进行记录;再根据患者满意度评价表对比患者总满意率.结果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口腔及消化道的损害较对照组小,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中药毒性药物,要充分考虑其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影响,以及患者自身身体状况,这样才能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作者:陈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观察中药联合中医食疗法治疗瘀血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中药联合中医食疗法治疗瘀血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就诊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淤血型胃溃疡患者72例的病历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6例患者,单纯采取中医药治疗,观察组36例患者,采取中药联合中医食疗法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胃镜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淤血型胃溃疡患者采取中药联合中医食疗法治疗的疗效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杨景福;田玉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药水试组临床鉴定的准确性及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中药水试组临床鉴定的准确性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6年10月我所抽样的11种中草药进行鉴定研究.分别采用水试法和传统方法对11种中草药进行鉴定.记录分析两种方法鉴定的准确率、1h鉴定中药种类占比、鉴定时间及鉴定成本.结果 两组方法对药物鉴定的准确率(90.91% vs 100.00%)无显著性差异(P>0.05);水试组1h鉴定中药种类占比(63 64%)明显高于对照组(18.18%),两种方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7009,P =0.0301).水试组的鉴定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鉴定成本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水试法在中草药临床鉴定中的准确性好,鉴定的效率高,成本低,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杨剑启;王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腕带识别标识在急诊科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腕带标识在急诊科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急诊科病人8503例使用腕带标识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增加了查对依据,方便了查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让患者和家属增加了安全感,增进了医患诚信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结论 腕带识别标识可提高医护人员对病人识别的准确性,有效的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杜绝了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了医疗安全.

    作者:郭洪萍;黄健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浅谈临床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目的 通过医患双方进行分析,查找临床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方法 从增强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结果 加强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学习,提高防范意识,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护理行为,认真落实核心制度.结论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等方面探讨防范护理纠纷发生的有效措施.

    作者:杨松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浅谈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4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匀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实验数据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结论 对肝硬化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深刻意义.

    作者:邱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文选择了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所收治的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60例,依据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将其划分为3组,分别为Ⅰ组、11组、Ⅲ组,其中Ⅰ组为伤后0-3天开展手术,Ⅱ组为伤后4-7天开展手术,Ⅲ组为伤后7天之后开展手术,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神经恢复程度.结果 Ⅰ组、Ⅱ组神经功能与术前相比明显恢复,并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Ⅲ组神经功能与手术前相比没有明显差异;Ⅰ组、Ⅱ组术后神经功能明显优于Ⅲ组,且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Ⅰ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Ⅱ组.结论 对于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来说,伤后开展手术的时间越早,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越好,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尽早为其开展手术治疗非常的必要.

    作者:靳艳斌;赵斌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研究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血清中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研究对象共124例,均为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心脏科住院的患者.高血压患者共64例,其中单纯高血压者32例,伴左室肥厚32例,另选60例健康者作正常对照,其性别、年龄、体重与其相匹配.全部入选者均无心、脑、肾功能障碍,无继发性高血压,无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受试者均测血压、身高及体重,并进行生化检查,利用ELISA法检测脂联素(APN)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血清中的水平.心超测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和舒张末期内径(LVEDD),根据Devereux公式计算左室重量(LVM)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并对其统计学分析,并设定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①单纯高血压(EH)组和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组患者血清中的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EH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LVH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EH组和LVH组患者血清中hs-CRP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EH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低于LVH组(P<0.05).结论 ①高血压患者APN水平与左心室肥厚程度负相关.②高血压患者hs-CRP水平与左心室肥厚程度呈正相关.③APN和hs-CRP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关系密切,血清APN、hs-CRP水平与高血压及高血压左室肥厚有相关性[1].

    作者:王叶宝;王如珠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讨心理护理在尿毒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尿毒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5年1月1日到2016年3月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尿毒症治疗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结果 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在尿毒症护理中的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情发展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68例,其中重症肺炎37例和非重症肺炎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及生存情况.结果 重症肺炎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非重症肺炎组(P<0.05),且重症肺炎组的存活人数少于非重症肺炎组,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 05).结论 血清PCT水平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检测血清PCT水平有助于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及预后进行准确判断.

    作者:金晓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