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义腹腔镜微创术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贾建华

关键词:直肠癌, 腹腔镜微创术, 老年, 疗效
摘要:目的 浅义腹腔镜微创术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并已确诊的老年直肠癌患者10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为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给予腹腔镜微创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的意义;实验组术中的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以及住院的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数据的比较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 腹腔镜微创术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患者手术的时间,促进患者尽早恢复,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整体性护理在老年慢性胃炎治疗应用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整体性护理在老年慢性胃炎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确诊的慢性胃炎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整体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8%,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体性护理技术应用于临床明显提高了治愈率,减轻了老年患者的病痛,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新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老年后循环缺血154例脑血管造影分析及研究

    目的 对脑血管造影技术应用至后循环缺血老年患者中的价值进行观察.方法 于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后循环缺血患者中抽选154例进行研究,以脑血管造影技术进行检查,并观察其造影结果.结果 检查发现循环血管异常120例(77.9%),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共49例,血管异常率73.1%.此外后循环脑梗死71例,血管异常率81.6%,(P>0.05).结论 选择脑血管造影技术对循环缺血老年患者进行检查,不仅能使机体脑血管组织分支充分显示,还能显示出其爆血管组织的血流方向,可为后期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李永生;周彦兵;冯英;古丽松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老年胃肠手术切口感染的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 对老年胃肠手术切口感染的护理干预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9月收治的298例老年胃肠手术患者,对所有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1.41%.结论 切口感染是老年胃肠手术患者在术后常发生的一种并发症,必须要对患者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来控制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香莲;赵佳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地佐辛预防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地佐辛预防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疗效,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给予地佐辛注射,对照组给予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然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于拔管时间和全麻清醒时间两组无明显的差异,但平均动脉压、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拔管时的心率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 地佐辛能有效地降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机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兆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0名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彩超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 100名患者中,进行检查的静脉数量94条,将此次测验中的DSA检查结果作为诊断的标准,其临床的诊断符合率是94% (94/100).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方便快捷,并且能够重复地进行,在临床上具有推广的价值.

    作者:顾学阁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浅谈肝病的饮食护理

    肝病患者除了药物治疗、精神治疗以及休息运动结合治疗等治疗方法之外,还可以采用饮食护理.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可见饮食护理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过去常认为肝病患者需要加强营养摄入,因此大多肝病患者饮食以高脂肪、高维生素以及高糖食物为主,但是现代研究表明,这样的高营养饮食会增加肝病患者脂肪肝的发生率,因此指导患者掌握饮食的相关知识,增强患者对合理饮食重要性的认知度,使患者自觉遵从合理饮食原则,合理进行饮食搭配,是临床肝病患者饮食护理的关键.

    作者:赵娟;王铁英;隋建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慢性支气管哮喘经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哮喘的患者中选取136例进行研究,并根据其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经西医治疗)和观察组(68例,经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 ①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3%,组间差异显著(P<0.05).②观察组的IgA、IgG和IgM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程燕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渐进式岗前培训对新人职护士临床实践能力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究渐进式岗前培训对新入职护士临床实践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与2013年新入职护士为对照组,2014年与2015年新入职护士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岗前培训,观察组实施渐进式岗前培训.并对其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等方面的临床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考核.结果 观察组实施渐进式岗前培训,新入职护士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明显提升临床应急能力;增强护患沟通能力,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由于新入职护士进入临床后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并保证护理质量.结论 渐进式规范化岗前培训对新入职护士快速提升临床技能的应用优势明显,可以培育出综合素质较高的护理人才,为新入职护士尽快适应临床护士角色、独立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王艳艳;高小凤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丹参多酚酸盐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缺血心电图改善情况分析.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100mg+ 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00ml,静滴,1次/日,连续治疗14天,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常规缺血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69.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64.2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可明显缓解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使缺血心电图明显改善,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彩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细菌耐药性

    目的 讨论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细菌耐药性.方法 以我院在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患者的痰液、血液等作为标本,利用双纸片法、酶抑制剂以及酶抑制剂增强纸片扩散法与三代头孢菌素低抑菌浓度(MIC)测定法、E-试验;Kirby-Bauer(KB)法联合,进行ESBLs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的测定.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为24.27%,大肠杆菌中为26.67%;以上菌群中产ESBLs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等多位耐药,对亚安培南耐药株比较少.结论 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对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以及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中重要因素,所以在实际的试验中应该重视ESBLs产生菌的检测和药物敏感性.

    作者:崔殿学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治疗

    目的 总结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骨科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实施康复治疗.随访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优良率为93.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对改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有重要意义.

    作者:甘志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医分期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

    目的 总结中医分期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筛选2014年11月-2015年11月于我院救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72例,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n=38例,以中医分期辨证展开救治);对照组(n=32例,以常规西医展开救治),对两组有效性进行对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37%、左室射血分数(60.2±12.6)分优于常规组76.47%、(50.7±10.4)分(P<0.05).结论 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对其施以中医分期辩证治疗,有助于提升其临床有效性.

    作者:闫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讨老年心房颤动高危患者抗凝治疗的药物选择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对老年高危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治疗所需抗凝药物选择及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的方法.方法 抽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来我院治疗的老年高危心房颤动患者200例,随机平均分为4组,A组患者治疗采取给予负荷剂量华法林,B组治疗方法为给予不同剂量华法林,C组单独给予阿司匹林治疗,D组给予华法林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随访1年比较四组患者的脑卒中(缺血性)发生率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4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分别为10%、8%、10%、6%,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26%、20%、22%、16%.结论 华法林和阿司匹林联合抗凝可以显著降低老年心房颤动高危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合理控制华法林使用剂量,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莫日根;徐海全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强化饮食护理干预在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对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展开强化饮食护理,并评估护理干预预防及减少营养不良出现率的作用情况.方法 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入本院需行长期性血液透析的79例患者,依照调研活动需求将其划分作实验、参照两组,实验组41例施行基础护理+强化饮食干预,参照组38例仅施行基础性的相应护理,评比两组实施护理以后营养不良病例的占比率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血磷、钙磷乘积、血清总蛋白值、血清白蛋白值等优越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总计3例出现营养不良,占比7.32%;参照组总计10例出现营养不良,占比26.32%.评比看出,实验组优越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 饮食强化干预运用于长期性血透患者医护服务操作当中,可调节钙磷代谢及机体蛋白质状况,并降低营养不良的出现几率.

    作者:邹璨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比较分析二维超声和四维超声在产科检查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四维超声在产科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产科收治的4000例行产检的孕妇进行研究,收治时间为2013年1月-2016年4月.所有孕妇均接受二维超声、四维超声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胎儿畸形(包括心脏异常、唇腭裂、四肢畸形、开放性脊柱裂)检出情况.结果 ①联合检查结果:在4000例孕妇中,胎儿的心脏异常、唇腭裂、开放性脊柱裂、四肢畸形检出例微分别为13例、12例、9例、7例.②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以及单纯二维超声检查在心脏异常、唇腭裂、开放性脊柱裂、四肢畸形,经统计软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二维超声相比,采用两者联合检查的胎儿畸形检出效果更好,能够被应用于产前检查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春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四维彩超对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索四维彩超对胎儿畸形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0例产前体检孕妇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所有产妇进行四维彩超检查,经相关诊断发现,50例确诊为胎儿畸形,分析四维彩超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四维彩超对头面部畸形诊断正确率为100.00%,对脊柱畸形诊断正确率为90.00%,对四肢畸形诊断正确率为100.00%,对颈部畸形诊断正确率为100.00%,对胸部畸形诊断正确率为100.00%,对腹部畸形诊断正确率为100.00%,对其他畸形诊断正确率为100.00%,其和确诊结果无差异性(P<0.05),其诊断正确率为98.00%;同时四维彩超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8.00%、99.79%、2.00%、0 21%.结论 四维彩超在胎儿畸形诊断中效果显著.

    作者:孟金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讨NPT在小剂量他达拉非治疗糖尿病性ED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在选择小剂量他达拉非对糖尿病性ED(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NPT(夜间勃起功能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07月-2016年07月收治的糖尿病性ED患者72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35例以及对照组37例.治疗前两组均进行IIEF5评分,治疗后两组均行IIEF5评分,观察组进行NPT评估.结果 治疗前,在IIEF5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在IIEF-5评分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糖尿病性ED患者之间的无显著差异(P>0.05),针对两组患者实施NPT判断后,观察组患者显效15例(42.86%),有效14例(40.00%),无效6例(17.14%),总有效率为82.86%;对照组患者显效9例(24.32%),有效13例(35.14%),无效15例(40.54%),总有效率为59.46%;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明显.结论 阴茎夜间胀大实验(NPT)在小剂量他达拉非治疗糖尿病性ED中客观、定量评估勃起情况与IIEF5评分相比较更加真实、有效.

    作者:李志超;刘旸;辜振刚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乳腺超声在妇女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目的 探究乳腺超声在妇女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4年7月到2016年3月间接收的3000名妇女体检者,征得患者同意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以及乳腺超声检查,后分析经超声检查出的乳腺疾病,观察其应用价值.结果 3000名体检者中有900名存在相关的乳腺疾病,检出率为30%.其中检出的乳腺疾病主要包括乳腺增生、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肿、单纯性乳管扩张等,而其中乳腺增生占比高,高达59.78%.结论 乳腺超声在妇女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良好,通过扫描和自身具备的高分辨率优势,可以对患者疾病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为临床及时介入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能够帮助患者监测自身健康情况,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因而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任峻峰;陈武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综合护理在胰岛素泵治疗中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胰岛素泵治疗中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5例中老年糖尿病病人进行研究,将这5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7例,观察组2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所需天数、患者依从性及皮肤感染率分别为5.2±1.8d、96.4%(27/28)及0,对照组分别为8.7±2.1d、77.8% (21/27)及14.8% (4/27),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明显缩短血糖达标所需天数,有效减少皮肤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依从性,在临床上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作者:傅士靖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品管圈活动在缩短晚间护理人员交接班时间中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缩短晚间护理人员交接班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缩短晚间护理人员交接班时间为主题,分析晚间护理人员交接班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导致交接班时间长的原因,确定目标,制订并实施对策.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晚间护理人员交接班时问明显缩短,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活动前.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缩短了晚间护理人员交接班时间,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提高了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李小燕 刊期: 2016年第27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