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强化饮食护理干预在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中的价值分析

邹璨

关键词:血液透析, 护理工作, 饮食干预, 营养不良, 效果
摘要:目的 对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展开强化饮食护理,并评估护理干预预防及减少营养不良出现率的作用情况.方法 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入本院需行长期性血液透析的79例患者,依照调研活动需求将其划分作实验、参照两组,实验组41例施行基础护理+强化饮食干预,参照组38例仅施行基础性的相应护理,评比两组实施护理以后营养不良病例的占比率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血磷、钙磷乘积、血清总蛋白值、血清白蛋白值等优越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总计3例出现营养不良,占比7.32%;参照组总计10例出现营养不良,占比26.32%.评比看出,实验组优越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 饮食强化干预运用于长期性血透患者医护服务操作当中,可调节钙磷代谢及机体蛋白质状况,并降低营养不良的出现几率.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肺炎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患有肺炎的新生儿130例,将其按照数字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4%,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肺炎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后疗效显著,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冯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清Hcy、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为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防治提供借鉴.方法 以2014年1月-2016年3月,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收治的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完成研究患者中,出现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74例,纳入病例组,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15例,纳入对照组,前瞻性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入院后,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入院后、卒中后90日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进行因素分析.结果 计数资料单因素显示,病例组吸烟率、进展性卒中、卒中后抑郁比重高于对照组,病例组与对照组年龄、入院时TC、CRP、NIHSS、Hcy与卒中后90日CRP、NIHSS、Hcy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 显示,吸烟[OR=3.152,95% CI(1.842-11.231)]、进展性卒中[OR =7.425,95% CI(1.874-8.466)]、卒中后抑郁[OR=1.472,95%CI(1.764-10.515)]、颈中动脉中重度狭窄[OR=1.561,95% CI(1.098-14.524)]、入院时NIHSS[OR=1.131,95%CI(1.551-1.762)]、卒中后90日Hcy水平[OR=1.314,95% CI(1.865-6.27)]成为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影响因素较多,其中卒中后Hcy、颈中动脉中重度狭窄起到独立作用,应特别关注此类患者,积极预防高Hcy血症.

    作者:谈波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点及意义分析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治时段在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依据不同类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将其分为腹膜型组71例、卵巢型40例、混合型169例,共3组,对比三组间的临床特点.结果 腹膜型内异症的发现率90.3%高于卵巢型组、混合型组,(P<0 05);此外,腹膜型组的痛经发生率为7.1%较卵巢型组、混合型组均较低,(P<0.05).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基础学说可能为经血逆流导致的内膜种植学说,而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可能是该病的前期病变表现.

    作者:马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声带息肉术后嗓音训练配合中医针药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声带息肉术后嗓音训练配合中医针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来我院耳鼻科接受声带息肉术的住院患者随机性抽取25例,并根据自愿的原则,使其分别位于不同的小组进行治疗,实验组为15例,采取嗓音训练联合中医针药进行治疗,对照组为10例,采取常规的嗓音训练进行治疗,对比其两组处理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比较得知,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80.00%(8/10),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93.33%(14/15),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上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声带息肉术后嗓音训练配合中医针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大力的推广.

    作者:李爱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80例,治疗组予基础治疗加中医综合疗法,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加西医常规疗法,2组观察疗程均为14天.结果 2组治疗后NIHSS评分、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中医综合疗法较西医常规疗法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改善中医证候等方面更有优势.

    作者:宗风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 本次主要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并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92例,根据患者就诊住院的顺序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为46例,常规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治疗组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7%,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98%,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改善程度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治疗高血压临床上应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降压效果明显,药效安全性高,因此值得推广.

    作者:遇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盆腔磁共振扫描检查与动态增强扫描对子宫颈癌的诊断和分期价值

    目的 探讨盆腔磁共振扫描检查与动态增强扫描对子宫颈癌的诊断和分期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子宫颈癌患者52例作对照研究,52例患者均采用盆腔MRI检查及动态增强扫描,将其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临床分期作对比,探讨其应用于子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MRI表现:其中不规则形肿块影36.54%、类圆形肿块影63.46%,矢状面在显示子宫颈癌对宫体、阴道侵犯方面效果显著,横断面是基本体位,在显示盆腔淋巴结及盆壁、宫旁是否出现转移和侵犯方面效果清晰;T2WI表现为高信号,T1WI表现为等信号,动态增强T1WI后,肿块出现程度不同的强化;MRI分期准确率88.46%,诊断敏感度高达100%.结论 子宫颈癌应用盆腔MRI检查及动态增强扫描,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田毅;杨国强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比较七氟烷吸入麻醉与静脉麻醉在小儿普外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在保留患儿自主呼吸的前提下,比较七氟烷吸入麻醉与静脉麻醉的不同.方法 选择2016年1月-11月在我院需要全身麻醉的小儿普外科手术患儿,择期手术60例,手术类型为腹股沟疝、精索鞘膜积液、等常见小儿普外科短小手术.随机分成二组,七氟烷吸入麻醉组(A组30例)和氯胺酮麻醉组(B组30例),比较两组的麻醉诱导时间、生命体征、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等.结果 七氟烷吸入麻醉组(A组)的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显著快于氯胺酮麻醉组(B组),(A组)患儿诱导期的心动过速、苏醒期的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是新型的吸入麻醉药,诱导迅速,对循环抑制轻,苏醒快而安全,刺激小,可松弛气道平滑肌,能适用于小儿患者诱导.清醒后意识清楚,无氯胺酮复睡现象.七氟烷面罩吸入麻醉以其以上优点而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小儿,用于短小手术.

    作者:王明军;王蓉;赵勇东;陶永峰;周桂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60例急性胰腺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诊治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精心的综合护理,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均经过治疗和精心护理后全部恢复健康好转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 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能明显提高疗效、减少住院日,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娇;王元元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讨16排螺旋高分辨CT在肺部细微病变的诊断作用价值分析

    目的 讨论16排螺旋高分辨CT在肺部细微病变的诊断作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6年期间我院肺部细微病变患者200例,根据患者的检查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CT)与实验组(16排螺旋高分辨CT),每组各100例,对其不同检测手段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比得知,实验组的患者与对照组的患者在牵张性支气管扩张征、气腔状实变影、细网格状影、微结节影、线状影等表现对比,16层螺旋CT的检出率更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排螺旋高分辨CT在肺部细微病变的诊断作用价值明显,可使其诊出率得到明显的提高,对其病情的诊断有着积极的意义,从而为其病情的确诊提供相应的依据,对其治疗手段的确定也有着一定的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樊峻强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对脑动脉硬化症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研究取我院80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患者均于2015年1月份到2016年7月份入院治疗.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共40例;实验组同时采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共40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为95%(38/40),对照组为72.5% (29/40),实验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明显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在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患者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均下降,且实验组降幅比对照组大,组间数据差异明显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采用盐酸氟桂利嗪对脑动脉硬化症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液指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作者:周文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研究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阿奇霉素治疗.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儿静脉注射阿奇霉素.观察组患儿口服阿奇霉素.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结果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4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更低.对比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奇霉素在儿科疾病治疗中,很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给药的方式.研究表明,采取口服药物方式后,可以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率.与静脉注射相比,不良反应率更低.所以,在给药之前,医生应该对患儿的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定,建议选择口服药物方式.在此基础上,保证阿奇霉素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

    作者:谢景山;张秋生;纪秀照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84例脑梗塞急性期临床对照治疗研究

    目的 分析右旋糖酐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接诊的脑梗塞息性期患者84例1,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右旋糖酐和疏血通注射液,对两组的血液流变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液流变情况治疗前后变化也比对照组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右旋糖酐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可以有效的提高脑梗塞急性期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强;张小梦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个人量化考核结合小组评比对ICU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个人量化考核结合小组评比对ICU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制定量化考核细则及记分标准,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量化考核.每月末,以护理小组为单位,统计量化得分,进行小组评比,给予奖惩.比较实施个人量化考核结合小组评比前后的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家属对护士满意度.结果 实施个人量化考核结合小组评比后,ICU的护理质量,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显著低于实施前.结论 在ICU实施个人量化考核结合小组评比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王克娇;初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南华县2011-2015年乙肝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南华县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发病情况、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率变化的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资料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南华县报告乙肝420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年平均发病率为34.87/10万,15岁以下人群发病13例,占总发病率3.1%发病构成呈下降趋势,20-50岁组发病构成呈上升趋势,职业一般以农民为主.结论 南华县乙肝发病率呈先上升然后下降趋势,应规范乙肝报告管理办法,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开展健康教育,从而提高乙肝的预防控制力度.

    作者:褚勇;费建琼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留置PICC后的护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存在哪些问题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对我科重症监护室70例PICC留置患者详细观察和记录,关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疾病的特殊性及产生的相应问题,分析原因并总结经验给予相应对策.结果 由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特殊性对PICC置管后的管理及维护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总结经验给予相应对策有效解决了PICC置管后的管理及维护问题,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骈高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参芎葡萄糖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参芎葡萄糖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 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参芎葡萄糖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的观察组.结论 比较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临床治疗效果、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

    作者:石慧娟;郭惠;王玉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脐动脉血气分析和Apgar评分评估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探讨

    目的 研究脐动脉血气分析和Apgar评分评估新生儿窒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出生的2640例新生儿,所有新生儿均对其进行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及Apgar评分等,并依据新生儿的Apgar评分将其分为窒息新生儿(研究组30例)与正常新生儿(对照组2610例),观察对比两组的脐动脉血血气分析情况及脏器损害情况等.结果 所有新生儿通过检查分析后显示,组间脐动脉的pH值、PO2等对比,研究组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PCO2对比,研究组明显较高(p<0.05),而pH值低于7.2的新生儿发生脏器损害与窒息几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 新生儿采用脐动脉血气分析和Apgar评分对其窒息发生情况进行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宫晓玲;吴蕾;韩明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艾滋病患者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其SF-36评分的影响

    目的 对艾滋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其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抗病毒治疗医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艾滋病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实验组给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照组不给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比较两组SF-36评分的差异情况.结果 实验组PF、RP、BP、GH、VT、SF、RE、MH分别为(86.3±6.5)分、(52.3±3.7)分、(44.6±2.1)分、(54.3±3.9)分、(49.6±4.3)分、(55.3±1.2)分、(59.6±2.3)分、(71.6±2.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SF-36评分极具影响性,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王春梅;徐力力;陈谦;李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2015-2016年我院院内感染患者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的分析

    目的 对一年来本院院内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情况与药耐药性进行调查研究,用于加强对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的指导,遏制多重耐药菌的出观.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3月送检的院内感染标本的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估.结果 在77930份送检标本中分离出13976株非重复性的病原菌.在分离的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所占的比例高,为56.84%(7944/13976),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18.50%(2585/13976),真菌占12.80% (1790/13976),其他占11.86%(1657/13976).在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占18.15%(2537/13976)、铜绿假单胞菌占12.28%(1712/13976)和肺炎克雷伯菌占11.65% (1628/13976),其他占57.92%(2067/13976);在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7.28% (1018/13970),其他占11.21% (1567/13976);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12.80%)为主.此外,病原菌主要分布在ICU(21.59%)及呼吸内科(11.09%)的患者标本中.结论 掌握细菌感染的动态变迁规律,对其耐药性变化进行持续性监测,对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迟缓细菌的耐药率,抑制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均有着现实及深远的意义.

    作者:陈良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