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颌单颗前牙种植术后应用过渡义齿诱导牙龈成型一例

唐健

关键词:上颌单颗前牙种植术, 一例
摘要:目前,种植修复是临床上较为成熟的技术,因其舒适美观,不损伤邻牙,且接近自然牙咀嚼功能等而已成为牙缺失的常规修复方式之一.但是,种植术后种植体周围不可避免的出现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引起牙龈退缩,甚至出现“黑三角”,影响上颌前牙区美观.所以,种植术后利用过渡义齿诱导牙龈成型就尤为重要.作者在临床中对上颌前牙种植术后将金属树脂粘接桥及种植体支持临时冠联合应用作为过渡义齿诱导牙龈成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目的 讨论对妊娠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接收的7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患者.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分娩前、分娩后护理等部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评分24.7±5.3,对照组患者干预后得分为45.5±1.4: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收缩压为126.4±6.3、舒张压为81.1±3.3,对照组干预后收缩压为137.9±8.1、舒张压为94.2±6.8;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4.28%,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1.43%,两组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妊娠高血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有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治疗的效果,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基层医院中大力推广.

    作者:刘玉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体检中心护士发生针刺伤原因分析及安全管理措施

    目的 分析体检中心护士针刺伤的原因,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方法 对2013-2015年体检中心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护士的工作年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针刺伤的发生与护士操作规范、防范意识、环境因素、体检者配合和利器处理有关,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护管理措施.结论 严格执行规范操作、加强对年轻护士针刺伤的防护培训、加强重点时间段管理,以减少体检中心针刺伤的发生.

    作者:覃素娇;李夏珀;周丽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与研究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在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肿瘤科接受诊治并确诊为甲状腺癌的患者60例,按照患者以及家属的治疗意愿,将其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观察组为30例成员,应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为30例成员,采取常规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其总有效率与负面反应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6.67 (29/30),对照组临床疗效为86.67(26/30),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方面进行对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完成后,对照组患者以及观察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在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文祥;王广伟;胡森焱;张建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优质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5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患者共4867例.在护理安全、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三个方面对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在护理安全、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得到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根据人们对新医学护理模式的要求,在手术室中对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措施,明显提高了护理安全和质量,大大改善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故此护理措施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米利云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新生儿脑膜炎早期诊断治疗体系的建立

    目的 回顾性分析既往2011年-2014年,新生儿脑膜炎(new born meningitis,NBM)临床特征,尝试构建早期诊断治疗体系.方法 2011年-2014年,新生儿科共收治NBM104例,调取资料,描述性统计,对比痊愈与未获得痊愈者资料.结果 症状表现按照出现频次从高到低且发生率50%以上的症状分别为发热、惊厥、反应低下、肌张力上升、拒乳、原始反射减弱,人均出现症状表现(6.4±1.5)个;治愈72例,有并发54例次;痊愈组与对照组入院时与72h后RBC、WBC、LYC、PLT、CRP、ES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72h,对照组LYC、PLT、CRP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入院后,若伴有常见症状,需立即拟诊脑膜炎,进行详细的辅助检查,对于伴预后不良危险因素者,早期强化治疗.

    作者:陈鑫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欣母沛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欣母沛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7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7例产妇行常规治疗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37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欣母沛,观察两组产妇在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等临床指标上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观察组产妇产无产后出血发生,出血量也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5min、10min、20min及60min的宫缩强度明显强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欣母沛是一种强效的宫缩剂,能够有效预防产妇产后出血,控制出血量,效果显著,是预防产后出血较为理想的治疗药物之一.

    作者:李威威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卡托普利舌下含服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卡托普利舌下含服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90例急诊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舌下含服硝苯地平进行治疗,研究组舌下含服卡托普利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显效34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78%(8/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11% (23/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托普利舌下含服治疗高血压急症显效快,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何春;陈海燕;邓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目的 观察运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护理.结果 比较两组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指标,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干预,更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作者:刘继平;黄裕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急性颈髓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急性颈髓损伤,又称急性颈部脊髓损伤,主要是由于颈部脊髓在一定时间内遭受间接或直接暴力,导致颈髓结构或功能损伤[1].该病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损伤,常造成患者死亡或残疾,手术治疗风险大,难度高,围手术期没有良好的护理,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的发生[2].做好颈髓损伤的围术期护理可有效降低死亡率、致残率,避免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笔者所在医院于2010-01-2016-01对63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施行手术治疗,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左丽丽;张倩倩;袁伟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乳房良性病变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乳晕切口切除乳房良性病变的可行性及临床美容效果.方法 本组选取乳房良性病变患者85例143个病变进行环乳晕手术切除.结果 85例143个病变全部经乳晕切口顺利切除,35例55个病灶因无法触及,术前超声定位,术后血肿2例,乳头感觉异常11例.术后病理:乳腺纤维腺瘤52例,乳腺囊性增生症和乳腺腺病14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9例.患者对切口满意.结论 乳晕旁切口的选择对于手术治疗乳腺良性病变能达到治疗目的,术后切口瘢痕不明显,达到了一定的美容效果,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邓双南;李青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侧脑室前角穿刺外引流在治疗脑室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 脑室出血(包括原发脑室出血及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的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评价的分析.方法 对69例脑室出血病例采用脑室穿刺置管外引流治疗.结果 30天内死亡4例,1-3个月内因其他并发症死亡4例,3个月存活61例,病死率13.5%,按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存活61例,ADLⅠ级11例,ADLⅡ级19例,ADLⅢ级27例,ADLⅣ级3例,ADIⅤ级1例.结论 脑室穿刺置管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方法简单,救治及时迅速,疗效确切,病死率及致残率低.

    作者:胡军胜;季家璇;李万荣;宋建宁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临床药师参与1例肺部感染患者使用伏立康唑导致精神异常的治疗分析

    伏立康唑是第2代合成的三唑类抗真菌药,由辉瑞公司于1991年发明,FDA于2002年5月批准上市[1].其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效力强的特点,尤其对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疗效好,故美国感染协会从2008年起就将伏立康唑推荐为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目前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与其推广速度相伴的是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2].伏立康唑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视觉障碍、发热、恶心、皮疹等等,而临床上对于其精神异常的不良反应报道较少.本文就1例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患者在使用伏立康唑过程中出现精神异常进行分析,并提出临床药师的监护建议.

    作者:李俊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艾滋病患者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其SF-36评分的影响

    目的 对艾滋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其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抗病毒治疗医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艾滋病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实验组给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照组不给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比较两组SF-36评分的差异情况.结果 实验组PF、RP、BP、GH、VT、SF、RE、MH分别为(86.3±6.5)分、(52.3±3.7)分、(44.6±2.1)分、(54.3±3.9)分、(49.6±4.3)分、(55.3±1.2)分、(59.6±2.3)分、(71.6±2.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SF-36评分极具影响性,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王春梅;徐力力;陈谦;李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疾病管理

    目的 探讨疾病管理模式在起搏器植入患者的效果.方法 对60例起搏器置入患者进行疾病管理,统计患者术前、出院前、出院后一月、三月、六月的疾病知识、情绪状态、生活状态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患者出院前、出院后一月、三月、六月的疾病知识、情绪状态、生活状态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结论 疾病管理能让起搏器植入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可提高治疗配合度,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菲菲;董凌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小儿接种乙肝疫苗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接种乙肝疫苗不良反应.方法 将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在某社区接受乙肝疫苗治疗的350例小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有67例小儿.结果 小儿接种乙肝疫苗发生不良反应的出现率还是比较低,主要是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局部不良反应.结论 小儿接受乙肝疫苗主要是为了防止乙型病毒发生感染,往往是比较安全有效的预防感染的方式之一,但同时也会出现不良反应,针对不良反应的预防还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国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应用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时应用匹多莫德,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 收集48例在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依据计算机表法将所有患儿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例数是24例.在治疗2组患儿时均应用常规治疗,在治疗观察组患儿时增加匹多莫穗治疗,将两组患儿行不同疗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对应性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呼吸再感染次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时应用匹多莫德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可显著降低患儿的再感染次数,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作者:黄丽;庞高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三种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老年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对比三种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老年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5月到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9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老年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A组取咪达唑仑诱导与维持麻醉;B组取丙泊酚诱导与维持麻醉;C组选择咪达唑仑、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吸入七氟烷、阿曲库胺麻醉.后对比三种全身麻醉方法对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C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B组,拔管后镇静评分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72h,C组患者认知能力评分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咪达唑仑、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吸入七氟烷、阿曲库胺全身麻醉方法,可促进老年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恢复,充分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会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不同生长环境对赤芍种子萌发和活性影响分析

    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使得我国各项事业都有很大进展,各种作物的产量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人们对各种作物的需求不断增加,其中,赤芍在很多领域内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其进行培植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赤芍的种子萌发与活性对环境有很大要求,不同的环境对其有不同的影响,只有在合适的环境中,赤芍的种子萌发与活性才会随温度增加而不断加快.本文主要根据一些实验,得出关于不同生长环境对赤芍种子萌发与活性的影响的数据,然后按照这些数据对赤芍佳生长环境进行分析,以便为赤芍的种植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杨立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研究进展

    蛛网膜下腔阻滞是指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使脊神经前后根阻滞的麻醉方法,适用于下腹、盆腔手术,肛门、会阴部手术,及下肢手术.罗哌卡因作为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与布比卡因相比,具有低脂溶性、较低的神经心脏毒性、感觉-运动分离、作用时间长,麻醉效果确切等特点,被广泛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现将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临床应用的情况做一综述.

    作者:陈璐;孙义;张析哲;马淑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0.05%地奈德乳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0.05%地奈德乳膏在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取158例我院的湿疹皮炎类皮肤病患者,患者均于2014年5月份到2016年8月份入院治疗.随机性分组,对照组采用1%氢化可的松乳膏进行治疗,共79例;实验组采用0.05%地奈德乳膏进行治疗,共79例.记录和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两种药物的疗效.结果 在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为97.5% (77/79),对照组为75.9% (60/79),实验组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在症状分值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分值差异性不明显,治疗后1周、2周,实验组均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以及治疗前后数据差异明显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 <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采用0.05%地奈德乳膏对湿疹皮炎类皮肤病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荐.

    作者:高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