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与研究

李文祥;王广伟;胡森焱;张建平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 甲状腺癌,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在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肿瘤科接受诊治并确诊为甲状腺癌的患者60例,按照患者以及家属的治疗意愿,将其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观察组为30例成员,应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为30例成员,采取常规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其总有效率与负面反应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6.67 (29/30),对照组临床疗效为86.67(26/30),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方面进行对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完成后,对照组患者以及观察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在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研究.方法 将本院收取100例脑出血患者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晚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一个月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 针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显效,对缓解患者病情有良好的作用.

    作者:杨晨;冯群;郝凤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配镜联合遮盖及精细训练法在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配镜配合遮盖及精细训练法在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取150例我院自2014年1月份到2016年6月份收治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随机性分组,设为Ⅰ组、Ⅱ组、Ⅲ组,各50例.其中Ⅰ组予以配镜治疗,Ⅱ组予以配镜联合遮盖治疗,Ⅲ组予以配镜、遮以及精细训练法治疗.汇总三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予以比较.结果 Ⅲ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 (50/50),Ⅱ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 (44/50),Ⅰ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4% (37/50),Ⅲ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其余两组高,Ⅱ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Ⅰ组高,数据比较满足P <0.05.患者的平均佳矫正视力显著改善,Ⅲ组的升幅比其余两组大,Ⅱ组的升幅比Ⅰ组大,数据的比较满足P<0.05.结论 应用配镜、遮盖、精细训练法对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值得推荐.

    作者:张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1例急性白血病骨髓抑制期菌血症合并肛周脓肿患者的护理

    白血病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加之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粒缺状态,增加了感染的几率,一旦出现肛周脓肿,可致患者高热、局部剧烈疼痛,甚至败血症,严重感染可导致死亡.我科于2015年2月收治了1例急性白血病骨髓抑制期合并肛周脓肿的患者,经给予全身及局部用药、紫外线短波治疗仪局部照射及细心周到的护理,使感染得到控制,肛周脓肿痊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南华县2011-2015年乙肝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南华县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发病情况、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率变化的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资料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南华县报告乙肝420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年平均发病率为34.87/10万,15岁以下人群发病13例,占总发病率3.1%发病构成呈下降趋势,20-50岁组发病构成呈上升趋势,职业一般以农民为主.结论 南华县乙肝发病率呈先上升然后下降趋势,应规范乙肝报告管理办法,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开展健康教育,从而提高乙肝的预防控制力度.

    作者:褚勇;费建琼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讨精神科封闭病房开展优质护理的实践方法与效果

    目的 研究和分析在精神科封闭病房中开展优质护理的实践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精神科在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160例封闭病房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其中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在一个月之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结果 参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1.25%(49/80),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50%(26/80),由此可见,参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要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的发生率,P <0.05,表示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精神科封闭病房中开展和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显著减少患者发生不良事件,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并确保了医疗安全,在临床护理中具有可行性,值得推广.

    作者:辛凤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拟多巴胺类药物在帕金森病中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

    目的 探讨拟多巴胺类药物在帕金森病中的药理作用与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之间收治的20例行拟多巴胺类药物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结果 本组20例帕金森病患者采取拟多巴胺类药物治疗后,均得到满意疗效.结论 拟多巴胺类药物可有效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杨岩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宫血宁治疗节育环放置后月经过多的效果研究

    目的 剖析节育环放置后月经过多用宫血宁的疗效.方法 抽取2014年6月-2016年4月,我站接收的节育环放置后月经过多患者,共计92例.按照电脑随机双盲法原理,将92例病例分成甲、乙两组,每组均46例.甲组采用宫血宁疗法,乙组采用氨基己酸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甲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3.48%,乙组为78.26%.甲组明显比乙组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月经量的改善情况,甲组明显优于乙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宫血宁对节育环放置后月经过多者进行治疗,可取得比氨基已酸疗法更好的成效.

    作者:戴兰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对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远期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和探讨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对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远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0例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远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治疗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中,采用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手段,能有效地缓解和改善患者病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海亮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老年阴气两虚型NSCLC应用自拟方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自拟益气育阴方治疗老年阴气两虚型非小细胞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老年非小细胞癌化疗患者72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均给予利可君片等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36例)则给予自拟益气育阴汤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72.2%),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9.4%)低于对照组(52.8%).结论 自拟益气育阴方能有效提升老年阴气两虚型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戴惠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关于西药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的探讨

    目的 探讨分析西药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为加强用药管理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我院开据的西药处万共1657例,统计不合理处方的比例,分析其不合理的原因及相应的管理方法.结果 1657例西药处方中不合理处方共131例,占7.91%,其中处方不合理的原因主要包括重复用药,药品选用不合理,药物联合使用使药效降低或毒性升高,药物用法与剂量不合理等.结论 西药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在我院仍然存在,且原因较为多样,因此必须针对不同情况加强用药管理,提高用药的规范性.

    作者:赵曼抒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舒适护理

    目的 探讨分析舒适护理在肺栓塞(PE)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80例PE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心理舒适度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舒适护理能够满足肺栓塞患者的护理需求,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秋燕;李锦霞;方平;张宝婵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血尿酸水平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检测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血尿酸检测在糖尿病(DM)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例DM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高尿酸(UA)血症发生率,UA与血糖、血脂、肾功能的关系,UA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2000例DM患者UA水平平均为(468.34±58.39)μmol/L,高UA血症患者占45.45%,UA正常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与高UA血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UA血症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肌酐(Cr)水平高于UA正常组(P<0 01).随访1-4年,高UA血症组冠心病发生率62.00%、脑血管意外发生率34.00%、病死率12.00%,高于UA正常组的36.67%,16.67%,1.67% (P <0.05).结论 DM患者UA平均水平较高,尿酸与大血管病变独立相关,是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对血尿酸水平进行干预.

    作者:李晓微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014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48例老年性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4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两组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率95.83%,总满意率100%,并发症发生率为4.16%;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满意率92.2%,并发症发生率8.33%.老年糖尿病患者两组比较两组有效率、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采用护理干预,缓解血糖症状,实现老年患者对糖尿的主动控制,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伟;马松萍;王珊珊;张晓磊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比较七氟烷吸入麻醉与静脉麻醉在小儿普外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在保留患儿自主呼吸的前提下,比较七氟烷吸入麻醉与静脉麻醉的不同.方法 选择2016年1月-11月在我院需要全身麻醉的小儿普外科手术患儿,择期手术60例,手术类型为腹股沟疝、精索鞘膜积液、等常见小儿普外科短小手术.随机分成二组,七氟烷吸入麻醉组(A组30例)和氯胺酮麻醉组(B组30例),比较两组的麻醉诱导时间、生命体征、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等.结果 七氟烷吸入麻醉组(A组)的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显著快于氯胺酮麻醉组(B组),(A组)患儿诱导期的心动过速、苏醒期的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是新型的吸入麻醉药,诱导迅速,对循环抑制轻,苏醒快而安全,刺激小,可松弛气道平滑肌,能适用于小儿患者诱导.清醒后意识清楚,无氯胺酮复睡现象.七氟烷面罩吸入麻醉以其以上优点而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小儿,用于短小手术.

    作者:王明军;王蓉;赵勇东;陶永峰;周桂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会阴侧切分娩产妇感染控制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

    目的 探讨会阴侧切分娩产妇感染控制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5年8月来我院产科进行会阴侧切的分娩产妇180例,随机将这些产妇分成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90例.其中对照组产妇给予会阴侧切缝合术常规护理,实验组产妇给予会阴侧切缝合术综合性护理,分析对比两组产妇的切口愈合情况、肿胀程度、疼痛程度、感染情况、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实验组产妇的切口愈合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3天护理后,实验组产妇的疼痛及肿胀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促进产妇术后切口恢复,降低术后会阴切口感染率,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雪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呼图壁县人民医院253例布鲁氏菌病患者经验治疗方案分析

    目的 总结呼图壁县人民医院治疗布鲁氏菌病的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呼图壁县人民医院2015年5月到2015年12月收治253例布鲁氏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岁-60岁之间,其中男性患者占(81%),哈萨克族患者占(78%),从事农牧业患者占(91%),并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253例患者经2-4个月的正规抗菌药物利福平+多西环素+喹诺酮药物联合治疗,(228)例临床治愈,(25)例好转.结论 布鲁氏菌病危害较大,发病后及时早期规范治疗,多种抗生素联合治疗布鲁氏菌病可或较满意疗效,而且预防也非常重要.

    作者:贾春花;陈华;张旭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学龄前儿童家长对包茎干预措施的认识的调查与分析

    儿童包茎是指儿童由于包皮口狭小,或包皮内板与阴茎头存在粘连,使包皮不能上翻露出尿道口和阴茎头.一般男童出生后都存在包茎,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包茎逐渐好转[1].学龄前儿童(3-6岁)包茎是儿童常见疾病.对于学龄前儿童包茎应该如何干预治疗学术上尚存在争议,宋晓庆[2]认为学龄前儿童包茎应该积极行包皮环切.

    作者:丁旭锋;郑华平;史卿菁;吴媛媛;钱婷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评定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应用于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04月-2015年08月接收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共60例,均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观察所有入选患者手术效果,并进行系统性随访.结果 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后发现,患者手术时长(60.5±23.65)分钟,出血量(104.76±24.65)毫升,且所有入选患者均未出现闭孔神经反射以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等症状.此外,术后患者尿液大流量以及残留尿量均已明显改善,与术前对照有差距(P<0.05).结论 于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治疗中推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方案可取得显著效果,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陈永益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新生儿先天性胃壁缺损胃穿孔1例

    新生儿胃壁缺损并穿孔在临床上比较少见,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较高,多在生后3-5天发现,本院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儿,男,3天12小时.因“35 +3周早产后气促、发绀3天,发热、腹胀1天”人院.

    作者:陈佳;薛丹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定喘汤治疗热哮型哮喘临床疗效探析

    目的 探析热哮型哮喘患者用中医定喘汤进行治疗对此类疾病病情的改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数据来自本院2011年-2016年期间收活根据中医辨证确诊为热哮型哮喘患者120例相关基线资料.其中60例应用常规哮喘西医药物治疗患者设为对照组,另60例在对症临床治疗基础上联合清肺定喘汤治疗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种干预方案对热哮型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疗程后根据哮喘相关临床治疗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对照组有12例患者判定无效,观察组有2例患者判定无效,其总有效率分别为80.0%、96.7%,组间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有意义,P <0.05;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平均1个月随访,相对于治疗前,患者FEV1、FVC和PEF等指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有意义,P<0.05.结论 对热哮型哮喘患者应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难以做到针对性,对部分患者病情改善效果较差,联合中医定喘汤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更好地改善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无论是近期或者长远期来看对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均值得推广.

    作者:郝秀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