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原因及诊治措施.方法 收集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科院收治的4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对其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处理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后,血糖升高并保持稳定,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如发现不及时,可造成大脑不可逆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在进行治疗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至患者个体差异性,并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防止其发生、发展.
作者:胡晓云;张业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美洛西林钠联合喜炎平治疗急性扁桃体炎临床疗效情况.方法 将入院治疗的急性扁桃体炎患者10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给予美洛西林钠联合喜炎平,对照组单用美洛西林钠治疗,美洛西林钠剂量75mg·kg·次2/日,喜炎平剂量5mg·kg·1/日,静脉给药.2组患者均进清淡半流食,进行饮食调节.结果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平均退热时间及平均病程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喜炎平联合美洛西林钠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敬敬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研讨环磷酸腺苷葡胺治疗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讨论中所研讨54例患者均随机从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中筛选而出,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抗心衰,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环磷酸腺苷葡胺.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 经治疗后,研究组(92.59%)患者总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81.48%),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LVEF和BNP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CO和HR无明显差异,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环磷酸腺苷葡胺治疗心力衰竭,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其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并应用.
作者:王迺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乌兰察布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率现状.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检测,分析2015年1月-2015年12月一年期间363名儿童的免疫预防接种率,了解儿童BCG、MPV-A、HEPB、JEVC、OPV、HEPA、DT、MCV以及DPT的接种现状.结果 363名儿童接受了调查,其中百分之九十九的儿童接受了BCG、OPV、DPT、MCV和HEPB,而MPV-A、JEVC、HEPA、DT的免疫接种率较低,加强免疫接种率和应急性免疫接种率水平较低.目前乌兰察布市的建证率超过99.4%,而儿童信息化系统管理率仅为58.2%.其中小于1岁的儿童,接受了五种非新增免疫疫苗的接种率超过99%,新增疫苗接种率较低.结论 儿童免疫规划接种工作,能够有效的提升儿童免疫接种率,有效的提升儿童疫苗接种质量,保障儿童的生长质量.
作者:席胜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索标准化中医护理业务查房模式.方法 结合护理人员中医药培训、岗位练兵持续改进方法.通过抽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6月的64次中医护理查房进行实践,并结合中医培训效果、岗位练兵成绩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调查.结果 发现,我院实行的64次中医护理查房效果满意度逐年增加,从2012年查房良好率50%到2014年良好率100%;护理人员的中医基础理论、技能合格率由40%上升到90%;患者满意度由70%上升到95%以上.结论 实施标准化中医护理业务查房模式,对规范中医护理工作,提高中医辨证施护意识,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提升基层医院的中医整体护理工作有指导意义,能有效降低医患矛盾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尤玉樱;张玉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在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急诊科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进行定位抢救分工配合法的23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急诊ICU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进行常规抢救的患者2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实施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后抢救成功率,以及对抢救过程中,医生对护士、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均有所提高(均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有助于规范急救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应在全社会大力推广.
作者:戴丹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对老年骨科患者在护理方面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 将收集到的90例老年骨创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分别观察与护理,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后再进行护理管理,然后对比两种方法的护理效果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与观察组相比较,对照组的护理效果明显较差,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相差了整整20%,而且观察组很少有护理投诉,而对照组的护理投诉和意外伤都比较多,两组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应做风险评估与分析,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对于提高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具有明显的作用.
作者:潘芳;闫红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评估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结节征象的显示能力,探讨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CT检查发现有肺结节的患者76例,分别行64层螺旋CT小范围低剂量CT扫描(30 mA)和常规剂量(200 mA)CT扫描各一次,分析不同扫描剂量对结节分叶、毛刺、钙化、空泡和支气管征、胸膜凹陷等征象的显示情况及结节直径测量的准确性.结果 研究对象中所有的肺结节(直径≥3 mm),低剂量扫描在显示其内部结构、边缘征象及大小测量的准确性方面与常规剂量无明显差异(P>0.05).低剂量组定性诊断良、恶性病变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应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结节进行筛查、初步鉴别诊断和随访是可行的,二者对肺结节的定性诊断无明显差异,而低剂量扫描能大大降低辐射剂量,具有安全性较高的优势.
作者:刘伟忠;王凤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孕期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且分娩的孕产妇600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心理干预,对照组则不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焦虑发生率5.00%,抑郁发生率4.66%,对照组焦虑发生率5.33%,抑郁发生率4.33%,两组孕妇在孕期的焦虑-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5.00%.对照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14.33%.观察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心理干预可改善孕妇心理情况,且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情况.
作者:杨翠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研究丹参多酚酸盐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缺血心电图改善情况分析.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100mg+ 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00ml,静滴,1次/日,连续治疗14天,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常规缺血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69.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64.2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可明显缓解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使缺血心电图明显改善,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彩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了解乳腺癌患者用蒽环类联合紫杉类新辅助化疗方案对病情的抑制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以2014年-2016年在本院接受治疗并确诊为乳腺癌患者64例为本次研究相关基线资料来源,所有患者均采取蒽环类联合紫杉类方案新辅助治疗并对其资料以回顾性方法作分析,归纳该方案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能诱发的不良反应.结果 患者完成疗程后接受疗效评价,有效率为84.375% (54/64);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是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表现,骨骼肌肉疼痛、呕吐、中性粒细胞缺乏性发热、黏膜炎等则是主要非血液学毒性症状,经对症处理后患者不良反应均得到控制,顺利完成治疗.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用蒽环类联合紫杉类方案新辅助化疗对于病情的抑制干预效果令人满意,所诱发的不良反应相对轻微且均在患者可耐受范围内,具备高效与安全的优点,可作为临床主要对乳腺癌患者治疗的方案措施.
作者:白海珍;曹中伟;张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针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继发腹泻患儿,讨论实施益生菌的预防治疗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4年12月-2016年3月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继发腹泻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的方法,将68例患儿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方法预防治疗;计对观察组患儿,应用常规+益生菌方法进行预防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患儿为67.6%,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继发腹泻,应用益生菌预防治疗后,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不仅将腹泻概率充分降低,同时还可以减少对患儿产生的不良影响,积极作用较大.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将益生菌推广应用.
作者:王新花;吕远;郑佳;刘佳;王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7期
在当前新型医疗形式下医疗市场竞争如火如荼,对于每个患者而言,其关心的问题无非是花少的钱治好疾病;对于医院而言,其生存发展唯一选择为将平均住院日降低,对医疗费用予以控制,将诊疗行为规范,由此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临床路径为管理学应用于医疗管理中的主要体现,为现代化新型医疗管理模式,引入该管理模式可促进医院持续发展.为探讨临床路径在医疗管理中的有效运用,现从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查阅大量资料,综述如下.
作者:韩璐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总结中医分期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筛选2014年11月-2015年11月于我院救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72例,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n=38例,以中医分期辨证展开救治);对照组(n=32例,以常规西医展开救治),对两组有效性进行对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37%、左室射血分数(60.2±12.6)分优于常规组76.47%、(50.7±10.4)分(P<0.05).结论 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对其施以中医分期辩证治疗,有助于提升其临床有效性.
作者:闫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早期运动疗法对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7月5日到2016年5月5日期间我院确诊收治86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运动疗法.结果 经过相对应的治疗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为(65.24±8.54)优于对照组(38.58±8.98)分(P<0.05).结论 早期运动疗法对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朝文;孙昊;周雪娜;于水 刊期: 2016年第27期
本文主要对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进行探讨,详细分析现有临床微生物检验方面存在的技术不足问题和方法的不合理性问题,并对如何保证和改善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进行探讨,以便对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常艳业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应用品管圈(QCC)活动,提高延续护理管道门诊就诊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从2015年12月开始开展为期五个月的品管圈活动,通过QCC十大步骤由全体圈员共同拟定解决对策,达成解决提高延续护理管道门诊就诊率的主要目标.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我院延续护理管道门诊就诊率(50%)较活动前(29%)明显提高,超出了预期目标(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使我院延续护理管道门诊就诊率提高了72.4%,也降低了带管出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作者:王树;邓文秀;梁文卿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医院管理中护理管理的重要作用.方法 根据我院护理管理形式下结合临床总结出护理管理,并根据管理进行密切的探讨.结果 在医院的护理管理中面临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解决,制定新型的护理管理方案,有助于医院的护理事业发展.结论 医院的护理管理是指导整个护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不断的在护理管理中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推动护理管理的完善化.
作者:初世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不同清理术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至我院进行关节镜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的患者70例(84个膝关节)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广泛清理组35例(37个膝关节)和有限清理组35例(47个膝关节).广泛清理组患者行广泛清理术,有限清理组对影响关节活动,导致患者疼痛的主要因素进行重点有限的清理.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以及创口感染、早期关节肿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有限清理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24h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广泛清理组(P<0.05),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关节镜下广泛清理术与局限清理术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相近,但是局限清理术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损伤小,术后痛苦低,更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薛希相;李春林;张永忠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讨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接收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血压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效人数为25例,有效人数为12例,则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显效人数为20例,有效人数为11例,则总有效率为71.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胃肠道反应、心律失常、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5%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的27.5%;观察组患者舒张压73.1±5.2和收缩压116.3±5.9均小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治疗中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不仅能帮助患者的心率恢复正常,还可以减少其他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韩丽华;杜颖 刊期: 2016年第27期